英特爾,趕不上AI芯片末班車

2024-09-23 18:40:07    編輯: robot
導讀 作者 | 顧喬安妮 ,編輯|Evan“ 在最近20年裏,英特爾幾乎在每個關鍵技術趨勢的判斷上都站在了時代的對立面。 ” 2021年,帕特·基辛格 (Pat Gelsinger) 剛成爲英特爾史上第八...

作者 | 顧喬安妮 ,編輯|Evan

在最近20年裏,英特爾幾乎在每個關鍵技術趨勢的判斷上都站在了時代的對立面。

2021年,帕特·基辛格 (Pat Gelsinger) 剛成爲英特爾史上第八位CEO。他上任後爲公司提出的第一個目標是,英特爾要在所競爭的每一個業務領域都成爲引領者。

3年後,不僅想象中的引領未迎來、隨着AMD搶佔個人電腦和服務器市場,加之行業重心由CPU轉向更適合AI計算的GPU,英特爾的市場空間遭受空前擠壓。對比3年前,英特爾的收入下降了三成以上,現金流轉負,債務超過500億美元。

帕特·基辛格|圖源:Market Realist

2024年至今,英特爾股價跌去一半。目前市值912.5億美元,僅約爲博通的12%、台積電的10.5%、英偉達的3.3%。

9月,基辛格發布全員信,开啓公司史上最大轉型以自救。之前他已經宣布裁員1.5萬人和削減100億美元开支,這一次又做出了一個更具斷臂求生意義的動作:將代工業務剝離爲一家獨立的子公司,設立獨立董事,將允許外部增資,與英特爾“更加明確地分離和獨立”。

目前最新的變化是,9月21日,據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高通正在和英特爾洽談收購事宜,高通尚未對英特爾提出正式報價。兩家公司尚未正式回應。

作爲曾經全球最強大的芯片制造商,同時也是高端邏輯芯片領域目前唯一一家具備平台、架構、設計、制造實力的公司,英特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的境地?

看起來,生成式AI的興起讓英特爾成了時代巨輪下被碾過的第一個巨頭。然而,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過去的20年裏,英特爾連續做出了4個與時代趨勢相悖的战略決策。如今包括代工業務的分拆等自救措施,更像是英特爾爲了留在牌桌上必須打出的一張牌,而且已經出得太晚了些。

01

無法隱瞞的落後

英特爾近期種種調整,直接原因可以追溯到其8月2日公布的2024年二季度財報。

這是一張無法再繼續粉飾太平的財報。數據顯示,英特爾在2024年二季度遭遇了超出預期的虧損,雖然營收較去年同比只是下降了0.9%;但淨虧損達到16.1億美元,遠超過市場預期的虧損5.4億美元,更重要的是沒有收窄趨勢,預期下一季度虧損將繼續擴大。

淨利潤的下降與毛利的下降有關。英特爾該季度的毛利率爲35.4%,遠低於市場預期的42.1%。英特爾稱,毛利率下降主要由於AI PC產品的增多、晶圓產能的調整以及其他非核心業務費用的上升。

英特爾主要服務於個人電腦服務器等微處理器市場。分板塊來看,英特爾的業務板塊包括客戶端業務、數據中心及AI、網絡及邊緣域、其所投資自動駕駛公司Mobileye和晶圓代工服務。其中,前兩項佔總收入的80%以上。

客戶端業務目前是唯一增長的業務板塊,在二季度實現了74.1億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長了9.3%,但全球PC已是存量市場,出貨量增速緩慢。

圖源:Intel

引起外界關注的是數據中心及AI業務,這一板塊收入爲34.06億美元,同比下滑了14.9%,作爲對比,同期英偉達數據中心收入與去年相比增長了154%,換句話說,數據中心業務本是英特爾的核心部分,不僅沒有能實現預期的增長,反而出現了收入下滑。與整個市場對AI和高性能計算需求的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已經足夠證明英特爾在AI浪潮中掉隊了。

此外,網絡及邊緣域業務收入和Mobileye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晶圓代工服務收入爲0.66億美元,如果以晶圓廠的收入標准來衡量,這種收入幾乎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也就是說,英特爾目前的處境是,業務基本盤在萎縮,且在新技術趨勢競爭裏完全落後了。可以預見,隨着AI競爭加劇,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CPU和服務器領域的英特爾,市場份額只會被競爭對手如AMD和英偉達繼續侵蝕。

伴隨這份財報,英特爾宣布,年內將裁員1.5萬人,相當於裁員10%,同時將從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暫停分紅,這也是英特爾20年來首次暫停分紅。消息一出,英特爾在一天內市值跌了超過320億美元。

5天後,憤怒的股東們在舊金山提起了集體訴訟。他們認爲,英特爾“欺詐性地隱瞞了公司存在的問題”,導致了業績和股價的下滑。

02

一誤再誤 

盡管發起集體訴訟的股東們表示公司的欺騙讓他們措手不及,但事實上,在生成式AI技術興起前,英特爾就已經掉隊了。

如果將大公司的發展比作是一場接力賽,關鍵決策就相當於交接棒,英特爾的宿命在於,在最近20年裏,幾乎在之後每個關鍵技術趨勢的判斷上都站在了時代的對立面,於是在每段賽程裏都處於追趕狀態,最終掉出了第一梯隊。

2006年,英特爾當時的管理層做出了第1個誤判,拒絕了第一代iPhone這個代工客戶,理由是喬布斯壓到極致的出價遠遠低於英特爾內部的成本預估。從一家上市公司的商業決策來說,這一選擇並非沒有說服力。英特爾當時如日中天,龐大市場份額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和資源,這些資源被用來鞏固其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更換供應商變得成本高昂且充滿風險,更無法接受利潤的下滑。

圖源:Los Angeles Times

不過,後來看,這一選擇代價過大:英特爾不僅因此錯失了移動互聯網最重要的入場機會,同時也給了後來爲蘋果代工的三星空間,讓其成了未來最大的芯片代工競爭對手。

這種類似的決策錯誤反復上演。英特爾也沒能抓住ARM架構。由於英特爾過去堅持做高性能高功耗的芯片,面對移動市場所需要低功耗芯片需求顯得被動,也看不到低功耗的ARM架構的長期價值,這導致了其雖然探索過ARM架構,但未深入,最終進一步加劇了其在移動市場的落後。

如果說前兩棒落後時,外界對英特爾還有彎道超車的幻想,那在對先進制程的爭奪上落後,則成爲了公司的分水嶺。

2014年,英特爾和三星都實現了14納米制程芯片的生產,然而,2017年時台積電已經推進到10納米工藝,而英特爾因爲不愿意採用最新的EUV光刻技術,導致其10納米產品晚於台積電兩年半才推出,這也讓英特爾被台積電遠遠甩在身後,此後在先進制程上掉入了競爭梯隊。

最後一個錯過的重大技術趨勢,則是英特爾未能充分重視GPU的發展。英特爾過去長期依賴CPU的成功,形成了慣性思維,未能及時發現市場對高性能圖形處理的需求。直到2018年,英特爾才开始重點關注GPU業務,但此時英偉達已經通過CUDA平台培養了整個行業。

這4個錯誤決策之外,英特爾還有一個遺憾。2017年前後,OpenAI曾經主動尋求過英特爾的投資,這筆交易不僅能爲英特爾帶來財務上的回報,還可能在战略上幫助其在AI領域獲得先發優勢。然而,由於當時的管理層判斷生成式AI技術短期內難以規模化,英特爾最終與這張生成式AI時代最重要的船票失之交臂。

同樣也是在2017年,英特爾通過收購Nervana Systems,進軍AI專用芯片市場。在之後的幾年間,英特爾也陸續推出了多個AI芯片系列,但是這些產品始終未能在市場上激起水花。

從錯過與蘋果合作的機會,到忽視ARM架構的長期價值,再到芯片制程技術的落後,以及對GPU發展的輕視,英特爾的每一步失誤都爲其今日的困境埋下了伏筆。這些技術趨勢發展早期,英特爾同樣投入過預研,甚至一度身位領先,但是其最終無法擺脫大公司的業務慣性和上市公司對投資者和股東利益負責的束縛失去先機。到了現任CEO基辛格任內,英特爾已經面臨着巨大的挑战。

03

基辛格的藥方

 基辛格上任的改革措施,主要可以概括爲三點,一是縮小芯片制程差距、二是利用美國政府的政策性補助建設先進晶圓工廠,三是將芯片設計與制造環節分开,讓公司變得更輕資產。

從商業模式來說,到了基辛格任內,英特爾在芯片上的集成設備制造商模式(IDM)已經成爲其痛苦的核心。

英特爾是高端邏輯芯片領域唯一一家IDM模式企業。IDM模式指的是企業同時進行芯片設計、封裝、制造、驗證全鏈條環節,代表企業有英特爾、三星和德州儀器。

曾經,英特爾自己設計芯片,並由自家工廠制造,從商業上更有利於控制成本。但是,隨着芯片制程不斷突破,芯片量產的成本和難度也隨之增加。代工廠模式开始顯現優勢。台積電等代工廠通過爲多家客戶服務積累經驗,獲得了更多技術迭代的機會,隨着高階工藝技術的逐步成熟並投入量產,代工廠能夠對先進技術收取溢價,從而提升其盈利能力。進而足夠制程進一步的擴張和資本支出。

相比之下,IDM模式下英特爾的制造客戶主要是自己,因此限制了其市場適應性和技術創新的空間。英特爾又長期專注於成熟市場,在新興技術如AI和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研發動力不足。這反過來導致英特爾在制造上更加被動,沒有多余的利潤投入先進制程的研發,逐漸與行業領先者差距拉大。

過去兩年,英特爾代工業務的營收從2022年的274.9億美元下降至2023年的189億美元,經營虧損則從前一年的52億美元繼續擴大至70億美元。可以預見,如果不採取措施,虧損只會愈發嚴重。

如果從產業趨勢來看,數字芯片的設計與制造分離幾乎是一種商業上的必然。首先,數字芯片的設計和制造的分離模式愈發成熟,很多數字芯片的設計人員甚至不需要懂工藝。其次。高端數字芯片的制造工藝的研發成本越來越高,只有獨立代工廠能廣泛接單攤薄成本,同時也可以靠廣泛接單進一步鍛煉自己的制造工藝提高良率,IDM廠則不具備這種能力,在競爭裏天然不佔優勢。

2024年一季度,英特爾終於拆分旗下設計與制造業務,業務部門變爲3個產品部門:客戶端計算事業部(CCG)、數據中心和AI事業部(DCAI)以及網絡與邊緣事業部(NEX)。代工則成爲一個獨立的運營部門,也就是Intel Foundary,報表獨立核算。

也就是說,此後晶圓代工業務Intel Foundary與Intel的產品部門之間的關系發生巨大轉變:產品部門可以選擇Intel Foundary以外更具競爭優勢的代工廠;Intel Foundary也將可以按市場定價尋找外部的設計客戶,並獨立核算來自外部客戶和英特爾產品的收入。

看起來,Intel Foundry 的獨立,可以爲其增大尋找外部客戶的可能性。目的是爲了提高資本效率和吸引外部投資。以減少虧損、增厚利潤。

但是,這個設想也有明顯的缺陷:首先,英特爾現在已經面臨嚴重的技術和產品落後問題,即使是分拆也並未治本;其次,是否真的會有芯片設計公司,放心讓一家同樣具有設計業務的競爭對手來代工自家芯片;最後,基於以上兩點,分拆後的代工部分大概率仍會面臨產能利用不足的問題,而設計部分則直面外界洶湧的競爭,也就是說,兩者分拆後可能變得更加靈活,也可能更加孱弱。

根據研究機構TrendForce集邦咨詢數據,2024年二季度,英特爾並未進入全球晶圓代工廠營收前10名。在過去一年裏,英特爾曾經在2023年第三季度短暫上榜,市場份額爲1%。

04

收縮自救 

基辛格近期的全員信,最重要的舉動就是將英特爾設計和代工業務分拆得更加徹底。也就是說,英特爾從之前致力於成爲多個領域的領導者,到不得不事實上收縮。

在二季度財報發布後,基辛格已經表示,“我們先前是爲了回到領導地位,而現在,我們要專注效率。”

除此之外,英特爾接下來的重要動作還包括:一是擴大與亞馬遜雲部門(AWS)的合作。英特爾已獲得亞馬遜芯片的制造合同,將使用其最先進的 18A 制造工藝(1.8nm節點)爲亞馬遜生產定制的AI芯片。

二是與美國軍方的合作。根據《芯片法案》,拜登政府將向英特爾額外提供高達 30 億美元的資金用於“安全飛地”計劃,這一計劃旨在擴大國防部的微電子產品供應。

圖源:NBC News

三是暫停在波蘭和德國的部分建廠投資。

基辛格稱,“我們需要將成本結構與創新的運營策略相融合,實現運營方式的根本轉型。目前,我們的收入增長並未達到預期目標,尚未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帶來的機遇。同時,我們的成本居高不下,導致利潤率偏低。”

接下來,決定英特爾走向的關鍵有兩點:一是和亞馬遜的合作、這一合作不僅將成爲外界對英特爾在AI時代競爭力的參考指標,還將爲英特爾帶來十億美元級別的收入。

不過,9 月初據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博通(Broadcom)在測試英特爾最先進制程 18A後發現良率不足以量產。英特爾並未對此事進行置評。

第二點則是政府的撥款。拜登政府爲了重塑美國半導體制造業,提出了《芯片法案》,英特爾是他們可選擇的僅有的本土廠商之一。今年3月,拜登政府向英特爾給予了高達 85 億美元的資金。不過,這筆資金尚未事實上到账,隨着英特爾制造業務的調整,普遍認爲撥款也會發生變化。

公司已經內外交困。英特爾的主營業務收入近年來下降明顯,現金流不斷承壓,與此同時,競爭對手在研發和市場擴張方面的努力從未停歇,逼迫英特爾必須在短時間內推動公司從泥沼中走向正循環。無論是匆忙推出尚未成熟的高端產品,還是其在歐洲的此前輕易擴張、又輕易收縮,都顯示出英特爾在追求快速成功的過程中陷入了焦慮。

英特爾的種種自救,仍需要時間檢驗。

目前最確定的效果表現在裁員上。英特爾的裁員已經進行了一半。在全球多個社交平台上,出現了不少從英特爾“畢業”的帖子。有人憤怒,也有人惋惜。一位幾年前從英特爾離職的從業者懷念英特爾對員工的慷慨。他表示,和台積電的高強度相比,在英特爾工作有自由也有不錯的待遇。不過,正是因爲這種太過安逸的工作環境,讓他提前感覺到了危機,並選擇早早離職。

       原文標題 : 英特爾,趕不上AI芯片末班車



標題:英特爾,趕不上AI芯片末班車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2450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