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創的本質是產業升級,且不止囊括統信、麒麟、鴻蒙和小米

2024-01-15 18:40:18    編輯: robot
導讀 2024:不僅是“剛正面”,更是定乾坤。 幾年前,人們還在熱衷討論信創。而現在,行業的發展早已不能用信創二字涵蓋。在操作系統、IoT的持續迭代下,我們看到了產業升級的未來。 在本文中,我們試圖探尋國...

2024:不僅是“剛正面”,更是定乾坤。

幾年前,人們還在熱衷討論信創。而現在,行業的發展早已不能用信創二字涵蓋。在操作系統、IoT的持續迭代下,我們看到了產業升級的未來。

在本文中,我們試圖探尋國產操作系統的發展輪廓,以及智慧互聯的前景。在探討過程中,許多人在問“我們是否會擁有自己的微軟”、“自己的安卓或iOS”等問題。

這一次,我們似乎找到了答案。

當然,如果在新的產業升級背景下類比美股的“七大巨頭”,那就明顯低估了中國科技公司的未來潛力。總而言之,它不是簡單地替代,而是時代的引領。

雖然,目前還有很多方面亟待改進。

01

誰在卡國產操作系統的脖子?

“我覺得國內信創系統有兩大公司,一個是麒麟、一個是統信,他們在根社區領域裏建樹很多”,一位开發者對數科星球(ID:digital-planet)這樣表示。

相當一段時間內,國內用戶較爲熟悉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幾乎每一台主機都配備了Microsoft軟件。但在最近幾年,衆多企事業單位已裝載國產系統,微軟的江湖地位正在受到挑战。

數科星球(ID:digital-planet)認爲,這種挑战是長期的、根本性的、底層的和不可逆的。同時,該行業也煥發出了巨大潛力和商業機會。

爲了釐清操作系統的江湖,需要代入產業鏈思維和解釋一些名詞。

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上下遊,在系統軟件業同樣如此。軟件开發的上遊是什么?答案是包管理系統(當然,包管理系統的更上遊可能是Linux本身)。

目前,包管理系統主要由紅帽(Red Hat)、Debian、Ubuntu等旗下的开源社區提供。構建操作系統所需要的功能實現,均來自於此。操作系統的功能極其依賴於包管理系統的更新,一些專業人士對此的回復是“有更新就能做,少一些就會系統崩潰”。

所以,可以大致理解爲,卡國產操作系統脖子的,是上遊的包管理系統。而爲了構建自主可控的桌面級OS(如Windows的國產替代),必須要構建自己的开發社區以支持包管理系統的持續和及時更新。

在本文形成的過程裏,所有參與此次對話的开發者都認爲,構建根社區是統信和麒麟最大的貢獻(二者的开源社區分別叫做玲瓏和openKylin)。

02

操作系統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應該說,玲瓏和openKylin出現後,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新型包管理系統可以減輕依賴關系,可以改善以往因爲上遊軟件包供應不穩定的問題”,一位專業人士回答。對於开發者而言,隨着依賴關系的改變,开發工作變得更加自由和快速。

對於國內軟件業而言,軟件迭代速度快、競爭激烈已是常態。在互聯網存量競爭凸顯的今天,誰的版本更新快,誰就有可能分得更多蛋糕。

在操作系統變革來臨後,這種版本內卷的矛盾變得更加尖銳化。“圖形界面操作系統依賴更多圖形軟件包,我們有時候只能等着上遊更新才能進行下一步。”某互聯網廠商技術工程師坦言。

實際上,开發者“苦秦久矣”,他們迫切希望有人能做出改變。

一位德國華裔技術人員表示,其所在的公司已經等不及上遊更新了,已在自行开發包管理器。在他看來,周邊依賴Ubuntu的公司大體都在這樣做。而這幾乎已變成一種行業趨勢。

讓人哭笑不得的現實是,大量的適配工作佔據了开發者的大量時間,他們是在機械的“搬磚”而非真正地進行开發。

爲了平衡對軟件包更新需求的供需關系,目前以Ubuntu爲代表的公司找到了某種過渡方法:即允許开發者用通用的封裝格式發行自己的應用(比如紅帽的flatpak),替代以往的工作模式,將以往需要維護十個來自不同开源社區的軟件包的工作合成一體,以提升效率。

不過,各大开源社區顯然對上述“過渡方法”理解不同。這導致,同樣的應用在不同的系統/環境運行時有極大差別。也因Linux“硬分叉”了太多分支,讓諸如.rpm、.deb、.dmg等格式不能通用。

對於开發者而言,這種情況被體現爲“即便在一個系統裝上了,也不能在另一個系統順利安裝。”對於軟件管理者而言,同一個軟件可能還會牽扯到不同版本的.rpm或.deb文件,會讓人感覺“十分的時空錯亂”。

而爲了系統安全等多種考慮,一個軟件廠商還需要同時了解沙箱、容器、注冊表等多種操作系統自帶的“文化基因”。客觀結果是,這讓一些軟件/互聯網公司的技術部越做越大、越來越臃腫。

“我們太想要一個‘大一統’的开發格式了!”一位开發者傾訴道。之前,他利用Ubuntu的環境進行开發,雖然這個社區此前上线了許多自有化的軟件包,但尷尬的是,他开發的軟件仍然會遇到無法在Debian上线的尷尬。

最後,只能用手動調節的方式適配所有環境,期間浪費了不少時間。

他對數科星球(ID:digital-planet)暢想,如果有一種“大一統”的系統平台,那對於軟件公司而言,則可省去一大筆費用,也可以極大地提高競爭力。

當然,國產操作系統的未來可能也在於此。數科星球(ID:digital-planet)和一些开發者的觀點類似,它們最好能展現出更多的“升級”屬性,而非簡單的替代。

至於統信和麒麟能否扛起大旗,還有待觀察。好消息是,雖然行業內有大量紅帽技術擁躉,但總體來看,包管理系統正在“新舊交替”,國內的產品沒那么弱,國外的技術也沒那么強。所以,對於國產操作系統而言,這是機會也是挑战。

只不過,更多時候,喊口號總是顯得空洞,信創的概念已出現很多年,人們已對“要做中國的這個、要做中國的那個”審美疲勞。對於开發者而言,更實際的考量是系統好不好用。通過分析和研究,我們大致勾勒除了未來操作系統的發展框架,或許能爲國產軟件指明方向。

其一,它應該可以簡化軟件安裝和管理過程。不會出現“玩一個遊戲下載DirectX,玩另一個下載Direct12等問題”。

其二,它應該有更好地兼容性。這在上文已經做了充分闡述。

其三,它應該能降低或者能更加靈活地應對對包的依賴性,或者降低對傳統的包管理系統和其他庫、其他環境的依賴性。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能夠更加保護數據和隱私。盡可能規避諸如在微軟系統中,針對注冊表等攻擊的病毒木馬橫生的情況。

03

桌面、移動和IoT全线开战

“我甚至不認爲技術牛,就有多厲害,反而是誰的开發者多、誰的應用多,誰最有可能笑道最後”,一位資深开發者這樣說。

應該看到,在手機應用商店裏,上述論斷非常有道理——安卓和iOS最終脫穎而出,根本原因在於开發者多、應用多。

所以,有理由肯定,在桌面級OS甚至IoT萬物互聯中,上述論斷仍然是成立的。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從業人士甚至爲統信和麒麟規劃好了發展路线:“首先,他們應該上线明確且完整的开發流程,然後开源开發框架,讓更多开發者參與到生態並獲得實惠。”還有的开發者表示,更想擁有“一鍵遷移”功能,以便將在其他平台开發的應用遷移到統信或麒麟中。

總結而言,桌面級操作系統的變化還在進行中,想必在2024年能夠看到更多消息。

比起桌面,在移動和IoT端,華爲鴻蒙/小米澎湃的步伐和格局顯然更快、更大。“鴻蒙顯然更進一步,且更具有‘侵略性’”,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人表示。

華爲自研了开發語言ArkTS,並上线了自己的方舟編譯器。且方舟旗下還包含了圖像、內存、調度、存儲、多媒體和低功耗等多個模塊。這讓華爲在操作系統界足以“自成一極”。

尤其讓开發者感到激動的是,華爲的目標顯然不只是安卓系統的替身。鴻蒙系統囊括了手機、PC、Pad、TV、汽車和智能穿戴的多種場景,是典型的IoT操作系統。

目前來看,這套系統更加適合產業升級需求:比如:極化碼在數據吞吐方面的優勢,可以更加適合VR、AR行業的落地;星閃在無线短距通信技術方面的領先,也可帶動短距離通信智能產品的進一步體驗提升等等。

另外,微內核架構和靜態數據處理方面的性價比優勢也不可小覷。

雖然小米目前還未體現出硬件層面的創新力,但在此前小米Su7預發布會中,人們已窺見澎湃OS的基礎能力。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二者會共同擔綱起智慧互聯的扛把子。

“我覺得萬物互聯條件下的互聯網會非常不同,你想象一下,用藍牙連接車和紅綠燈得多麻煩,但華爲的系統可能一個紅綠燈就可以連接很多車,提供通訊數據。”某技術人士稱。

這些基礎能力又是目前自動駕駛在從L2過渡到高階自動駕駛必備的。

再有,在上一代的技術中,藍牙這種“專线專用”的通信方式不如IoT系統有性價比。加上,華爲在底層芯片設計中已將通訊規則鎖死,安全方面也較之前的解決方案有着飛躍式的提升。

最關鍵的是,新一代的通信和傳輸協議是自主可控的,也爲國內相關行業打贏下一個工業革命打下了堅實基礎。

現在,人們已可以在一些城市中看到鴻蒙在智慧城市、智慧互聯方面的應用了。我們預計,在2024年,這場關於新生活方式的底層變革會更快推進,相關應用和產品也會更快地推陳出新。

結尾:在2024,產業升級已進入快車道,新能源、電動/智能汽車、3C數碼產品的進化速度尤其迅速。可喜的是,麒麟、統信、華爲、小米早已走出國產替代的束縛,向着星辰大海前進。

我們有理由對下一次工業革命抱有樂觀期待,因爲,信創背後的產業升級實質更加有價值。

—END—

       原文標題 : 信創的本質是產業升級,且不止囊括統信、麒麟、鴻蒙和小米



標題:信創的本質是產業升級,且不止囊括統信、麒麟、鴻蒙和小米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1884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