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批批應屆生走出校園,誰來擁抱他們?
在就業形勢愈發嚴峻的當下,應屆生正在尋找屬於他們的“新大廠”。
也就在這時,新能源汽車主機廠映入眼簾。它們,會是新生就業的“曙光”嗎?
更替的就業“交接棒”
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應屆生正變得越來越多,且他們就業的歸屬問題,正成爲普遍困擾。
2022年,畢業生規模突破1076萬人大關,按此大幅增長情況發展,2023屆畢業生人數有極大概率突破1100萬大關。對此,教育部預計,2023屆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
根據智聯招聘信息,2022屆的1076萬畢業生,才只有161.4萬畢業生被籤約,有914.6萬畢業生失業,應屆畢業生籤約率是15%。
2022年的就業頹勢延續到了2023年,今年已過去大半,應屆生“就業難”的跡象已逐漸顯露。
脈脈《2023春招人才遷徙報告》顯示,2023年春招平均5個⼈搶2個崗位,人才求職難度持續增加,就業市場進入人才飽和周期;智聯招聘發布的《2023年大學生就業力調查報告》還表明,有近66.7%的畢業生都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
圖源:智聯招聘《2023年大學生就業力調查報告》截圖實際上,應屆生的“擔心”早已有跡可循。
縱觀全行業,應屆生選擇就讀的專業和就業方向,與各產業發展的紅利期緊密相關。
1997年,金融業借助房地產信貸以及國家基礎設施投資信貸需求,實現了快速發展。很長一段時間裏,金融與房地產並駕齊驅,帶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
直至2018年-2014年,我國房地產行業逐漸出現萎靡。在此期間,隨着工業互聯網的崛起,“互聯網+”走向各行各業,金融產業也走到科技轉型的關鍵時期,人才需求出現轉變。
有受訪人士告訴蓋世汽車:“2015年,金融專業比較受歡迎,大家蜂擁而至,可誰能想到,大學四年畢業之後,計算機專業成爲了熱門。”
“非計算機專業類的2019年應屆生,好多畢業生跨專業報培訓班,學習代碼編程。幾個月之後,這些人轉身就把簡歷遞到了科技公司手裏。”該人士說道。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2016年前後,較多文科類專業的學生流向互聯網大廠,其中以產品經理和互聯網運營居多。但在2021年左右,互聯網大廠出現裁員潮,這些崗位的人離職佔比最多。”
事實確是如此。網信中國數據顯示,從2021年7月至今年3月,包括騰訊、阿裏巴巴、美團、字節跳動、拼多多等在內的12家大型互聯網企業共離職了21.68萬人。
也是從2021年开始,互聯網行業迎來了寒冬。
以騰訊爲例。2021年騰訊非國際財務報告准則下的淨利潤爲1237.88億元,同比增長1%,這是近十年來騰訊淨利潤增幅最低的一年。
而這背後,反映的是整個行業對未來增長的悲觀預期,以及互聯網大廠硬科技轉型之路。
相關調研顯示,金融、互聯網、房地產、消費品和專業服務等受到應屆畢業生關注比較高的行業,對於應屆畢業生需求情況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於是,應屆生的就業重點方向也开始出現轉移,他們更多將目光放在了高新技術產業。
那么,如今高新技術產業的公司,大多在做誰的生意?
“繞不开”的主機廠
新能源汽車主機廠是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
上述企業,或是希望成爲主機廠,或是希望成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一環。
畢竟,新能源汽車產業全產業鏈綿長、復雜且瑣碎。從最上遊的原材料、到各個或大或小的零部件供應環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覆蓋各行業的方方面面。
眼下,從電動化和智能化兩個維度,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正帶動無數行業實現轉身。
在房地產領域。小到新能源汽車電池的生產組裝環節,都涉及到不少房地產企業供應商的轉型。有業內人士告訴蓋世汽車:“此前房地產行業的供應商,比如封裝廠商,它們正在接動力電池廠商的單子。動力電池與房地產的相關封裝技術可以互通。”
電池生產組裝環節的“鲇魚效應”尚且如此,更不要提部分房地產廠商轉身造車的“大動作”。
圖源:恆大汽車在消費電子領域。當消費電子產品市場需求逐漸萎靡,不少芯片廠商逐漸將更多精力放在車規級芯片業務上,並且希望以此帶來更可觀的營收業績。甚至此前以“果鏈”爲榮的部分手機產業供應商,也試圖轉身成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供應商。
同樣的案例也發生在MLCC行業。今年年初,MLCC頭部企業村田制作和三星,皆表示要實現業務重點轉移,更多爲汽車廠商服務。據悉,MLCC在汽車中的應用包括衛星定位系統、中央控制系統、無线電導航系統、車身穩定控制系統、ADAS系統等。
而家電企業和手機廠商,則或親自造車,或成爲整車企業的供應商。
比如,美的牽手比亞迪,海信綁定蔚來,海爾與上汽、吉利達成合作,這些家電企業正在試圖和主機廠產生關聯。
手機廠商方面,小米直接宣布跨界造車,華爲、OPPO等則希望“幫助車企造好車”,以供應商的角色加入新能源汽車產業。
圖源:小米汽車官網更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應屆生眼中的就業“紅人”,尤其是擁有“技術基因”的互聯網大廠們(比如百度),也在努力做“角色轉變”。或全部或部分,變身爲互聯網科技公司,積極轉身投入到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鏈當中,以尋求新的業務增長。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以雲計算(包括ERP、SaaS等)爲代表的企業從主機廠制造工廠入手,幫助車企更低成本、更高效率造車。
換言之,從房地產、金融,到互聯網企業和科技公司,再到眼下“風頭正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照在各行業頭上的聚光燈有時忽明忽暗。
但可以確定的是,如今,覆蓋大多數行業的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正接過“紅利期”的交接棒,並且該產業鏈上的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其中主機廠尤甚。
爲何是主機廠?
要知道,隨着“價格战”輪番上演,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淘汰的節奏愈發趨緊。在電動化上半場,更多的是硬件決定主機廠的定價權;而在智能化下半場,則是軟件決定主機廠的定價權。
由此,爲獲得更多“話語權”,繼續參與下一階段的市場角逐,主機廠們正在逐漸布局核心產業鏈的全棧自研,以掌控全供應鏈的安全性,並且降低成本。
對此,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就曾表示,該公司堅持核心零部件的全域自研,整車產品70%的駕駛零部件自己研發。據朱江明介紹:“一輛汽車裏面最核心的從整車的架構、電子電氣架構、電池、電驅、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這些核心的零部件,零跑全部採用了自己研發、自己制造的策略。”
在新能源智能汽車下半場,智能化是主旋律。無論是智能座艙,亦或是自動駕駛,主機廠皆不希望過多依賴第三方供應商,而是想“自力更生”。
這一點,在電動化上半場慣於自研的比亞迪身上,可見端倪。
圖源:比亞迪8月15日,有兩位知情人士透露,比亞迪或終止與百度自動駕駛合作,正准備內部自主开發智能汽車系統。
且就在消息披露的一周前,比亞迪智能駕駛上海團隊迎來了新負責人:地平线前智能駕駛研發總監廖傑正式加入比亞迪,擔任比亞迪智能駕駛上海團隊負責人。該消息已獲得比亞迪確認。
無獨有偶,懂得“自力更生”硬道理的車企不止比亞迪一家。
蓋世汽車了解到,奇瑞汽車旗下的大卓智能、長城汽車旗下的咖啡智能,皆爲兩家主機廠智能化自研的科技公司。
換言之,如今的主機廠並不僅僅局限於造整車,它們的業務已涉及到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並且需要覆蓋各行各業的人才。
在主機廠搭建自己“供應鏈王國”的過程中,高學歷的優秀畢業生,正是主機廠們所需要的。
這主要是因爲,傳統車企的人才跳槽到新能源車企,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了水土不服的現象。其中最爲緊要的,是主機廠需要更多的時間成本激發傳統車企人才的創新思維。
此外,用人成本也是主機廠考慮的另一大因素。
蓋世汽車了解到,多位汽車從業人士告訴媒體,幾年前從傳統車企到新勢力車企,薪資漲幅大約在30%~50%之間。但這對於尚未形成規模化產品矩陣、仍未實現盈利的主機廠而言,是極其需要衡量的一項开支。
“新大廠”爲就業“新高地”引流
脈脈高聘發布的《2023新能源汽車中高端人才趨勢洞察》顯示,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招聘需求三年持續增長,今年1-3月,新能源汽車產業招聘需求較去年同一時期增長24%。
無獨有偶,相關調研發現,在2023年1—4月新發崗位量TOP10的行業中,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需求連續3年同比增長,同時,新能源汽車是1—4月人才流入流出比最高的行業,高達1.45,呈現出巨大的就業潛力。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就業趨勢數據報告》也顯示,新能源汽車產業,近一年新發職位比上一年增長了17.29%,且新能源汽車人才增速遠高於傳統汽車行業。
圖源: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新能源汽車就業趨勢數據報告》根據獵聘大數據,2021年新能源汽車新發職位同比增長186.16%,是傳統汽車行業增速的2.08倍;2022年增速有所放緩,爲36.18%,,是傳統汽車的1.84倍。
與此同時,該行業人才供給也處於持續增長態勢。2021年,新能源汽車活躍人才同比增長爲12%,略低於傳統汽車行業(13.61%)。2022年,二者增速差距拉大,新能源汽車活躍人才同比增速爲44.14%,是傳統汽車的10.9倍。
在薪資方面,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薪資持續增長,且明顯高於傳統汽車行業。2021、2022年,前者招聘平均年薪爲28.61萬、29.88萬,比後者高8.46萬、7.77萬,且兩者均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
在人才專業需求方面。在2022年3月-2023年2月,新能源汽車新發職位位居前四的職能是汽車電子/電器工程師、智能網聯工程師、電池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招人更側重智能化、新能源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衆多新能源主機廠中,比亞迪對人才的渴望尤其迫切。
據悉,比亞迪是全球員工數量最多的車企之一,2023年一季度已達66萬人。有報道稱,2023年的夏天,3.18萬應屆畢業生入職了比亞迪,比去年的人數翻了一番,是歷年最多。他們來自50個不同類別的專業,其中具備碩士和博士學歷的人才整體佔比達到61.3%,有八成人員將投入到研發工作。
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比亞迪共有12位高管,7位在2000年之前就入職,最晚加入的也在2005年。其中,有四位高管均是一畢業就入職了比亞迪,花費了二十年左右時間,從當年的應屆生做到了如今的位置。
此外,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區別於此前“互聯網大廠”主要分布於“北上廣深”等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用人需求,出現了很明顯的地域差別。
根據智聯招聘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3年汽車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23年1-7月,汽車產業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6%;新能源汽車產能集中區域加速“搶人”,合肥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近5成,位居招聘職位數增速TOP10城市榜首位。其次是南昌、惠州、長沙等城市,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速均超20%。
以合肥爲例。近年來,合肥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已培育和引進大衆、比亞迪、蔚來、江淮、長安、安凱6家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今年前5個月,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達23萬輛、同比增長4倍多。
尾聲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新興產業的崛起,往往帶動無數變革。新能源汽車產業就像是一只小小的蝴蝶,輕輕扇動翅膀,便引起巨大的連鎖效應。
在市場經濟的晴雨表中,無論是資本還是從業者,皆無法精准預測晴天和風暴。縱使一個產業的隕落和興起,牽動着一群人的悲與喜,但唯一不變的法則是,矛盾存在,供需亦存在。
產業更替之間,是市場的重塑,亦是人才的調整。豐厚的土壤絕不會讓任何一顆種子枯萎,我們處於變換之間,無一人可“獨善其身”,接受變化並且適應變化,才是身在晴天與風暴之間,不變的生存之道。
(本文來自於蓋世汽車Gasgoo)
標題:主機廠,應屆生就業的“新大廠”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67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