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正在滲透東北汽車工業發展,勢頭向好

2024-09-20 18:30:18    編輯: robot
導讀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說起中國汽車產業,國人腦海中浮現的場景應該是,鋼筋水泥鑄就的“東北老工業基地”。   現如今,新能源汽車正逐漸接過燃油車的“交接棒”在汽車市場佔據很客觀的“一席之地”。在新...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說起中國汽車產業,國人腦海中浮現的場景應該是,鋼筋水泥鑄就的“東北老工業基地”。

  現如今,新能源汽車正逐漸接過燃油車的“交接棒”在汽車市場佔據很客觀的“一席之地”。在新舊更迭中間,曾經因汽車工業而輝煌過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卻稍顯“黯淡”。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屢次超過50%。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到了歷史性的50.8%;9月9日,乘聯會召开月度乘用車市場分析發布會表示,8月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53.9%,創月度歷史新高。

  縱觀國內汽車市場,新能源與傳統燃油車“分庭抗禮”的趨勢愈發明顯。與此同時,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猛的過程中,國內不少城市與地區乘着這股“產業東風”,形成多個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和標杆性城市。

  在此期間,鮮少有人將目光投向曾經因汽車產業而聞名全國的東三省地區。畢竟,新能源汽車難過“山海關”的困惑還縈繞衆人心頭。在此,蓋世汽車將視线放在“東北老工業基地”,以試圖找到東三省能否借“新能源汽車產業東風”再次乘勢而起的答案。

  東北汽車產業的“輝煌”與“新期待”

  位於長春的第一汽車制造廠總部舊址門前,有一塊書寫着“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的碑石。其奠基日期是1953年7月15日,這個日期正是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起始之年。

  以此爲起點,我國汽車工業踏上了徵途。

  三年之後,即1956年,一汽總裝线上开出由中國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載貨汽車,這批代號爲CA10型的汽車,結束了中國不能造車的歷史。

  “解放”,這個中國第一汽車品牌,也开創了中國汽車的“解放時代”。

  1958年5月12日,東風牌小轎車在長春一汽試制成功,生產編號爲CA-71,結束了新中國不能自主生產小轎車的歷史。

  以此樣車爲基礎,同年8月,一汽第一台高級轎車試制成功,並被命名爲“紅旗”,這是我國有編號的第一輛真正的高級轎車。

圖源:中國一汽官網截圖

  改革开放後,位於遼寧沈陽的華晨寶馬和黑龍江的沃爾沃大慶汽車生產工廠陸續成立,逐漸發展成爲國內重要的汽車生產企業。

  尤其是在一汽集團的帶動下,東北地區已經發展成爲以吉林爲“主體”,以遼寧、黑龍江爲“兩翼”的汽車生產集群,該汽車產業集群在整車生產、零部件配套供給上具有優勢互補的特點。

  據悉,沃爾沃汽車大慶工廠是沃爾沃集團在我國建立的第一個SPA平台的整車生產工廠,同時也是沃爾沃S90中大型高檔轎車的唯一生產工廠。

  回顧過去,東三省見證了太多我國汽車產業的歷史性成功。展望未來,東三省依然期待能夠爲新能源汽車產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年來,蓋世汽車注意到,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陸續密集出台發展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相關鼓勵政策。

  去年年底,遼寧省出台《沈陽市智能網聯汽車商用區建設方案》(以下簡稱爲:《方案》)。目標爲打造東北首個智能網聯汽車商用區、京沈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創新協同區、全國重要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和技術創新高地。

  根據《方案》內容,爲實現上述目標,該計劃將分爲三個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2023年):在大東區完成試驗環境搭建,實現應用場景部署,建設智慧道路100公裏以上,測試運營車輛100輛以上,打造商用場景5個以上,初步驗證車路雲一體化建設技術路线。

  第二階段(2024-2025年):以大東區全域101平方公裏爲實施單元,構建商業運營模式,全面完成區域內“智慧的路、聰明的車、實時的雲、可靠的網和精確的圖”五大體系建設,形成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數據集,自動駕駛出行商業化服務年均1萬人次,道路交通通行指標大幅優化,集聚產業鏈上下遊企業100家以上。

  第三階段(2026-2027年):按照“安全爲要、逐步擴展、連片發展”的原則,加快大東區試點經驗在全市範圍復制推廣,逐步完成300平方公裏城市級智慧路網全覆蓋,建成市級車路雲一體化生態系統,在政策體系、技術體系上形成“沈陽經驗”,打造全國重要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和技術創新高地。

  在電動化方面,今年4月底,遼寧省交通運輸事務服務中心發布了《遼寧省交通運輸廳關於加快推進出租汽車電動化推廣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爲:《意見》)。《意見》指出,出租汽車領域是國家推動電動化的重點領域,新能源出租汽車相比燃油和燃氣車輛,燃料成本更低、駕乘體驗更舒適,推廣應用新能源出租汽車對促進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支持交通運輸領域雙碳目標實現、助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出租車行業技術裝備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爲此,遼寧省將制定完善切實可行的出租汽車電動化推廣應用方案;加大出租汽車電動化推廣補助資金撥付力度:省裏將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漲價補貼中30%部分,按照現行基數直接轉移支付各市,由各市統籌用於支持出租汽車電動化推廣;加快新能源出租汽車充電設施配套建設等。

  今年5月,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吉林省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目標爲到2026年,全省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布局更加優化,產業規模和競爭力位居國內前列。

  具體來看,屆時,吉林省省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5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40%。新能源關鍵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顯著提升,佔比達到70%。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提速更新替代,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率先开展城市及高速公路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應用。產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另外,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內容指出,幫助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新能源乘用車申請汽車產品公告,利用已建成的生產线,盡快實現高檔新能源乘用車批量生產。推動哈飛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盡快完善工作方案,加快原有生產线改造,實現新能源乘用車、物流車、郵政車批量生產。

  今年7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新時代幸福龍江建設20件民生實事(2024年)》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加快淘汰老舊交通運輸工具,推進城市公交車更新替代,支持氫能源、甲醇公交車等綠色能源車輛示範應用,推動新能源動力船舶發展,營運車輛、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較2023年分別下降1%、0.7%。

  “南橘北枳”現象慢慢改變,新能源汽車正在寒冷之地“生根”

  相對於國內其他地區,東北三省因爲氣候原因對新能源汽車有着與生俱來的“水土不服”。一直以來,電車在東三省汽車市場的表現並不值得稱道。

  公安部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743萬輛,東三省總和不到30萬輛,佔比4%。

  然而,東三省從來都不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難以生根的“荒蕪之地”。在這僅4%的新能源汽車注冊登記佔比中,可以小見大,蕴含着新能源汽車產業巨大的發展潛力。

  現如今,東三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在蓬勃前期,且已顯現增長勢頭。

  今年4月,《每日人物》發布文章寫道:在長達十多年的人口淨流失之後,2023年,吉林和遼寧打了一場翻身仗,分別實現4.34萬和8.6萬的人口淨流入。

  文章提到,其中原因,主要是中國一汽、華晨寶馬兩大車企,乘着東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東風,吸引了不少外地人來東北工作,同時也讓本不愿回家的東北人也开始回流東北。

圖源: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官網截圖

  事實確實如此。尤其今年,東三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不少值得肯定的進展。

  根據沈陽汽車流通協會信息中心與業內新媒體平台聯合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在東北區車企銷量TOP 10榜單中,比亞迪以63775輛的銷量穩居第一,較第二位的一汽-大衆高出了24622輛,拉开了一定梯次。

  另外,在東北區域今年上半年的具體車型銷量TOP 10榜單中,比亞迪有包括秦PLUS(配置|詢價)、宋PLUS、宋PRO、驅逐艦05(配置|詢價)四款車型上榜,其中比亞迪宋PLUS和宋PRO,分別位於車型銷量榜單的第四、第五位。這表明,無論對於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擠出效應都是非常明顯的。

  就遼寧省來看,根據遼寧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2023年遼寧全省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信息,2023年,遼寧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9.2%,零售額增長1.2倍。

  具體到遼寧省各地區。沈陽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沈陽新能源汽車保有量10.8萬輛,比上年翻了一倍多,佔新車銷量的25%。今年上半年,沈陽全市乘用車累計銷售同比增長7.55%,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同比增長69.92%。

  無獨有偶,本溪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本溪市新能源汽車完成零售額8704.5萬元,增長138%。新能源汽車零售額佔汽車類零售額總量的比重爲14.2%,較上年同期提升了7.3個百分點。

  在補能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據悉,截至今年1月,國網遼寧現有充電站457座、充電樁2663台,充電服務網絡覆蓋23個高速公路服務區、14個地市重點區域。2023年,該公司供電區域年充電量6652萬千瓦時,年充電服務次數200萬次。

  另外,今年4月,有媒體從遼寧省財政廳了解到,遼寧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朝陽市建平縣入選全國首批縣域充換電基礎設施補短板試點縣競爭立項支持範圍,將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35億元。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現如今,已經有一大批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在東三省這片黑土地落地生根。

  今年1月,在長春,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預批量生產正式啓動,規劃年產能超過15萬輛,今年年底陸續投產奧迪Q6 e-tron以及奧迪A6 e-tron系列的三款純電車型。

  同在長春,今年2月,中國一汽與比亞迪攜手打造的東北地區首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基地——一汽弗迪新能源動力電池一期項目正式投產。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135億元,項目按三期45GWh產能規劃,今年3月正式量產,全部投產後年產值預計可達200億元,每年可滿足60萬輛電動汽車的配置需求。

  繼2023年在沈陽高壓動力電池工廠投資100億元後,寶馬集團在今年宣布,將對沈陽生產基地新增投資200億元,用於大東工廠的大規模升級和技術創新,爲“新世代”車型本土化整車生產奠定基礎。“新世代”將於明年开始在全球市場推出。在中國市場,“新世代”車型將於2026年在沈陽投產。

  另外,作爲“新世代”車型實現國產的重要配套項目,寶馬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已於去年全面動工,該項目總投資100億元,規劃面積24萬平方米,是現有動力電池生產面積的5倍,目標是把寶馬最新的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及其相關驅動系統於2026年在沈陽投產。

  在寶馬集團之外,包括億緯鋰能、中宏動力等在內的廠商也將其動力電池相關項目設立在了沈陽。

  不同於遼寧與吉林,黑龍江則在其他新能源技術路徑方面進行了嘗試。

  今年8月,東北地區首批醇氫新能源專用車在吉利遠程醇氫生態大慶工廠正式下线,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與當地企業達成一系列合作籤約,並將與黑龍江中石油共同完善甲醇加注體系建設,加速推動醇氫電動商用車在北方寒冷地區的推廣應用。

  在自動駕駛產業進展方面,沈陽以大東區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核心區域,引入北京亦莊模式,成立智能網聯國資平台公司,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投入、人才引進等多種方式,在基礎設施建設、集聚產業生態等方面不斷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與發展。另外,沈陽作爲東北首條L4級自動駕駛道路即將开通、沈陽入選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

  東三省能否迎來“新能源時代”?

  上述種種進展皆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看似站在新能源“對立面”的東北地區,實則擁有一片適合孕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土壤,只不過取得顯著性進展還需要一段時間。

  實際上,能夠對抗與生俱來的“氣候劣勢”,助力東三省爲新能源汽車產業开闢生存空間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作爲中國汽車產業奠基者,除卻前文提及的燃油時代較爲人知的完整汽車產業鏈優勢之外,東三省風能、光能、氫能等綠色能源發電產業較爲發達,能夠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全產業鏈碳中和要求下,從生產源頭爲汽車工業提供綠電。

  根據各省份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發電量數據,今年1-6月,東北三省新能源發電量達885億千瓦時,新能源發電量佔東北電網總發電量的比例超39%。其中,2024年上半年遼寧省新能源發電量76.8億千瓦時,吉林省新能源發電量39.4億千瓦時,黑龍江省新能源發電量27.3億千瓦時。

  其中,遼寧省依托豐富的風能、光能資源,積極布局清潔能源產業,計劃到2025年實現清潔能源裝機佔比達55%、發電量佔比達48%以上的目標。

  遼寧省是東三省發展海上風電的唯一省份。根據《遼寧省“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到2025年,力爭海上風電累計並網裝機容量達到4.05GW。

  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大慶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公开表示:“2024年上半年,大慶供電區新能源總發電量59.6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03%,相當於節省標准煤194.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71.1萬噸。”

圖源: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官網

  在氫能方面,2024年上半年,東北三省氫能項目有多達13個开工、籤約或投運。其中吉林省4個,遼寧省6個,黑龍江省3個。

  其次,在教育資源方面,東北地區擁有數量衆多的高等院校和汽車設計研發機構,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東北石油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沈陽工業大學、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等高等院校皆可以爲東北地區汽車企業培養技術人才和汽車生產人員。

  此前扎根在東北地區的汽車相關企業,也爲該地區的汽車人才培養做出不少貢獻。比如,紅旗造型設計院、一汽集團新能源研發院、華晨寶馬研發中心、沃爾沃大慶工廠研發中心等都具有很強的人才培養能力。

  最後,東三省佔據得天獨厚的汽車出海地理位置優勢。其中,遼寧擁有包括丹東、大連、營口、錦州、盤錦和葫蘆島在內的多個沿海城市;黑龍江和吉林則靠近俄羅斯、日本和韓國以燃油車爲主的海外汽車市場。

  沈陽海關統計,2023年前11個月,遼寧省外貿進出口總值達7057.6億元人民幣,以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爲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其中,電動載人汽車產品出口126.6億元,同比增長55.3%。

  當然,即使東三省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面前展現了自己的種種優勢,但仍然需要面對的事實是,極寒天氣對動力電池發出的“續航挑战”。

  遠景動力先進研發部部長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從電池內部的化學反應速度來說,每差10℃就會有2至4倍差異。換言之,一輛標稱續航爲401km的純電車在零下10℃環境中實際續航裏程要打8.5折,但零下20℃時的續航裏程可能低到5折。”

  對此,我國動力電池廠商已經在着手解決這一難題。時間距今較爲接近的是今年8月,邢東鋰電發布了4款能夠在-20℃、-25℃、-30℃、-35℃低溫環境下充放電的低溫電池,最高充放電效率大於97%,補齊了磷酸鐵鋰電池的低溫短板。據悉,邢東鋰電採用專利原位凝膠態電解質,添加匹配磷酸鐵鋰電池的引發劑和凝結劑,使電池工作溫度範圍可達-35℃~60℃。

  顯而易見,短期來看,國內汽車市場呈現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二分天下”的局面。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全球汽車市場,汽車產業新能源化已然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高溫還是低寒,無論是東北地區還是海外市場,氣候和區域都不會永遠成爲阻礙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向更廣闊市場的因素。

  就東三省而言,新能源汽車的“種子”已然在這片黑土地上孕育,這顆種子定然在將來生根發芽,成長爲勢不可擋的參天大樹。暫且,拭目以待。



標題:新能源車正在滲透東北汽車工業發展,勢頭向好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2333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