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之屋轉战港股IPO,3年廣告宣傳費超8億,研發費不足1億

2023-06-19 19:02:38    編輯: 不二研究
導讀 港股“燕窩第一股”又來了? 6月12日,廈門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燕之屋”)在A股上市未果後,轉战港股IPO。 這已經是燕之屋第三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2011年和2021年其兩次向港交...

港股“燕窩第一股”又來了?

6月12日,廈門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燕之屋”)在A股上市未果後,轉战港股IPO。

這已經是燕之屋第三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2011年和2021年其兩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過程並不順利。

燕之屋是一家擁有常溫即食燕窩、鮮燉燕窩、幹燕窩及其他燕窩衍生產品的燕窩產品品牌,主要從事燕窩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圖源:燕之屋官微

在新版招股書中,其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以2020-2022年的零售額計算,燕之屋的燕窩零售額連續三年全球第一;其中,2022年的全球市場份額爲4.1%。

「不二研究」據燕之屋新版招股書中發現:2022年,其營收爲17.30億元,同比增加14.87%;同期的淨利潤爲2.11億元,同比增加8.76%。

在2020-2022年,盡管燕之屋三年累計營收45.37億元,但廣告宣傳費超8億元,研發費用不足1億元;且研發投入佔比相對極低。

以2022年爲例,燕之屋的銷售費用爲5.04億元,當期營收佔比爲29.1%;其中,宣傳推廣費高達3.26億元。與之鮮明對比的是,其研發費用爲2432.0萬元,當期營收佔比僅爲1.4%。

圖源:燕之屋官微

去年9月的一篇舊文(《A股“第一碗”燕窩,又涼了!》)中,我們聚焦於燕之屋上會前一晚撤回IPO申請,且營收結構較爲單一,碗燕佔據支柱地位。

時至今日,燕之屋仍存在重營銷輕研發的問題,即使成功搶下港股“燕窩第一股”,其能否逃脫“智商稅”質疑?由此,「不二研究」更新了9月舊文的部分數據和圖表,以下Enjoy:

A股的“第一碗”燕窩,又涼涼了!

2011年,燕之屋曾計劃赴港上市,因“毒血燕”事件等折戟IPO。2021年,其再次衝刺港股;上市未果後,2021年末,燕之屋向A股主板提交招股書,擬募資10.19億元。

2022年4月,燕之屋收到證監會關於營銷及食品安全等57個連環追問,但未作出相關回應。同年9月22日,本是其上會的日子,上會前一晚(21日晚),燕之屋卻臨時撤回了IPO申報材料,發審委決定對其取消審核。

2022年11月,燕之屋重啓A股上市計劃,並提交輔導備案材料,進展狀態仍顯示爲“輔導進行中”;直到今年6月12日,燕之屋第三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轉战港股IPO。

圖源:燕之屋官微

在「不二研究」看來,作爲燕窩行業的26年老兵,燕之屋營收業績可觀,但高額的銷售开支與低企的研發支出形成鮮明對比。

當Z世代掀起新消費“養生”浪潮,燕窩賽道的新老競爭蜂擁而至,但是,燕之屋似乎暫未建立起核心護城河。此外,其仍需要直面食品安全、重營銷輕研發等問題。

營銷开支過億,燕窩老兵衝刺IPO

從最早“現燉現喫現送”的連鎖經營模式,到推出“开碗即食”的高端即食燕窩“碗燕”;創建於1997年的燕之窩,是燕窩行業25年的老兵。

其創始人黃健曾是一名80後高中數學老師,隨着出海經商掀起熱潮,他辭掉“鐵飯碗”,自新加坡回國後來到廈門創業,成立了廈門市雙丹馬實業發展有限公司。5年後,燕之屋品牌誕生,在线下專賣店和线上零售渠道均有經營體系,並自建工廠、自主生產。

圖源:燕之屋官微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燕之屋直營與經銷渠道合計擁有线下實體門店704家門店;其中,直營門店有89家,經銷商門店有615家。

據招股書顯示,2019-2022年,燕之屋營收9.51億元、13.01億元、15.06億元和17.30億元;淨利潤分別爲0.79億元、1.23億元、1.94億元和2.11億元。

同期,燕之屋的毛利總額分別爲4.62億元、5.56億元、7.28億元和8.78億元,毛利率爲48.6%、42.7%、48.2%和50.8%。

與此同時,「不二研究」發現,燕之屋在四年的銷售費用不菲,累計高達15.29億元;特別是廣告宣傳費高企。

2019-2022年,其銷售費用分別爲3.08億元、3.18億元、3.99億元和5.04億元;在總營收佔比分別爲32.4%、24.4%、26.5%和29.1%。

其中,廣告宣傳費分別爲1.87億元、2.36億元、2.69億元和3.26億元,和同期營業收入佔比達19.72%、18.14%、17.86%和18.84%。

此前,劉嘉玲、林志玲分別爲燕之屋代言;2021年初,燕之屋還冠名《魯豫有約一日行》《愛的小屋》《智者見智》《智造中國》等諸多綜藝節目;2022年,燕之屋籤下明星趙麗穎作爲品牌代言人。

圖源:燕之屋官微

近日,香港女子演唱組合Twins成員蔡卓妍在抖音社交平台發布廣告拍攝花絮,公开個人保養攻略,分享燕之屋新一代鮮燉燕窩,並誇贊其“好喫到飛起啊”。

在「不二研究」看來,雖然燕之屋的營收平穩上升,或是依托於高額廣告宣傳費用,以營銷增長換收入增長。

即使闖關IPO成功,僅憑廣告宣傳帶動銷量,也很難贏得二級資本市場投資者的青睞;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燕之屋亟需樹立自己的品牌力。

研發支出稀微,碗燕佔據支柱地位

燕之屋的營收收入主要來自於燕窩產品,具體包括:碗燕、鮮燉燕窩、冰糖燕窩、幹燕窩及其他產品五大品類。

以2022年的銷售收入分析,五大品類分別佔比38.9%、28.1%、17.6%、10.1%和1.1%,燕窩產品合計佔比100%。

在燕窩產品中,碗燕品類長期一枝獨秀:2019-2022年,碗燕銷售收入分別爲5.35億元、5.59億元、6.61億元和6.73億元,營業收入分別佔比56.6%、43.0%、44.0%和38.9%;其中,2021年、2022年的收入同比增長18.25%、1.82%。

與此同時,鮮燉燕窩品類快速崛起。2019-2022年,鮮燉燕窩銷售收入分別爲1.07億元、3.21億元、4.23億元和4.85億元,同期營收佔比爲11.3%、24.7%、28.1%和28.1%,2021年、2022年的同比增幅31.78%、14.66%。

雖然燕之屋已經布局鮮燉燕窩等多品類產品线,但其營收結構依舊較爲單一,碗燕依舊佔據支柱地位。

在「不二研究」看來,僅依靠碗燕一張 “王牌”,對單一產品的依賴嚴重,燕之屋在未來競爭中很難立於不敗之地。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根據燕之屋官方對旗下燕窩產品的用戶畫像分析,其碗燕的用戶群體集中在30-60歲。某種程度而言,這一品類對於Z世代的吸引力較弱。

單一產品很難覆蓋大面積的消費者。由此,平衡各產品线的收入,吸引更多的潛力消費者,建立品牌護城河,成爲燕之屋當下亟需解決的課題。研發投入或決定其燕窩行業的未來競爭力。

2019-2022年,燕之屋的研發費用分別僅爲1874.2萬元、1767.9萬元、1898.2萬元和2432.0萬元,佔總營業收入比例僅爲1.9%、1.4%、1.3%和1.4%,與同期的營銷投入形成鮮明對比。

「不二研發」發現,燕之屋的營銷費用、研發費用的倍數差異逐漸擴大。2019-2021年,其營銷費用分別是研發費用的17.1、18.7、21.0倍;2022年,該數據擴大至25.2倍。

同時,重營銷輕研發還表現在員工人數比例上,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2年底,燕之屋共有1792名員工;其中,銷售人員是622人,研發人員是46人,相差13倍。

在「不二研究」看來,即使燕之屋已經开發出很多細分品類,但從收入結構而言,來自碗燕的收入比例依舊佔據支柱地位。

若不能及時跟進研發力度的投入,平衡各個產品线的收入,打破碗燕收入“單腿走路”的營收結構,碗燕產品任何波動或將影響燕之屋的整體業績。

线上競爭激烈,燕之屋以價換量?

據國燕委發布的《2020年燕窩行業白皮書》,中國燕窩消費市場規模在2020年達到約400億左右;約85%的燕窩品牌商運營线下渠道。

燕窩市場潛力巨大,隨之而來的是爭破頭的行業競爭,誰都想來分一杯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13日,與“燕窩”相關的企業共有27005家,一年內成立的就有1516家企業。

而线上渠道的競爭則更加激烈。以天貓商城爲例,截至2023年6月13日,銷售燕窩產品的店鋪數量有近10477家,品牌近200個,9355件相關商品,知名品牌包括有燕之屋、同仁堂、小仙燉、燕小廚、燕安居、青島正典等。

當鮮燉品類在线上渠道爆發,燕之屋的线上銷售規模快速擴張,2020年起,线上收入已超越线下渠道。

據燕之屋招股書顯示,2019-2022年,其线上渠道的營業收入分別爲4.41億元、7.23億元、7.68億元和9.38億元;營收佔比分別爲46.7%、55.5%、51.0%和54.2%。

但是,「不二研究」發現,燕之屋在线上平台選擇“以價換量”的策略搶佔市場。

以鮮燉燕窩爲例,銷售均價由2018年的134.55元/瓶降至2022年的54.00元/瓶;銷售數量由2018年的7.34萬瓶增至2022年的894.16萬瓶。

燕之屋在招股書解釋稱,主要由於线上平台對鮮燉燕窩、冰糖燕窩進行促銷,產品銷售價格相應降低所致。

作爲燕窩线上消費的潛力用戶,Z世代Cola向「不二研究」表示,燕窩更像一筆“智商稅”,並不如廣告上說的那般有什么神奇的功效;不過,最重要的是其經濟能力不足以支持燕窩的補給。

在「不二研究」看來,雖然“養生”觀念如今深入人心,燕之屋的產品價格也有所調整,但價格也遠非宣傳般親民。

圖源:燕之屋官微

盡管其逐漸擴大线上渠道布局,但作爲线上消費主力的Z時代,似乎不如想象中愿意买單。

想要抓住Z世代的心,除了價格調整,燕之屋需要更多了解其消費喜好,“對症下藥”才有望從衆多品牌中突圍。

燕之屋難逃"智商稅"風波?

養生觀念盛行的時代,任何滋補食材都有成爲風口的潛力。

新消費浪潮下,不僅老年人,年輕人的養生需求也愈發旺盛。燕之窩也在近幾年被風口催生。

市面上的燕窩產品五花八門,正逐漸成爲人們的社交貨幣。但是,燕窩並非必需品,可替代性也較強;其並不太親民的價格,也常被年輕消費者質疑爲“智商稅”。

與此同時,燕窩賽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僅是天貓這一電商平台就有近600家,且數目還在上漲,各大競爭品牌也在不斷發力。

作爲老牌燕窩廠商,即使成功搶下“燕窩第一股”,燕之屋仍要面對“智商稅”質疑。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 《燕之屋擬上交所主板IPO,3年半近7億廣告費難甩“智商稅”爭議》,洞察IPO

2. 《“燕窩第一股”要來了!或迎更強營銷競賽》,羊城晚報

3. 《研發佔比僅1.35%,燕之屋上市未來面臨三大挑战》,中國經濟網

4.《A股的第一碗燕窩,還是喫不上》,新消費日報

5.《燕之屋:困於“燕窩第一股”》,紅星資本局

作者 | 藝馨 秀一

排版 | Cathy

監制 | Yoda

出品 | 不二研究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燕之屋轉战港股IPO,3年廣告宣傳費超8億,研發費不足1億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745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