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車,前途未定

2023-06-13 18:30:19    編輯: robot
導讀   小米造車,前途未定   “想要成爲偉大的公司,一定得跟着風走。此時此刻,風口在智能電動汽車。”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曾說道。   從2021年,小米高調宣布10年投資100億美元下場...

  小米造車,前途未定

  “想要成爲偉大的公司,一定得跟着風走。此時此刻,風口在智能電動汽車。”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曾說道。

  從2021年,小米高調宣布10年投資100億美元下場造車开始,到現在,距離小米汽車2024年實現量產的目標只剩不足一年。

  盡管相較於遠赴海外的賈老板“九年磨一劍”的速度,小米造車的進展已經快了許多,但2年時間,汽車市場風雲變幻,智能電動汽車的風吹了好幾年,一批企業已經“上了天”,也有不少被席卷成殘渣,小米造車也到了衝刺階段。

圖片來源:小米

  在5月的媒體電話會議上,小米集團合夥人兼總裁盧偉冰表示,小米造車進展一切順利,已進入研發加速階段,今年夏、冬季將分別進行夏測和冬測,小米汽車將按照原計劃在明年上半年上市。

  近期小米一系列的高層職位變動,似乎也在揭示着小米正在爲全力衝刺做好准備。包括汽車部副總裁黃振宇兼任汽車部供應鏈部總經理,接替此前負責供應鏈的小米汽車部副總裁李肖爽,李肖爽則將兼任汽車部市場部總經理等。

  只是,善於追逐風口的小米,真的做好量產以及面對市場競爭的准備了嗎?

  燒了不少錢

  跨界造車,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華爲造車,迷霧重重;百度集度,還未量產;赴美6年的賈老板,歷經9年,才拿出自己第一款車,又不知有多少消費者會因其逾30萬美元的售價望而卻步。

  开局就放出狠話的小米,選擇的是全資造車的道路,也是一條燒錢之路。

  一季度財報顯示,小米集團一季度總收入爲人民幣595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爲人民幣32億元;毛利爲116億元,同比減少8.8%。研發支出爲41億元,同比增長17.7%;其中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爲11億元。在過去的2022年,小米汽車研發費用爲31億元。

圖片來源:小米業績公告

  急着趕風口的小米,相較於百度、華爲等企業,入局本就稍晚,拿錢換時間,是小米的唯一選擇。但小米的研發費用放在整個汽車產業鏈,並不算多,類比蔚來,其2022年研發投入達108.4億元。

  研發投入是一部分,投資、收購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小米集團及旗下投資機構,廣泛布局汽車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涉及智能電動汽車三電、芯片、自動駕駛等諸多板塊。

  2021年8月,小米斥資7737萬美元(約合5億元人民幣)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DeepMotion(深動科技)的所有股權,該公司主要爲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應用提供包括感知、定位、規劃和控制在內的全棧軟件解決方案。算是小米在智能化領域的一次大手筆。

  2021年9月,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投資黑芝麻智能,其是小米宣布造車後,對汽車芯片環節的第一筆投資。在動力電池方面,衛藍新能源、中創新航、贛鋒鋰電、蜂巢能源等多家電池上下遊企業小米汽車都有出手。

  成立於2021年9月的小米智造基金,主要圍繞新能源汽車上遊供應鏈、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新材料、消費電子等與公司產業鏈相關的企業進行投資。成立不足兩年,小米智造同樣頻頻出手,例如,今年其完成了對上海追鋒汽車系統有限公司的千萬元級A+輪股權融資。其投資領域涉及愛科微,飛鋥半導體等芯片制造商,以及鋰電池等汽車更細分的領域,如從事鋰離子電池材料研制及生產的法恩萊特,汽車電阻制造商鼎聲微電等。

  今年3月,小米智造基金完成了第二輪規模爲27億元的募資,結合去年7月公布的63.3億元首次募資額,小米智造基金募資總額已達90.3億元。

  不僅如此,小米還啓動了自研芯片和AI大模型等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資金的項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爲小米造車輸血的智能手機等業務,正在面臨下滑的風險。

  根據IDC的報告,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爲12億部,爲2013年以來的最低,同比下降幅度超過11%。作爲小米主營業務的手機板塊同樣難以避免,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小米智能手機銷售收入僅爲1672億元,同比(2089億元)下滑近20%。

  去年小米實現總收入2800億元,經調整淨利潤人民幣85億元,營收、利潤同比雙雙下滑。今年一季度小米手機、智能硬件、互聯網服務這三大主營板塊的收入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同比跌幅分別爲23.6%、13.6%和1.2%。

  不過,受小米大力削減費用的影響,一季度小米利潤表現尚佳,經調整淨利潤轉正,同比增長13.1%至32億元。另由於小米提升了中高端手機的出貨比重,集團毛利率創下了19.5%的新高。

  持續爲造車也輸血影響了小米的利潤表現,小米正在尋求开源節流的辦法來提升利潤表現。

  很現實的一點,宣布造車之時的小米集團正處於巔峰狀態,兵強馬壯,市值曾一度突破9000億港元,但如今的小米市值已經跌落至3000億港元左右,兩年時間蒸發了近6000億港元。

圖片來源:雪球

  有什么成果

  持續輸血的造車項目,什么時候能夠回饋集團成爲一個問題,按照規劃,小米汽車將於2024年推出首款車型,第一年計劃銷售10萬輛,此後三年累計銷售90萬輛。

  說實話,想要實現這一目標,並非易事,哪怕是自帶流量的小米。類比蔚小理,直至2022年,蔚小理才實現年銷量突破10萬的目標,至於累計銷量突破90萬,一家都沒有實現。小米要靠什么來支撐起其銷量目標?

  小米這幾年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首先在人才方面,從宣布造車之日开始,小米就到處挖人,包括原上汽通用五菱市場負責人周鈃和前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以及原北汽集團战略規劃部部長、北汽新能源執行副總經理於立國等人。

  對於造車,小米是個門外漢,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不失爲良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帶來人才需求高漲,跨界造車企業更是求賢若渴。

  除了高管,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集團研發人員數達到16458人,佔員工總數50%以上,其中小米汽車研發團隊超2300人。

  再從技術上看,小米從自動駕駛、芯片等智能電動汽車的核心領域入手。以自動駕駛爲例,去年8月,小米集公布小米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進展,小米自動駕駛項目第一期投入33億研發費用,彼時其自動駕駛專屬團隊規模已超過500人。其目標是在2024年進入自動駕駛行業第一梯隊。

圖片來源:小米

  小米的自研和投資成果被階段性的放出風聲,已取得一定的進展。但並未得到市場檢驗的技術,顯然還不足以滿足消費者的胃口,只能等真正上市再看具體表現。

  某行業分析師表示,小米的研發實力值得認可,但當智能電動汽車同質化愈發嚴重的今天,小米生態可能才是小米汽車上市後的主要競爭力來源。

  再就是制造方面,在造車之初,小米汽車就計劃在北京亦莊建設總部基地和銷售總部、研發總部。落戶北京後,將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爲15萬輛。

  從研發到制造,小米似乎都已做好了准備,但小米是否具備造車資質,還是個問題。今年早些時候,有消息流傳,小米汽車已經從有關部門獲得了汽車生產資質,不過並未得到官方證實。

  距離實現量產的目標,小米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前景怎么樣

  總體來看,小米造車的前景,還不太明朗。

  在6月8日比亞迪的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提到,汽車行業已進入淘汰賽階段,不競爭不會有繁榮,競爭才有優勝劣汰。

  “企業制勝首先要有核心科技,新能源汽車變革是一場技術革命,有核心技術企業才能活下來,如果只是簡單拼裝,活下來概率很小。其次,要有好的战略方向,行業機遇窗口期只有3-5年,車型、技術路线選擇很重要。”王傳福說到。

  相較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造車門檻沒有那么高,小米汽車可以通過自研或投資收購來快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不提雷軍和小米自帶的流量光環,小米的智能生態、營銷渠道、研發實力、技術儲備,以及性價比等都是其重要武器。

  芯片、自動駕駛等核心領域小米也已廣泛布局,小米一直強調造車進度超預期,但首款產品始終沒有公布具體細節,以至於業內對其產品的競爭力有不少質疑。

  更爲重要的是,市場的競爭格局依然轉變,近期長城對比亞迪的公开舉報,引起軒然大波,也將汽車競爭的激烈態勢擺到了台前。

  雷軍曾稱小米首款汽車價格區間爲10萬-30萬元,這是最卷的汽車市場,意味着小米汽車將和比亞迪、蔚小理等主流玩家拼刺刀。

  假定小米汽車明年能順利量產上市,小米需要面對的是飽經風霜的一群“老油條”們,經歷價格战、拼刺刀的一衆新老車企,早已習慣拳拳到肉的競合,誰也不會想把嘴裏的市場份額讓出去。而還沒經歷風暴洗禮的小米,屆時拿出的產品,能很好的應對競品嗎?還有待商榷。

  經驗這東西,越久越值錢。

  好的一點是,智能電動汽車的市場,已經被培育起來,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態度正在發生轉變,後入局的小米汽車能少走很多冤枉路。

  但小米想做的並不是單純靠賣汽車掙錢,類比小米智能生態,小米想做的是佔據汽車產業鏈,與其在智能手機、智能家居領域的布局如出一轍。

  只是,小米汽車業務長期虧損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直到如今只有比亞迪、特斯拉寥寥幾家新能源車企逃脫虧損泥潭,小米或許也不能免俗。

  某業內人士認爲,消費電子產業鏈的重心开始從智能手機向智能汽車傾斜,對於小米而言,造車的長期價值遠高於其現在投入帶來的損耗。換而言之,小米正在一個確定的市場,賭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結語

  回到2021年3月,小米正式宣布進軍電動汽車行業之際,雷軍說到:“這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爲小米汽車而战。”

  毫無疑問,智能汽車是小米尋求的未來增長曲线。轉眼兩載,家大業大的小米還有足夠的資本支撐造車以及此後的階段性競爭。

  只是小米還要燒多少錢,到時候又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汽車產品呢,或許值得期待。

  (本文來自於蓋世汽車網)



標題:小米造車,前途未定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478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