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零工”爲何對新建的零工市場不买账?

2024-06-04 18:50:51    編輯: robot
導讀   近年來各地將公益性零工市場建設作爲重要民生事項,旨在讓零工等活兒不再“站馬路”,讓就業服務更加有溫度。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連續多日在山西運城、臨汾、忻州等地走訪發現,新建的零工市場雖然設施完善、配套...

  近年來各地將公益性零工市場建設作爲重要民生事項,旨在讓零工等活兒不再“站馬路”,讓就業服務更加有溫度。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連續多日在山西運城、臨汾、忻州等地走訪發現,新建的零工市場雖然設施完善、配套服務齊全,但是與“馬路零工”群體的就業需求匹配仍有不足,農民工群體馬路邊等活兒現象依然存在,供需錯配帶來的“有場無市”現狀亟待破解。

新建的零工市場難以吸引“馬路零工”

上午8點,在運城市鹽湖區建北橋邊,上百名農民工三五成群地分散在馬路兩側,有的闲談、有的四處張望。記者剛有意同一位倚在三輪車旁的工人攀談,身邊馬上圍過來十幾個人,紛紛詢問“什么活兒”“要幾個人”。得知記者來意後,他們又略顯失落地散开了。

而運城零工市場僅距離此處約300米,除了幾名工作人員,整潔的大廳內空空蕩蕩,零工信息欄上張貼着十幾張招聘頁,大多都是長期工,年齡要求在50歲以下。

“我們去看過,也登記過個人信息,確實沒有咱能幹的活兒。”年過六旬的李俊虎是鹽湖區東郭村人,在建北橋找活兒快30年了,水電工、瓦工、搬運工等各種活都幹過。

運城市垣曲縣的張立東坐在自己的三輪小貨車裏,探出頭告訴記者,之前有工作人員招呼大家進去,裏面有熱水、座椅、電視、餐廳,“條件確實不錯,但是坐在裏面等不到活兒,後來就都不去了”。

在其他幾個市縣,新建的零工市場與當地“馬路零工”多年來的“常駐地”相距較遠。在這些零工的印象中,“不知道”“不了解”“沒啥用”成了關鍵詞。

在臨汾市侯馬市程王路紫金山街交會路口,50歲的馬建軍一早就來這裏等活兒。大約1公裏外,是當地新建的零工市場,門前標志牌上寫着“信息發布、技能培訓、求職登記、政策咨詢”等字樣。

當記者詢問“爲啥不去新开的零工市場找活兒”時,馬建軍不假思索地說,“這兒就是零工市場啊,我們常年就在這等活兒,這是多年來自然形成的市場,每天有二三百號人呢!”至於新建的零工市場大廳,馬建軍和幾位工友議論說,“那個啊,聽說過,但沒進去過。”“不太了解情況,對我們沒啥用吧?”

在忻州市,2023年初啓用的零工市場坐落在當地人力資源市場所在地,內部整潔寬敞,單獨設有零工市場招聘大廳,而市場內外並沒有前來找工作的“馬路零工”。

經走訪得知,當地“馬路零工”的主要聚集地在雲中南路的三角道,距離新建的零工市場近10公裏,驅車前往也需要20分鐘。記者抵達後看到,這裏有一處小廣場,路邊豎立着一塊約三人高的舊指示牌,寫着“忻州勞務市場”,百余名工人和他們的三輪車、小貨車將這裏佔得滿滿當當。

說起新建的零工市場,這裏大多數工人顯得有些陌生。“前段時間有人來宣傳過,我們沒去過。”“離我們這兒遠了吧,去那兒幹啥?”45歲的劉大偉曾在省外打工多年,水電、電焊、磚結構等都很熟練,“之前加過群,裏面發的都是飯店、話務員、電子廠之類的工作,基本沒有我們能幹的、也沒有日結的,就退群了。”

供需錯配導致零工市場“遇冷”

“馬路零工”爲何不愿進市場?多位零工及零工市場管理人員表示,零工市場“遇冷”主要原因是供需錯配。

  “馬路零工”需要靈活的時間和日結的工資。走訪發現,“馬路零工”大多來自周邊農村,他們年齡偏大、學歷較低,以從事建築、裝修行業的體力活爲主,農忙回家種地,農闲出來打工。運城市鹽湖區人社局副局長李文奎說,這類零工群體工作時間不穩定,習慣了掙日結工資,與進工廠打工相比,他們更愿意跟包工頭、小老板們打交道。

  “工錢一天一結算,今天有空就來,明天家裏有事我就不來了,進廠上班就不能隨意離开了。”侯馬市張村村民郭勇貴說,原來也幹過長期工,工資有時結算不及時,家裏急着买米下鍋呢,對方卻總說“過兩天”,所以工資要及時拿到才放心。

  零工市場難覓與“馬路零工”相匹配的工作。“18-45周歲”“初中以上學歷”“工資每月一結”……記者在多個零工市場及其微信招工群看到,每天更新發布的招聘信息中幾乎沒有能和“馬路零工”相匹配的工作。在一些零工市場,管理部門設置了低價臨時休息牀位、免費工具租賃、閱覽室、在线遠程面試等多樣化服務功能區,但存在利用率低、供需不適配等普遍問題。

  多位農民工坦言,不愿意進零工市場主要是因爲找不到能幹的工作。盡管零工市場提供的工作崗位有籤署用工合同、繳納養老保險等優勢,但對文化程度、年齡等方面的要求也高,他們大多難以達到招工要求。

  新舊零工市場距離較遠,短期內適應難。李俊虎等受訪零工表示,一直以來,老板、包工頭來招人,都習慣在馬路邊招呼,“幹什么活、需要幾個人、工資多少,幾句話說完馬上就能走。”

  一位建築工地負責人表示,無論是招工還是等活兒的人,都習慣了原來的地方,短期內不愿意換到一個既遠又陌生的區域。

發揮零工市場預期作用需要“軟硬件”共同發力

對於當前新建零工市場“遇冷”的狀況,部分受訪人士認爲,相關部門應及時調整思路,進一步細化政策和法規,加大宣傳組織力度。要走進各地零工群體當中,聽取他們的真實需求和建議,因地制宜細化政策。應當多部門發力,如人社部門聯合住建部門,從用工方尋找突破口,把精力放在尋找零工人群真正契合的崗位中去。

  山西省人社部門近日提出,在規劃選址上要因地制宜,按照“零工聚集在哪裏,市場就建設在哪裏,服務就保障到哪裏”的工作思路,充分考慮勞動力數量、零工分布和交通便利度等因素規劃選址,確保零工市場建設選址貼近群衆需求。

  運城零工市場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零工市場在去年從6公裏外的舊址搬遷至現址,更加靠近“馬路零工”的習慣聚集地,將進一步優化完善市場功能,更好地服務就業群衆。

  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耿曄強認爲,讓零工等活兒不再“站馬路”,除了新建完善相關場所外,更要加強在“軟件”方面的投入力度。例如引入專業能力強的第三方運營公司,通過市場調研精准化地對接用工方,加上前期登記的零工信息,不斷提升平台的服務、保障、監督功能,從根本上改變“馬路零工”的等活兒模式。

  同時,互聯網零工平台的運營和發展離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監管。耿曄強等受訪者說,與其他互聯網平台不同,此類平台在初期得到零工的信任並不容易,無論從招工方還是打工方來說,平台運營方通過市場化手段很難獲取關鍵信息和重要用戶。通過專業運營方,借助多種媒介的有效宣傳,才能盡快將兩端用戶聚集到平台,形成线上供需市場。(文中部分採訪對象爲化名)   

(本報記者王皓)



標題:“馬路零工”爲何對新建的零工市場不买账?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7986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