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後的阿裏雲,有陰有晴

2023-08-14 18:40:10    編輯: robot
導讀 撰文 | 吳坤諺 編輯 | 吳先之 2023年8月10日,阿裏巴巴集團公布自“分拆”後的首份FY24Q1財報。 財報顯示,阿裏巴巴多項業務實現同比增長。其2024財年第一財季的總營收爲2341.6億...

撰文 | 吳坤諺

編輯 | 吳先之

2023年8月10日,阿裏巴巴集團公布自“分拆”後的首份FY24Q1財報。

財報顯示,阿裏巴巴多項業務實現同比增長。其2024財年第一財季的總營收爲2341.6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4%;淨利潤爲330.0億元人民幣 ,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3%。

在前阿裏巴巴集團CEO、現阿裏雲智能CEO張勇(花名:逍遙子)“更高效的輪子”的期望下,阿裏巴巴於2023年3月28日开啓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1+6+N”組織變革,財報表現也證明了組織變革帶來的活力與業務敏捷性正在釋放正向價值。

作爲一項執行過程長達一年以上的組織變革,“1”之下的六大業務集團爲市場所密切關注,尤其是被業內外引爲“第二曲线”的雲智能集團。

外界將此變革戲稱爲阿裏由“郡縣制”轉爲“分封制”,但阿裏雲受此影響不算大——早在去年12月,張勇便已出任阿裏雲CEO至今,並不存在多層匯報、決策鏈條冗長等的問題。

在與阿裏巴巴關系上,阿裏雲經歷12年深耕而成爲國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實現盈利的雲計算企業,佔據國內雲計算頭把交椅,自身並不依賴於淘天集團的輸血。如今的獨立可以說是“生下來就能跑”。

或因如此,阿裏雲的表現總體看來不如其他業務集團驚豔,本季度阿裏雲的表現可以說是喜憂參半。

可喜的是,得益於AI熱潮帶來的存儲、網絡與算力需求,阿裏雲收入同比增長4%至251.23億元,經調整EBITA利潤同比增長106%至3.87億元。相較上季度營收、利潤雙下滑,阿裏雲的情況得到了不小的改善,尤其是利潤同比大幅增長,意味着阿裏雲的收入結構正在提質中優化。

而令人擔憂的是,張勇接手後,阿裏雲的營收增長情況,在AI賦能下還是未能跳出張建鋒時期4%的增速低谷。作爲“第二曲线”,阿裏雲營收佔阿裏巴巴集團總營收規模的10.7%。無怪乎查理·芒格用“它還是那該死的零售商”來形容阿裏巴巴。

提質增效是張勇帶領阿裏雲“二次創業”的必經之路,只是去肥增瘦的目的還是爲了更大的營收規模,距離第二曲线的定位,阿裏雲在IPO前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增長飛輪不及預期

張勇自接手阿裏雲以來,先是雷厲風行處理了香港機房宕機的危機,而後便結合彼時業已爲ChatGPT所掀起的AI大潮,爲阿裏雲重新找回增長而配置了數個引擎。

例如統籌阿裏雲下一階段增長的通義大模型、商業生態上打“普惠”牌,以全面降價與合作夥伴讓利來試圖穩住市場份額以及尋求新增長,繼續深耕“被集成”战略等。只是其中除卻大模型的故事外,其他動作從牌面來看都不算是新東西。

提出全面降價源於阿裏雲多年IaaS生態建設而達成的成本降低,只是早在降價之時,便已有業內人士向光子星球表示過擔憂:降價的動作利好中長尾市場,但這樣怎么和大客戶做生意?

這與本季度財報中阿裏提到抵消收入增長的“主動縮減項目式收入的舉措”不無關系。

此外,我們也早已提出過競爭對手同樣有底氣與阿裏雲在價格上“血战到底”的可能,事實也的確如此。在阿裏雲宣布降價後不久,騰訊與、華爲雲先後宣布下調服務價格。阿裏雲此舉如不考慮圈到的下沉市場增量,充其量不過是在壓縮雲計算行業的利潤空間。

這一點在讓利合作夥伴中也有所體現,合作夥伴讓利始於2023年4月26日的阿裏雲合作夥伴大會,光子星球自某位參會的阿裏雲代理商處了解到,目前合作代理商的傭金最高可達35點,相比去年最高增加了10點左右,總體來看對代理商起到了一定激勵作用。

只是該代理商還透露,在阿裏雲降價前,本身服務價格便在業內“數一數二”,迫於競爭壓力下的降價動作也爲競對所跟進,在此情況下,代理商的讓利必須讓渡一部分拓展客戶,這使阿裏雲的夥伴讓利打了個折扣。

此外,阿裏雲於大會上提出“百城計劃”,爲鼓勵長尾市場的小城市代理商發展,給出了12%保底傭金。由此不難看出阿裏在KA進入存量市場後加碼下沉市場拓展的邏輯。不論其拓展成果如何,新加入的小代理商免不了爲曾經的大代理所眼紅,甚至爲了利潤空間,還需要放下姿態與之合作,這對大代理積極性的挫傷我們可想而知。

“雲計算進入廝殺階段,阿裏雲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而且聽說華爲雲的返點回扣更高,我們現在處於一個很尷尬的位置。”

至於“被集成”,是阿裏雲推進雲釘一體战略以來老生常談的战略動作,自張建鋒掌權時期便多次在阿裏雲相關的輿論場域中出現。而2020年時,“被集成”便已自商務層面拓展至產品、技術、服務等維度,如不考慮大模型對阿裏雲生態的重塑,那么“被集成”本身不過是舊論重提以及在此之上的“擠牙膏式創新”。

公有雲搞不定增量 

阿裏雲誕生之初,其技術實力便集中於解決電商线上高並發場景問題,爲交易提供穩定性。這項能力的需求於在线上辦公興起時迸發,遠程辦公與視頻會議等高帶寬、低時延、高並發場景一方面爲雲釘一體下的阿裏雲積累了海量用戶,另一方面也讓阿裏雲囿於公有雲路线。

公有雲路线下的雲釘一體战略形成了釘釘擴規模,引入企業數字化工具並部署雲端的閉環,這條復刻微軟與亞馬遜的道路不能說有錯,但似乎不太適合國內的語境。

雲服務的慣性太小,未能帶動整體產業水平的躍升,例如財報中提到收入增長爲CDN需求正常化所抵消,便在於後疫情時期的流通性恢復導致的CDN(內容分發網絡)需求萎縮。

同時,阿裏雲的技術紅利亦在競爭對手的跟進中被緩慢稀釋,其中比較典型的是在政企市場中高歌猛進的華爲雲和運營商雲。

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發布《中國政務雲市場份額,2022》系列研究報告,阿裏雲在政務公有雲市場份額中排名第三,位於天翼雲與華爲雲之後。而這僅是政務雲中增速稍快但規模較小的公有雲賽道,在規模佔政務雲63.3%的專屬雲市場,阿裏雲的位次還更靠後。

換言之,阿裏雲在政務雲市場面臨較大壓力。這與阿裏雲自推進商業化之初確定的公有雲路线密切相關。

阿裏雲最初的公有雲商業模式源於電商場景下的海量C端用戶與中小B端用戶,於是阿裏雲以此爲基礎建立了標准化雲服務體系並跑通商業模式。其明星產品“飛天”由此誕生,主打通用算力與算力普惠,在路徑慣性之下,阿裏雲於私有化部署的積累並不算多,無論是硬件上還是軟件上。

早在2016年,阿裏雲便推出公有雲與私有雲混合的“專有雲”Apsara Stack,這是一種將公有雲能力部署在私有雲之上的混合雲形態。隨着時間的推進,宜搭、數據庫等能力可以做到私有部署與定制化,但是服務器還是部署在公有雲。

所以我們不難看到,在政務上雲初期,阿裏雲可以憑借智慧城市、大數據決策等可以進行混合雲部署的業務一騎絕塵。但隨着2020年信創概念興起,私有雲與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阿裏雲在政務雲市場增速也开始持續下滑。

況且,阿裏雲在邊緣計算等場景使用的還是信創概念中必須被淘汰的英偉達、英特爾的產品,這在如今AI大模型時代能輕松抓住有意訓練大模型的企業,卻抓不住政企市場。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深耕政企業務多年的華爲,自身的渠道基礎本就算得上不小的“先發優勢”,硬件方面也掏出了“鯤鵬+昇騰”,造就了華爲在政務專屬雲市場第一的地位。

政務雲雖是雲廠商都眼饞的增量市場,但將阿裏雲的增長失速歸咎於此未免有些粗暴。事實上,在雲計算的另一塊增量市場——工業互聯網中,阿裏雲“船大難掉頭”的公有雲邏輯似乎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位阿裏雲客戶告訴光子星球,阿裏雲的分布式部署可能會出現DNS(域名)解析異常、環境異常、丟包等問題,提交工單則需要較長時間等待反饋,否則只能購买專家服務進行“售後維護”,復雜場景下如果“不自己養一支技術團隊,很難發揮公有雲的優勢”。

“工業互聯網場景下,雲端就沒法放在公有雲,受攻擊的風險太高。況且我們現在的幾十個授權,在飛天上就需要60台服務器,成本高達數百萬。授權數量再多些,這筆錢已經足夠做私有化自建了,何況(私有雲)還有自主可控、內網隔離等優勢。”

從Apsara Stack的推出,我們不難判斷阿裏雲早已嗅到了私有雲於KA而言的重要性以及信創興起的趨勢,信通院關於工業互聯網與信創的白皮書撰寫名錄上也能看到阿裏雲的名字,如今的局面或許只能說是阿裏雲在常年擴張下不得不面對的熵增,以及對公有雲路线的“堅持”。

大模型趕上趟

現代物候學的出現,證明氣候在不同歷史時期存在變化,並通過整體環境的變化從而影響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靈。阿裏雲會因爲信創等因素在政企市場碰壁,但新的增長契機也蕴含其中。

信創語境中必須被替換的英偉達,如今正是AI大模型時代的“硬通貨”——由加密貨幣“礦場”轉型AI算力“送水人”的CoreWeave近日以英偉達H100芯片抵押融資23億美元推進數據中心“再生產”的動作震驚業界,GPU隱約有成爲AI時代的“美元”的趨勢。

搭載英偉達A100的阿裏雲ECS雲服務器也理所當然成爲當下的香餑餑,曾經的8*A100的ESC是想开就开,如今連1*A100的ESC都面臨斷貨,高攀不起。阿裏雲在AI大模型的全棧布局與IaaS、PaaS和MaaS領域的長期投入終在時代浪潮下獲得了回報。

爲AIGC的C端爆品“妙鴨相機”提供AI算力,聯合復旦大學共同打造的中國高校最大雲上科研智算平台等都是阿裏雲在政務雲風口碰壁後踏入AI風口的注腳。

大量公司與組織埋頭苦練大模型之下,AI雲服務器需求暴漲自然是情理之中,但大模型爲阿裏雲提供的增長可能還遠不止於此。

近日,阿裏雲旗下AI模型社區魔搭上架兩款开源模型QWen-7B和QWen-7B-Chat,阿裏雲確認其爲通義千問70億參數通用模型和對話模型,兩款模型均开源、免費、可商用。在模型水平上,多位業內人士稱其能力已超越與同參數許多开源模型;在業務發展上,阿裏雲开源閉源兩手抓的發展路徑也已初顯鋒芒。

率先开源是一條與友商涇渭分明的發展路徑,孰優孰劣尚未可知,但目前看來开源路线可能相對落地更“快”。

自今年6月起,行業大模型的風吹遍國內,以商業落地爲出發點,追求領域應用表現和多樣化部署的垂直模型大行其道,但大模型的“黑匣子”性質成爲落地“最後一公裏”的一道坎。

大模型與雲計算相似甚至猶有過之,是大多數企業發展的提升項而非必選項,在“黑匣子”造就的認知牆未被打破前,行業模型即使門檻再低,也未必有頭部以外的企業买账。

而开源模型卻不同,开源本身是自源頭放开准入,無需自模型層從零开始,而7b參數規模甚至可以在消費級顯卡上跑起來的特點,又進一步降低了准入門檻。認知牆被“玻璃化”,有一定技術能力的中小企業與組織個人都可以嘗鮮,也對應了阿裏雲本身公有雲和技術普惠的發展路徑。

但不可否認,免費开源是塑造行業生態的長期主義行爲,業內人士的叫好換不來真金白銀,阿裏雲選擇了一條商業化較慢的道路。

更進一步說,7b對應消費級顯卡以及“嘗鮮”體驗,勢必難以覆蓋嚴肅商用與落地場景,而真正的“落地投產”則需要13b、30b甚至更大參數的模型。那么爲开源吸引而來的企業組織,從免費體驗過渡到阿裏雲儲備的英偉達高端顯卡、雲服務器和靈駿學習平台等付費服務也就順理成章了。

免費引流——花錢升級服務也是互聯網一貫的商業模式,這背後是阿裏雲擺在台面上的陽謀。

從2016年的Apsara Stack到如今的QWen-7B,敏銳的行業嗅覺就像阿裏巴巴到阿裏雲拆分上市之間的組織變革:從“七劍下天山”到“大中台,小前台”再到“1+6+N”,敏捷能力是貫穿始終的追求。

只是在收入規模的增長上,阿裏雲還是沒能看到清晰的解法,增長失速的陰雲將持續籠罩。阿裏雲急需捅破這片陰霾,進一步擴大規模。

       原文標題 : 分拆後的阿裏雲,有陰有晴丨企服战事



標題:分拆後的阿裏雲,有陰有晴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4929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