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價”還有嗎?先問問“蔬菜第一大省”

2024-08-23 18:50:33    編輯: robot
導讀   “黃瓜怎么突然變成我喫不起的樣子了?”   “好幾年都沒見過最便宜都要近7塊錢一斤的黃瓜了。”   ……   據悉,在全國範圍內,7月份以來蔬菜價格“突飛猛進”,就連身處農業大省的濟南,黃瓜都賣...

  “黃瓜怎么突然變成我喫不起的樣子了?”

  “好幾年都沒見過最便宜都要近7塊錢一斤的黃瓜了。”

  ……

  據悉,在全國範圍內,7月份以來蔬菜價格“突飛猛進”,就連身處農業大省的濟南,黃瓜都賣到了6塊5一斤;在北京,蔬菜價格上漲較多的有大白菜、菜花、西藍花、黃瓜等;而安徽合肥30種蔬菜中有20種上漲。

  農業農村部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全國批發價格數據顯示,今年6月16日至8月15日,全國蔬菜日度價格從4.27元/公斤上升至6.01元/公斤,上漲40.7%。其中,黃瓜、大蔥、菠菜、菜花等漲幅均超30%

  關於蔬菜漲價問題,專家回應稱,主要還是天氣因素所致

  七、八月份處於蔬菜生產供應的“夏淡”期,夏季的高溫多雨不利於蔬菜生長,一般每年這個時候菜價都將轉入季節性上行。加之今年7月初,湖南、山東、安徽和四川等地出現強降雨和雷暴等對流天氣,部分地區遭遇洪澇災害,對當地的蔬菜生產、採收和外運都有很大影響。

  隨着秋季收獲季的到來,蔬菜供應量會穩定持續增加,價格會回歸到一個合理區間範圍。

  01

  一組數據、幾大“菜園”緩解擔憂

  “蔬菜價格後期上行空間有限。”專家如此預判。我們一年四季都可實現的“蔬菜自由”如何得以保障?

  先來看看中國的蔬菜生產能力,或許能有答案。

  3.8億畝、8.5億噸。這分別是今年我國蔬菜預計的種植面積和產量。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產量佔全球50%以上,中國人平均蔬菜年佔有量51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

  如此大的產量,得益於我國有很多省份堪稱“大菜園”前三大“菜園”有山東、河南和江蘇,而河北、四川、湖北、湖南、廣西、廣東、貴州緊隨其後。

  論產量,山東作爲中國蔬菜產量第一大省,年產量超9000萬噸,超過整個美國的蔬菜產量。在中國,每十斤蔬菜至少有一斤產自山東,山東堪稱全國的“菜籃子”,很多城市都可以見到來自山東的蔬菜。

  作爲中國“蔬菜腹地”,河南、河北也毫不遜色:河南的規模化蔬菜基地以萬畝位爲起步規模,河北蔬菜大量供應北京、天津等地。作爲工業大省的江蘇也是“種菜好手”,這裏的蔬菜是長三角地區老百姓的心頭好雲南、寧夏、甘肅、海南等地則是不可或缺的反季節蔬菜基地,生產的菜心、鮮食玉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餐桌必備。

山東聊城圍繞蔬菜產業發展設施農業

  根據不同的地理氣候,中國建立了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優勢區域、長江流域冬春蔬菜優勢區域、雲貴高原夏秋蔬菜優勢區域六大蔬菜產區,使每個季節都至少有3個產區能夠生產蔬菜,從而滿足全國的蔬菜需求。

  強大的蔬菜生產能力,爲“蔬菜自由”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撐。

  02

  “蔬菜自由”起源於一項國家級工程

  現在看似稀松平常的“蔬菜自由”,來之並不易。

  首先要歸功於一項已开展了30多年的國家級工程——“菜籃子”工程。這項工程在1988年首次由原農業部提出。

  在這之前,我國老百姓喫菜基本靠自給自足,商品化、專業化程度都很低。城市的農副產品經常會出現短缺。尤其在北方的冬天,常常會面臨蔬菜“有得喫還是沒得喫”的問題。

  1987年,由原農業部牽頭,京、津、滬三大城市开始建設肉、禽、蛋、奶生產基地獲得成功次年,“菜籃子”工程提出,在全國各地分批建設優質農產品基地。工程上馬前五年,全國就建成了2000多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以及8萬多個城鄉集貿市場。

  但這還談不上供應鏈網絡,也就是說,生產地不知道哪裏有需求,消費地也不知道哪裏有多余供給。這讓蔬菜买賣流通效率並沒有那么高。

  於是在1996年,國家又放了“大招”——將各大“菜籃子”產品批發市場的價格信息聯網,建成了中國農業信息網,一直運營至今。

  “‘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事關千家萬戶,是最基本的民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保障好老百姓的“菜籃子”。

  圍繞“菜籃子”工程,2017年,《“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實施細則》出台,之後多次進行修訂,與時俱進從多方面保障老百姓的“蔬菜自由”

  與此同時,近年來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蔬菜供應鏈的韌性與活力,讓“南菜北運、西果東輸”更加快捷。

近些年,冷鏈物流業高速發展

  2021年底,我國發布《“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將建設“四橫四縱”8條國家冷鏈物流骨幹通道,串接起農產品主產區和19個城市群,形成內外聯通的國家冷鏈物流骨幹通道網絡。

  各地更是全力打造城鄉物流配送體系,打通農村物流“最後一公裏”,提升農村物流配送效率。不少快遞企業把攬收服務點开到產區的田間地頭、果園農場。

  這讓蔬菜搶“鮮”一步跨越山海,及時奔赴每一張餐桌,極大豐富了我們的餐桌,讓老百姓的“菜籃子”更新鮮更豐富。

  30多年間,中國老百姓人均蔬菜佔有量由170公斤上升到500多公斤。

  03

  農業科技讓“菜籃子”拎得更穩

  除了數量上人均佔有量多,我國蔬菜種類也很“拿得出手”。目前,我國種植的蔬菜品種已超7000個,菜市場中的蔬菜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這離不开農業科技的不斷創新。科技創新手段讓中國蔬菜不僅單產持續提高,而且獲取途徑越來越多,供應也更加多元化。

  科技的力量在現代設施農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現代設施農業是指利用新型的生產設備和現代化技術,調控溫室、塑料大棚等保護設施內的動植物生長所需的溫、光、水、土、氣、肥等環境條件,改善動植物生長發育環境,使動植物的生長不受或者很少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建立動植物周年連續生產系統,實現高效優質生產。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全國設施農業面積已有4000多萬畝,佔世界設施農業總面積的80%以上,其中八成以上種植蔬菜。

  中國最主要的一些蔬菜都來自設施栽培,設施蔬菜年總產量近3億噸、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黃瓜、番茄、辣椒等30多種蔬菜在設施農業幫助下擺脫了“靠天喫飯”。

  設施農業已成爲中國蔬菜種植的關鍵一環,其發展更是讓中國老百姓的“菜籃子”拎得越來越穩。

  科技力量還體現在菜種的更新迭代,科技爲蔬菜裝上了更多“中國芯”。“黃瓜大王”侯鋒院士、“甘藍院士”方智遠、“辣椒院士”鄒學校……衆多蔬菜育種家聚焦一顆種子,致力於培育優質品種,讓蔬菜品種迭代加快,種植範圍更廣、收獲更快、更耐儲存,產量和品質也大大提升。

  比如,人們熟悉的湘菜辣椒炒肉,“主角兒”之一就是“湘研15號”牛角椒,它是由“伏地尖”“河西牛角椒”“湘潭遲班椒”等品種選育而來,單位種植面積產量高、適應性好,抗病能力也強,經大力推廣,在湖南廣泛種植並走向全國各地。而富含花青素的紫色甘藍品種,具有抗炎、降糖降脂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多重功效,讓人們不僅喫得飽喫得好,還喫得健康。

  更耐儲存,意味着不易變質,運輸距離更長。該特性不僅讓各地人們都能喫到特色蔬菜,還延伸了蔬菜加工產業鏈。

  以“博辣5號”辣椒爲例,它既能作爲青椒和紅椒上市,也適合紅椒剁制、醬制和幹制加工。湖南“剁椒”加工產品之所以聲名遠揚,離不开這類加工專用品種。

  “菜籃子”,一頭連着田間地頭,一頭連着百姓餐桌。從蔬菜數量和質量到相關政策,從冷鏈物流到農業科技,我國老百姓的“菜籃子”都有充足保障,菜價一朝一夕的上漲怎能動搖我們的“蔬菜自由”呢?

  監制丨李浙

主編丨王興棟

撰稿丨史萌

校對丨高少卓  



標題:“白菜價”還有嗎?先問問“蔬菜第一大省”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1347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