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澇災害後水產養殖恢復生產技術指引

2024-07-26 18:40:13    編輯: robot
導讀 近日,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農業農村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專家委員會針對6月以來,我國多地持續出現強降雨天氣,發生洪澇災害,給水產養殖造成較大損失的情況,爲降低災害造成的經濟損...

近日,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農業農村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專家委員會針對6月以來,我國多地持續出現強降雨天氣,發生洪澇災害,給水產養殖造成較大損失的情況,爲降低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防止災後水生動物疫病暴發流行,及時恢復養殖生產,提出暴雨洪澇災害後水產養殖恢復生產技術指引。

一、及時檢查修復養殖設施

災後應立即檢查池塘、網箱、圍攔網等漁業生產設施是否受到損壞,及時封堵被洪水衝毀的魚塘決口和圍攔網的潰口,盡量減少養殖水生動物的逃逸。洪水退卻後及時修復被毀壞的增氧機、投餌機、漁船、網箱、網具等漁業生產設施設備,搶修好養殖區內道路、電力設施,確保道路暢通和正常供電。要加高、加寬、加固退水後的池塘塘埂,加強巡查,防止復潰。

二、做好養殖病害防控管理

(一)無害化處理因災致死水生動物

災後養殖水域常出現大量死魚及其他雜物,要及時打撈上岸,分類處理。對於打撈的死魚盡快進行無害化處理,切忌隨便亂扔。無害化處理措施包括焚毀、掩埋等,其中以生石灰消毒處理後再深埋1米以上較爲常用,具體可參見行業標准《病死水生動物及病害水生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規程》(SC/T 7015-2022)。此外,打撈人員要做好自身防護,並對打撈死魚的工具、器皿等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疫病暴發。

(二)堅持巡塘

災後恢復漁業生產的時期,要堅持早晚巡塘,觀察記錄養殖魚類的活動情況、攝食情況、體色情況、水質變化情況以及天氣變化情況,勤觀察、細分析,及時發現病害。

(三)准確診斷

水災過後養殖水體生態失衡,水質不穩定,魚體處於應激狀態,很容易發生各種疾病。此時應特別注意對疾病的准確診斷與對症下藥,切忌濫用藥,杜絕使用違禁藥,避免造成次生死魚事故。

(四)加強監測

要提高災後疫病防控意識,配合各地主管部門做好水生動植物疾病測報和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工作,一旦發現疫情,應通過規定程序及時上報,做好應急處置。

三、加強養殖生產科學管理

(一)適時補苗

檢查受災後存留的養殖水生動物,及時調整養殖密度。對於決堤逃逸的池塘,及時補充苗種;確實無法補充苗種的,應及時調整養殖模式或調整養殖品種。重新選擇生長快、適應性強,效益好的品種進行養殖,力爭實現當年上市,減少災害損失。各地主管部門要加強魚種、魚苗及漁需品的調劑和調運,確保災後生產物資供應。

(二)加強水質管理

強降雨後養殖池塘普遍渾濁,pH值偏低,水質偏瘦,養殖戶可根據所養殖對象不同採取相應措施,改善水質和底質條件;堅持早晚巡塘,密切注意觀察魚蝦的攝食及活動情況,一旦出現缺氧徵兆,應及時注入新水、开啓增氧機。

(三)科學投喂飼料

因連續降雨和洪災後,飼料易受潮和黴變,在投喂之前,要認真檢查,避免投喂變質飼料。災後水體渾濁,水質變瘦,水體中天然餌料生物量減少,加上養殖品種受到較強的應激影響,因此要投喂優質飼料,並在飼料中適量添加提高免疫力的飼料添加劑。堅持“四定、四看、一檢查”投餌法,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看天氣、看水色、看水生動物喫食、看水生動物活動,檢查水下有無殘渣剩餌。



標題:暴雨洪澇災害後水產養殖恢復生產技術指引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0247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