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年輕人組成農業合作社 過了一個“豐收”黃金周

2023-10-08 18:51:06    編輯: robot
導讀   10月5日,當別人還在享受中秋、國慶假期的時候,成都崇州的一群年輕人並沒有闲着,他們在稻田間穿梭、在谷堆間忙碌、用無人機丈量着即將迎來播種的土地……不僅如此,他們還將自己的種植經驗帶去了達州,去...

  10月5日,當別人還在享受中秋、國慶假期的時候,成都崇州的一群年輕人並沒有闲着,他們在稻田間穿梭、在谷堆間忙碌、用無人機丈量着即將迎來播種的土地……不僅如此,他們還將自己的種植經驗帶去了達州,去幫助當地的農民實現增產增收。

  擁有8年無人機駕駛經驗的小夥

  如今用飛行軌跡測量農田

  10月5日早上8點,周嘉熙檢查好自己的無人機裝備,來到崇州的一片農田裏,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他是崇州市萬茂欣欣農機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的一名成員,工作日常就是與各種無人機打交道,年僅24歲的他已經有了約8年的飛行經驗。“最初是因爲好奇,後來慢慢發展成了自己的職業。”周嘉熙告訴記者。

  這一天,周嘉熙的工作就是對一片農田進行面積測量,而他在未使用皮尺等測量工具的前提下,僅用了一上午,便完成了800畝地的測量任務。“操作無人機,沿着地塊邊緣飛一圈,然後系統就會根據無人機的飛行軌跡,測算出土地面積。”周嘉熙告訴記者,之所以要測面積,是因爲即將开始播種小麥,需要對新加入合作社的土地面積進行測量,便於之後施底肥。

  據周嘉熙所述,當天的面積測量只是他日常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播種、插秧、打藥、收割再加上之後的烘幹入庫,傳統種莊稼的那一套流程,他都參與其中,只不過大部分工作都可使用無人機來完成。“一到農忙時節,比如播種、打藥,我們基本上每天都是早上6點出發,然後一直在田間工作到晚上七八點,基本上都是無人機在天上飛,我們在地上追。”周嘉熙說,“忙完一天後,回家沾上枕頭就能睡着。”

  今年國慶節,周嘉熙來到合作社工作剛好滿三年。三年前,他和衆多年輕人一樣,想要離开農村,在城市裏發展,“農村出身,從小受父母影響,就覺得長大後不能再像父輩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要去城市裏發展,後來技校畢業後也確實到深圳打拼了一段時間。”周嘉熙說,後來看到合作社在招聘無人機駕駛員,便回到成都,在崇州的農田裏工作。

  “我們合作社一年四季任務都比較多,我們無人機駕駛員按照績效拿工資,我一年綜合下來能拿到15萬元左右,甚至比我在深圳的收入還要稍微多一點。”周嘉熙告訴記者,此外,在合作社工作時間也比較自由,離家又近,“工作之余還能抽空回家陪陪家人,我覺得在農村發展也挺好。”

  談及以後的打算,周嘉熙表示,想要在合作社多學習一些現代化農業的耕作經驗,等積累到一定程度,自己也去承包一片土地種莊稼。

  合作社成員平均年齡僅26歲

  服務約4萬畝糧田

  合作社裏,還有一群和周嘉熙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合作社理事長舒星宇告訴記者,他們合作社自成立以來,發展至今已經有了21名成員,而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

  據介紹,合作社主要提供農業機械化服務,包括機耕、機插、無人機打藥、機收以及烘幹等,目前已有80多台農業機具,服務了約4萬畝糧田。舒星宇說:“我大學是學通訊工程的,在外工作了幾年之後,了解到家鄉農業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於是2019年回到崇州,一點點擴大規模,並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像周嘉熙這樣的年輕人返鄉發展,“今年5月份,我們又招了幾名剛畢業的學生,他們有的來自西昌、有的來自攀枝花,其中年齡最小的才剛滿20歲。”舒星宇說,“我們合作社的這一群人,有的屬於全才,基本上所有的農機都會用,有的則是專攻一個方向,只爲提供更好的服務。”

  當身邊許多人都在享受這個中秋國慶長假的時候,他們卻正忙着收谷子,烘幹水稻。“最近一段時間在收割水稻,我們就要日夜不停地烘幹,每一年這樣的狀態都要持續約60天,在這段時間,平均每天要烘幹500噸水稻。”舒星宇說。

  20小時往返進行技術指導 理事長:希望幫助更多地區實現機械化生產

  合作社的業務範圍,也不僅限於成都。這個中秋國慶假期,舒星宇就帶着兩名合作社成員,前往達州市對當地想要發展機械化農業的黃先生進行技術指導。“我們當天早上6點就從崇州开車出發了,10點多到達達州,然後一直到下午7點才返回崇州,結果路上堵車,凌晨兩點才到家。”舒星宇說,“之所以要連夜趕回來,是因爲合作社的工作也很多,不能耽擱。”

  達州的情況與成都有所不同,農業機械化方面的操作方式也略有差異,“黃先生目前在當地只承包了一千多畝地,我們今年年初的時候接到邀請過去給他做技術指導,發現我們的既有操作方式到了當地還需要略作調整,才能適應。”舒星宇說,“比如使用插秧機插秧,當地的農田水分足,插秧機極易陷進泥土無法前行,所以我們便改成使用無人機撒種的方式進行播種。”

  無人機撒種雖然最終效果比不上插秧機,但勝在對農田的要求沒有插秧機那么高。舒星宇說:“這也是我們才开始實驗的一種播種方式,產量比起插秧機略低,但勝在可以更好地規模化機械化運作。”在他們的幫助下,當地不少已經撂荒的土地也开始煥發生機。

  談及之後有何規劃,舒星宇告訴記者:“希望自己在不斷完善自身農業服務的基礎上,幫助更多個人、地區實現機械化生產。”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閆曉峰



標題:這群年輕人組成農業合作社 過了一個“豐收”黃金周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7328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