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實踐能做什么?華東理工的學生們爲農業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2023-07-23 18:50:40    編輯: robot
導讀   正值暑假,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7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華東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實踐團隊在這個暑假,走進田間地頭,以科技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高校學子們自...

  正值暑假,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7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華東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實踐團隊在這個暑假,走進田間地頭,以科技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高校學子們自主搭建“夢鄉”线上平台,讓農戶“隨時學”“隨地學”成爲可能;深入大型農業企業一线,开展現場調研,找准農業種植技術真正“症結”。

  錄制河南方言版本講解視頻

  實踐骨幹成員張於波作爲土生土長的淅川人,見證了家鄉的脫貧摘帽。近幾年,他回到家鄉發現,田地種植已經用上智能技術,但目前農業技術的引入只是“示範”、還未實現“普及”,大多數農戶對農業前沿技術的了解較少。

  對此,華東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組建“‘息’創淅川”社會實踐團隊,集結十余名不同培養階段和學科專業背景的本碩博學生,一起走街串巷,搭建集成平台,錄制教學視頻,編撰智慧農田操作指導手冊,助力智慧農業技術推廣。

  實踐團與代表村落——鄒莊移民新村的駐村幹部、技術人員、農戶進行座談交流,圍繞“智能水肥控制”技術,現場學習農業物聯網綜合應用雲平台,自主搭建集成平台,制作可視化講解視頻。在視頻講解中,實踐團成員們圍繞植保無人機、數科模型大腦、智能水肥控制等一系列的現代化裝置的原理和使用進行講解。實踐團還錄制了河南方言版本講解視頻,以幫助農戶利用傳感器實現環境、苗情等情況的檢測。

  爲了方便農戶接受和理解智慧農業技術,團隊還配套制作了“無人機助農宣傳手冊”,同時自主搭建“夢鄉”线上平台,整合所有可視化學習資料,讓農戶隨時學、隨地學成爲可能。團隊成員表示,後續也會在线上平台加入“農產品銷售”等板塊,做到“從技術上做推廣,在銷路上謀手段”。

  解決大型農業企業技術“症結”

  農業科學化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局限於技術推廣,還需要考慮技術應用的挑战。實踐團隊深入大型農業企業一线开展現場調研,找准農業種植技術真正“症結”,用專業給予解決方法,並最終與相關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我們想搭建一個更完備、更精確的灌溉裝置,現在的秧苗撒水裝置總是不夠均勻。”淅川縣果藥現代農業產業園蝴蝶蘭培育基地負責人向實踐團坦言,目前蝴蝶蘭種植存在技術難題。

  針對以上問題,實踐團成員楊鈺國提出:“我們可以基於圖像識別,准確判斷灌溉情況,然後再補水或者減水。你們盡管提需求,我們把難題帶回學校研究。”雙方在你一言我一語中逐漸碰撞出思想火花,最終,圍繞探索研制基於圖像識別、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控制策略的精細化機器手臂定點定量澆灌機器,達成合作共識。

  類似的對話也發生在了河南仁和康源軟籽石榴基地和河南豫淅紅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軟籽石榴種植現場。“一個無人機每次只能承載80斤水,而我們的種植面積多達13000畝,目前技術很難滿足種植需求。”“我們這裏地處沿江地區,軟籽石榴的種植環境不適合大面積使用技術。”“我們企業也在一直尋求高校科創團隊同我們進行深度的合作,希望你們的到來能助力我們的研發工作。”

  經過多次現場調研,實踐團成員充分了解到大型農業企業技術化發展現狀,積極利用專業知識與相關企業負責人探索搭建智慧農業林果培育數字產業鏈條及優化方案。在後續合作中,實踐團將着力從“技術”和“模式”兩個方面,利用新思想、新機制,助力“農業+”多產業融合發展的平台建設、運行及推廣。

  “我們將繼續尋求與不同鄉村、企業的合作需求點,搭建校企、校地溝通橋梁,讓高校科研資源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把鄉村振興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寫好青年與家鄉‘雙向奔赴’的故事,讓鄉村成爲現代化的家。”實踐團成員表示。



標題:暑期實踐能做什么?華東理工的學生們爲農業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4193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