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雲報道原創。
二十年前,當雲計算和SaaS軟件應用模式剛被作爲未來的IT趨勢時,工業軟件就开始了自身“雲化”的探索,直到今天也未停歇。
這其中有一個問題始終需要回答:到底怎樣才是真正的“工業軟件雲化”?
是從技術上,將原本桌面部署的工業軟件改爲雲端部署?還是從商業邏輯上,從購买許可證進階到“定期續費”?再或者,將雲計算技術從設計、加工、管理等制造企業核心業務環節,延伸到企業端到端的業務流程?
最近二十年,不同的工業軟件廠商都在根據自己的理解,嘗試和驗證着各種不同“雲化”路徑的可能性和成長空間。
工業軟件上雲絕非易事,涉及到架構體系、數據互通、成本投入以及理念轉變等諸多因素,絕非簡單的軟件SaaS化就可實現。對於工業軟件而言,上雲的關鍵點有哪些?上雲之後又能帶來哪些價值?
從“單點作業”到“全生命周期管理”
作爲制造業的核心,工業軟件被公認爲“工業制造的大腦和神經”,是數字經濟時代工業領域的“皇冠”,其被廣泛應用於制造行業,覆蓋研發、設計、生產、協作等各個制造生產環節。
但一直以來,傳統意義上的工業軟件都是單點作業,無法便捷地聯通各個環節,只能提供基礎功能,但並不帶行業屬性和經營思維,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
而所謂PLM系統,指的是用於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系統——將一個新產品的最初概念延伸到設計、制造、維護和處置等全部要素,集合到一個系統,以此實現各個要素環節充分的數據流通,提升生產和管理效率。
縱觀我國工業企業的發展,經歷了以“造”爲中心的生產制造階段,到以“銷”爲中心的市場營銷階段。當前,已全面進入到以“創”爲中心的研發創新階段。
盡管PLM並不是什么新興技術,但在中國制造由大到強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借助PLM系統規範研發過程,提高研發管理水平已成爲所有企業的共識。
而此時的PLM系統,與十多年前的PLM已不可同日而語。在CIMdata對PLM應用訴求的調研中,除了變更管理、配置管理、需求管理等常規領域,企業越來越關注ALM(應用生命周期管理)、SLM(服務生命周期管理)、與ERP/MES集成、多視圖BOM、制造規劃等方面。
這意味着,制造企業對於產品數據的定義已不再只關注某個部門的需求,而是從整個企業的角度全局考量,對產品進行統一、完整、精准地定義,從而使得從設計、制造到服務的價值鏈可以更好地使用產品信息。
換個角度來說,研發不再僅僅是研發部門的事情,很多時候需要跨部門、甚至是與供應商、第三方合作夥伴共同完成,這就要求PLM系統不再只是支撐部門級應用,而是通過融合與集成,打通業務全流程,破除部門牆、數據信息牆,實現跨組織、跨專業的協同。
此外,企業要想完成研發模式的迅速轉變,就必須建立健全的研發創新體系,更好地實現與模塊化設計、集成產品开發(IPD)等先進的設計方法融合應用。
爲此,PLM由傳統的本地部署、項目實施模式,向服務化的公有雲方向轉變,就顯得十分必要,這將使得PLM在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中能夠輕松使用、快速見效、持續升級。
如今,全球工業軟件均在向雲架構體系轉變,隨着《中國制造2025》國家战略的穩步推進,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已進入到攻關的縱深階段。
此時,工業軟件上雲無論是契合制造業用戶數字化需求,還是工業軟件產業自身的發展,均被認爲是大勢所趨。
在向雲端探索的過程中,誕生了一批勇於創新實踐的代表企業,爲中國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上海湃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湃睿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雲上蛻變 國產工業軟件的“機會點”
湃睿科技是一家爲制造企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的科技企業,其最早從工業裝備的細分領域入手,通過標杆客戶快速佔領市場,並逐漸擴大到其他離散制造領域。在這個過程中,湃睿科技不斷滿足客戶業務信息化需求,從而實現業績持續增長。
對於制造企業來說,傳統PLM的意義主要在於研發管理體系的建設,但並不驅動產品及業務創新。
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制造企業的傳統模式早已無法跟上數字化時代步伐,需要通過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綜合運用,激發企業技術、系統、流程、組織和數據的價值,進而驅動業務創新。
湃睿科技基於業務創新角度,在CAD、CAE、PLM、IoT、DT等領域持續投入研究和开發,從工具端、新技術層面實現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映射,幫助客戶發現產品和業務流程的優化升級。
相比其他類型企業,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難度更大,但也更加必要。在創新過程中,湃睿科技面臨的挑战主要來自於四個方面。
首先,從零完全構建SaaS化工業應用成本高、難度大、產品擴展性不夠,面對企業的差異化需求響應喫力,缺少應對變化的通用架構能力,定制化开發很難應對大批量用戶。
其次,工業軟件在安全、性能、可靠性等方面基礎薄弱,導致用戶體驗、信任度不佳,產品推廣困難。
第三,研發成本高,從零开始構建平台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受限投資規模和周期,成功概率相對較低。
第四,運維成本高,單體架構產品,運維難度較大,隱形成本高。
爲此,湃睿科技將PLM解決方案進行全面雲化,採用按需配置付費,後續無維護及升級費用,只需要傳統PLM軟件幾分之一的費用,極大降低了企業的投入成本。
同時,功能模塊及角色權限組件化,支持擴展子類型、擴展屬性,工作流、生命周期、權限可配置。
利用雲環境和統一的數據底座,湃睿科技PLM解決方案爲各租戶與業務板塊間提供數據交換空間,高效提升協同設計效率,可以時時分享產品數據和變更記錄到項目,設計發生更改後,可及時的傳遞信息到協作的空間。
此外,通過數據模型驅動引擎內置的版本管理、生命周期管理、分類管理、編碼管理、文件夾管理等能力,制造企業可以快速構建工業應用軟件。
低代碼拖拽式的建模方式則降低了對开發人員的能力要求,非开發人員也可以完成系統建模,大大提升了建模效率。
聚合雲端之力 工業軟件“向雲生長”
每一項技術飛速發展的表象下,都離不开良好生態的協同創新。
在湃睿科技成功將PLM解決方案雲化的背後,華爲雲DME可謂功不可沒。
華爲雲於2022年正式推出工業數據模型驅動引擎DME(Data Model Engine,簡稱華爲雲DME),其爲企業基於雲平台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率構建研發體系,提供了可行的數據底座解決方案。
華爲雲DME爲工業軟件領域提供开箱即用的數據模型、數據聯接、數據管理和分析能力,爲工業軟件夥伴提供雲化、服務化、多租、設計即开發等高效協同的服務。
基於華爲雲DME架構,湃睿科技構建了SaaS化PLM產品——PI-PLM,並且實現了开發效能的全面倍增。
之前採用的單體架構軟件時,湃睿科技每次爲客戶定制化時間至少需要半年,开發效率低、響應速度慢、研發與運維成本高、安全性難保障,很難滿足制造業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而基於華爲雲DME,系統上线和個性化需求定制時間大幅縮短,开發成本下降10倍之多,建模效率提升了9倍,性能提升了5倍,大大加速了客戶實現研發數字化轉型的進程。
在工業領域,華爲早已進行了多年探索和實踐,而華爲雲DME正是華爲多年數字化變革和供應數據管理領域的經驗總結,在華爲內部支撐過最重要、最復雜的業務系統开發。
華爲雲DME幫助工業軟件企業屏蔽了底層的復雜性,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研發預算投入到客戶需求、應用功能的構建上,實現豐富、高效的協同开發,打造出能力強大、簡單好用、數據聯接容易的工業SaaS軟件,助力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
顯然,即使有華爲背書,單憑華爲雲DME的影響力也是非常有限的。爲了實現突破,華爲還着手打造基於DME的生態,並祭出了“雲平台+SaaS生態”的新模式。
華爲透過華爲雲這個雲平台把DME开放出來,然後以DME定義的工業軟件架構和工程數據管理標准體系,作爲打通制造企業內部數據孤島的“根技術”,來支撐起工業軟件的SaaS生態。
由於華爲雲DME內置了各種數據模型和集成能力,同時,基於雲還可以很容易地實現互聯互通,這就讓更多的企業不用重復造輪子,從而快速地構建起不同工業領域的專業軟件。
因此,華爲雲DME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合作夥伴的歡迎,一個圍繞華爲雲DME的SaaS生態正在逐步形成之中。
通過與合作夥伴們的實踐,華爲摸索出了一套“雲上突破、生態突圍”的方法論。
在开發上雲的趨勢下,像華爲這樣具有研發經驗的重點企業聚集底層根技術,然後以雲服務的方式對外賦能,讓更多企業可以降低門檻、快速开發所需要的軟硬件,實現越來越多細分場景的軟件體驗提升。
如今,國產工業軟件面臨着一個絕佳的彎道超車“窗口期”。
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國產工業軟件需要借助雲化的力量,徹底擺脫過去傳統模式的桎梏,利用雲平台的諸多能力,重塑自身的研發模式、產品架構和服務模式,從而更好地契合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需求。
華爲雲DME無疑爲國產工業軟件企業架起了一個通往雲端的天梯,讓工業軟件在雲端向陽生長。
【關於科技雲報道】
專注於原創的企業級內容行家——科技雲報道。成立於2015年,是前沿企業級IT領域Top10媒體。獲工信部權威認可,可信雲、全球雲計算大會官方指定傳播媒體之一。深入原創報道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科技雲報道:都是科技與狠活兒!工業軟件如何“雲端漫步”?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