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倒閉頻現 “爛尾車”該何去何從

2024-12-31 18:30:14    編輯: robot
導讀   2024年的中國車市,有人歡喜有人愁,一邊是捷報頻傳,一邊是破產倒閉。一些造車根基不穩的新勢力品牌率先倒下,給用戶帶來的是找不到零配件,無法享受到售後服務的“爛尾車”。在汽車市場加速洗牌的當下,...

  2024年的中國車市,有人歡喜有人愁,一邊是捷報頻傳,一邊是破產倒閉。一些造車根基不穩的新勢力品牌率先倒下,給用戶帶來的是找不到零配件,無法享受到售後服務的“爛尾車”。在汽車市場加速洗牌的當下,“爛尾車”現象是否會成爲常態?

  來去匆匆的造車新勢力 難尋“接盤俠”

  據車質網收集整理,2020年至今,正式退出中國市場、破產倒閉重組、停止經營汽車業務的汽車品牌有35家。這其中,既有傳統汽車品牌,也有橫空出世的造車新勢力品牌。2022年謳歌退出中國市場,結束了品牌在華獨立發展的時代,而“接盤”的是廣汽本田,謳歌在公告中明確表示,將通過廣汽本田的渠道繼續爲車主服務。更早的還有鈴木,當年敗走中國市場時,將合資公司股份以1元的象徵性價格,轉讓給了合資夥伴長安,售後服務也一並轉交。

  相比於上述傳統汽車品牌的“體面”告別,如今新勢力品牌正在經歷的“倒閉潮”卻令人扼腕,留下一地雞毛,最典型的莫過於威馬汽車的破產重整。2023年10月,這家曾經與蔚來、理想等並駕齊驅的新勢力頭部企業,一夜之間淪落到申請破產的地步。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共虧損了約177億元。與威馬境遇相同的還有定位高端的高合,盡管已經發布了3款車型,但由於車型定價過高,市場反響平平,最終因資金鏈斷裂而宣告破產。如果說威馬和高合的破產早有預兆,那近期原地解散的極越汽車就顯得有些“突然”,以至於很多人都以爲是假消息。因爲和高合相比,極越的市場表現還算可以,2款車型在2024年的銷量之和超過了12,000輛,但最終也難逃倒閉的命運。對於品牌而言,“倒閉”的背後可能是資本整合和市場選擇,但對於花了多年積蓄、選擇信任這些品牌的車主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

  從行業角度來看,售後服務轉移通常分爲幾類。一是原品牌向同集團其他品牌轉移;二是合資品牌向合資夥伴轉移;三是被收購車企向收購方轉移。再有就是尋找一些第三方修理廠合作,通過授權的方式爲車主提供服務。一般來說,以往傳統車企退市前都會給車主們一個交代,但並非完全是基於責任感,而是這些手握造車資質的車企有現成的工廠、生產线,很容易找到下家接手,屆時對於車主的責任和義務都會隨之轉移,因此也沒必要和車主們“撕破臉”。但對於依靠資本融資橫空出世的一些新勢力品牌而言,既沒有集團作爲靠山,也沒有造車資質,甚至工廠和生產线都是租借的。一旦因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而倒閉,那就真的是徹底OVER了,很難找到愿意“接盤”的企業。因爲這些新勢力品牌大多成立時間較短,尚未形成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在收購方眼中毫無市場價值可言,只是個累贅。

  車主艱難的“求生”之路

  一輛車對於車企而言,可能只是利潤數字中小數點的後幾位,但對於國內家庭消費者而言其實是一筆不小的投資,畢竟動輒十幾、二十萬的購車費用不是每個普通家庭都能隨隨便便拿出的。車企倒閉後,就意味着這筆投資充滿了變數。以威馬EX5爲例,原價20多萬的車型,在二手車交易平台中的報價基本上都在4-5萬左右。有威馬車主無奈表示,即便價格這么低都不好賣,還不如用兩年就扔了。

  除二手車貶值外,這些“爛尾車”車主還面臨着車輛功能受限的問題。車企破產倒閉後,車輛失去了技術支持,軟件無人維護,核心的智駕功能無法使用,不僅影響駕駛體驗,對於行車安全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有部分極越車主在網絡發聲,稱花4999元买的極越ASD高階智駕已經不能正常使用了。更壞的消息是,後續車輛網絡一旦停用,遠程控車等需要聯網的功能就完全無法使用了。

  有高合車主表示,車輛功能受限無非就是讓智能汽車回歸純粹的“交通工具”,這些其實都還能夠咬牙接受,最大的問題其實是車輛後續的維修和保養。車企售後服務中斷,維修保養只能找第三方修理廠,費用高昂不說,關鍵是一些零配件根本無法买到。按照網上威馬車主的話說,現在每天开車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發生事故,“修車的成本太高了”。

  另外,如果車輛出現批次性問題需要召回,車企也束手無策。前不久,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於2023年度新能源汽車監督檢查結果的通報》,其中指出共有9家企業的9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這其中就包括了已經申請破產清算的天際汽車,涉及到能量消耗量生產一致性不符合標准要求的問題。但天際汽車卻明確表示,“由於涉及的產品數量過多,不會主動實施產品召回措施,除非有相關政策落地再去解決”。

  面對車企的無能爲力,車主們逐步形成了互幫互助的小圈子,比如威馬有全國車友群,高合有專門的車友互助群等。一旦有車主遇到了問題,在群裏會得到衆多車友傳授經驗。

  車企倒閉 車主權益該如何維護?

  “倒閉潮”之下,誰來爲車主的售後服務權益兜底?毫無疑問,車企是責無旁貸的主體。不過,此時其自身已是焦頭爛額,面對生死存亡,根本無暇顧及車主的權益。雖然近年來倒閉的車企中,偶爾也會有爲車主後續權益做出穩妥處理的案例,但它們無一例外都是有大集團背書或者有穩定的合資夥伴。如果遇到那些單打獨鬥的車企,想要維護車主的合法權益就難上加難了,僅靠企業的“責任心”顯然是不現實的,亟需強制性法律法規來保駕護航。

  從國家政策角度來看,商務部出台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規定,供應商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停產或者停止銷售的車型,並保證其後至少10年的零配件供應以及相應的售後服務。但實際情況是,車企都已經破產清算,設備也都進行了變賣,甚至有可能還拖欠供應商的貨款。在這樣的情況下,供應商不可能再繼續生產相關零配件,消費者的汽車三包權益也就無法落地。一方面,車輛的維修得不到保障,達不到因修理而退換車的條件;即便能達到,車企也不具備承擔三包退換車業務的能力。

  對此,有業內專家認爲,現有的管理辦法已經無法適用新的市場變化,國家相關部門應盡快進行完善和修訂,進一步規範售後市場,保障消費者權益。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對於車企破產設立完備的退出機制,並進行主動幹預,鼓勵其他車企積極接管良性資產,確保車主能夠繼續享受到正常的售後服務權益。

  消費者應如何避免踩坑?

  對於持幣待購的消費者而言,在如今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更應該擦亮雙眼,不僅要考慮車輛的性能和配置,更要考慮品牌的實力和售後服務能力。特別是對於全新品牌推出的新車型要慎重對待,在缺少市場保有量和技術積澱的情況下,購买這類車型勢必要承擔不小的風險。對此,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建議,在購买新車時,要參考銷量大、市場保有量大的品牌,相對穩妥。一般來說,品牌保有量50萬輛以上的車企,3-5年內的倒閉風險較小,選購這類車企旗下產品相對比較保險。

  此外,車企在破產倒閉前往往會經歷長時間的市場低迷期,會出現銷量大幅下滑、裁員、工廠關停等情況,需要車主時刻關注車企動態,果斷採取應對措施。如果一旦遇到品牌突然出狀況或者倒閉,要根據自身情況來進行處理。要么繼續使用,要么就及時出手止損。越晚出手,可能承擔的損失會越大。

  總結:

  可以預見的是,如今的車企“倒閉潮”只是個开始,尚未到蓋棺定論的階段,“爛尾車”也有可能越來越多。拋开是否對錯不談,如何讓後續用車權益得到保障,需要車企、政府部門和車主三方共同努力。



標題:車企倒閉頻現 “爛尾車”該何去何從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6180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