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穿刺試驗,穿了個寂寞,刺的是消費者的心

2024-09-22 19:06:44    編輯: 新能源行業觀察
導讀 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近日,一則“小米SU7冒煙起火”的新聞衝上了熱搜。此次起火事件的導火索源自電池底部受損後的局部短路。 事後第一時間,小米汽車官方作出的回...

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近日,一則“小米SU7冒煙起火”的新聞衝上了熱搜。此次起火事件的導火索源自電池底部受損後的局部短路。

事後第一時間,小米汽車官方作出的回應成功安撫了大多數消費者的心。但須知,安撫不意味着顧慮解決,杜絕再次發生此類事故才是最優解。

短短兩個月,小米SU7搭載比亞迪弗迪電池的基礎款就發生了兩起冒煙起火事件,“電池安全”這個新能源汽車的“自帶話題”再次引爆網絡。如何消除橫亙在消費者與車企之間的信任屏障?這需要車企和電池廠商“做的比說的漂亮”。


1.數據很強,實战露餡?

當下,電池的供應商爲證明自己的產品實力,提高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度,通常會在動力電池量產上車前對其安全穩定性、續航能力等進行公开測試。

早在2020年,比亞迪刀片電池的發布會上,爲佐證“要將‘自燃’從電動汽車的字典裏抹去”的決心,比亞迪公开了刀片電池針刺試驗。從試驗結果來看,比亞迪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在經歷了長達20分鐘左右的穿刺後,仍能做到無明火、無煙,表面溫度30-60攝氏度。

圖/刀片電池針刺試驗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一時間,消費者對於這款刀片電池充滿期待。

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有着“漂亮”試驗數據支撐的刀片電池被“照進了現實”,其“魔法”似乎失靈了,屢現電池靜態自燃或車輛碰撞後電池包被刺破起火的事件。

比亞迪漢車主許先生(化名)在看到同款車靜態起火後,抱怨道,“我不太懂電車電池這些,买新能源車就是考慮到電比油省。之所以選擇了比亞迪,一方面是覺得它銷量高,另一方面是看到了它公布的電池試驗數據,但我怎么也沒想到自己买的車這么不安全。”

在《新能源觀》的接觸中,有數名消費者表示,他們是基於對車企公开的電池測試結果的相信購买了其旗下車型,但結果不盡如人意。

需要關注一點,注重對自家車載電池宣傳的從來不只有比亞迪一家,廣汽埃安、小鵬等多家車企均向大衆公开過其車載電池的試驗數據。

從已公开的試驗結果來看,這些車企所採用的動力電池均具有極大的安全保障性。比如,小鵬汽車搭載的中創新航三元鋰電池,廣汽埃安的彈匣電池,在針刺試驗中未出現過起火或爆炸現象。

但,當這些擁有漂亮試驗結果的電池投入“實战”,似乎就經不起“推敲”了。舉例來看,2023年1-9月,小鵬P7發生了7起自燃事件;2024年8月,深圳,一輛處於充電狀態的廣汽埃安AION V底盤電池包突現明火,隨後幾秒時間內爆燃。

圖/小鵬、埃安起火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由此,這些新能源車企包含比亞迪在內,鮮少能有真正將電池的現實反饋與測試數據做到分毫不差者。

對此,有消費者發出疑問,這些電池,試驗結果幾乎“全優”,爲何一到現實使用中就不行了呢?

首先,我們得清楚,車企公布的自家電池包試驗數據結果,是基於特定的環境和測試條件下進行的,而在實際運用中,受溫度、溼度、電池日常損耗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電動汽車所處的環境、測試條件就不可能做到與試驗時百分百一致。其次,車輛在實際使用中還會存在變量,具體包含車主駕駛習慣、車輛負載大小、路面狀況等。

顯而易見,車企在宣傳自家產品時大多更愿意展現好的一面,這也就是部分車企明明試驗結果是好的,但一“實战”就會露餡的根本原因。


2.致勝法則:爭做“掃地僧”

毫不誇張地說,伴隨着新能源賽道的競爭加劇,電池測試的內卷之風早已刮到了一個新高度,像高溫灼燒、高空跌落、海水浸泡、針刺這類爲電池量身打造的“煉獄測試”更是層出不窮。

實際上,車企向消費者公开試驗數據是好的,有利於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和認可度,但只圖測試上一時的贏,忽視數據與實際相符的重要性,是不可取的,久而久之會寒了消費者的心。畢竟,在生命財產面前,實战的贏可比測試的贏份量重得多。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表示,“現在某些行業裏的老總們呼籲的是不正當的、不公平的、弄虛作假的卷。”

以2023年1-9月起火事件發生率佔比我國各新能源品牌車累計起火數量約16%的比亞迪爲例,其一再將自家刀片電池針刺試驗的好看數據亮於消費者眼前,但測試贏了的它,面對實战卻頻頻露怯。

去過車展的消費者應該都知道,比亞迪的展台上幾乎都會出現“穿刺試驗”的裝置,以證明自家電池的穩定性。但今年截至目前,關於比亞迪的自燃事件似乎也仍未有消減之意。4月,一輛正處於被載運狀態的比亞迪漢在行駛的半掛運輸車上突發自燃;5月,福建福州一比亞迪4S店突發火災,事後整棟樓僅剩骨架。

圖/比亞迪漢--比亞迪4S店起火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最近考慮入手一輛電車的柳可(化名)在挑選新能源品牌時首選排除了比亞迪,按她的話說,試驗數據再好看也不能當飯喫,一個靜置狀態下都能發生自燃的品牌她可不敢碰。“這種新聞看多了,我有的時候會形成條件反射,一遇到這種頻發自燃事件的車型就想躲遠點。”

由此,各新能源車企想要長久立足市場,不僅應將自家產品量產前的測試數據公开,還應着眼於實战,做出真正能經受住現實錘煉的電池包,畢竟電池作爲一輛電動汽車的主要動力來源,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一款實力媲美宣傳的動力電池呢?那自然需要在材料、結構、工藝等方面深入研究。衆所周知,鋰電池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決定了其具有潛在危險。但廠商如果能把電芯的失效率從目前普遍的百萬分之一,做到十億分之一,那豈不是領先幾個數量級?

在追求安全的徵程上,永無止境。消費者需要,才是一家企業的生存之本。

消費者和企業就如同水和舟,企業需要從心底裏尊重消費者。小米汽車在這次事故後的及時回應就很好地化解了危機。

圖/小米汽車官方回應起火事件

來源/小米汽車官微 新能源觀截圖


反觀比亞迪,不管是車輛碰撞自燃、靜態自燃,還是4S店過火,都很少正面回應社會關切。甚至去年發生在包茂高速上的比亞迪漢碰撞起火一事,死者家屬都表示,比亞迪仿佛從地球上消失一般,甚至拒絕配合交警調查事故。

這種冷漠和傲慢恐難和偉大的民族企業相匹配,又如何肩負起如此衆多消費者的期待?

水能載舟。未來,在這場目的明確的新能源“豪賭”中,做到“實战”遠勝“宣傳”、真正爲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負責的企業,才能走到最後,無關當前的規模和地位。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電池穿刺試驗,穿了個寂寞,刺的是消費者的心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2424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