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地產:短債缺口擴大至200多億,控股股東注入“第二曲线”

2024-09-19 19:03:07    編輯: 白丁財說
導讀 中交地產最近有兩個消息。 一是董事長李永前要走了,二是集團要买下中交物業100%股權。 首先,李永前的辭任並不出乎意料。 5年前,李永前剛剛來到中交地產,便信誓旦旦地立下“2023千億銷售規模”的目...

中交地產最近有兩個消息。

一是董事長李永前要走了,二是集團要买下中交物業100%股權。

首先,李永前的辭任並不出乎意料。

5年前,李永前剛剛來到中交地產,便信誓旦旦地立下“2023千億銷售規模”的目標。

可5年後的今天,中交地產不光離千億規模愈發遙遠,還陷入到巨額虧損的境地。

更爲關鍵的是,中交地產還要承受着巨大的流動性壓力。

面對如今這種局面,總得有人負責吧。

如今,中交地產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去化回款、防止系統性風險

至於拿地,中交地產都不敢有這方面的想法了。甚至於,連控股股東輸送的地產开發項目,中交地產都不敢接手了。

這么做,確實有助於中交地產捂住錢袋子,但是長遠來看,或將犧牲掉中交地產的未來。

試想一下,在沒有新土儲、新項目注入的情況下,隨着現有土儲面積、在建及代建項目的大幅減少,中交地產還要靠什么來支撐門面?

還好,中交地產有個“好爸爸”。

中交地產要买的中交物業,就是中交集團及其附屬子公司的資產。

而中交集團又是中交地產的實際控股股東。

二話不說,就給中交地產注入一項優質資產、一條第二曲线。

中交地產,真是有福氣。



千億目標愈發遙遠,李永前承擔責任離職


李永前絕對稱得上是中交系的肱股之臣。

2015年,在中交集團正式成爲綠城中國的單一大股東之後,李永前便被委任爲綠城中國的執行董事、執行總裁。

而在4年後的2019年6月,李永前再次被調回中交地產,坐上頭把交椅。

上任伊始,李永前便誓旦旦地立下“2023年千億銷售規模”的目標。

在李永前的帶領下,中交地產的規模增長,一度都有些嚇人了。

2020年,中交地產實現籤約銷售金額533億元,同比2019年的294億元,增長了81.37%。

不過,到了2021年,中交地產的增長勢頭大幅回落,同比增長僅5.07%。

進入2022年,隨着市場環境的變化,中交地產的銷售額开始下滑。數據顯示,其全年籤約銷售金額爲458.82億元,同比下降18.07%;到了2023年,其銷售額再度下滑18.5%,達到373億元。

而373億元的銷售規模,不及李永前“千億目標”的40%。

可以說,李永前的雄心壯志,完敗了。

2024年,中交地產的銷售表現沒有得到絲毫改觀,整個上半年的籤約銷售金額僅爲8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2.26%。

千億目標,愈發遙不可及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李永前必須要承擔主要的領導責任了。

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離开。



巨額虧損加劇,短債缺口擴大至200多億


李永前的責任,還不僅僅是銷售規模的下滑。

能把堂堂央企,幹到巨額虧損,甚至還得承受巨大的流動性壓力,這才是真正“本事”。

2023年,中交地產淨利潤虧損14.72億元,其中歸母淨利潤虧損更是高達16.73億元。

這樣的盈利表現,根本無法向中交地產的廣大股東、尤其是控股股東交代了。

而在進入2024年之後,中交地產的虧損仍在繼續。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交地產淨利潤虧損9.99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9.83億元。

照這樣下去,中交地產很可能要連續兩年虧損了,而且虧損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

除此之外,中交地產更爲鬧心的,是巨大的流動性壓力。

從其糟糕的銷售表現就可以推斷出,中交地產的日子是真的不好過。

去年年底,中交地產的短期債務缺口就達到了約80億元。

而半年時間過去了,中交地產的短債缺口還擴大了。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交地產的短期借款爲8.96億元、應付票據2.60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更是高達268.16億元。

三者合計,中交地產的短債規模達280億元。

同期中交地產账面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爲66.48億元。

也就是說,中交地產的短債缺口,擴大了200多億元。

要知道,這還是在中交地產的控股股東——中交集團百億元輸血的背景之下。

要是沒有了中交集團的支持,恐怕中交地產早就爆雷了。

就在今年年初,中交集團董事長王彤宙、中交房地產黨委書記郭主龍,先後爲集團的房地產开發業務指明了經營方向,歸納起來就是維持好現有規模、下大力氣去化存量、嚴防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而這些任務,最終都要落在中交地產的頭上。

結果,81億元的銷售額,實在是難以交差啊。

其中的風險,越來越大了。



土儲大幅減少,控股股東注入物業資產


總得來說,要想真正的上岸,中交地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中交地產也很老實,嚴格執行着控股股東要求,“嚴謹審慎謀求增量”。

講得再直白一點,就是不拿地、不花錢了。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交地產沒有新增土儲,且持有體量較大幅度減少。其中持有土儲面積2263萬平方米,在建及代建面積997萬平方米,分別同比減少27.3%、33.7%。

不是說中交地產沒有補充土儲和項目的機會,只是手頭太緊了,連控股股東本可以注入的項目,都不敢接手了。

一邊是土儲大幅減少,一邊是銷售不佳導致不敢拿地,中交地產很有可能陷入“越不拿地越難賣”的困境之中。

這更加關乎到中交地產的未來發展。試想一下,一個开放項目逐漸消耗殆盡的房企,哪還有發展前景可言?

情急之下,控股股東又站出來了。

既然項目不敢开發了,那就給中交地產注入些優質資產。

近日,有消息稱,中交地產准備從中交集團及其附屬子公司手中,收購中交物業100%股權。

這完全符合今年年初,中交集團的战略部署,即加快新發展模式的建立。

而通過收購中交物業,中交地產能夠拓展其在輕資產領域的業務,這有助於其在房地產行業中實現多元化發展。

簡單來說,就是中交集團通過向中交地產注入物業板塊,相當於給了中交地產一條第二曲线的想象。

果然是“親爸爸”。

而受此消息的刺激,中交地產的股價,連續大漲。

不過,真要是爆發了流動性危機,中交地產再多的“第二曲线”,也是徒勞。

還是先活下去,再考慮其他想象吧。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中交地產:短債缺口擴大至200多億,控股股東注入“第二曲线”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2317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