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滴眼藥水好還是喫護眼的營養品好?是3D訓練好還是用按摩儀好?我真不知道該怎么做了。”近日,北京市民劉女士向記者反映,前段時間,自己7歲的女兒查出75度近視,她帶着女兒嘗試了多種近視治療方法,效果欠佳,近視度數不僅沒有降下來,反而日漸升高,“這與商家當初宣傳承諾的完全不一樣”。
暑期來臨,未成年人近視矯正、視力防控逐漸升溫。不少家長期待在假期通過康復治療矯正孩子的視力。然而,魚龍混雜的近視康復治療市場,讓很多家長望而卻步,還有一些家長帶着孩子嘗試一些項目後大呼上當受騙。
兒童近視康復治療市場究竟存在哪些亂象?如何整治?記者就此展开了調查。
□ 本報記者 趙麗
自從女兒7歲近視後,家住陝西西安的王猛一直奔波在矯正視力的路上,“把能踩的坑都踩了,按摩、針灸、智能儀器設備齊上陣,可以說上了矯正‘全家桶’,但都沒有什么實際效果”。
王猛介紹說:“一开始,我們去了一家按摩穴位的矯正機構,每次按摩之後馬上測試視力,真的有效果,後來發現,只是當時眼睛放松了,而並非是真的能夠矯正近視。”一年後,他女兒的視力不但沒有得到控制,反而近視度數增加了100度,這讓全家叫苦不迭,最後還是去醫院配了眼鏡。
王猛踩坑的背後,是我國日趨嚴重的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爲53.6%。其中,6歲以下兒童的近視比例爲14.5%,小學生近視比例爲36%,初中生近視比例爲71.6%,高中生近視比例爲81%。
隨着暑期來臨,不少家長利用孩子不到校上課的空當,四處奔波試圖矯正孩子視力,降低孩子的近視度數。家長對治療孩子近視的關注,也推高了近視防控和矯正市場熱度,一批批近視矯正產品層出不窮。
然而,大量兒童青少年接受各種各樣的治療近視產品和方法後,並沒有控制近視度數的加深,更沒有恢復視力,穿行於魚龍混雜的近視矯正市場,很多家長直言被“坑”了。
號稱三個療程摘鏡
一年後度數反增加
暑期的北京,某醫院眼科科室外,擠滿了等待叫號的家長和孩子。
北京市民方夢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女兒月月今年9歲,兩年前在學校的一次常規體檢中被查出近視,但度數不到100度。根據體檢建議,她帶女兒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她,防治青少年近視,需要保證每天兩小時的戶外時間。
方夢和丈夫的工作都很忙碌,無法遵醫囑抽出時間帶女兒進行戶外活動,再去找大夫復查視力時,月月的近視度數不斷增加。這一次,醫生詳細詢問她家情況後認爲,月月的近視度數增加較快,可能與遺傳有關,因爲方夢和丈夫都近視約500度,同時,還與月月使用電子設備和運動缺失有關。
方夢开始重視女兒的近視問題,隨即嘗試了中醫按摩、護眼貼、3D訓練等近視矯正方式,她甚至聽信一家視力恢復中心“不做手術一個月摘掉眼鏡、百分百恢復視力”的宣傳,試圖用所謂的治療儀器恢復女兒視力。
據方夢介紹,花大價錢購买治療設備,孩子戴了不僅沒效果,視力反而有快速下降趨勢,嚇得她趕緊停用,其他矯正方式也沒有什么效果。
今年暑假,她提前搶到某醫院眼科的就診號,帶孩子復查視力。檢查結果並不樂觀,孩子的視力還在下降,醫生建議她給孩子配眼鏡。
來自河北的小時今年9歲,近視度數已經達到475度。兩年前,小時的媽媽錢瑤得知兒子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小時已經近視200多度。錢瑤开始限制他使用電子產品的頻率,也給他喫了不少葉黃素之類的營養品,但是近視度數依舊在增加。
後來,經朋友介紹,她帶孩子去了當地一家號稱可以治療近視的機構。第一次去的時候,孩子連視力表的第一行大字都看不清楚。經過矯正後能看清視力表第三行,在對方的推薦下,錢瑤在這家機構購买了套餐。沒想到,治療次數在增加,但治療效果卻越來越差,目前又看不清視力表第一行。
讓家長們鬱悶的是,近視矯正沒效果,但費用卻沒少花,基本上是萬元起步,數萬元屬於正常。
據方夢介紹,她給女兒購买的近視矯正套餐,有的產品每個療程花費數萬元。王猛同樣一年給女兒花費數萬元用於近視矯正。
記者走訪發現,在近視矯正市場上,各種所謂的矯正產品令人眼花繚亂,有10元以內的眼貼,有百元以內的眼藥水,還有千元以上的近視矯正儀和按摩儀……但這些產品的效果卻存疑。
例如,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宣傳推廣某品牌近視防控眼貼的帖子,介紹其功效並附上購买鏈接。記者注意到,在此類帖子下的評論區,總會有相似账號留言稱該眼貼防控近視效果卓越。不過,也有一些購买過該產品的用戶在評論區“現身說法”,直言該產品“根本沒有用,貼上之後除了冰冰涼涼的,沒啥感覺”。
在電商購物平台,記者通過咨詢售賣眼貼、滴眼液以及治療儀器的一些商家客服,瀏覽“產品評價”和“問大家”信息以了解其產品的功效,發現客服並不會承諾使用產品後能夠實現近視度數的下降。
既然如此,爲何家長還會花費巨資進行近視矯正呢?
在方夢看來,近視矯正涉及眼部專業知識,一些機構利用家長們的急切心理和專業壁壘,配以推銷話術,“讓我們這些焦慮的家長‘病急亂投醫’,從而掉進坑裏”。
王猛告訴記者,他是在矯正機構“不手術,不喫藥,三個療程就摘鏡”“一個月沒效果,全額退費”的話術保證下,心理防线逐漸松動,於是踏上了近視矯正的漫漫長路。
根據多位受訪家長的介紹,記者總結了一些視力矯正機構話術:
“如果不進行近視矯正的話,眼睛一年要增長150度,進行近視防控之後,就能不增長還可能降低度數”——引發家長們對近視發展趨勢的焦慮;“我的兩個小孩都是通過這個產品摘掉了眼鏡,一個200度,一個300度,所以我才選擇做近視矯正產品,幫助更多人摘掉眼鏡”——以自身“成功”經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前兩年電視台都有我們的廣告,還有國際射擊賽的運動員貼這個眼貼,說明這個產品非常的安全”——用廣告增加信服度。
交流群裏制造焦慮
未上市產品直接賣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家長選擇近視矯正的背後,是一些近視交流群裏彌漫着被制造出來的近視焦慮。
經人介紹,記者近日加入多個近視交流群。
其中一個名爲“兒童近視防控大作战”討論群,群成員有上百人。記者注意到,該群禁止他人發布廣告,只能由群主不定時發送護眼產品鏈接並分享一些護眼文章。記者點擊鏈接進入店鋪,裏面銷售眼鏡、眼貼、魚油、葉黃素以及一些治療儀等商品,群主給大家推薦的是“防控四件套”,即星趣控鏡片+哺光儀+拉遠鏡+反轉拍,整套下來價格上萬元起。
在另一個有上百名群成員的近視交流群裏,同樣只能由群主發布護眼膏等產品介紹,一旦有人在群裏詢問是否有人購买過護眼膏以及產品效果如何,群主馬上將其移除群聊。
在一個名爲“兒童近視防控”社交群裏,記者剛剛加入,就看到備注爲“眼科李醫生”的群主正在給家長“科普”兒童近視的危害:“一年增長100度太嚴重了,孩子才8歲,得盡快控制,要不然以後上初中高中,眼鏡都要把鼻梁壓塌了……”
當家長介紹自己孩子近視的“前因後果”、治療方式後,“眼科李醫生”回復稱:“你家孩子這種情況,做手術不僅存在風險,而且效果也不敢保證。最好是使用低濃度阿托品進行長期矯正,同時可以配離焦鏡使用。”
當有其他家長詢問在哪裏可以購买低濃度阿托品時,“眼科李醫生”迅速回復:“有需要的可以找我。”
此時,群內會有“家長”出來爲群主“站台”,稱自家孩子用的便是群主推薦的滴眼液和OK鏡,並且成功實現了近視度數的下降。
記者發現,每當有新成員進入群內,這些“家長”就會站出來烘托氣氛,時不時@群主,感謝群主推薦的產品。
記者通過連續4天的觀察發現,上述“氣氛組”账號爲群內的活躍成員,且每次的話術類似,多是重復自家孩子的情況、感謝群主推薦的產品。同時,隔一段時間,這些账號便會修改自身群備注和個人頭像,开始新一輪的“烘托”。
當記者添加上述“兒童近視防控”群群主社交账號後,群主十分“謹慎”,詢問記者通過什么渠道加其社交账號並且詢問記者的相關信息進行核對。當記者表示想要購买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時,群主發來5個品牌的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價格每盒從70元到400元不等,並且表示“我不是賣藥的,我只是眼科醫生”。
記者還添加了多個售賣阿托品滴眼液的“醫生”,詢問其是否能證明其醫生身份時,對方均沒有正面回復,只是強調“是醫生,但不便透露具體信息。如果想讓孩子降低度數就購买,不相信就算了”。
當記者詢問藥品來源渠道時,上述群主回復:“沒有具體貨源,這些滴眼液都沒有上市,有的是廠家直接發貨。”
據了解,阿托品是一種臨牀常用藥物,目前濃度在0.01%至0.05%之間,被廣泛應用於度數增長較快的近視兒童中,也被稱爲低濃度阿托品。
“目前,阿托品滴眼液對近視的防控作用機制尚不清晰。”一位來自北京某知名眼科醫院的趙醫生告訴記者,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國內不能商品化購买,請家長不要通過代購、微商私下購买,即使是真品,濃度是否標准、如何使用都沒有專業人士把關,避免引起過敏,甚至阿托品中毒。
加盟機構門檻不高
員工無需專業背景
在採訪中,一些家長向記者表達他們的疑問,花費數萬元找的近視矯正機構到底是什么情況?
記者在社交平台上以“視力防控加盟”爲關鍵詞搜索到上千條加盟信息。
根據公开信息,想要加盟一家視力矯正機構,需要經過加盟咨詢、申請代理、物色店鋪、總部審核、總部實地考察、洽談和審查代理商、籤訂加盟合同、培訓和輔導代理商等流程。加盟費用在10萬元至60萬元不等,加盟費包括提供品牌授權、選址和裝修輔導、對加盟商進行技術培訓、人員招聘和專業人才培訓、提供儀器設備、進行开業指導和運營服務等幫扶。在加盟承諾中,總部會提供品牌優勢、專業指導和管理、營銷推廣等服務,但不會對加盟商進行盈利承諾。
記者以加盟商的身份聯系山東某加盟品牌,當詢問加盟需要什么資質時,對方強調只需要辦理營業執照和驗光資格證即可,總部會提供企業信用等級證書、產品專利證書、品牌榮譽資質等支持,不需要眼科專業背景。
根據相關職業標准要求,視力矯正指導師需持證書上崗,而且有年齡、學歷和從業年限等要求。然而,當記者詢問某加盟品牌方,在招聘員工時是否要對其視力矯正指導師證書進行審核時,對方回復稱:“從沒有聽過什么證書,總部會對加盟商進行員工培訓,一般是5天,培訓完就可以上崗。”
記者通過查詢多個第三方報考機構發現,從報名到領證大約需要30天到45天,費用在1200元至1800元不等,有些機構爲提高報名率,還會“主動降價、優惠促銷”;有些機構表示會給題庫,“考前刷一下,通過考試沒有問題”;有的機構甚至承諾,“沒時間刷題、沒時間聽課也沒有關系,機構可以‘幫忙’”;更有甚者,爲促使學員報名,一些機構明確表示“聽課給免費安排托管,考試可以操作,包通過拿證”。
記者還發現,很多機構打着招聘“視力養護師”的名號,但是對應聘者不做任何專業、技能以及資質的要求。對於沒有任何專業基礎的新人,對方表示可以先培訓後上崗,多則一周,少則一兩天就能夠上手。
記者以應聘“眼周穴位按摩師”崗位爲由聯系了一家位於北京的視力矯正機構。對於應聘資格,其工作人員說:“最好有中醫按摩經驗,有親和力有耐心,有一定的銷售經驗。”當記者表示自己不具備任何眼科專業知識,也沒有中醫按摩的經驗後,該工作人員回復稱:“沒有按摩經驗沒有關系,重要的是表達能力好,有銷售經驗。”
經了解,在一些視力矯正機構,視力理療師一般身兼數職,不僅負責對前來進行視力矯正的青少年眼部穴位按摩,還要推銷機構近視矯正的產品和套餐。上述機構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如果視力理療師的銷售額達3萬元,則可以拿到3個點(3%)的獎金,10萬元以上則可以拿到15個點(15%)的獎金。
目前近視不能治愈
營銷不得誤導公衆
對於家長來說,他們迫切想知道兒童青少年的近視是否能夠矯正,面對魚龍混雜的近視矯正市場又該如何作出選擇?
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視光中心一位視光師認爲,現在市場上關於兒童近視眼預防的方法和設備有很多,但並沒有能讓近視逆轉的“神器”。
上述眼科趙醫生告訴記者,對青少年來說,一般有假性近視和真性近視,假性近視主要由於長期不良用眼習慣導致,一般很少超過200度,持續下去就會變成真性近視。假性近視能夠通過休息、糾正不良用眼習慣來恢復,目前市場上各種治療假性近視的方法、儀器,有沒有具體確切的療效,需要進一步驗證。
趙醫生告訴記者,以市場上出現的護眼貼、明目膏、穴位按摩儀、智能訓練儀等爲例,宣傳所使用的“康復”“恢復”“緩解眼疲勞”“降低度數”“提升視力”“近視治愈”“度數修復”等表述,大多缺乏科學依據,不僅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甚至會讓部分消費者產生誤解,進而忽視孩子的近視防控工作。
事實上,對於近視矯正領域層出不窮的過度營銷問題,近年來,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發布多項政策文件,以切實加強新時代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
例如,早在2019年,教育部等部門就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切實加強監管的通知》指出,“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愈”,明確要求機構或個人不得在營銷中使用“康復”“降低度數”等表述誤導公衆。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祕書長陳音江表示,不少視力矯正機構缺少診療資質和專業人員,常常利用口頭承諾誤導消費者,所以,消費者應該盡量將口頭承諾轉換爲書面協議,保留證據,以便日後維權。
近視雖不能治愈,但可防可控。除先天遺傳因素外,後天的不科學用眼習慣是主要肇因。業內人士因此建議,除了配合开展治療之外,每個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學生還應該盡量減少“讀屏”時間,應該每天保持兩小時以上課外活動時長,同時保持正確的學習姿勢。
(法治日報 受訪者均爲化名)
標題:兒童近視矯正市場亂象調查:花了數萬元沒任何效果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3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