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衆傳媒第9篇:不可取代

2023-05-29 18:10:38    編輯: robot
導讀 這是我從0开始,分析分衆傳媒的第9篇文章,在上一篇中,我們講到: “到如今,我們了解了分衆這個生意的基本特點,也理解了分衆的競爭優勢,接下來,我們看看分衆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層。 要判斷分衆的企業文化如...

這是我從0开始,分析分衆傳媒的第9篇文章,在上一篇中,我們講到:

“到如今,我們了解了分衆這個生意的基本特點,也理解了分衆的競爭優勢,接下來,我們看看分衆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層。

要判斷分衆的企業文化如何,首先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分衆到底創造了什么價值?換句話說,除了給股東賺錢,分衆這家公司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我們接着來看。

01 創收

要說分衆的價值,全面來看,我認爲分衆存在的意義包含三方面:

爲上遊創收,爲下遊增值,爲乘客解悶。

對於上遊——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等來說,這些電梯廣告點位如果自己去找客戶,自己去維護,代價實在太大了。

按照城市縱橫招股說明書披露的數據,一线城市一個電梯廣告點位一天的租金,大概是16-18塊錢。

你可以簡單算一下,按照一個小區20部電梯,1部電梯4個點位來算,一年大概是50萬租金,你可能會覺得——這可不是一筆小錢啊!

但問題在於,以上只是理論上的測算。

如果一個小區自己去運營電梯廣告,就算是一個大物業公司下的所有小區,也不能滿足客戶的投放要求——很少有客戶會只在幾個小區做廣告。

這就意味着,這些理論上能賺到的錢,如果分衆的上遊自己去運營,其實是賺不到的。

然後我們看看廣告對電梯的乘客來說,意味着什么。

我們要知道,廣告本質上是反人性的,比如我每次發廣告,就會有人取消關注,也偶爾會有人法醫發牢騷。

再比如,我們爲什么要买一些視頻的會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想要“跳過廣告”。

沒人喜歡看廣告,但電梯內的廣告,卻有些與衆不同,我們都坐電梯,不妨設身處地琢磨一下,坐電梯這個行爲,有幾個特點:

02 解悶

第一個,時間短,且需要持續關注。

等電梯一般不會超過2分鐘,坐電梯一般不會超過1分鐘,而且在等和坐電梯的過程中,你是要持續關注“電梯到哪了”這個信息的。

這就意味着,很少有人會在等電梯的時候,做一些重要的、需要佔用時間的事情,坐電梯的就更是這樣了。

第二個,電梯的空間很局促和密閉,這就意味着你很無聊、需要找點事情做。

而這時候,看看牆上的廣告,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准確地說,其實你也沒有太多別的選擇。

第三個,電梯是一個公共空間,但私密性很差。

所以,哪怕你和他人一起乘梯,除非電梯裏沒有第三方,否則你們也大概率也會保持安靜、不會交談,這時候幹什么呢?看廣告吧。

第四個,現代人最容易被吸引注意力的就是手機,但偏偏我國電梯裏的手機信號是很差的,所以在電梯裏,看手機也是一項不太現實的事情。

以上四個因素合在一起,造成的結果就是:

與其說電梯內的廣告有強制性,不如說感謝電梯廣告,給我們這幾分鐘的時間緩解了許多尷尬、化解了很多無聊啊!

以上兩部分是分衆對上遊和電梯乘客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分衆對“金主”——也就是下遊客戶的價值,這是分衆得以存在的根本。

分衆對下遊的價值,體現在一個基本方面和一個附加價值上:

03 獨特價值

這個基本的價值,就是上文講到的分衆對電梯乘客的價值。

正是因爲這些廣告對乘客有價值,大家才愿意看,而大家愿意看廣告了,這就是分衆對下遊客戶最大的價值。

分衆的附加價值,就是採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給不同的樓去“貼標籤”。

比如“最近一個月母嬰用品電商平台下單量增長100%”、“80%房屋未完成裝修”等。

所以,當有奶粉廠商、裝修平台來打廣告的時候,把廣告投到這種樓裏面去,效果一定是更好的。

了解了這些,我們大概就知道分衆存在的意義了,。

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創始人的理念、行爲有極大關系,而分衆又是由江南春一手創辦的,所以,了解江南春的理念和歷史行爲,就非常關鍵了。

江南春在20世紀90年代,考上了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在學校期間已經是風雲人物,當過詩社社長,當過學生會主席。

後來,江南春機緣巧合接觸了廣告行業,從此就投身其中,先是給廣告代理公司打工,後來自己創辦廣告公司,賺了不少錢。

再後來,江南春在2003年創辦分衆傳媒,就有了後來的故事。

如果你問我江南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按照我的理解,我覺得他是個“聰明人”。

04 聰明人

聰明人意味着,他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好,也確實能把很多事情做好,江南春的履歷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一個人是聰明人,成果多了,也意味着他有很多選擇,我們也都知道,人的選擇多了,就容易犯錯,這時候如果這個人是“聰明但不夠智慧”的,就更危險了。

這種矛盾性,我們不妨看看江南春自己的說法:

“1992年我進入廣告業,到今天正好30年,可以說,這30年裏我基本沒碰過其他行業,不是說沒看到過其他行業的機會,恰恰相反,因爲常常與資本和企業家接觸,我看到的機會可能比其他人還要多一些。

所以內心裏其實總會與各種各樣的誘惑相抗衡,但爲什么我沒偏離品牌營銷這個主業呢?因爲我相信人還是要專注下來,做一些自己真正擅長的事,或者說,別忘了初心是什么。

一個人之所以能累積價值,大多時候,不是因爲他比別人聰明,而是因爲他能抵住誘惑,把所有資源都投入到一個領域,然後在這個領域內持續突破,這是我比較深刻的一個體會。”

這段話,江南春把“專注才能成功”這個道理,詮釋地很好。

看得出來,他應該也確實是這么想的,這就是前面說的——因爲他確實聰明,所以他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對”。

但是,也正是因爲聰明,江南春也會在“做對的事情”上面犯錯誤,我們還是來看看他自己的說法:

“所有的噩夢都來自於你內心一些不良的想法。

並購帶來股價上漲,上漲之後我們就想賣一些套現。然而就在之後的2008年一年之內,我們經歷了315、汶川地震、金融危機,我們的市值從86億美金,一路跌到了只剩下6億美金左右。

不管別人怎么解讀,我認爲所有這些果,都源自我們的初心出了問題。原來我們每天都在研究業務怎么做,如何讓客戶的廣告效果更好,如何讓這個事業更好。

但當我們的想法變成了怎么拉高股價,怎么出貨減持,讓自己擁有更加松散的人生,我覺得最後的結果是不會好的,這就是一個因果關系,這是一個教訓。”

在上面這段話中,江南春對自己在2008年前後的錯誤做法進行了反思。

聰明人除了容易犯錯,還有個麻煩的特點,就是聰明人會反復犯錯。

各位還記得講前面講分衆歷史的時候,我們提到2011年分衆被渾水做空吧?

當年渾水做空這件事情,已經沒有了下文,網上也找不到太多有用的材料。

但是有一些事情——比如,收購資產後低價賣給管理層或者注銷,美國證監會提出了衆多相當有說服力的證據,雖然後來分衆支付了巨額罰金和解了,這實在說不上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所以說,聰明就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讓你意識到專注的力量,並持續把事情做對,但也可能“聰明反被聰明誤”,做一些錯的事情,讓自己非常被動。

05 如今呢?

至於回歸A股後的分衆,是否是“老實”的,我沒有百分百的答案,有兩塊內容值得提一提,總體來看是正向的,讀者們都要做出自己的判斷。

第一個事情,江南春後來似乎完全看明白了這個事情,他有如下說法:

“經歷過大的起伏波折之後,我的心態反而很平靜了,無論市場好壞,我都不太焦慮,因爲我發現一個道理,是非即成敗,做是的事情就是成,做非的事情就是敗。它的道理是那么簡單。

爲什么我們會有焦慮,因爲中間還有兩個字叫得失,做是的事情不見得立刻就能得,做非的事情不見得就一定能失,往往短期是相反的。但你的心錯了,最後賺的錢也是不會跟你走的。

我現在爲什么篤定了,因爲我現在不受短期得失的影響。如果你可以不以短期得失,而以是非來判斷所有的事情,是的事情就做,非的事情就不做,那你的決策就變得非常簡單。”

如果你之前看過我寫的段永平投資問答錄閱讀感受(後台回復段永平就有),細細品一下,江南春這一段是悟出了很多東西的。

除了上述感悟,關於分衆管理層如今的表現,還有第二塊內容值得關注。

我們下一篇見。



標題:分衆傳媒第9篇:不可取代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1874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