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暖”冬——回訪北京特大暴雨災害現場

2024-01-20 18:52:00    編輯: robot
導讀 1月17日,北京市門頭溝區軍莊鎮,高新強(圖中)正在新租住的單元房裏更換燈泡。水害發生後,他們在鎮上租了一套單元房,等今年开了春再對受損房屋進行整修。 1月15日,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來自中國鐵路北京...

1月17日,北京市門頭溝區軍莊鎮,高新強(圖中)正在新租住的單元房裏更換燈泡。水害發生後,他們在鎮上租了一套單元房,等今年开了春再對受損房屋進行整修。

1月15日,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來自中國鐵路北京局的單秀松(左二)與同事正在鐵路线上進行防洪隱患排查工作。

1月3日,房山區東風街道,工人正在修復的河道內給混凝土鋪設保溫布。

1月3日,房山區,工人正在雙泉河修築堤壩。

1月16日,門頭溝區齋堂鎮沿河口村,即將進入內部裝修環節的異地安置項目建設現場。

  受台風“杜蘇芮”影響,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市遭遇了特大暴雨災害,不少村莊、道路、河堤損毀嚴重。洪水過後,受災地區隨即开啓災後重建工作。如今5個多月過去了,重建工作進展如何?受災民衆如何過冬?連日來,《工人日報》記者蹲點北京市門頭溝區、房山區,記錄下這裏的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整村搬遷

  1月17日,臘月初七,2024年龍年春節的腳步近了。在京西腹地的沿河口村,機器聲轟鳴,一排排裝配式模塊房正緊張有序地建設着。

  這是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的一座自然村,它背靠大山,兩條山溝從村邊經過。2023年夏天的特大洪水讓沿河口村的所有房屋全部被洪水浸泡、淤泥倒灌。根據災後重建政策,沿河口村將整體搬遷,涉及96棟二層樓房。

  隨着房屋主體建築的陸續完工,趕在春節前讓一部分村民搬進新房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能不能這幾天就進場裝修?”“房子和圖紙上的一樣嗎?”58歲的韓福蓮聽說新房主體已經完工後,就迫不及待地和兒媳來到村委會詢問。村委會支部委員魏強表示,這幾天施工現場還比較凌亂,等驗收完成後會及時通知大家。爲了打消婆媳二人的顧慮,魏強帶着兩人來到了現場。第一眼看到自己的新房後,韓福蓮激動得有點說不出話:“大半輩子了,咱也能住上別墅了?”

  看着眼前一排排新建的房屋,72歲的高國君總是會回想起大水來臨時的情景。他說:“以前發大水,只是河道漲水,頂多漫到路面上,但這種能把房子衝毀的大水我從來沒見過。”據資料顯示,2023年夏季的北京特大暴雨是自北京地區有儀器測量記錄140年以來的最大降雨。

  安置修繕

  被稱爲北京“母親河”的永定河在歷史上曾頻繁泛濫、多次改道,也被稱爲“無定河”。2023年夏季,“母親河”展現了其“無定”的一面。

  與永定河緊鄰的水峪嘴村是門頭溝區受災嚴重的村莊之一,這個“京西古道第一村”在洪水來臨時“腹背受敵”。村前要經受永定河水的漫灌,村後要抗住山洪的侵襲。

  “水太大了,現在想想都害怕。”高新強的家在半山腰上,門前100多米外就是北京豐台至河北沙城的鐵路线,再往山下走就是永定河。水來的時候,他們一家5口是從臥室的窗戶逃生的,“我連衣服都沒來得及穿”。

  洪水過後,村民們在臨時安置點生活了近兩個月。等他們回到村裏時,曾經整潔的街道已經被衝得滿目瘡痍。“到處是碎石和淤泥,還有從居民家衝出來的家具和衣物。”48歲的單秀松說,“水印子有一人高,地板也被衝毀了。但最頭疼的就是清淤,家家戶戶都一樣。”

  水退後,水峪嘴村就开啓了重建工作,道路和河道進行了整修,房子的外立面也重新進行了粉刷,並根據評估情況對受災的村民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補貼。單秀松指着一樓的地板和門窗說:“這些都是新換的,除了家具和一些特殊的裝修材料,自己基本沒花什么錢。”

  疏通河道

  與門頭溝區一樣,北京市房山區的災後重建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着。

  在距離北京城區60多公裏外的房山新城河道水毀修復工程現場,數百名工人正熱火朝天地趕工。爲了能夠盡早完成項目,這裏的工人常常需要和寒冷的天氣作鬥爭,下雪了鏟雪除冰,氣溫驟降時加強保溫。與平日裏看到的施工現場不同,這些整修過後的河道和堤壩都蓋上了厚厚的棉被。工人打趣地說:“水泥嬌氣得很,得喝熱水,蓋被子。”

  據了解,這項工程全長約130.6千米,涉及房山區10個鄉鎮和街道,21條河道水溝。而工程隊必須趕在今年汛期前完全恢復河道原有功能,徹底消除防洪安全隱患。

  “工期非常緊張,工作面狹長,大型機械很難施展,好多工作都需要人工來完成。”來自中建一局的項目負責人盧震說,這裏的工程進度是由汛期決定的,如果不能完成既定目標,現有的成果都可能歸零,真的是在和時間賽跑。爲了保證施工質量,盧震和同事每天都需要在各工區來回奔波,每天接打上百個電話。他說:“這項工程的計時單位不是天,而是時。”

  而對於完工後的期待,盧震希望,等河道疏通的那天,自己所參與建設的這個項目能重回綠水青山,那時他也將帶着家人來參觀自己的“傑作”。

  【蹲點手記】

  生活要向前看

  “受台風影響”——人們不曾想到,這句似乎專屬沿海城市的天氣預報會和北京關聯。直到2023年7月的最後幾天,瓢潑的暴雨傾瀉而下,地處山區的門頭溝、房山成了受災最爲嚴重的地區。

  5個多月後,記者重新回訪這裏,凌亂的街道恢復整潔,破損的房屋得到修繕,一排排新建的房屋即將交付,就連當時洶湧狂躁的永定河水也沉默不語凝固結冰,任憑人們在冰面上玩耍嬉戲。

  常年在門頭溝區和北京市區間开公交車的高新強說:“水害發生前,我來的這一路全是風景,每到周末到處是車,民宿時常爆滿。”

  然而,現在這條路越往山裏走車越少,除了幾輛私家車外,最多的就是工程車輛。但讓高新強感到欣慰的也是這些繁忙的工程車,他說:“聽到這些機器的轟鳴聲,就像是看到了一種力量,讓人充滿希望。”

  受災嚴重的沿河口村曾是明代重要的關隘。而如今,這座存在了數百年的村落即將整體搬遷。

  64歲的蔡肇基自幼在村裏長大,水害發生時,他和村民一起爬到了高處的敵樓上躲過了洪水。他說:“家園難舍,但生活要向前看嘛。”看着即將搬進的新房,蔡肇基描述着他向往的生活:在露台做一個茶台,約三五好友,品茶納涼。

  飽經洪水洗禮的人們經歷着各自的人生。而回看採訪過的村落,眼前的一切似乎也在印證着蔡肇基老人的那句話——生活要向前看。



標題:災後“暖”冬——回訪北京特大暴雨災害現場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2126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