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羽絨服賣到7000元?供應商給出“高價”背後真相

2023-11-27 18:50:32    編輯: robot
導讀   最近“國產羽絨服賣到7000元”的報道引發關注。作爲服裝制造和貿易商,孟卓對此頗爲不解。   “有部分高價的情況都是標價,實際售賣時往往都是有折扣的。”孟卓打开手機上的電商平台展示說,“你看有的...

  最近“國產羽絨服賣到7000元”的報道引發關注。作爲服裝制造和貿易商,孟卓對此頗爲不解。

  “有部分高價的情況都是標價,實際售賣時往往都是有折扣的。”孟卓打开手機上的電商平台展示說,“你看有的標價2000元,打完折到手就129元。”

  在他的長期從業經驗裏,常規羽絨服的價格已是多年未漲,甚至在內卷的價格战中呈現下跌的趨勢。今年暖冬的預判,也讓羽絨服在消費復蘇不如預期的當下,整體並沒有出現明顯的銷量反彈。

  爲此,第一財經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防寒服的供應商們道出真相:標價並非實價,高價也非漲價。

  常規的基礎款沒有漲價

  蘇州梵諾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蒲小娟的感受與孟卓頗爲一致。“平價的羽絨服品牌,今年整體的定價和去年差不多。”她告訴第一財經,大部分品牌在各種時間段的銷售都是有折扣的,最終也必定是迎合市場的心理,普遍的實際價格不可能高得離譜。

  蘇州梵諾紡織有限公司主要爲中高端的羽絨服品牌供應面料。蒲小娟表示,從面料而言,常規的面料價格也沒有出現上漲,與去年基本持平。這些常規面料對應的平價電商款、輕薄款羽絨服,在往年賣得好,今年反而只持續了一個星期就結束了,總量不如往年,漲價自然也沒有動力。

  “內銷的羽絨服,吊牌價基本上都達到實際價格的5倍以上。一些電商平台還要便宜。”孟卓表示,從比例來說,輕薄羽絨服近年來在銷量上佔了主體,也是普通消費者最常买的冬季服飾之一。這類服裝價格在全球物價上漲的背景下也始終未漲。

  恆信織造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冬明告訴第一財經,基礎款的羽絨服面料價格沒什么變化,“基本漲不動,即使最近微漲了一點,可能也只是讓企業少虧一點”。

  江蘇天維紡織負責人也坦言,從整體供應來說,今年的市場需求是低於預期的。價格來說,“基本都漲不上去,除非新產品,老產品還是降價的”。

  考慮到市場的上架周期,孟卓說,對制造工廠而言,羽絨服這類服裝這個冬季的出口訂單已經結束交付了,海外的銷售也在11月接近尾聲,國內也是如此,“過了元旦,基本上买的人就很少了……不用講漲價,面向內銷的工廠目前基本已經緩下來了”,主要供應小規模的補單。

  也就是說,一方面吊牌價並非實價,另一方面,如今市面上存在的高價只是部分高端或差異化的產品,並不對應行業“普漲”——大量常規的平價服裝乃至原料都沒有出現漲價的情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胡柯華告訴第一財經,全球整體經濟疲乏,即使中國市場整體穩定,但具體從面料和服裝的價格角度並沒有明顯的起色。近期價格較低的羽絨服因寒潮逼近迎來了一些銷量,導致羽絨等材料端存在一定的漲價預期。

  高價背後的供應鏈

  “去年同樣的東西在今年賣得更貴是漲價,但今年的東西和之前很多是不一樣的,(不同產品的定價不同)不叫漲價。”吳江盛偉紫荊花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建春這樣告訴第一財經。同樣是羽絨服的面料供應商,周建春覺得用“材料”一詞比面料更能准確描述他們提供的產品。因爲如今羽絨服的材料超出了原來傳統面料的範疇,越來越強調科技感和新的功能,還融入了諸如納米級透氣膜、火山巖材料、此前用在降落傘上的材料等。

  吳冬明也提到,基礎款沒什么變化,價格提高的是深加工的材料,“今年羽絨服這類冬衣所用的面料是完全不一樣的”。

  蒲小娟表示,今年賣得火爆和價高的,主要是那些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偏功能性的羽絨服。而這也是品牌商近年來爲了搶佔中高端市場推行的差異化策略。對應的,是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從原先看重保暖和外觀款式,變得越來越注重功能性和科技性,也愿意爲此买單。

  周建春也表示,當下消費者對於服裝的需求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對於一件服裝的科技性和功能性的追求,變成了新的時尚趨勢,“今年科技系列的面料及對應的羽絨服賣得尤其好”。

  “前幾年一些常規羽絨服的價格是往下走的,內卷嚴重都在打價格战。但有些品牌的羽絨服價格卻一直在往上提,的確是東西做得更好了。”周建春覺得,品牌的差異化競爭,70%都來自於面料的差異,“要用更加具有功能性和科技性的面料才能順應消費市場的需求”。而更多元的功能性需要科技性來實現,比如有些羽絨服材料,不僅能防風、蓄熱保暖,還能防污、防油等,把原本用在降落傘上的材料用在服裝上,強度可以比傳統提高1.5倍以上,納米級的一種膜則可以讓水蒸氣透出、液態水進不來,同時具備排汗透氣和防水功能。

  除了功能性和科技性,在全球低碳化的趨勢下,價格高的羽絨服及面料還通常需要具備低碳環保和可再生元素。這些直接體現在了供應鏈的產品結構、訂單量和利潤率上。

  “我們從今年开始,常規的裏料用的都是可再生材料。”蒲小娟表示,如今做材料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點,不能隨大流,那些傳統的同質化材料,競爭激烈也沒有多少利潤。爲此,他們從2019年开始放棄了原來的客戶和常規產品,增加了獨立的研發和樣品管理團隊,改變了原先由業務帶着做开發的被動模式,主動向可再生和科技面料轉型,也在數年的磨合後在這兩年收獲了訂單額的成倍增長,“今年的訂單預計能增長1.75倍,去年增長了1.2倍”。而在此之前,每年的訂單幾乎持平。

  傳統的面料不增反降,但對蒲小娟而言,他們的新材料價格比常規的面料價格高了30%以上,屬於量價齊升,“有些朋友的企業也在今年8月就實現了去年全年的業績”。

  蒲小娟透露,他們有一款合作开發的背心發熱裏料,一米布可以用在好幾件羽絨服上,最近的訂單一直在追加,“原本下單在10月就應該結束,結果現在補單規模都已經翻倍了。國產一款品牌的這種羽絨服可能賣了100多萬件不止”。

  周建春表示,公司今年整體的銷量和去年持平,但銷售額增加了30%多,“有的(新)面料價格是常規的2~3倍”。

  羅曼羅蘭集團戶外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江南告訴第一財經,由於企業的訂單主要85%面向出口,今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地緣政治、市場疲軟等因素的影響,“原本(今年的銷售額)預期今年能增長20%,但實際預計只有8%”。不過,這樣的增長是在數量不變的情況下,也意味着價格因爲戶外面料的創新轉型和新品推出而出現了明顯的提高。

  不只偏高端的功能性羽絨服,市場端及供應鏈端的變化,也讓和戶外相關的衝鋒衣在今年賣得較火。“很多上市的紡織品公司,總體業績可能沒有達標,但衝鋒衣的相關銷量是好的”。不過,江南認爲,和具有應對極寒等功能性的羽絨服一樣,這類服裝在規模上終究屬於客群不廣的產品,也是受到傳統紡織服裝產能轉移影響較小、偏高端的細分類別。

  不管是服裝還是材料制造,另一個支撐高價的動因,還在於品牌化。隨着中國企業越來越注重品牌建設,消費市場的兩極分化也會越來越明顯。

  “現在越來越多品牌和成衣制造商,都在用中外融合的設計理念,同時越來越在乎品牌效應,就會賣得貴。”江南覺得,更准確地說,品牌帶來了產品的附加值上漲,未來也會出現兩個極端——更便宜和更昂貴。

  周建春表示,和服裝品牌一樣,面料企業的發展轉型也需要品牌化建設,而他們近年來隨着當地產業鏈的品牌轉型和設計師引入,也取得了一定的品牌效應,這也是能把價格提高的原因之一,“有些差不多的面料也能比同行賣貴一點點”。

  在設計和款式上,吳冬明說,最近中國風元素也流行了起來。

  關於產業轉移,江南提出,和東南亞相比,中國的制造業仍然具有一定的優勢,首先人口紅利不如從前,但仍然存在。其次,中國產業鏈的完備是最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功能性的面料和服裝創新,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積累的。再次,中國擁有廣大的內銷市場,即使外銷不確定性增加,也可以在內銷外貿兩條腿走路中找到更大的平衡。因此,在順應市場需求變化和品牌化轉型之外,他們也會更理性地進行全球化布局。



標題:國產羽絨服賣到7000元?供應商給出“高價”背後真相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9644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