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文燁豪
編輯 | 吳先之
科技互聯網語境裏,“分拆”似乎正在成爲某種集體潛意識。
2024年12月3日,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發布全員信,宣布集團完成組織架構調整,隨即推出全新的“1+X”架構。
其中,所謂的“1”指的是商湯集團核心業務,圍繞AI雲打造,旨在實現大裝置、基礎模型和AI應用的無縫集成,老本行CV(計算機視覺)亦被算作在內。顯然,這一部分作爲商湯的战略重心,擔負着其盈利的期許。
而“X”則代表了包括智能汽車“絕影”、家庭機器人“元蘿卜”、智慧醫療在內的生態企業矩陣,各生態企業將設立獨立的CEO,甚至可能尋求獨立融資與獨立上市。
當下,尤其是在科技企業的估值體系中,市場愈發需要企業展現盈利能力與清晰的業務路徑。作爲常年遊走在資本市場的玩家,商湯的分拆,一定程度上順應了資本市場的意愿。
商湯的分拆,或許並非單純的組織架構調整,而是面對持續虧損的重壓下所採取的措施——將一些不盈利的、仍處於燒錢階段的業務剝離出來,獨立快跑,並讓集團自身更加專注於賺錢的業務,從而優化財報表現、減輕股價的下行壓力。而這,亦從側面說明,一直努力向生成式AI靠攏的商湯,正一步步向理想化的自己靠攏。
渴望重生
過去一年,從業務板塊調整到裁員,再到如今的分拆,商湯正經歷一場生死攸關的換血求變,試圖成爲一家“新公司”。畢竟曾經那個“性感”的商湯,身材似乎略有走樣。
曾幾何時,商湯科技作爲國內AI獨角獸,還是中國AI的“晴雨表”。可時至今日,隨着市場環境劇變,商湯的光環漸漸褪色。
以CV業務爲例,其作爲商湯過往多年間的“殺手鐗”,如今卻成了沉重枷鎖——智慧城市的浪潮已經過去,安防監控的需求也進入了平穩期,行業不再是弄潮兒,曾支撐着商湯的傳統CV業務已無力增長。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商湯傳統AI業務的收入腰斬,同比下滑50.6%,從10.54億元驟降至5.2億元——營收滑坡背後,意味着商湯傳統優勢已被削弱。
在此之前,商湯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开始對業務板塊進行調整——原有的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汽車四大板塊,被重新梳理爲生成式AI、傳統AI、智能汽車三大核心業務。
而這其中,傳統AI所對應的正是業界所熟悉的“老商湯”,生成式AI則是“新商湯”的自我投射。
2024年上半年,商湯生成式AI業務營收從去年的2.95億元飆升至10.51億元,同比暴增255.7%,營收佔比亦來到了60%。此外,在報告期內,3000多家行業頭部企業使用商湯的大模型及智算服務。
這背後,是商湯過往的積極求變。在AI四小龍中,商湯對外界、行業的感知最爲敏感,以至於其踩准了行業嬗變的節點,在生成式AI領域的布局甚早、甚深。
IDC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商湯大裝置萬象以14.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而商湯,亦是國內獨立於互聯網大場外,唯一具備大型AI雲平台的玩家。疊加生成式AI的確定性機會,這無疑給商湯注入了浴火重生的希望。
然而,“浴火重生”向來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生成式AI賽道雖熱,但絕非一個可“高枕無憂”的市場,商湯的競爭對手既有國內外科技巨頭,更有一大批生於AI浪潮的的新興AI勢力。在此背景下,商處在夾縫之中。
另一方面,雖然商湯上半年營收17.4億元,實現了21%的營收增長,但淨虧損依然高達24.57億元。這意味着,商湯的盈利局面仍然嚴峻。
舊業務的逐步下滑,新業務尚在拼搏階段,商湯的局面難言輕松。而已然經歷業務結構調整的商湯,在此刻選擇分拆,意欲何爲?
保大還是保小?
凡事都有其目的,企業分拆同樣如此。
舉個並不恰當的例子,這有點像是產房裏的“保大保小”——把那些不賺錢的子業務剝離掉,讓集團集中火力,聚焦核心業務繼續做大做強;對那些高潛力、成長性的“小弟”放手,讓其獨立闖蕩,吸引投資以爭取更高估值。
而縱觀全局,商湯此番分拆,“保大”的意愿似乎要強烈一些,但亦有着爲子業務解除枷鎖,使其大口呼吸之意。
商湯作爲AI四小龍之首,在AIGC浪潮尚未到來前,爲了提高自身的想象空間,曾將AI融入諸多行業,正如曠視科技CEO印奇所說:“行業初期(AI企業)想要活下來,必須將所有的事情都做過,等到行業成熟,再退回來,選擇最有價值的一環來做。”
對當時背負着高估值的商湯,倘若無法做到穩定的變現,就勢必不斷尋找新行業新場景,最終使得商湯的業務變得龐大且復雜。
當一個企業的業務過於龐雜,試圖做到面面俱到,往往會在擴張的過程中資源配置失衡、管理效率低下,從而迷失方向,焦點全無。畢竟既要又要還要的結果,大多是事倍功半。
而更爲重要的是,商湯意欲分拆的“絕影”智能汽車、“元蘿卜”家庭機器人、智慧醫療、智慧零售等業務,發展並不均衡——身爲創新業務,固然都有其成績所在,但就現階段而言,有的仍是燒錢機器,有的則早已祛魅。
比如,智慧醫療業務的前景廣闊,想象空間巨大,但在短期內卻難以看到回報。而“絕影”背後的智能汽車業務,作爲商湯分拆後最具潛力的一塊,對標爲特斯拉FSD提供端到端AI解法的X.AI,且在行業中身處優勢身位。而2024年上半年,其營收大幅增長100.4%,突破1.68億元——“叫好又叫座”。現階段,自動駕駛領域IPO相當熱絡,而分拆後的“絕影”,未來不排除獨立上市,換得更多成長空間的可能性。
但正如商湯絕影CEO王曉剛所言:“自動駕駛實現盈虧平衡可能還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這取決於自動駕駛車輛的數量,必須達到百萬級的規模才能支撐業務發展。”這背後的潛台詞是,在行業徹底爆發前,絕影尚無法快速實現盈利,虧損仍將是常態。
另一方面,此前據媒體報道,商湯科技近期曾展开一輪大範圍人員優化,涉及多個業務部門——“老”業務尚能解釋,但令人疑惑的是,作爲分拆後理應“獨立快跑”的智能汽車和醫療業務,分拆前也开始優化。
而這,或許正是商湯分拆的關鍵動機之一:面對仍需瘦身的板塊,針對性裁員雖能實現降本增效,但終究是一次性、難以復制的,尚不足以使商湯盈利。爲了使自身早日實現盈利,商湯需把一些仍處於燒錢階段的業務剝離出來,把一切火力集中在最具想象力的生成式AI上。
換言之,商湯的分拆,不僅僅是爲了拆解業務,更是爲了拆解困境——用生成式AI這一真正具有增長潛力的業務徹底重塑自己,並用更健康的財務表現,打破外界對其“持續虧損”的質疑,謀求新生。
終
人們都容易陷入自我設限的邏輯怪圈,以爲破解了眼前的困厄,所有問題便能迎刃而解。可實際上,現實常常是一環接一環的連環套。
這些年間,商湯一直承受着外界對其持續虧損的拷問,久而久之,這種噪音在行業語境中持續發酵,成爲其不得不直面的挑战。而此番分拆,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看作其擺脫虧損的解藥——更好地奔赴AI2.0,抓住市場浪潮的同時,商湯自身亦能瘦身,以更加輕盈的步伐向盈利目標邁進。
然而,分拆後是否能夠迅速實現盈利,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未知數,畢竟生成式AI战場尚處在傾瀉彈藥的階段,即便是最頭部的OpenAI仍處虧損,這將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战。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即便商湯短期內勉強實現了盈利,就能解开所有困局嗎?答案顯然並不簡單。
正如前述所言,商湯所在的AI和自動駕駛賽道,如今已經不再是“獨角戲”。在AIGC應用得到廣泛驗證的當下,巨頭們大舉入場,幾乎改變了整個賽道的遊戲規則。如今,跑道上已經站滿了高手,面對圍追堵截,商湯想要守住自身的一畝三分地,並向外开闢更多江山,仍需付諸努力。
這意味着,盈利與否,或許已不是檢驗、評估對商湯的唯一標准,畢竟“盈利”之外,商湯還面臨着更爲復雜的战場。
好在,已在AI賽道摸爬滾打十年的商湯,在算力、大模型、應用領域具備堅固的護城河,分拆後其能否變得更加銳利,由守轉攻,仍然值得期待。選擇分拆的商湯,如今正站在一個關鍵的節骨眼上。
原文標題 : 商湯拒絕“身材走樣”
標題:商湯拒絕“身材走樣”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53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