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賦能到能力外溢,華爲要讓數智制造 一觸即達

2024-12-10 18:40:20    編輯: robot
導讀 如今,制造業作爲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正在通過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度融合,快速邁進以數字化、智能化爲核心的智能制造新時代。尤其在傳統制造業加速轉型升級的今天,智能制...

如今,制造業作爲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正在通過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度融合,快速邁進以數字化、智能化爲核心的智能制造新時代。尤其在傳統制造業加速轉型升級的今天,智能制造作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已經成爲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快速推進的必由之路。

2023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達到33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26.2%;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居世界首位,佔全球制造業的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與此同時,我國制造業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也在不斷提升。在數智化轉型浪潮中,中國制造乘“數”而上,向“新”而行,正快速“由大變強”,向着高質量發展破浪前行。

華爲中國政企智能制造系統部總經理楊萍

爲了助力中國制造在“由大變強”的道路上行穩致遠,華爲中國政企智能制造系統部總經理楊萍表示,華爲將繼續在自身數智化轉型、自身技術能力和生態三個層面上持續深耕,不斷賦能制造企業,讓“數智制造 一觸即達”,爲我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貢獻力量。

作爲一家強研發和生產的制造型企業,華爲正在基於自身在數智化轉型上的創新實踐,將自身的創新技術和實踐經驗深度融合,並借助合作夥伴的力量復制、推廣到更多制造企業中,真正在推動制造業數智化轉型過程中做到既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而這不僅是華爲的優勢所在,更是華爲的使命與責任。

01

深耕制造的底氣

自己生產的降落傘自己先跳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制造已形成體系全、品種多、規模大的獨特優勢,其中,在規模上,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已經佔全球比重約30%;在此基礎上,推動新型工業化,強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爲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當務之急。

但對於傳統制造業來說,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各種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以及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新質生產力等各種新理念的不斷湧現,如何有效落地這些新技術並取得實效,如何正確理解這些新理念並落地實踐,已經成爲制造企業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華爲同樣也在思考這些問題。每年,華爲數百家運營商、數萬家企業提供服務,產業則包括ICT、雲、數字能源、終端等,遍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爲支撐如此龐大的業務,華爲必須借助AI與數字化轉型的融合,實現企業全面智能升級。

楊萍表示,在2014年全面啓動數字化轉型之後,華爲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情:一是建立起全量全要素的聯接和實時反饋系統,實現生產流程超過600萬端側裝備的全聯接;二是扎實推進數據治理,讓數據在不同部門之間的流通始終保持一致性;三是構建安全體系,通過主機圍欄、網絡圍欄、應用圍欄、數據圍欄等確保數據安全。

在此基礎上,2018年,華爲全面啓動智能升級,將大模型全面引入到研產供銷服各業務領域,以重構作業模式,提升業務效率。比如,在研發層面,借助AI輔助軟件开發,大幅軟件开發周期;在生產層面,借助大模型進行智能感知、分析和決策,全面提升了生產力;在物流層面,靈鯤數智雲腦的應用,實現了物流的端到端優化,以及全過程可視可控。

正是得益於在AI應用上“自己生產的降落傘自己先跳”,華爲在推進智能升級過程中,對AI與應用場景融合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並通過與客戶聯合創新,打造出制造行業專屬大模型,覆蓋算力底座、AI架構、AI框架、AI平台、AI模型、AI應用等七個層面,從而助力更多中國制造企業智能升級。

02

自身實踐與技術能力外溢

讓智能制造全面开花

過去5年間,華爲已經將自身在業務變革、管理變革、數智化轉型等方面的創新實踐,陸續轉化爲針對制造行業的咨詢服務和場景化解決方案,並復制到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中。但對於華爲來說,自身的創新實踐和經驗總結只是賦能制造業數智化轉型的獨特優勢之一,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才是根本所在。

華爲中國政企CMO邱恆

爲了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華爲在研發上持續壓強式投入,並從算力、運力和存力三個層面入手,持續夯實數字底座,並打造適配制造業場景的各類解決方案。華爲中國政企CMO邱恆表示,華爲希望通過在算力、存力和運力上的創新,給客戶提供更好的體驗,讓他們不會因爲基礎設施的問題影響數智化的前進速度。

其中,在算力層面,華爲着重聚焦昇騰、鯤鵬、歐拉等領域的創新和適配;在存力層面,華爲不僅在全閃存存儲和分布式存儲等方面榮獲Gartner“客戶之選”稱號,也在人工智能相關的高性能存儲上實現了性能、容量等的領先;在運力層面,華爲通過在Wi-Fi 7、F5G全光網絡等領域的創新,已經幫助衆多制造企業實現網絡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

在長安汽車建設數智工廠過程中,華爲一方面將自身多年的數字化轉型理論和經驗賦能,成爲了長安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另一方面,長安汽車採用了“一雲一網一平台”的華爲智慧工廠解決方案新架構,爲數智工廠構建起堅實的數智化底座,助力長安汽車實現工程數據流、生產工藝流和商業信息流的打通,進而構建起業界領先的柔性制造能力。

在推動研發數智化轉型方面,華爲也爲頭部車企搭建起自主創新的工業軟件體系,將研發上所採用的30多款工業軟件、10多套研發數據管理系統,借助數據治理平台的建設實現了數據的打通,從而推動研發流程的高效協同,並將新車型研發周期從原來的36個月縮短到24個月。

除汽車行業外,楊萍也表示,華爲也在不斷深耕裝備制造、新能源、電子、家電、輕工、醫藥等衆多細分行業,讓更多制造企業收獲智能制造所釋放的巨大技術紅利。比如在生物制藥行業,華爲正在通過AI大模型強大的科學計算能力,助力新藥研發,以縮短新藥研發周期、降低成本等;在機械行業,華爲正在通過IPD(集成產品开發)幫助機器人企業重塑研發流程,實現研發與生產的協同管理,從而提升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

03

“夥伴+華爲”體系

讓數智制造 一觸即達

目前,我國已經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包含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而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面對如此龐大的工業體系和繁多的產品品種,華爲在持續深耕制造的過程中,也在攜手更多行業夥伴共同打造智能化解決方案。

爲了更好地助力制造業數智化轉型,楊萍表示,華爲將聚焦自己所擅長的復雜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層面,而面向制造細分行業,華爲則與夥伴通過能力互補,一起完成從底層基礎設施建設到上層應用开發,從而爲制造企業數智化轉型提供更多場景化解決方案,帶動整個智能制造領域的繁榮發展。

在制造業,華爲攜手產、學、研夥伴,包括汽車、電子、制藥、重工、新能源等行業的夥伴,以及72所“智能基座”高校、30多個標准/協會組織、超過250萬的开發者等,共同基於場景、能力、項目和意愿進行組合,已經服務全國超過7500家制造企業的數智化轉型。

事實上,華爲不僅僅只針對制造行業採取這樣的做法,爲幫助各行各業跨越“數智鴻溝”,邱恆強調,華爲中國政企業務的解題思路是“把復雜留給自己,把簡單帶給客戶”,並在2023年提出了“數智世界 一觸即達”目標,即無論是大型政企客戶,還是中小微企業客戶,通過選擇“夥伴+華爲”體系,即可憑借華爲自主創新的技術、深入場景的方案、適銷易用的產品,配合在您身邊的、貼心周到的服務團隊,以及華爲豐富的自身+行業標杆轉型經驗的復制,“即達”數智世界。簡單來說就是,“選擇華爲,讓您的企業輕松數智化”。

爲此,華爲已經構建起开放、緊密、成長的“夥伴+華爲”體系,並通過咨詢、方案打造、運營運維等數智化全生命周期關鍵能力的支撐,讓客戶都能夠輕松實現數智化。比如,在商業市場,華爲將繼續堅持以夥伴爲中心,並通過“研、營、供、銷、服、管”等,爲夥伴提供全方位賦能。

結束語:如今,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技術,正在加速融入到制造業中,成爲驅動制造業數智化轉型的核心力量。面對這一趨勢,楊萍建議,制造企業首先要明確數智化轉型的定位,做好規劃;其次要提前做好數據治理,爲數智化轉型夯實數據基礎;第三是在智能化應用上要做深而不是做大,在一釐米的切口做深,做一公裏的深度應用探索。

同時,爲了幫助更多制造企業擁抱智能制造,發展新質生產力,華爲也將基於自身數智化轉型實踐,繼續推動技術的自主創新,深入場景化解決方案的打造,打造更多樣板客戶,並通過夥伴的合作,爲客戶提供貼心的服務,實現業界標杆的廣復制。

在邱恆看來,“雖然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華爲自身實踐和服務客戶過程中所形成的方法論,適用於不同類型的客戶;而且,整個方法論的支撐體系需要“夥伴+華爲”共同來打造,可以更准確地把握客戶需求,推動技術與業務場景的融合,從而服務好客戶數智化轉型的全生命周期,並助力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標題:從技術賦能到能力外溢,華爲要讓數智制造 一觸即達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5302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