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索斯重新出山,作爲雲市場老大的亞馬遜AWS能否在AI上追上微軟雲、谷歌雲的步伐,重新找回自己的場子?
文|石兆 周享玥
編|周路平
01
AWS試圖補齊AI短板
在卸任亞馬遜CEO三年半後,貝索斯這個月宣布自己又回來了。
許久未露面的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不久前接受了媒體的訪談。貝索斯說,他95%的精力都是在人工智能,“現代人工智能是一個橫向的賦能層,它可以用於改善一切,並將出現在一切中。”
然而有趣的一幕是,主持人說AWS沒有自己的大語言模型,貝索斯連忙說“你太忙了”,因爲AWS剛剛發布了基礎大語言模型Nova的公告。
而這個對話背後也在凸顯一個尷尬,就是作爲全球雲市場的老大,AWS在AI上的進展明顯不如它的老對手——微軟雲和谷歌雲。
所以,在不久前的2024 Re: Invent大會上,這也是亞馬遜AWS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大會,AWS基本在圍繞AI進行發布和布局。
亞馬遜CEOAndy Jassy也是上任三年來,首次登上Re: Invent大會的舞台,並且宣布推出六種新的基礎模型。這些產品被命名爲“Amazon Nova”,既有文字生成模型,也有圖片生成和視頻生成模型,成本較競爭對手降低75%,來刺激客戶的購买意愿。而且,亞馬遜預計在2025年中,推出能夠以任意模態輸入,然後以任意模態輸出的生成式大模型。
除了新的基礎模型,亞馬遜也宣布將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Trainium 3,速度是上一代的四倍,並宣布與Anthropic合作开發全球最大的AI超級計算機。
根據AWS公用事業計算高級副總裁Peter DeSantis的說法,AWS將專注於提高單個系統的容量,而不是採用“橫向擴展”的方式,構建多個相同的系統,在多台機器上分配工作負載,“我們構建更大模型的途徑是構建更強大的服務器。”
AWS還降低了Amazon Q的使用成本,每20美元的起始價格,相比微軟Microsoft 365 Copilot和谷歌Workspace的Duet AI每月30美元更低,受到客戶的關注。
在AI战略上重新追趕友商的路上,AWS也經歷着頻繁的換帥。
今年6月,擔任AWS首席執行官三年之久的Adam Selipsky正式宣布辭職,由高級副總裁Matt Garman接任。
在過去三年,AWS的業務面臨着衆多挑战,包括營收增速明顯放緩。2023年,AWS的營收增速跌至12%左右,爲歷史上最慢的增長率。而且,在Adam Selipsky的任期內,AWS也經歷了多輪的大規模裁員,裁掉的員工超過了2.7萬名員工。
AWS大中華區的業務也受到了波及,頻繁進行人事調整。2023年,AWS大中華區換帥,原百度集團副總裁儲瑞松接任張文翊。在此之前,AWS大中華區副總裁田灼、段微之也都跳槽去了微軟雲。
而在今年6月,AWS大中華區負責大客戶的Top Acct部門負責人梁巖,也被微軟雲收入麾下。大量高管投入友商陣營,透露着AWS在AI時代的尷尬處境。
02
“亞馬遜比微軟晚了6個月”
在過去兩年,亞馬遜這個在人工智能服務上一直領先的企業,一夜之間發現自己落後了。
在OpenAI推出ChatGPT爆火幾個月後,2023年4月,亞馬遜確實發布了自己的大語言模型,名爲泰坦(Titan),但它並未催生出像ChatGPT聊天機器人一樣具有突破性的產品。
同月,亞馬遜AWS也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Bedrock,該服務允許企業將自己的數據接入人工智能算法來構建產品。
“對亞馬遜來說,我們談論的實際上是比微軟晚了六個月的事。” Harding Loevner信息技術分析師兼投資組合經理Chris Mack說。
迫於微軟和谷歌的在人工智能上的競爭壓力,AWS於2023年9月投資了Anthropic,這是一家生成式AI領域的後起之秀,由OpenAI一位前高管於2021年創立,被視爲OpenAI的競爭對手。AWS希望建立一種類似微軟與OpenAI之間的模式。被投資後,Anthropic將AWS作爲“主要雲提供商”,並使用AWS的AI機器學習加速器芯片“Trainium”和推理加速器芯片“Inferentia”。雙方還將合作开發AI芯片。AWS的投資分爲兩筆,共計40億美元。
而在ChatGPT推出大約一年後,也就是2023年11月,AWS才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年度客戶大會re:invent中,公布了其人工智能战略規劃:推出一款面向企業的名爲Amazon Q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工具,着重介紹了其Bedrock服務。AWS還推出了針對人工智能優化的新版 Trainium 計算芯片,並宣布與人工智能芯片巨頭英偉達擴大合作關系。
時任AWS首席首席執行官的Adam Selipsky稱,生成式人工智能 “將重塑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觸到的每一款應用”、“我們已准備好助力客戶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進行重塑”。但這些言論,比其美國對手、包括中國雲計算大廠都晚了一大步。
這次大會後的聲響並不大,畢竟人工智能創新的新聞天天不斷,競爭對手間你來我往。比起微軟在生成式AI上的勢頭,AWS顯然落後了。
早在OpenAI推出ChatGPT之前一年的2021年,微軟就將OpenAI的模型和技術整合到 Azure平台,推出Azure OpenAI 服務。而在2019年,微軟已經向OpenAI擲出了第一筆10億美元投資。在ChatGPT推出後不久,這家科技巨頭就將ChatGPT整合進其Azure雲業務中。而且其Copilot工具,將人工智能功能嵌入到了在企業中廣泛使用的Office應用程序,包括Excel、Word 和Teams等中。
甚至華爾街形成了“將亞馬遜排除在外”的論調。以至於亞馬遜首席執行官Andy Jassy不得不在2024年2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反駁,“生成式人工智能現在是、未來也將是亞馬遜全公司範圍內重點關注和投入的領域” 。Andy Jassy在2021年接替了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他表示,在未來幾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帶來 “數百億美元” 的營收。
“我們仍看到客戶希望與 AWS 开展長期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的勢頭。” Andy Jassy重申,他似乎在反駁認爲微軟是人工智能首選合作夥伴的說法。
此前,在2023年12月,瑞銀分析師對100多家企業軟件購买者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對於目前正在運行人工智能工作負載的企業來說,微軟雲Azure是最受歡迎的選擇,有6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正在使用Azure的服務。AWS略微落後,有52%的受訪者表示在用,這表明企業會使用不止一家供應商的服務。
但值得關注的是,5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未來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項目時,最有可能使用Azure,僅有29%會選擇AWS。“調查結果表明,展望未來,Azure相對於AWS的優勢可能會進一步擴大。”瑞銀分析師Karl Keirstead說。
如果AWS不全力改變在人工智能上的勢頭,它未來面臨的問題將很棘手。而業界也有一種說法,人工智能已經是雲服務的下一個战場。全球雲計算企業有可能在智算服務的格局中重新洗牌。
03
營收增長中的潛在風險
大模型和生成式AI對於雲廠商收入增長的推動作用已經十分明顯。微軟雲、谷歌雲顯然在這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中,縮小了雲計算老大AWS的差距。
本來,隨着企業削減信息技術支出,AWS、微軟Azure和谷歌雲的銷售額增長已經放緩。不過,2023年第三季度是個明顯的分界點。微軟Azure和谷歌雲率先反彈了。
這一季度,微軟來自智能雲部門(包括Azure、Windows Server和企業服務)的營收達到243億美元,營收增速結束了連續多個季度的下滑,達到了19.4%,並在此後連續5個季度都穩定在了20%左右的營收增速水平。
谷歌雲則在這一季度觸及最近八個季度以來的營收增速最低點,此後便一路攀升,從2023年Q3 22.4%的同比增長,快速上漲至了2024年Q3 35%的同比增長,營收也從84.1億美元增長到了最新的113.5億美元。
相比之下,布局生成式AI更晚的亞馬遜AWS,營收增速的陡然增長來得要更晚一些。2024年第一季度,AWS實現營收250.37億美元,同比增長17.3%,較上個季度13.2%的增速,直接提升近4個百分點,並在後續兩個季度分別保持了18.7%、19%的營收增速。
最新公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中,亞馬遜、微軟、谷歌管理層也都提到了AI業務對自身業務的拉動作用。
微軟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披露,Azure和其他雲服務收入增長33%,高於市場預期的29.4%,其中有12個百分點來自其人工智能(AI)服務,且前一季度這一比例爲11個百分點。
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則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宣布,谷歌Gemini API的使用量在過去六個月中飆升了14倍。
而亞馬遜雖然沒在財報中披露生成式AI對AWS業務增速的具體貢獻,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安迪·賈西 (Andy Jassy)在電話會上透露,生成式AI已成爲AWS旗下“擁有數十億美元營收運轉率”的業務,並且“繼續以三位數的年增長率增長”。其增長速度也是 AWS目前自身增長速度的三倍多。
雖然從雲業務收入來看,亞馬遜AWS在2024年第三季度依然是絕對的“老大”,實現營收274.52億美元,高於微軟智能雲的240.9億美元、谷歌雲的113.5億美元。但如果從營收增速來看,AWS 收入2024年Q3同比增長了19%,但增幅仍低於谷歌(谷歌雲同比增長35%)和微軟的雲業務(首次單獨披露的Azure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33%)。
不過,業界認爲,AWS還不能像有些人想的那樣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被排除在外,該公司正在發起人工智能反擊战,AWS是否能實現轉機,還有待觀察。
原文標題 : AWS,能否找回雲老大的場子
標題:AWS,能否找回雲老大的場子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5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