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美知名智庫公布對44家中企調研結果,“中國創新體系比之前了解要強大得多”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ITIF)當地時間18日在華盛頓國會山舉辦的活動中公布一項持續20個月的調研結果。這項調研對44家中國企業在核能、半導體、人工智能、電動汽車和材料科學等關鍵技術領域的創新表現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發現,中國的創新體系比人們之前了解的要“強大得多”。
報道稱,ITIF負責全球創新政策的副總裁斯蒂芬·埃澤爾在當日的活動上說,“總體而言,我們發現,盡管中國的創新體系並不完善,但它比人們之前了解的要強大得多。”
斯蒂芬·埃澤爾 資料圖片 圖自外媒報道說,埃澤爾補充稱,雖然在整體上中國尚未領先,但在某些領域,中國已取得領先地位,而且在許多其他領域,中國企業也很可能在十年左右的時間內“趕上或超過西方企業”。
《南華早報》稱,這份報告的結果令美國“感到憂慮”。報道提到,ITIF敦促美國政界人士和政策制定者應對中國創新帶來的挑战。
據《環球時報》此前報道,ITIF是一家知名智庫,也是世界領先的科技政策研究機構。近年來,該基金會圍繞中國科技的創新發展發表了大量研究報告,這些報告反映了中國創新發展速度引發美國的焦慮感不斷加強。
另據新華社此前報道,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經濟學和數據分析學部門主管薩哈·文施-文森特認爲,中國已躋身全球創新領導者行列,這得益於其多年來一以貫之的創新政策規劃和執行力度,以及不斷增加的教育、科學和技術投入。“更爲重要的是,中國有能力將有利於創新的政策和投入轉化爲知識產權、創新產品和高科技出口等成果”。
新華社稱,在科技創新領域,專家認爲中國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中國在5G、移動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智能手機、新能源技術以及金融科技等多個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在人工智能、電動交通和自動駕駛等方面也取得重要進展。“有人仍然認爲中國擅長‘拷貝’外國技術而非領導技術創新,這是一種陳舊的觀點。未來幾年,中國技術能力的進步會對國際市場和全球競爭格局產生深刻影響”,美國灣區理事會經濟研究所高級主任肖恩·蘭道夫在報告《中國創新:中國技術未來及對硅谷的意義》中說。
環球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
來源:環球網/李梓瑜
編輯:施予
校對:魏少璞
審核:朱穩坦
海量資訊、精准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標題:涉華調研結果公布後,美國又“憂慮”了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23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