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VC“保姆級”教程:AI ToB服務的定價策略

2024-04-11 18:40:09    編輯: robot
導讀 引言 上周,適道分享了風投機構a16z報告——AI ToB的16大趨勢,並得出結論:B端既是初創企業的“生路”也是“勝路”。大企業不太可能將私密數據分享給巨頭,而是傾向於找“中間商”。因此,初創企業...

引言

上周,適道分享了風投機構a16z報告——AI ToB的16大趨勢,並得出結論:B端既是初創企業的“生路”也是“勝路”。大企業不太可能將私密數據分享給巨頭,而是傾向於找“中間商”。因此,初創企業的“數據飛輪”有機會轉起來——在垂直領域積累優質數據,逐漸構建技術壁壘。 

雖然ToB大方向已經挑明,但對於“缺錢、缺算力”的小型初創企業而言,萬裏長徵的第一步才剛剛开始。 

困擾的創始人包括但不限於“如何讓AI方案切准具體場景難題?”“如果能切准,由此產生的高成本是我承擔,還是轉嫁給客戶?”“如果轉嫁給客戶,他們到底愿意花多少錢?哪些愿意花更多錢”“我的AI功能到底能做到多優秀,可以賣高價”........從而形成一個問題閉環。 

以上問題的核心是成本。畢竟不具備可觀的規模經濟,利潤要額外扣除算力、Token調用等費用。也不是每項AI服務都能“一發入魂”,讓創始人立即看到真正的錢。 

因此,基於自身融資情況、產品功能採取恰當的定價方案,不至於因裹足不前而奄奄一息,也不至於因燒錢太快而轟然倒塌,這既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 

作爲AI ToB系列的第二篇報告,a16z發布了《Pricing and Packaging Your B2B or Prosumer Generative AI Feature》(如何爲你的AI toB/ to產消者的產品定價),非常詳細地向創始人介紹了當前GenAI產品的定價策略。文章指出,我們正處於GenAI早期階段,在採納曲线和成本穩定之前,不會出現“一勞永逸”的定價方案。適道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對文章進行了編譯,請安心食用。

 01 思考:早期使用、客戶角色、產品愿景

开始之前,創始人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1、產品的GenAI功能可提供多少價值?爲誰提供價值?

2、提供該功能的成本是多少?

以下三點可以幫你濾清雜亂的思維。

Beta測試版和早期使用

哪些客戶正在使用你的產品,使用頻率如何;爲他們提供服務的成本;他們愿意爲GenAI功能花多少錢。

更進一步,問題可以細化爲:

1、GenAI功能會否增加產品的TAM (潛在市場規模)嗎?(以前爲10個客戶提供服務,現在可以擴張到100個客戶嗎?)

2、GenAI功能會否提高產品“免費—付費—付費Pro版”的轉化率?

3、GenAI功能會否抓住部分“重度用戶”?如果“Yes”,對成本作何影響?

客戶角色

弄清楚誰愿意付費?誰不愿意?是所有客戶都能從GenAI獲益,還是只有一部分客戶?

對此,我們可以通過訪談、調查、銷售團隊數據尋找答案。

訪談:如果你的客戶數量較少,訪談可以讓你了解誰有興趣購买產品,以及未來他們可能會對哪些產品感興趣。

調查:如果你的潛在客戶較多,調查可以讓你了解哪些潛在新功能對他們來說最重要,並將這些信息與客戶的公司行業、職能定位聯系起來。

銷售團隊數據:你的銷售團隊日復一日地與客戶交談,他們通常更能捕捉到不同客戶分別需要哪些功能。

此外,你還要格外區分真正的客戶和“AI 遊客”——他們注冊產品,付費“嘗鮮”,但很難留存轉化。

產品愿景

作爲創始人,你要思考在產品路线圖中,GenAI功能將佔據何種地位。

情況一:雖然一小撮客戶“站隊”GenAI,但你相信GenAI最終會重塑客戶體驗,提供多元價值。

情況二:GenAI能夠讓部分客戶“錦上添花”,但你仍在糾結GenAI如何讓客戶受益。

綜上,如果你想明白了以上問題,並得出可行假設,就可以具體地考慮如何對產品/服務打包定價。 

 

02 定位:核心功能、升級選項、附加組件

我們將B2B GenAI功能分爲3類:核心功能、升級選項、附加組件。 

       核心功能

如果你的所有客戶都“站隊”GenAI並愿意爲其付費;同時,早期使用數據表明GenAI顯著提高了產品採用率和轉化率;而且,GenAI對你的價值主張至關重要。

那么,請將GenAI納入核心範疇!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不直接從GenAI功能中獲利,但它確實對TAM、轉化率具有明顯的下遊效應。尤其當我們處於用GenAI“搶地盤”階段,將GenAI視爲核心功能可以讓你的產品“獨樹一幟”。由於所有細分市場都需要GenAI功能,a16z認爲一些公司最終會提高其核心產品的總價格,來更好地覆蓋其產生的額外成本。

將GenAI 作爲核心功能的企業

      升級選項

如果你的GenAI功能還不錯,但有點“雞肋”,不妨將其打包爲“升級選項”,作爲銷售槓杆,以提高“Pro版”的轉化率,或覆蓋GenAI的部分成本。

例如,有的公司會在升級選項中提供更多的數據集;又例如Mailchimp,雖然其大多數用戶不需要核心產品中添加GenAI功能,但AI生成的郵件文案、分段和分析功能確實“很香”,優化了用戶體驗。

將GenAI 作爲升級選項的企業

        附加組件

如果你的GenAI功能僅爲一小撮“愿意花大價錢”的客戶提供巨大價值,並且你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利潤。那么,請將GenAI功能打包爲附加組件。

在這種情況下,GenAI可以讓創新直接變現,在短期內獲得更可持續的利潤率(如果你相信GenAI將成爲產品的核心差異化因素,則需要轉向不同的套餐);GenAI可以擴大TAM,即對部分客戶收取更多費用,同時維系現有價位的客戶;GenAI也可以提供一個機會,即針對理想用戶群體進行Beta測試。

將GenAI 作爲附加組件的企業

目前,a16z看到一些公司將基礎性能的GenAI功能包含在核心產品或基礎版本中,並在更高版本產品中引入更強大的GenAI功能,或提供更多GenAI功能。

在上述情況中,價值細分的邏輯保持不變——如果GenAI能夠擴大TAM,可將其作爲核心功能;如果更強的GenAI僅支持Pro版用戶,可以將該功能作爲附加組件。

 03 定價:訂閱制還是混合制? 

之所以大多數B2B GenAI公司採用訂閱制,而非“計次收費”,是因爲客戶不想預估自己到底能使用“多少”功能。

然而,訂閱制卻可以讓AI企業一路“狂虧”,尤其是“按人頭”計費。例如“重度用戶”和“輕度用戶”交一樣的錢,但前者用100次,後者只用1次,對應的成本當然大不相同,這意味着你最重要的客戶反而會侵蝕企業利潤。

因此,一些公司嘗試混合訂閱制,即根據使用額度進行階梯式定價,超額部分另外算錢,這樣不至於被“重度用戶”拖垮。

目前,定價策略呈現以下兩種趨勢:

基於結果定價

一些B2B GenAI公司开始考慮基於結果“抽取”費用,而不是基於軟件本身向客戶收費。只不過,基於結果定價更難實現,因爲創始人還在研究如何量化GenAI爲客戶提供的價值。

適道總結了一些公司的定價模式。例如,初創公司Cresta最初是訂閱制,現在已改爲“計次收費”——按幫助聯絡中心員工的對話次數計算;客戶服務公司Intercom發布了聊天機器人Fin,每發出1個客戶請求計價99美分;初創公司Hume AI則开始按照每分鐘、每個注釋和單詞量收費。

准備隨時靈活定價

隨着GenAI推理成本趨於穩定,开源模型蓬勃發展,模型供應商也在不斷壓低價格。因此,各家公司都要隨着API成本降低來調整模型定價。

對此,創始人至少應該制定一個短期能夠保利潤的價格。而在此定價之下,隨着長期服務成本下降,未來利潤率會升高。

但總而言之,目前沒有一勞永逸的定價方案,成功的創始人需要結合過去,展望未來,構建一個清晰、靈活的定價框架,以傳達其產品價值。

結語

如果將 GenAI 比作一個蛋糕,蛋糕底層是基礎模型 ,中間是开發者工具和 infra,頂層則是應用。一年前,普遍的預測是:因爲大模型不斷進步,應用層會湧現出大量創新公司。但實際情況卻相反,更多模型供應商出現且融到很多錢,而應用層似乎才剛剛起步。

近期,OpenAI的首席運營官Brad Lightcap預測,2024年是人工智能的“應用之年”。據悉,ChatGPT企業版需求正在急劇增長。目前已有超過60萬人注冊使用ChatGPT企業版,而今年1月份的注冊用戶數量僅大約爲15萬人。

初創企業善於發現機會和獲客,但運營和競爭差異化是挑战;現有企業善於整合功能,但新型爆發式需求難以捕獲。如何在OpenAI、Anthropic等新巨頭的“夾擊”中另闢蹊徑?或許,我們又要回到源頭:盡快地進入一個非常清晰的場景,解決具體問題,並在先發優勢中持續築高壁壘。

       原文標題 : 頂級VC“保姆級”教程:AI ToB服務的定價策略



標題:頂級VC“保姆級”教程:AI ToB服務的定價策略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5690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