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芯片的國產化替代,不再是說說而已

2023-09-18 18:50:11    編輯: robot
導讀 車東西(公衆號:chedongxi)作者 |  Juice編輯 |  志豪 汽車芯片的國產化替代,這幾乎已經成爲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此前幾年,由於國內芯片廠商主要處於產品的研發階段,大規模量產裝...

車東西(公衆號:chedongxi)作者 |  Juice編輯 |  志豪

汽車芯片的國產化替代,這幾乎已經成爲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此前幾年,由於國內芯片廠商主要處於產品的研發階段,大規模量產裝車並不算多,芯片的國產化替代更多停留在口頭上。

但最近兩年,國內芯片廠商开始快速量產上車,汽車芯片領域也开始有了國內企業的身影。

而日前,億歐智庫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芯馳科技地平线等國內汽車芯片公司的產品不僅成功進入到汽車產業鏈,在智艙、智駕等核心智能化領域,已經實現了規模量產。

比如芯馳的X9系列座艙芯片,已經在上汽奇瑞長安廣汽北汽東風日產等車企旗下車型量產上車,在近期上市的AITO問界新M7(配置|詢價)也有應用。而地平线的徵程3、徵程5都已規模上車,徵程5系列登陸了理想汽車的多款車型。

隨着國產芯片廠商的持續發力,可以預見的是,汽車芯片的國產化率勢必會越來越高,而國內汽車產業鏈也將變得更加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優秀的國內汽車芯片企業崛起,爲整個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一、國產芯片廠商崛起 核心芯片加速上車

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大變革背景下,軟件定義汽車理念已成爲共識,而芯片是軟件定義汽車生態發展的基石。

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汽車芯片基本上都是依賴海外大廠的產品,國內芯片產業主要圍繞着一些低端應用領域。

隨着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的全面轉型,汽車芯片需求日益旺盛,國產汽車芯片迎來新機遇,一些更加核心的車載計算芯片和控制芯片开始被大家所關注。

這些領域內,一批新興本土芯片企業推出主打高性能的車載計算芯片和控制芯片,逐漸成爲市場焦點。

除了前文提到的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領域外,車規MCU也有大量廠商入局,公开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已經有20多家芯片廠商公布了車規級MCU產品。

例如2022年4月發布的芯馳E3系列,是現有量產車規MCU的“天花板”級產品。E3系列的CPU主頻可達800MHz,擁有TÜV萊茵頒發的國內首個ISO 26262 ASIL D及IEC 61508 SIL 3功能安全產品認證。E3在性能與可靠性上均可滿足高端市場需求,應用領域覆蓋更加廣泛,包含线控底盤、制動控制、BMS電池管理、ADAS/自動駕駛運動控制、液晶儀表、HUD、流媒體視覺系統CMS等。

▲芯馳MCU獲TÜV萊茵國內首個ASIL D/SIL 3功能安全產品認證

入局的時間不相同,產品的量產進度也不一樣。目前來看,在核心的計算類芯片和域控芯片領域,本土汽車芯片廠商中量產速度跑在最前面的是地平线和芯馳。

地平线工業芯片+汽車芯片的累計出貨量超過了300萬片,而芯馳全系列產品出貨量超200萬片。這兩家企業的發展也體現出國內汽車芯片產業躍遷的風貌,在國產替代、本土化服務的背景下,國產芯片的量產上車進程正在不斷提速。

與此同時,日漸成熟的國內芯片廠商也开始了反向“輸出”,一方面隨着中國智能電動車的出海走向全球,另一方面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客戶。在慕尼黑車展期間,幾家中國芯片廠商如地平线、芯馳、黑芝麻智能等悉數到場,加強與歐洲車企的交流。

通過這些前期的不斷布局,國內汽車芯片產業正迎來蓬勃的發展,有望在未來佔據一定的市場地位。

二、汽車芯片市場廣闊 本土廠商將重塑格局

雖然目前國內汽車芯片產業的發展方向非常清晰,但也應該認識到目前的現狀。中國汽車雖然佔據全球汽車市場的三分之一,但是汽車芯片領域中國廠商佔比不足5%。

這樣的事實看起來雖然殘酷,但也確實存在。

而另一方面,中國汽車芯片的市場規模也正在快速擴大。

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永偉也曾表示,到智能電動汽車時代,每輛汽車需要的芯片將會超過1000個,到高等級自動駕駛階段將會超過3000個,預計2030年,國內汽車芯片市場的規模將會達到3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86億元),數量將會是1000~1200億/顆一年。

前後對比來看,不難發現,雖然現在國內汽車芯片的佔比仍然較低,但是市場正在快速增長,而這對於芯片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只要抓住這個機會,國內汽車芯片產業將有可能重新塑造汽車芯片產業供應鏈格局。

在這樣的環境下,國內芯片廠商正在加速和海外廠商過招,並且在這一競爭過程中,國內芯片產業的優勢开始不斷顯現。

從性能和可靠性上來看,一部分芯片的實力已經超過了海外車企。以座艙芯片爲例,盡管目前高通車規級芯片8155是旗艦車型的主流配置,但國產座艙芯片產品並不遜色。

▲高通8155芯片和芯馳X9系列芯片情況對比(圖片來源:億歐智庫)

雖然已經入局汽車行業了,但是高通畢竟是消費級芯片廠商,在設計的時候需考量對汽車功能安全、可靠性和長效性。

另外海外大廠的產品普遍都面臨着成本高的問題,無論是高通的座艙芯片還是英偉達的智駕芯片,其成本都不便宜。

以國內汽車行業的現狀來看,只有售價在30萬以上的產品才需要更多的功能附加值,也才有可能承擔得起昂貴芯片的成本。

但國內汽車銷量最大的貢獻者則是20萬以下的A級車和部分A0級車,而這一市場的突出特點就是對成本的敏感。

對於這一市場來說,消費者需要的不是非常多樣化的功能,而是好用的基礎功能,因此性價比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國內芯片廠商在控制成本上非常優秀,擅長在有限的成本內提供最多的功能。另一方面,相比於海外廠商,國內芯片廠商無論是研發還是生產都比較集中在國內,這代表了更靈活的合作機制。

當下的汽車產業鏈也正快速重建,車企和供應商之間的分界也正在打破,融合發展的趨勢开始出現,因此主機廠和供應鏈的聯系就非常重要。

相比之下,國內芯片廠商也更懂國內車企的要求,目前主機廠的產品分類非常多,所需要的產品也不同,國內芯片廠商可以給車企提供更多不同的選擇,芯片廠商與車企的互動也越來越深入和多樣化。

今年8月,芯馳與上汽大衆在上海成立聯合創新中心,雙方在芯片應用、域控制器开發等多個層面展开战略合作。在今天的汽車產業鏈當中,這樣的合作已經不是孤例。

▲芯馳與上汽大衆成立聯合創新中心

此外,目前國內芯片產業的供應鏈也正在快速建設,現階段一些芯片企業都在組建自己的生態鏈,以便更好地爲車企服務,軟硬件生態合作夥伴彼此打通,降低芯片上車過程中的時間和投入。

車東西此前在和車企人員交流的時候,他們普遍認爲,汽車芯片領域必須要改變此前過於依賴海外進口的毛病,要在供應商名單中至少增加一家國內供應商,做到關鍵產品的自主可控。

一些企業行業的人士認爲,國內芯片廠商的產品雖然在性能和制程工藝上並沒有和海外芯片企業站在同一位置,但是其產品也非常優秀,另一方面,這些企業還能提供海外供應商無法提供的服務能力,在推動國產芯片上車的過程中也會更加便利。

整體來看,國內汽車芯片產業的未來非常光明,而屬於國內芯片廠商的未來也正在到來。隨着更多玩家和更多產品的導入,汽車零部件領域的國產玩家有望和海外大廠平分秋色。

結語:汽車領域,國產“芯”正在崛起

對於中國汽車產業來說,車載芯片由於其技術要求比較高,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空白,要實現產業鏈的自主可控,芯片自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雖然困難很大,但仍有一些機會可挖掘,車載芯片對於國內玩家來說增長空間非常大。

從去年开始,國內芯片廠商的出貨量已經开始增加,也有越來越多的車企宣布採用國內芯片廠商的產品,开始在車載芯片領域撕开了一道口子。

但國內主要玩家對於汽車芯片的研發還沒有止步,無論是制程、軟硬件开發、合作生態搭建等各個方面都在持續布局,隨着越來越多的產品導入市場,汽車芯片領域的格局將會重塑。



標題:汽車芯片的國產化替代,不再是說說而已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6431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