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024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廣東·廣州)召开“文化出海”專題交流會。專家分享環節,北京薩博新經濟發展咨詢中心副主任呂文,以“構建大灣區數字文化內容集成智造產業體系 打造國際知名數字文化內容生產基地”爲主題,從專家的角度視角解讀新型數字服務貿易的新機遇與挑战。
呂文呂文首先提到,通過此次參加文化產業投資大會,“一方面很激動,覺得大灣區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確實非常蓬勃。但是也看到了很多隱憂,看到了投資方和我們的企業方互相的、迫切的對接需要。”
呂文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催生新的發展模式。從產業變革角度,數字科技賦能文化內容創新。數字技術爲文化內容創作制作提供了全新技術工具;這些工具不僅提高了文化創意內容制作的效率和質量,而且正在重塑文化內容的創作和分發方式。從數字貿易角度,創新對外文化貿易模式:從文化產品出海的產品貿易模式到文化內容加工產能的數字服務貿易模式。從數字創意企業發展角度,以海外增量市場擺脫內卷競爭。
中小文企出海需要新思路、新模式
目前,“不出海就出局”成爲共識。呂文認爲,隨着國內市場競爭加劇,數字內容創意企業尋求國際增量市場成爲必然趨勢;通過拓展海外市場,企業不僅能夠獲得增量市場、分散風險,還能借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創新思維,進一步提升產品开發、生產和全球服務競爭力。
他指出,“中小規模文化企業出海面臨衆多困難,需要新思路、新模式”。
在呂文看來,新模式就是離岸數字文化內容加工服務。他介紹,中國的國際文化產業合作模式,從原來初級形式的跨文化生產,到現在中級形式的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正朝着未來高級形式的離岸文化生產演進:從开發主要面向國內市場生產具有異國色彩的文化產品,到面向特定國際市場並以外銷爲主,再到同時滿足多個不同國家的市場需求。
他進一步解釋,離岸文化中心不是簡單接受國外訂單,而是針對國際市場的需求主動策劃創作文化產品,並根據實際需要吸收和利用外來文化資源,在开發利用國際文化資源和市場上更具有主動性,同時還掌握着價值增值和利潤分配的主動權。
呂文提醒,在國際文化生產和貿易的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已經形成以網絡平台爲支撐、以數據爲關鍵資產、以智能爲發展方向,帶動經濟社會文化整體發展的數字文化時代,數字文化產業已成爲國際文化市場主流,全球化數字文化生產生態體系逐步形成。國際文化產業合作呈現“數字文化生產、貿易與投資融合”的新趨勢。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內容集成智造創新港
呂文提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內容集成智造創新港。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優越的地緣優勢、領先的數字科技創新實力和雄厚的內容產業基礎,採取“兩頭在外”的離岸文化內容生產模式,即憑借先進的數字生產和傳輸技術,在全球範圍內採集、开發和利用文化資源,以集成智造方式生產出高質量的數字文化內容產品,直接服務於國際市場,主動融入基於“共享、協作、开放”特徵的集成創新式文化內容加工制造、傳播推廣與分發、貿易與消費的全球化數字文化商場生態體系。“建設目標是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國際知名的數字文化內容生產基地。”
呂文如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內容集成智造創新港?呂文建議,一是凝聚共識、擺脫內卷思維,一致向外;二是專項政策引導與扶持,要精准有力,試點突破;三是產業載體(產業園),主題化、專業化,打造產業生態;四是加大扶持鏈主企業,勇於引領產業鏈,承接國際業務;五是行業協會融合產服資源,強化出海服務能力;六是技術底座/雲網服務商精准定制化服務,主動爲企業降本增效;七是多方參與系統構建,國際業務承接渠道。
“要創造這樣一個國際知名的文化內容制造基地,首先它是個創新,需要政府的總體引導、頂層設計,需要企業的積極支持和參與,也需要基礎運營商能夠把自己的能力整合進去,形成一個整體。”呂文最後強調說。
標題:呂文: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國際知名的數字文化內容生產基地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4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