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行情早已告一段落,雖然公募基金2023半年報尚未出爐,但從已有的數據來看,不論權益還是固收、普通產品還是QDII,各類基金上半年的日子似乎“都不好過”。根據東財Choice數據,按照東財口徑計算的10個基金指數當中,7個在今年上半年都是錄得正回報,它們的絕對漲跌幅卻全部集中在正負2%之內。
與主要指數對比之後可以發現,买公募基金獲得的回報,跑平大盤還只是“基本操作”,甚至還不如买國債——這還沒有考慮費用等因素。
不過,在對數據整理之後可以發現,並非所有基金都是“一無是處”,在AI等概念加持下,不少基金的表現依然可圈可點。
01
重倉AI策略“熱到發燙”
要說上半年最熱鬧的板塊是哪個,許多投資者的答案恐怕非AI莫屬,這一點從走勢上也能得到證明。根據東財Choice數據顯示,包括AI在內的AIGC概念上半年累計漲幅超過85%,跑贏中港兩地的大盤指數自然不在話下。在這當中,也誕生了鴻博股份、萬興科技、昆侖萬維這樣名噪一時的概念股。
(來源:東財Choice數據,黃K线爲滬深300,紫紅K线爲恆生指數)
AI在A股熱得發燙,與之有關的基金也是一夕成名。根據統計,在全市場有可比數據的1.03萬款主代碼基金當中,有116款基金上半年的回報率超過30%,其中除去純債基等品種之外,不少基金都有披露十大重倉數據。按一季度數據計算,這116款基金涉及的第一大重倉股共有36只,其中前10的個股都被至少3只基金列爲第一大重倉,它們幾乎都與AI有着緊密關聯。
上證報在報道時曾經指出,面對AI上半年大熱,基金經理的反應大致可分三類:一是乘風者,由於他們去年搶先布局相關板塊,基金淨值因此“乘風破浪”;二是追風者,他們在AI行情到來後迅速調倉,但選擇調倉時點至關重要;三是逆風者,他們固守原有標的,在AI板塊對其他股票持續“抽血”的行情中艱難跋涉。
02
規避AI=規避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有不少基金在這波大行情中選擇乘風起舞,擁抱AI,但前文中的“逆風者”在市場中仍舊爲數不少。正如證券時報在報道時所述,在是否投資AI的問題上,不同的基金經理從去年底至今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有基金經理早在2022年就完全拋棄其他領域,全面擁抱AI投資,有基金經理在AI板塊出現右側投資機會後,更加堅定擁抱AI投資,大多數基金經理則仍在觀望。
根據統計,將第一大重倉股的統計範圍擴展到全市場後,有6支個股的重倉基金家數超過100家,其中貴州茅台甚至超過700家。如果取全市場排名前十個股可以發現,只有兩家算是嚴格意義上的AI概念股,其中有一個還是港股騰訊控股。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許多公募基金主動錯過AI概念的大熱,客觀上也是在規避風險。
上證報在另一篇文章中,曾經引用滬上一位私募人士的觀點來看,進入7月,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窗口期即將到來,很多AI板塊相關企業的業績不足以支撐其估值;與此同時,在業績披露期,資金更爲傾向業績確定性較高的標的,部分機構會提前調倉規避短期風險。按該人士的說法,本輪AI技術革命的模型和硬件,主導力量多數在海外,國內真正能夠因技術革命提振業績的公司相對較少,因此在業績披露階段,AI板塊很多估值高企的公司或將陷入調整,類似今年4月的市場情況。
在小編看來,考慮到國內許多AI以及大模型廠商軟件开發時多選擇參照甚至模仿ChatGPT,硬件开發則多依賴外國硬件(例如英偉達的“核彈級”GPU),該人士所言並非毫無道理。如果相關上市公司因爲各種原因出現“估值縮水潮”,公募基金或能幸免於難,當然具體仍待分析。
03
“下半場”怎么看?
其實,基金在選股和業績上的分化,正是市場表現分化的具體反映。從前文中的數據上看,滬深300、科創50、創業板指、上證國債指數、恆生指數這五大主要指數的表現可以說是南轅北轍,其中科創50和恆生指數在波動率大致相當的情況下,走勢卻正好相反。面對如此情況,各家基金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招商基金在下半年投資策略報告中指出,當前經濟預期下修,總量政策仍待發力。經過前期調整,市場進一步回調空間已有限。隨着經濟預期下修的逐步充分,總量政策預期逐步明朗或將成爲市場後續上漲的動力,而上漲的彈性也將取決於政策預期的彈性。此外該基金還指出,目前A股市場整體處於歷史低位,股價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充分反映了市場對於短期及中長期的悲觀預期。因此,站在2023年年中的時點,當前不必太悲觀,對A股市場下半年的表現可以有更多的期待。
平安基金的基金經理翟森認爲,科技產業最大的投資機會均由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推動。從上一波的移動互聯網浪潮,到這一波的人工智能浪潮,今年可能是人工智能產業落地的元年,可以從中挖掘大量的投資機會。
原文標題 : 公募半年業績前瞻:AI還是“致富密碼”嗎?
標題:公募半年業績前瞻:AI還是“致富密碼”嗎?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3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