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AI 年終盤點|從技術到行業,留下三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2024-12-31 18:41:31    編輯: robot
導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12月30日訊(記者 朱俊熹) ChatGPT發布兩年以來,AI浪潮繼續奔湧。這一年,“賣鏟人”英偉達依然是最大受益者,一度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憑借Apple Int...

圖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12月30日訊(記者 朱俊熹)

ChatGPT發布兩年以來,AI浪潮繼續奔湧。這一年,賣鏟人”英偉達依然是最大受益者,一度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憑借Apple Intelligence的敘事,蘋果年底市值逼近4萬億美元的歷史性關口。行業領軍者OpenAI也以千億估值躍升爲全球第三大獨角獸。

無論國內外,科技公司或喊出AII in AI”的口號,或在战略版圖中繼續擴大AI的地位。在公开活動、公司財報中,AI已成爲不可或缺的主題。科技行業之外,更多的公司着手將其與自身業務結合。對個體來說,人們开始習慣在生活中隨時打开AI對話助手,和人工智能交流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

2024年,AI技術繼續向前邁進,行業加速洗牌,同時也留下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

Scaling Law遭遇瓶頸如何突破?

當回顧ChatGPT何以成功掀起AI熱潮時,一個共識是受到了數據、算法、算力三架馬車的驅動。2020年,OpenAI研究團隊提出,隨着模型規模、訓練數據集和計算資源的增加,模型性能也將持續提升。這就是指導模型預訓練的關鍵法則Scaling Law,在過去幾年間推動了大模型的飛躍。

但今年下半年以來,對Scaling Law是否撞牆、邊際效益遞減的爭論愈演愈烈。先是OpenAI遲遲未亮相的下一代大模型GPT-5被傳訓練受阻,即使投入了巨大成本,模型的進步卻在放緩,未能實現從GPT-3.5到GPT-4的躍升程度。隨後,谷歌、Anthropic等多家公司也被曝面臨類似的困境,不得不延後旗艦模型的發布,尋求新的技術路线。

代替GPT-5,OpenAI在9月釋出了推理模型o1,並在三個月後發布繼任者o3模型。該系列模型採取不同於GPT序列的命名規則,也被普遍視爲新範式的开始。推理模型將更多的計算資源投入到推理階段而非預訓練階段,通過增加強化學習和思考時間,實現模型性能的提升。

在AI行業看來,推理模型有望成爲預訓練scaling放緩的解法。國內大模型獨角獸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曾公开表示,o1模型的意義在於提升了AI的上限。當原先的Scaling Law因互聯網優質數據的耗盡而遭遇瓶頸,它至少證明了通過強化學習和大語言模型的結合,能夠實現進一步的scaling,完全有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开端”。

由此,國內外大模型玩家也开啓了轉向推理範式、繼續追趕OpenAI之路。截至2024年底,谷歌已推出首個推理模型Gemini 2.0 Flash Thinking。其首席科學家Jeff Dean稱,該模型經過訓練能夠利用思維過程來增強推理能力,當增加推理時間計算時,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

國內現已具備可媲美o1的推理模型,包括幻方量化旗下DeepSeek的R1-Lite預覽版、阿裏通義的QwQ模型。近期,月之暗面先後發布數學模型k0-math、升級版視覺思考模型k1,在數理化等特定能力上表現優於o1。另有字節跳動等廠商透露正在布局推理模型方面,預計明年將會迎來更多此類模型的面世。

盡管各家公司對推理模型這一進化方向展現出一定的共識,但其現有使用場景仍極其有限。在回答用戶提問時,推理模型需要花費更多的思考時間。OpenAI研究人員在o1模型發布時就曾坦言,o1模型並不總是比GPT-4o好,對於許多不需要推理的任務,有時等待o1的回復不如直接快速獲得GPT-4o的響應。

與傳統的大語言模型相比,推理模型的开發成本更低,但使用時的推理成本大幅增加。OpenAI將部分成本轉嫁到用戶側,完整版o1模型的訪問權限被納入新推出的付費套餐ChatGPT Pro中,定價則由基本套餐的20美元/月升至200美元/月。而o3模型雖然在基准測試中的得分遠超o1,高計算模式下完成單個任務就需要承擔數千美元的昂貴成本。

目前看來,對普通用戶而言,推理模型的可用之處尚不明顯。硅谷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曾援引知情人士說法稱,只有一小部分ChatGPT用戶會定期使用o1-preview。這類模型似乎更有助於科研人員群體,這也是OpenAI重點瞄准的目標人群。

承載商業愿景的AI超級應用會到來嗎?

相較於一年前市場的如火如荼,今年AI熱潮已开始經歷周期性的冷卻。當科技巨頭們繼續鼓吹要大幅投入AI、追求長期回報的策略時,AI泡沫論的質疑也在蔓延。更現實的問題是,承受着高昂的研發成本,大模型廠商們爲了生存也要找到可行的商業路徑。

大模型轉向落地的趨勢,直接體現在各家公司推廣話術的變化中。比起單純地以大模型性能、參數、跑分論優劣,更注重展示模型的應用落地場景。

爲搶佔早期市場,一場價格战”爆發了。今年5月,DeepSeek、另一創企智譜AI率先降低旗下模型的調用價格。隨後字節跳動在發布其豆包大模型時打出最響一炮,主力模型價格較行業便宜99.3%。在此之後,原先持謹慎態度的阿裏雲、百度、騰訊雲也紛紛宣布跟進降價,大模型由以分定價進入以釐定價的階段。

在此輪價格战中,攻勢猛烈的大多是國內雲廠商,AI創企鮮有參與。雲廠商們希望能通過亮出模型降價的招牌,吸引更多客戶使用其雲服務。降價帶來的短期損失能夠從雲服務受益中再補貼回來,還能進一步擴大其公有雲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這樣的獲客手段確是有效的。據各公司最新披露,字節豆包通用模型的日均tokens使用量已超過4萬億,較七個月前首次發布時增長了33倍,百度文心大模型日均調用量達15億次。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曾表示,如果API調用量能在一年內上漲10倍至20億,代表大模型算是成了”。

受成本降低和模型進化的推動,AI應用也开始湧現。ChatGPT式的AI對話助手成爲各家標配”,包括字節豆包、月之暗面Kimi、騰訊元寶等。但據36氪此前報道,字節管理層認爲即使是處於國內第一梯隊的豆包,在對話輪次、時長等關鍵指標上的表現依然不夠理想。因此判斷AI對話類產品可能只是AI產品的中間態”,並提升了AI創作平台即夢的優先級。

可自主感知環境、執行行動並完成設定目標的智能體,成爲衆多AI企業押注的下一個應用風口。谷歌在推出最新的Gemini 2.0大模型時,就表明是爲智能體時代構建的。今年李彥宏更是反復強調,百度將智能體視爲最重要的战略方向,認爲智能體這一AI應用的最主流形態即將迎來爆發點。智譜AI自10月起推出多款自主智能體,能夠模擬人類操作手機與電腦,展示出智能體更大的應用潛力。

AI搜索賽道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不僅谷歌、百度、阿裏等巨頭正在積極利用AI改造傳統搜索引擎,OpenAI、月之暗面等新興創企也开始在產品中集成AI搜索功能。近期,小紅書低調上线AI搜索新產品點點”,並在App內开啓了小範圍內測。有AI搜索开發者曾對藍鯨新聞表示,搜索是用戶每天高頻使用的場景,已然成爲AI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

隨着AI應用方向在垂直領域出現分化,同時應用層湧入了更多的新公司,明年或將看到形式更爲多樣的AI應用。編程、情感陪伴、智能硬件等領域呈現出蓬勃上升的態勢。

市場仍在期待,AI時代何時能迎來像微信這樣的超級應用。對此,行業領導者們態度不一。李彥宏稱超級應用不如超級能幹,智譜CEO張鵬則表示,超級應用的出現並不完全由技術驅動,還要考慮市場和用戶是否准備好、需求發掘以及一點點運氣。不要過早地只看這個結論,保持一點耐心。”

大廠和創企,誰能繼續留在牌桌?

臨近年末,AI大模型領域的融資消息再次活躍起來。六小龍”之一的創企階躍星辰近期宣布完成數億美元的B輪融資,上海國資、騰訊入股。本月中,智譜AI再獲新一輪三十億人民幣融資。同爲清華系、主攻端側AI的面壁智能完成了數億元新融資,AI視頻創企愛詩科技獲得近3億元A+輪融資。

與今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大模型公司的融資進度明顯放緩。今年2月,阿裏巴巴豪擲重金再投大模型創企,希望仿照微軟與OpenAI的模式,以算力的形式支付部分投資。其中,阿裏向月之暗面投資了約8億美元,購入36%的股權,月之暗面完成的超10億美元融資至今仍是國內AI領域的最大單筆融資記錄。不到半月,阿裏又領投另一創企MiniMax的6億美元融資,推高其估值達25億美元。

加上年初的投資,阿裏已集齊中國最頭部的五家大模型初創企業,包括零一萬物、智譜AI、百川智能、月之暗面和MiniMax。阿裏、騰訊等互聯網的大手筆再次激起對大模型的FOMO(錯失恐懼)情緒,高榕創投、高瓴資本等財務投資機構也跟投了部分獨角獸。

藍鯨新聞梳理創投數據服務商IT桔子的統計,截至12月30日,2024年國內人工智能行業共錄得483條投資事件,總投資金額約爲655億元,較去年分別下滑了18.8%、6.1%。其中,今年下半年融資事件數較上半年更少,但融資金額更高。

從產業鏈來看,包含大模型層在內的AIGC領域在融資數量上雖僅佔總數的24%,卻吸走了57%的融資金額。巨額投資集中流向了月之暗面、智譜AI、百川智能等頭部大模型創企。AI應用層方面,融資數量佔到整體的一半以上,金額卻遠不及模型層。

關於AI領域的投資,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或許能代表一派鮮明的觀點:比起大模型更看好應用賽道。朱嘯虎認爲,基礎服務最終會由雲廠商提供,創業公司則會在AIGC應用端迎來大量機會。今年,他曾多次表態稱,AI 創業公司最好的結果就是賣給大廠”、五年後將不再有獨立的大模型公司存在”。

事實上,步調更快的國外AI行業已出現創業公司賣身潮”。今年3月,微軟支付6.5億美元獲得曾爲OpenAI競爭對手的Inflection AI的軟件授權,並聘用了其聯創在內的多數員工。6月,亞馬遜與AI創企Adept達成類似的交易。10月,谷歌斥資27億美元與Character.AI進行同樣的交易,後者稱將放棄大模型研發,專注於改善產品。

頭部基座模型廠商進一步收縮至谷歌、Meta、背靠馬斯克的xAI、受微軟支持的OpenAI、受亞馬遜支持的Anthropic等幾家公司。

而在國內,同爲大廠但並未放手投資、押注自身業務的字節跳動今年表現尤爲突出。雖然公認字節在大模型領域的起步要慢半拍,但其C端產品豆包的用戶表現已實現反超。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止10月,豆包月活躍用戶數達4839萬人,遠超Kimi智能助手、文小言的1650萬和1179萬。互聯網時代素以App工廠”著稱的字節還推出了十幾款AI應用,覆蓋了繪畫、學習、視頻甚至硬件產品等多品類。

在B端,對外开放字節AI技術工具的雲服務平台火山引擎攻勢猛烈。火山總裁譚待雖未透露公有雲收入受大模型帶動的具體數據,但對使用大模型的客戶數量及使用程度表示肯定。譚待曾表態稱,從雲原生到AI雲原生,火山希望做成這塊的領軍企業。”

此前昆侖萬維創始人周亞輝在社交平台發文稱,我年初說字節23年AI战略是不及格,但這完全不影響字節24年AI战略的滿分表現。這符合我對這個組織快速迭代能力(卷死人能力)的預期。”

當大廠逐步擴大射程範圍,AI獨角獸關於技術和應用的細分選擇也越發清晰。月之暗面、階躍星辰專注現有的To C生產力工具,智譜AI繼續探索B端商業化模式,零一萬物選擇在國內聚焦To B、海外To C先行。此外,MiniMax的現有優勢仍在其出海战略和多模態能力上,百川智能則明確集中於醫療賽道。

憑借這一年的融資,這些創業公司至少獲得了繼續留在牌桌上的機會。而邁入2025年,這場大廠與創企間的AI战局將日漸膠着,或許行業會迎來新的大洗牌。誰能在AI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將成爲下一階段的懸念。

       原文標題 : 2024 AI 年終盤點|從技術到行業,留下三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標題:2024 AI 年終盤點|從技術到行業,留下三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6182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