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AI劫”

2024-12-31 18:41:04    編輯: robot
導讀 撰文| 文燁豪 編輯| 吳先之 “我每周都有一個AI專項會。”某手機廠商在發布新機後的溝通會上表示,AI功能首先需要符合用戶的使用直覺,這也折射出手機廠商對AI越來越重視。 技術發展永遠無法摁下暫停...

撰文| 文燁豪

編輯| 吳先之

“我每周都有一個AI專項會。”某手機廠商在發布新機後的溝通會上表示,AI功能首先需要符合用戶的使用直覺,這也折射出手機廠商對AI越來越重視。

技術發展永遠無法摁下暫停鍵,每一次總以爲技術迭代觸達瓶頸、卷無可卷,總會有一股力量突破固有框架,將人類帶出死胡同,酝釀出新的可能。

年末新機發布中,包括OPPO、小米等品牌新機都提到了超窄邊框的突破,背後是時間與金錢的巨大投入。工藝上需要灌膠,加之芯片級別的防塵要求,因而廠商們投入巨大。但在用戶層面,感知有限。

智能手機的硬件側發展逼近物理極限,屏幕、攝像頭、處理器的提升亦沒有太多空間,正當業界悲從中來,頓感智能手機行業已步入黃昏之際,端側AI的爆發,又爲其劈开了一道罅隙。

盡管早在2017年前後,AI就已被手機廠商們融入影像、語音助手等場景,但2024年或許更能算作AI手機真正意義上的“元年”。畢竟今年,其同時踩准了手機行業整體回暖、AI浪潮從實驗室走向落地的節奏。

在此背景下,AI手機,亦已從最初的單一品類的“加分項”,轉變爲全機型的“必選項”。而這,推動了行業整體向前躍進的同時,由此所牽動的新的商業生態,等待被激活。

AI手機需要自證

AI,可以說是2024年,手機行業整體回暖背後的幕後推手之一。

據Canalys預計,2024年,AI手機滲透率將達到17%,預計2025年AI手機滲透將進一步加速,推動全球滲透率將達到32%——AI手機僅用了一年多,就走完了“老大哥”折疊屏手機六年都未能走到的路。

盡管數據增長迅猛,但統計口徑卻略顯微妙,畢竟在手機廠商擂響战鼓的背景下,但凡是新推出的機型,沒有人將自己與AI撇清。AI幾乎已經成爲各家旗艦的核武——可以不用,但必須要有。

究其所因,在折疊屏半死不活之際,當下的智能手機行業,太需要一個新的噱頭來救命了。

這得從前幾年,智能手機行業去“鬼門關”走的那一遭講起。彼時,一直推着消費電子賽道往前走的摩爾定律,正面臨瓶頸,這直接導致手機廠商和軟件廠商“踢默契球”,推動硬件換新的打法失效。

爲此,恐慌的廠商們甚至將PC端用以另建門檻的光线追蹤復刻到手機端,可手機市場並不像PC市場那般,同遊戲、生產力強綁定,因此最後效果並不算好。而諸如影像、折疊屏等救國路线,作用有限,整體上只能服務於垂類需求,很難帶動大規模的換機浪潮。

而AI則不然,由於端側AI相比過去智能手機對性能側的挖掘有着顯著不同。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光子星球,從硬件層面來看,AI模型不太喫小核,更看重NPU的能力,且最好有着大內存、高內存速率支撐。

因此,智能手機若想一躍成爲AI手機,或在AI應用側獲得更好的體驗,硬件方面勢必將重構。而這,自然意味着換機。要想把這個故事講通,有一步極爲關鍵,即說服廣泛的消費市場爲AI手機买單。

光子星球今年年中的調研,各大品牌AI手機,在門店內都顯得清冷涼薄,無論是顧客,還是店員,對其的態度都難言熱切。近日,SellCell的一項調查顯示,73%的Apple Intelligence用戶以及87%的Galaxy AI用戶,都認爲在其使用過程中,AI缺乏價值或幾乎沒有任何價值。

這倒也不難理解,畢竟畢竟像總結PPT、通話摘要、圖片生成這類功能,大多數用戶很難用得上——即便再怎么迭代升級,能力再強,AI手機終究難以擺脫垂直需求的桎梏,重蹈折疊屏的覆轍。

因此,盡早向用戶呈現端側AI的價值,已然成爲了手機廠商的當務之急。

縱觀今年下半年發布的新機,無論是蘋果三星,還是榮米OV,都絲毫沒有吝嗇墨水,在發布會、线下門店物料裏猛猛堆料,並在此前AI修圖、AI對話的基礎上,端出了諸多系統級的深度應用。

這其中,最具想象力、最吸引人的,莫過於AI讀屏所實現的“自動駕駛”,AI通過獲取手機屏幕信息,自動同應用進行交互,從而執行用戶指令——趙明在榮耀新品發布會上破圈的“一句話點咖啡”,正是基於此番能力。而在消費語境內,率先祭出這張王牌的榮耀,亦賺足了用戶心智。

這意味着,現階段AI手機已從集成AI玩具、工具,逐漸深入手機交互、系統層面,並展現出對於傳統手機的顛覆性。而這種深度嵌入的AI交互,既可能會推動真正的端側AI大洗牌,或許也會爲手機廠商酝釀出新的商業模式。

AI是救命稻草

“性能過剩在AI時代是個僞命題,遊戲和拍照場景對性能的要求非常高,堆料也不完全做無用功,芯片制程工藝的進步,其實爲AI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一位手機廠商人士表示,端側AI對系統的要求本就很高,而到消費級產品則更高。例如最簡單的散熱,看似很簡單,實際上做起來很難,手機行業才剛剛开始解決底層的內存佔用問題。過去一年,針對端側部署,不少手機廠商也做了諸多優化動作,只是由於消費者感知不強,所以往往被忽略。

端側部署最大瓶頸在於手機計算資源的使用,尤其是內存佔用。當端側化功能越多,計算佔用就越多,加之硬件廠商一般不會專門預留內存,因此大部分廠商都會根據端側化AI功能的需求來動態調配。

以OPPO爲例,此前上线的端側架構“AI LoRA”,便採用了動態調配的解決方案。具體原理是架構提供了三個端側化功能,一個被基礎模型佔用,另外兩個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據悉,該解決方案的內存峰值佔用,可以節約75%。

架構逐漸成熟,意味着生態的大規模改造开啓。有手機廠商人士表示,“明年發布會內容估計會更長”。原因在於對硬件的描述,將被AI功能替代,後者依賴體驗,需要更多時間來呈現。

除了手機廠商,包括智譜在內的大模型公司,在年末都基於智能體的任務規劃與屏幕信息理解能力,上线了通過自然語言指令實現復雜任務的快速執行功能。

有業內人士表示,手機廠商和應用开發者的關系並非完全對立,目前階段主要是合作關系。“對於开發者來說,用戶下載了應用不等於使用,端側AI有助於提升打开頻次,手機廠商也需要與开發者合作,讓端側AI助手使用起來更絲滑。”

應用廠商最明顯的優勢集中在垂直領域的消費數據。以拍照觸發服務爲例,單是連接到OTA,背後需要千萬級垂直數據做專項訓練,手機廠商既缺乏相關數據,也沒有必要重復造輪子,從而與开發者能夠形成穩定的合作。

“事實上一步直達的調用,比如導航和購物,其實對於應用开發者來說是樂見其成的,因爲手機廠商用直達的方式把服務推給了用戶。”某手機廠商負責人表示,既有的移動端服務已經非常飽和,它們現在更關注如何讓用戶快速地直達服務,特別是在他需要的時候,如果入口越淺,調用頻率會越高。

即便如此,在年末新機的AI功能展示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手機廠商的話語權,正隨着端側部署加速而增長。當趙明用榮耀展示瑞幸點單,亦或是Magic OS 9.0上线一鍵購物比價這類功能時,鮮少有人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打开微信小程序,還是美團PP,亦或是餓了么,是基於用戶習慣,還是有一定比例的商業化權重?

毫無疑問,依靠直達,各手機廠商的智能助手將可能改變現有的手機交互形式——從手機應用到智能助理,從單純的點觸式到點觸、自然語言、意圖識別的多種交互形式。這意味着手機廠商“入口”地位進一步被強化,未來他們在應用分發上的控制權提升——這將是繼預裝應用之後,另一次“流量入口”的爭奪。

能否改變用戶習慣?

用戶是否爲AI手機买單是唯一衡量指標。

早前SellCell分別向1000名iPhone和Galaxy用戶發放的問卷調查整體上呈現購买決策與使用習慣錯配的情況。大部分人對於AI功能的價值持懷疑,且付費意愿低,但接近半數的用戶又認爲AI功能是一個重要決策依據。換句話說,用戶認爲AI功能很重要,但實際使用體驗並不佳。

原因在於基於PC端的大模型放到移動端有些“水土不服”。現有大模型廠商大多依托PC瀏覽器輸出服務,偏重於生產力工具,這與移動場景並不完全貼合。例如公共場景下,語音交互顯然不及點觸交互;文檔總結與文章撰寫的使用頻率也不及朋友圈文案生成。

日前,彭博社知名科技記者馬克·古爾曼稱,iOS19將會放棄接入ChatGPT,改爲採用自研模型。

AI手機的另一個敵人來自於習慣。現如今,傳統手機操作邏輯已經非常成熟的情況下,AI功能的確極大地簡化了用戶使用習慣,只是適應全新的交互,用戶側仍然需要時間。就像從數字機過渡到智能機時,用戶接受移動生態和全新的點觸交互,也是花了幾年時間。

當下手機廠商們不斷發力AI功能,如AI讀屏,或許是希望在下個時代提前完成場景或商業模式的探索。

技術能否撬動用戶使用習慣的轉變,仍不確定。畢竟手機作爲一個工具,用戶在使用時有着強烈的控制欲望,而AI則可能帶來過度的“智能化”,讓用戶感到失去掌控感。而如何通過一步步的引導,逐步讓用戶接受並依賴AI,仍是廠商需要攻克的市場難題。

       原文標題 : 手機廠商“AI劫”



標題:手機“AI劫”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6182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