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入凡塵:從風花雪月到千行百業

2024-04-25 18:40:25    編輯: robot
導讀 作者:賈樂樂,編輯:趙元 大模型(LLM)發展起來之後,生成式AI开始井噴,有聊天對話、文生圖,還有擴圖等多種形態。 對於技術的進步,大衆都喜聞樂見,但漸漸地另一種聲音出現了:我們希望AI替我們工作...

作者:賈樂樂,編輯:趙元

大模型(LLM)發展起來之後,生成式AI开始井噴,有聊天對話、文生圖,還有擴圖等多種形態。

對於技術的進步,大衆都喜聞樂見,但漸漸地另一種聲音出現了:我們希望AI替我們工作,替我們打掃衛生,我們去風花雪月,可現在方向好反了。

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喫,直接出現科幻小說、電影中“和人類無異,且供人類驅使”的機器人,顯然不現實,但讓AI從陪聊、廢話大師到有用的工具,落地的途徑已經不像之前那么模糊。

一個共識是,AI Agent是AI應用落地的關鍵推手,甚至是終極形態。

基於LLM的AI Agent是具有獨立思考和行動能力的智能體,AI Agent=LLM+感知+規劃+記憶+工具使用。

今年,紅杉資本對2024年AI的發展趨勢做出預測:Copilot將逐漸向Agent轉變,Copilot是AI輔助人工作,Agent更像一個真正的同事,可以分擔工作。未來,Agent還會走向具身智能,向實體形態的智能機器人形態發展。

確定性的趨勢之下,很多平台和企業都在布局Agent,典型如OpenAI上线了GPT store,國內的釘釘近期上线了AI Agent store,智譜AI、昆侖萬維也分別推出了各自的Agent平台。

OpenAI的GPT store已經於今年1月份上线,屬於Agent的初級階段,上线後的這三個月,GPT store差評滿天飛。

作爲本輪通用型人工智能技術“領頭羊”,OpenAI具有風向標意義,GPT store的遇冷也讓人不得不重新考慮這幾個問題:GPT store 不行是不是代表Agent不行? AI通過Agent形態落地,路徑應該是什么樣的?更實際的落地場景有哪些? 和釘釘這樣的平台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承擔什么任務?

一、AI落地,To B 還是To C?

GPT store的推出,意味着人人都能構建Agent的時代拉开了序幕,也被認爲是AI 的APP store時刻。

因爲宮鬥等事件,GPT store延遲上线兩個月,在這兩個月用戶創建了超過300萬個ChatGPT自定義版本。

300萬是什么概念,我國國內市場上的APP數量,包括安卓和蘋果商店也就260多萬。

但GPT store上线不久,就出現了熱門GPTs被抄襲、僵屍號泛濫、刷單、假官方、軟色情等多重罪。最受歡迎的當屬AI女友,盡管OpenAI已經明確,不允許GPT專注於培養浪漫伴侶關系。

GPT store裏的產品同質化、低劣化,於是开發者紛紛抱怨,如OpenAI審核不力,用戶少、商業模式完全跑不通,對GPT store失去了信心。

To C的GPT產品備受爭議,有的To C的企業創始人團隊也轉向To B。

Inflection是一家AI獨角獸,也是融資額僅次於OpenAI的初創公司,有着自己的類ChatGPT產品——Pi,主打的是陪伴,To C屬性明顯。

有消息稱,Inflection的核心層被微軟挖牆腳,負責組建名爲“Microsoft AI”的新團隊,整合微軟的消費者AI工作以及Copilot、Bing和Edge等產品。

這不好說是To B還是To C,但相較於談天說地、吟詩作對,微軟和AI相關的產品顯然更工具化、更以提升效率爲目的。

據華爾街見聞的報道,Inflection也正在調整業務重心,轉向爲其他企業提供API服務,也就是To B化,因爲即使Pi的每日用戶數量已達到100萬,它也還沒有找到有效的商業模式,更別提GPT store裏的那些GPT了。

To C的Agent在當前遇到了較大的阻力,To B可能才是更有希望的“生路”。

To C產品的主要邏輯是創造增量需求,創造的方向是讓用戶感受到有趣,而有趣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短視頻、AI生成照片、拍攝表情包、遊戲裏設定AI NPC、編笑話等等都可以是有趣的。

需求分散、使用頻率低下,這是To C產品需要突破的關鍵點。

To B產品的邏輯是解決問題,盡管也有不同行業不同的場景,但每個應用場景都有清晰的、具體的需求。不管是以什么形態落地,AI都需要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方式滿足需求,這就是天然的約束。

未來,當Agent成爲科幻小說描述的那樣成爲個人管家、助理時,To C應用的天花板將被徹底掀开,而在當前軟件層面,To B才是AI Agent的破局的最佳路徑。

二、To B場景,Agent走到哪兒了?

從LLM到Agent,AI在To B場景已經走了三個階段:大模型湧現,不管是To B還是C,這都是基礎;應用層的+AI,AI作爲輔助,比如微軟的Copilot、釘釘的AI魔法棒;現在是第三個階段,從Copilot走向Agent,自主性、執行力都更強,向着自動化和擬人化發展。

在第三階段,企業所需要的不一定是一個完整的產品,也可以是一小節智能化的能力。將原子化的能力組合在一起,可能是解決企業個性化需求、不同員工個性化需求更有效的途徑,這也正是傳統的SaaS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來源:中金研報)

這些智能化生產力使用場景有哪些?誰來提供這些智能化生產力?

B端有很多場景都有Agent的應用空間,比如電商的語音助手、智能客服、個性化推薦;教育行業的智能輔導和答疑、教育數據分析;房地產行業的虛擬房源展示、合同生成與管理、風險評估;旅遊行業的實時翻譯、旅遊數據分析;物流行業的園區管理與監控、搬運與裝卸等等。

To B涉及到的行業多樣、場景分散,需要的能力是專家級的,所以那些沉澱了行業know-how的企業、ISV、個人/專家是創造AI Agent的關鍵角色。

於是釘釘用更加开放的方式來做AI助理生態,就像釘釘一直以來的生態战略一樣,自己做底座和基礎,把創造留給所有企業和用戶、服務商。

今年1月,釘釘宣布舉辦AI助理大賽,不設門檻,鼓勵企業、ISV、個人進行AI助理的創造,最高可得20萬獎金,包括企業賽道、辦公賽道和高校園生活賽道,截至3月底,有超過700份作品參與了大賽。

我們可 以從這些作品中看見To B的Agent已經可以做哪些事,能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提升效率。

本次AI助理大賽中,實在智能是辦公賽道進入到前十的選手,作品是RPA助理——實在Agent。

AI是電腦,RPA是更具執行力的手,AI+RPA能實現業務流程的超自動化。比如,在對話中調出某個業務部門當季的收入或其他統計指標,項目的進度等,這些任務不是簡單對話,而需要查詢、拆解、查看項目數據、推送等執行層面的動作,也涉及到數據庫的讀取、API管理等等。

實在智能與釘釘的合作主要集中在電商這個賽道,實在Agent可以幫助電商商家做全域數據的更新與維護。

現在的電商商家都是多平台經營,店鋪數據也分散在不同的平台,以往商家的操作方式是通過增加員工數量完成每日的取數工作,成本高還易出錯。

實在Agent可以模擬人工方式,在不同的平台上取數並匯總,還可以把數據匯總到宜搭上做BI看板,就能實現數據的自動更新。

如果是原來的模式,實在智能需要先打響“取數寶”的品牌,而現在多了一種選擇:將取數寶的能力,集成在AI助理裏。現在釘釘對於AI助理的入口比較重視,客戶就可以隨時點進去,通過自然對話就可以執行。

用友薪酬創造的薪酬分析助理,可以幫助用戶統計日常工作報表、做人力成本的分析、薪酬結構分析、市場薪酬統計等。

用友薪酬和實在智能都是爲企業提供服務的服務商,也有一些企業選擇自己上,比如長龍航空創造了航空維修助理,可以提交維修需求、智能推薦維修方案、材料出庫入庫登記等等。

在4月23日,釘釘極客大會上,釘釘CTO程操紅提到,釘釘上已經有數十萬個AI助理。

三、GPT Store不行,還是Agent不行?

B端固然更容易培育出有用的AI工具,但GPT Store的經歷不免讓人擔憂釘釘的AI Agent store會不會上演相似的劇情。

先來看看釘釘的AI Agent store與OpenAI的GPT Store有何相似與不同。

相似之處,是都降低了Agent的开發門檻。

OpenAI通過提供GPT builder降低了建立一個Agent的門檻,用戶無需懂編程,也不用懂代碼,通過可視化點擊操作就可以構建一個自定義GPT,部分GPTs通過插件參與業務流程、使用工具,具有執行能力,但仍然達不到Agent的執行標准。

在技術普惠上,釘釘是走得更快的,比如釘釘早就通過低代碼實現了半AI化,讓企業通過低門檻的方式开發更契合真實業務場景的應用。

同時,低代碼的普及,也爲AI Agent打下了“系統”和“數據”基礎設施,比如可以接入釘釘上原有的應用、低代碼、企業自建系統、外部第三方平台。

最大的不同還是在於應用場景,也就是前面提到的,OpeAI的GPTs主要是給C端用的,低門檻所帶來的是同質化與低劣化,而釘釘上產生的AI Agent更有需求的約束。

以解決問題爲开發工具的目的,低劣化問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同質化方面,有了GPT Store的前車之鑑,釘釘表示,釘釘未來的AI助理市場不做全量推薦,只會推薦精選過的AI助理。

(釘釘AI助理市場)

除了審核之外,在優秀AI Agent的湧現上,釘釘有哪些優勢?

前面我們提到,AI Agent=LLM+感知+規劃+記憶+工具使用,也就是說在大模型之外的更多的框架、組件,以及產生框架和組件的業務場景和數據,也是關鍵的要素。

就像觀衆不能指望沒上過一天班的編劇寫出底層打工人的真實生活,我們也不能指望只吸收了風花雪月知識、沒在真實業務流程中工作過的LLM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釘釘的最大優勢是,它既是一個To B的協同辦公平台,也是一個开放的生態,一個AI應用創作平台,有大量的用戶、組織和ISV,也沉澱了真實、復雜的業務場景。

企業、ISV和個人开發者可以在釘釘上連接、开發和加工各種應用,同時,由於用戶多、企業多,釘釘成Agent天然的試驗場,就像畢業的大學生有了工作機會,AI Agent store也會成爲AI Agent高頻的分發通道,爲未來的商業變現提供了更大的可能,避开了GPTs活躍用戶少的困境。

釘釘所做的,是連接場景和數據,實現結構性自動化和批量處理各種工作。具體來說,釘釘的職責是確保外部記憶存儲部分的完善,包括短期和長期記憶的處理,同時做好任務規劃,之後將大模型生成的內容與本地業務數據集成,並將形成的行動在各個系統中落地。

同時,To B的場景也在增強釘釘。

在To B服務中,釘釘需要頻繁與用戶、企業互動,甚至去线下了解實際工作流程,雖然每個企業需求不同,但產品會逐漸沉澱下來,釘釘也可以保留抽象層和公共層,完成產品的廣泛行業適用性。

再比如,用友這樣的老牌財稅專家在薪酬領域的理解一定比大模型更深,所以AI薪酬分析助理也是在增強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能力。

總的來說,和OpenAI相比,釘釘在LLM沒有優勢,但在感知、記憶和提供工具等方面都做得更好,這是AI Agent store不會成爲下一個GPT store最重要的原因,也是釘釘能長出AI Agent生態的重要原因。

四、結語

歷史總是在不斷重復。

蒸汽機面世後,除了工業和紡織業的應用,人們還研究過將蒸汽機直接裝到馬車上,後來蒸汽機才找到在交通運輸方面真正的用武之地——船舶和汽車。

大模型出現後,To B开始的方向同樣是增強原有的產品,逐漸過渡到更具有自主性和執行力的AI+。

就像人們需要的是跑得更快的工具,而不一定非是馬車,實現目標的途徑是可以改變的,AI也在改變解決問題的方式。

以往,C端用戶要解決問題,需要打开一個個的APP,企業需要解決問題,需要借助一個個垂直場景的SaaS。現在AI Agent將能力抽離出,並組合、重塑,形成特定事件、場景的解決方案。

在簡單場景下,我們需要的是足夠多、足夠智能的AI Agent,在相對復雜的場景下,我們還需要這些AI Agent可以進行協作。

釘釘現在所做的就是用大量的需求促使有用的AI Agent湧現。當有用的AI Agent夠多,覆蓋工作場景,也覆蓋生活場景,距離想象中的未來世界就更近了。

       原文標題 : AI入凡塵:從風花雪月到千行百業



標題:AI入凡塵:從風花雪月到千行百業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6277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