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將技術價值不斷釋放而出,最重要的還是將其嵌入到自身的生態體系內,進而融入市場需求,推動體驗變化。
AI能夠帶來什么?更好的生活、更高的效率,抑或是更不可預測的未來?
十年前,達沃斯經濟論壇上的AI學者說:“人工智能將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技術變革力量。”只不過,當時大多數人還無法想象AI會以怎樣的方式進入生活的各個角落。
十年後,李彥宏站在百度世界大會的舞台上直言:“中國有豐富的應用場景,中國用戶又天然愿意擁抱新技術,有了先進的基礎大模型,我們就能構建起一個繁榮的AI生態,共同創造新一輪經濟增長。”
對於一衆國內外頭部AI企業而言,放話簡單,實操則難。想要拿到下一站車票,絕不能爲了AI而AI,也不該爲了大模型而大模型,想要將技術價值不斷釋放而出,最重要的還是將其嵌入到自身的生態體系內,進而融入市場需求,推動體驗變化。
放眼國內廠商,百度即是AI布局的先行者和引領者之一。從李彥宏親自寫下一句句prompt,手把手教大家做AI原生應用便可以看出,對於百度而言,如何幫助主流大衆更快、更普惠地體驗AI成果,已成爲其高於商業追求之上的一種經營理念。
這種理念也能從公司財報中得到印證。
AI澆灌,核心業務开“繁花”
2月2 8 日晚,百度公布了 2 023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年度總營收 1 346 億元,歸屬百度的淨利潤( non-GAAP)287億元,同比增長3 9 %;四季度營收3 50 億元,歸屬百度的淨利潤( non-GAAP)7 8 億元,同比增幅達到 4 4 %。
2023年全年,百度的核心業務收入1035億元,歸屬百度核心的淨利潤274億元,同比大增38%。用戶表現方面,2023年12月,百度App月活用戶達到6.67億,2023年全年在线營銷收入751億元。
除了營收、淨利等財報指標之外,資本市場更看重的是,商業及服務模式未來的想象力,在AI業務上進展如何,才是影響投資者態度的關鍵因素。
百度財報中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文心一言用戶規模超過1億。“文心大模型的日調用量已超過5000萬次,季度環比增長190%;12月,約有2.6萬家企業調用文心大模型,季度環比增長150%。”李彥宏在電話會上如是說。
面對寶貴的算力資源,越高的調用量往往也意味着越昂貴的成本,控制價格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在支出面前,大部分企業諱莫如深,但在去年10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百度智能雲事業群總裁沈抖側面透露了一些數據:制作一個20分鐘內能夠把48頁產品說明制作成前台問答助手的成本是幾百塊,後續每次問答只需要幾分錢。
三一重工便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在官網AI客服答疑訪問者的服務上,據虎嗅的初步測算,如果能與百度達成合作,三一重工的月均調用成本在1萬元左右。鑑於三一重工在工程機械領域已經佔據頭部地位,大多數中小企業使用起來花銷會更低。
在努力“开源”的另一側,百度在“降本”方面同樣表現出色,而這與李彥宏對於宏觀趨勢的判斷不無關系。在他看來,市場對AI原生的接受率最高,中小企業次之,大企業最末。百度想做的是滿足多數人的需求,所以2023年3月發布以來,文心大模型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完成了大幅度的推理成本縮減,目前是把成本控制到了原來的1%。
電話會上李彥宏還進一步透露,百度智能雲四季度總營收84億元,其中大模型爲雲業務帶來的增量收入約爲6.6億元。不難看出,AI已成爲百度增長的新動力。
圍繞“卷AI原生應用,比卷大模型更有價值”的宗旨,百度率先在自己的業務群引入了AI變量,長期佔據營收主要板塊的MEG(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群組)成爲第一塊實驗田。
經過AI原生化重構後的AI原生應用,在用戶量、付費率等關鍵指標上有顯著增長,比如被李彥宏評價爲“AI重構最爲徹底”的百度文庫,AI用戶數累計超8000萬,新功能累計使用超7億次,PPT生成超2000萬份,一舉成爲打工人不可或缺的“班搭子”。
商業“朋友圈”擴維
事實上,站在全球範圍內, AI大模型的落地方面,呼聲一直很高的皆指向“產業先行”。以內容生產這一AIGC商業化的範式爲例,國內外品牌營銷行業與大模型、生成式AI形成新的組合拳。
量子位智庫《中國AIGC廣告營銷產業全景報告》指出,廣告營銷之前的偏重都在投放、媒介和運營上,現在媒介由於以媒體廣告爲主(近70%),生命周期變短,對內容生產要求變高。生成式AI解決的就是上述問題,無論是直接決定營銷價值的內容質量,還是牽扯到觸達准度的渠道定位,大模型加持以後,都將开啓AI營銷的新時代。
在前不久的AI生活節上,零售類品牌飛鶴奶粉還嘗試了給AI設定提示詞來促成互動,“AI童趣樂園”版塊就是飛鶴奶粉與百度合作的成果。以“1000天塑造超級腦力”爲主題,百度實現了AI加工簡筆畫功能,爲寶寶的信手塗鴉生成專屬海報,建立更深度的情感鏈接。
現在打开百度搜搜,用戶還可以直接向飛鶴官方智能助手提問。比如提問“寶寶牛奶過敏還吸收不好該選什么奶粉”等綜合性問題,文本對答的形式就更有助於消費者理解信息,“人格化”的客服有助於營造出信任感,特別是在母嬰消費領域,展示專業與關愛尤爲重要,而支持這一功能的基礎就是百度的品牌智能體。
從去年12月27日正式推出品牌智能體至今,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已經有洋河、飛鶴、海爾等多個品牌試用了AI native營銷,僅2023年四季度,百度在线營銷服務業務的單季收入便達到192億元。
盡管生成式AI在中國廣告營銷行業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最長兩年以後,AIGC廣告營銷就將進入應用爆發期。隨着生成式AI完成“人與機器”單向交互到“人與人”雙向交流的進階,未來每年的營收增速或將達到60%以上,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左右。
百度的“朋友圈”同樣也出現了如三星這樣的智能硬件企業。
新品發布會現場,中國三星與百度智能雲官宣結成AI生態战略合作夥伴,同台推出的新款旗艦手機Galaxy S24系列就集成了文心大模型的多項能力,AI升級了通話、翻譯、智能摘要等多個功能。S24還首創了“即圈即搜”,使用時在文字、圖片或視頻上畫圈劃线,手機就能自動搜出精准結果,在高效辦公、簡化操作、讀取需求等方面持續優化。
可以看出,無論是針對個人用戶,還是企業用戶,想要將這些AI工具或者服務能力轉化爲使用方的“生產力”,首先離不开“技術底座”的持續賦能——
高靈活性,支持個人及企業用戶的快速部署和調整,來滿足不同業務場景的需求和變動;高性能,支撐海量數據的傳輸和處理,以及業務並發過程的穩定運行;高安全性,確保業務和數據不受攻擊和泄露;高擴展性,當業務出現快速增長,可在成本效應之內實現擴展。
AI創造的應用想象,或剛开始
如果將過去一年拆解至具體每個季度,市場清晰地發現 , 過去一年裏,百度正快速推進自己在 AI領域中中應用成果的落地,這意味着, AI已成爲 百度進入新一輪價值回報期的 新動力。
2023年一季度,文心一言1.0版正式上线,直接帶動智能雲銷售线索同比增長400%。
二季度,百度在兩個多月時間內完成了文心一言的四次迭代。
三季度,用戶量達到7000萬的文心一言成爲重頭戲,世界大會上發布數據稱,百度內容生態已有64萬創作者使用AI工具生產了1400萬條內容,獲得了300億播放量。
到今天,大模型對商業變現的催化作用持續顯現。
2022年時李彥宏曾在WAIC大會上承認,很多實體經濟的數字化改造尚未完成,智能化的廣泛滲透還需要時間,智能化對實體經濟的巨大拉升作用還沒有成爲廣泛共識,AI的商業化還需在黑暗中摸索一段時間。好在有了引領者,一切變得積極且可期。
比如文心一言最新上线的數字分身功能,只需一張照片、錄制三句語音,即可創建專屬的“虛擬自己”。
就目前用戶使用體驗來看,數字分身功能與前面提到的品牌智能體類似,依托於百度生成式AI技術,全面提升了感知、記憶、人格等能力,“解語花”屬性更加突出。假以時日,未來某天數字分身真能替網友們上班也不一定,屆時,它也將成爲百度的新增長點。
去年9月接受媒體訪談時沈抖就提到,生成式AI在中國有可能演變出全新的變現方式。
“如果你愿意一個月花兩千塊錢僱一個助理,那當 AI 能做助理 1/10 的事情,比如幫你制定旅遊行程、預定機票和酒店、甚至調動打車和外賣軟件等,你會不會愿意花兩百塊?變現方式不一定是會員費,可能是交易傭金或其他方式。”
再比如已成業績新看點的雲服務。據電話會上李彥宏公布的內容,百度近期上线的千帆ModelBuilder累計精調了10000個模型,與千帆AppBuilder一同幫助开發者打造自己的原生應用。
當AI成爲科技的主角,雲計算成了技術交流最通用的基座,以平衡成本與收益爲出發點,大部分從業者應該通過文心千帆等平台來更低成本地獲取大模型能力,先進入AI生態,再嘗試挖掘寶藏。
“技術發展的脈絡是越來越高級。換句話講,離底層越來越遠,越來越不需要關注細節,封裝越來越好,有大量的人在背後把這些活給幹了,這本身也是雲貢獻的價值。”
正如沈抖所說,企業和开發者能夠在底層大模型和算力的支持下做出更好的產品,本身就是大模型的成功。受衆即財富,回到商業本質,AI研發既要創新,又要變現,只有收入結構足夠健康,才能支撐科研體系長期、可持續地運作。
百度在AI領域中的探索從未止步。4月16日至17日,百度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舉辦的百度Create AI开發者大會,邀請全球开發者共赴2024年最值得期待的科技盛宴,屆時將會帶來更多行業前沿幹貨。
站在全球市場,回溯百度這樣的頭部科技的成長及未來,人們或許能夠更直接地體會到成熟商業公司與創業公司的區別,創業期可以用拼勁闖勁往前衝,但成熟的企業更務實、更穩重,他們更知道,理想與現實之間本該有第三條路。
原文標題 : AI這座“春山”,百度如何攀爬而上
標題:AI這座“春山”,百度如何攀爬而上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3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