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華域兌現雙重“本土化”

2023-10-26 18:30:26    編輯: robot
導讀   10月16日,成立已經近30年的博世華域,在旗下的武漢子公司舉辦了主題爲“智駕轉向,‘合’攜未來”的技術周活動。博世華域不但意在展示其汽車轉向的產品、技術儲備、設計思想脈絡,更期望透過媒體,向客...

  10月16日,成立已經近30年的博世華域,在旗下的武漢子公司舉辦了主題爲“智駕轉向,‘合’攜未來”的技術周活動。博世華域不但意在展示其汽車轉向的產品、技術儲備、設計思想脈絡,更期望透過媒體,向客戶和公衆傳播自己的战略原則和战略轉型。

  博世華域的股東方爲羅伯特·博世轉向系統公司(51%)和上汽集團旗下的華域汽車系統有限公司。博世華域總部在上海,擁有煙台、武漢子公司和南京分公司,以及在這四個城市的四個生產基地。博世華域擁有國內規模最大、技術實力最強的轉向系統研發團隊。

  去年,博世華域銷售了667萬套電動轉向系統(EPS),同比增長11.17%,佔有率達三成左右,爲國內最高。

  產品矩陣背後的技術脈絡

  在技術周上,博世華域重點展示了“合”平台系列產品。該平台由本土團隊自主研發完成。

  至此,博世華域不但在“轉向”這個大門類中所有子系統,實現了全方位產品覆蓋,還有能力適配市場上燃油車、新能源的諸多車型。更重要的是,對高等級自動駕駛要求的线控轉向系統,也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博世華域預測,配合國家法規允許範圍的擴大,相關线控轉向產品,將有望在2025年或2026年推出,可以滿足L5級自動駕駛的需求。博世華域一直堅持自己的“裝備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的節奏,始終站在業內技術的領軍地位。

  從“轉向系統”的結構上,可以分爲上轉向和下轉向。博世華域是少有的兩者都擁有強競爭力的公司。

  如果按照EPS的齒條力來區分,越大越重的車,需要的轉向功率也越大。從管柱式(EPSc)、單小齒輪式(EPSp)、雙齒輪式(EPSdp)以及平行軸式(APA),輸出的齒條力越來越大。而博世華域擁有全系產品。而且,轉向系統下的控制器軟件、硬件以及整個系統、機械測試,100%都是在博世華域本土研發,即其擁有所有知識產權。

  在“合”平台的第三代產品(HE3rB3),博世華域的冗余方案是50%+50%冗余。即兩路擁有獨立的電源和通訊模塊,兩個控制回路一起工作。根據博世積累的數據,雙路理論上不會同時發生故障,而單路即便出現功能性故障,50%的轉向力能夠覆蓋絕大多數工況,足以繼續駕駛,同時向駕駛員發出警告。這其實是“熱備份”的思路。

  市場上有些產品是“冷備份”,即一套系統工作,另一套備份。而100%助力失效後,另一套冷啓動。博世華域的技術高管表示,熱備份的成本、空間緊湊性和規模生產上有巨大優勢。

  把握轉向系統的發展方向

  如今的智能化發展,已經要求轉向系統向着线控方向發展。线控最大的物理變化,是上、下轉向直接融合,省略了中間軸。這意味着機械解耦(方向盤和轉向機構沒有物理連接)。一方面,要求必須強化安全可靠性;另一方面,這種設計給操控帶來新的模式。

  在不同機械角度上,轉向比可變,這已經是很成熟的設計了。而在不同工況下(低速和高速),實現不同轉向比,就需要採用线控方案,特別是系統交給高等級自動駕駛算法來控制之後。

  博世華域判斷,线控的最終發展方向,可能將制動轉向、橫縱向控制融合在一起,爲CCU(中央算力平台)集中控制(降低對子系統ECU的依賴)做准備。

  這樣一來,线控轉向就和制動系統沿着類似的進程發展,最後殊途同歸,實現車身姿態和行駛的綜合控制。

  博世華域的技術,不僅在於實現“智慧小腦”的協同控制,還減少了分布式控制帶來的控制模塊,提升开發效率,並提升整車調校和OTA升級的效率。“合”平台意在通過算法打造沉浸感更強的整車體驗,這是客戶非常喜歡塑造的產品路线。

  “植根本土”的精髓

  博世一向倡導“根植本土、服務本土”的企業战略,這是其長達數十年佔據全球頭號Tier1地位的原因之一,因爲本土化作爲長期做法而非權宜之計,客戶會得到更可靠的服務和更高價值的產品服務。

  在技術周活動中,技術負責人多次強調博世華域是100%自主研發、正向研發,擁有完全獨立的知識產權。“合”平台也是如此。這不是在秀肌肉,而是讓客戶放心。

  全自研、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好處,在於研發向上繼承很方便,研發成本低,周期可控。落實到產品上,性價比高。對於“合”平台,中國團隊做出的开發貢獻是決定性的,也是適應中國市場需求的。

  在這裏,博世華域高管談了中歐客戶的區別。歐洲客戶絕對數量少,但每家客戶的訂單量大,且往往有特殊需求,需要定制,很難標准化。而中國客戶數量多,雖然終端客戶有一些敏感需求(比如對NVH的狂熱追求),需要在研發中列爲重點考慮,大體上中國市場需要推動標准化、模塊化產品。

  而且,不管從法規上,還是從需求上,中國市場都要求建立更完整的評估測試能力。既然所有研發環節都在本土,那么中國特有的“閃電开發”模式,就成爲可能。如果遇到核心技術問題,就必須向德國總部尋求解決方案,流程上不適應快速響應的需求。

  而“植根本土”不僅指的研發和生產,還有供應鏈。2021年的時候,汽車全行業陷入芯片短缺,博世華域也受到影響。爲了確保供應安全,維護客戶利益,博世華域決定將所有ECU芯片都進行國產开發。無疑,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而且,此舉得到了國家政策、行業監管、客戶、公衆輿論諸方面毫無保留的一致支持。

  這個進程是相當艱難的。據悉,目前雙向MOS、CAN通訊和角度傳感器等控制芯片,隨着HE3R-B3項目落地量產,都已經實現國產化。

  目前正在進行开發的,包括MCU、傳感器上的扭矩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和預驅芯片。功能實現並不是最難的部分,這些芯片工作環境惡劣,可靠性要求高,必須達到ASIL-D(芯片等級)。

  博世華域不僅要开發國產化芯片,還要講MCU應用的所有工具,包括軟件开發環境、驅動、測試,都做出來。2022年10月,博世華域的集成電路測試中心啓用,公司擁有了從功能ATE測試,到ECU總成級測試(電池兼容、耐久),再到EPS系統冗余測試,最後到整車認證、測試。

  這樣一來,博世華域正在深度參與到“芯片國產化”的大建設上來。其負責轉向系統ECU、MCU芯片、以及全开發流程、工具本身的开發。打個比方,就是既要種出莊稼,還要培育出種子,制造出農用機械。因爲這樣的工作成績和能力,博世華域在工信部制定汽車行業標准《汽車底盤系統控制芯片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研產銷鏈條本土化之余,博世華域超越了Tier1的責任範圍,在相關芯片國產化的進程中所做的投資和开發,爲中國汽車產業的技術自持和供應安全,做出重要貢獻。博世華域作爲一家合資公司,既實現了研產銷本土化,也展現了本土企業的社會擔當。與這種本土服務精神比起來,其技術領先的光芒似乎要讓位於前者。



標題:博世華域兌現雙重“本土化”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8174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