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零壹財經
作者 | 焦娟
2021年的元宇宙、2022年的人形機器人、2023年的ChatGPT與蘋果MR眼鏡,以及時不時上新聞的腦機接口、智能合約……全球範圍內的科技產業似乎進入了加速時代。
怎樣從全局的角度,用一個框架來看這些爆款產品?它們之間有什么邏輯關系?基於智能科技未來5年的展望,對公司、對個人有何啓示?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做深入探討。
01
全局角度的認知體系與研究框架
概念繁多,如何理解?我們需要一個認知體系。
我們建立的認知體系,是一個四層嵌套關系,最內核是“治理”、外推出去則是“共識”,基於治理與共識則是再外圍的技術,包括AI技術(AIGC/ChatGPT)、虛擬現實技術(VR/AR/MR眼鏡),最後才是技術變革帶來的新生態——元宇宙。
元宇宙這個詞,是個着眼於未來的詞,也就是說,未來基於技術變革所衍生出來的龐大生態圈。從這裏就能看出,元宇宙是一定會囊括現實物理世界的——MR眼鏡將數字化維度疊加入現實世界、大模型之後的下一層AI技術路徑是具身智能(改造現實物理世界)。
如上圖所示,這輪智能科技,以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真正實現爲總綱。AGI下設“混合平台”與“重構時空”兩條技術路徑。混合平台即人使用工具,人形機器人與腦機接口是混合平台這一技術路徑上的兩套工程方案;重構時空則是科技歷史上第一次調頭向內,針對人的意識,去構建一個新的虛擬時空——元宇宙。
元宇宙的重磅性不比500年前的大航海時代低,它們均是人類开拓新空間的原始野望,但大航海時代是去开發地球上的新地理空間,元宇宙則是在地球空間开拓見頂後、被迫掉頭向內針對人的意識進行空間开拓。某種意義上,這與發射火箭、海底探索類似,均是地球空間开拓的一種極致化呈現。
元宇宙有六大投資版圖,包括硬件入口及操作系統(蘋果MR眼鏡)、後端基建、底層架構、內容與場景、人工智能(ChatGPT)、協同方。
人形機器人如何囊括現實物理世界?
如上圖所示,人形機器人會銜接MR眼鏡,在新的虛擬時空成型之際,徹底改造現實物理世界——用戶通過科技巨頭的硬件入口(如蘋果MR眼鏡)進入虛擬時空。AI會以新生產力與新生產範式,在虛擬時空中生成內容、應用、場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這一過程需要底層架構、後端基建、協同方。
人的需求、科技自身的需求,使得AI不滿足於僅僅在虛擬時空中的作用。AI會以物理裝置的模樣顯示在現實物理世界,接管用戶虛擬時空需求之外的其他需求,故人形機器人只是AI顯化的一種形態。AI的顯化可以呈現爲任何分布式垂類硬件,如機器狗、機器馬、四足、六足等。
上圖左右兩部分,連在一起,是在刻畫智能科技的技術脈絡,以及基於諸多技術所生成的元宇宙生態的上下半場——上半場的元宇宙建設過程、下半場的元宇宙囊括現實物理世界的過程。
元宇宙的成型,是靠本輪智能科技的接力賽式的推進,故元宇宙與各類技術概念(ChatGPT、MR眼鏡、人形機器人)非一個邏輯層面,元宇宙是基於技術的衍生生態圈。
我們再聚焦於智能科技的技術本身,這裏面有最令人振奮的爆款產品,如2023年的ChatGPT,2022年就开始發酵的人形機器人,2021年就被寄予期望且2023年有望落地的蘋果MR眼鏡。
這些產品的背後,是美國過去50年科技史上最重磅的幾家生態級巨頭的終極競爭——微軟攜OpenAI領銜AIGC,蘋果重磅推出MR眼鏡作爲新一代通用硬件入口,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預計2026年進入家庭C端場景。
02
ChatGPT、MR眼鏡、人形機器人的邏輯關系
智能科技可以細分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智能合約等衆多方向。
其中人工智能以微軟的ChatGPT爲代表,預計將引領2023-2024年的大發展;智能硬件包括蘋果MR眼鏡與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詳細參考《新硬件主義》);智能合約以以太坊爲代表。
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智能合約的本質不同,分別代表着生產力、新空間、生產關系。其中,智能硬件的“空間”邏輯,包括蘋果MR眼鏡开闢一個新的虛擬空間,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則負責改造現實物理世界(現實物理世界是人的現實物理世界,換個角度,是AI的“新虛擬空間”)。
三者之間有非常縝密的內在聯系,生產力的大發展,會促進空間邏輯的長足進步,生產關系能充分釋放各類活力,加持生產力。三者相輔相成,共同去加速建設未來的元宇宙。
除了上述的本質關系,三者之間還有邏輯關系。
AIGC與MR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沒有AIGC,MR眼鏡內的內容做不了(3D世界中每一幀的畫面都是360度,靠人去做根本不可能),沒有MR眼鏡這一新空間,AIGC在當下移動互聯網的計算平台上,是破壞性十足的存量博弈——找一個受益標的不容易,但找一個受損標的非常容易。
MR與人形機器人是並列關系。MR爲用戶开闢一個新的虛擬空間,3D立體、沉浸式、互動式等,較移動互聯網的計算平台要高級;人形機器人改造現實物理世界。MR眼鏡+人形機器人的威力巨大,它們會迫使所有的存在,不管是人、硬件,都必須構建起基於自身的數據交換能力,換句話說,一個主體(不管是人還是某樣硬件)如果沒有數據交換能力,未來智能科技的運行世界中,它就立馬排除在外。
AIGC與人形機器人是遞進關系,它們本質都是AI,是真正的AGI實現過程中的不同層次。ChatGTP背後的大模型是最初級的技術層次,比它高級的是具身智能。以人形機器人爲代表,具身智能通俗來講,即AI需要一個物理裝置、一個外顯,可以是人的樣子,也可以是任何其他的樣子。比具身智能層次更高的,未來還有兩次,這裏先不贅述。
智能合約作爲生產關系,其實跟生產力、空間都有巨大的邏輯關系,生產關系的槓杆效應最大。
03
智能科技五年(2023-2027)展望
上圖是我們根據五本出版物所構建出來的十年展望:
(1) 前五年是智能科技的大浪潮“潮起”階段。
· 微軟領銜2023-2024年,這兩年是ChatGPT持續迭代且落地去應用的兩年;
· 蘋果領銜2024-2025年,這兩年是MR眼鏡真正开始起量的兩年;
· 2026年是馬斯克給的特斯拉人形機器人進家庭C端的時間點,2026-2027年,甚至到2028年將是人形機器人大爆發的兩三年。
(2) 2028年之後則是後半場,代表着法律法規的規範性、約束性。
04
對企業的啓示
科技革命,本質上是“打土豪分田地”,任何過往幾個計算平台的既得利益群體,此刻值得“緊張起來”。因爲這一輪智能科技,是美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幾家生態級公司,正在殺入彼此的“腹地”,其競爭的烈度、對過往壁壘競爭優勢的摧毀程度史無前例。
且當下的外在環境極爲動蕩不穩,全球任何層面都無明顯的時代大紅利,各行各業各公司都需要新的發展動力與空間。如無新增,亟需顛覆。客觀來講,本輪新增與顛覆都有——MR眼鏡貢獻新空間、人形機器人改造現有物理世界,但新增與顛覆在時間軸上有先後順序,先新增、再顛覆,這樣的牌面給所有公司帶來共同的壓力——能否抓住新增的機會?如何保證顛覆期的自己能平穩穿過?
以大模型爲例,大模型是改變了供給方式——由人供給變成AI供給,帶來的劇變,將影響方方面面,其中高毛利率的公司、具有平台優勢地位的公司,在AIGC的衝擊下,如何保持自己的優勢?是個巨大的課題。
這只是ChatGPT帶來的衝擊,MR眼鏡、人形機器人的衝擊只會更大。
此外,按照智能科技的發展趨勢及特徵,一方面會以衝擊甚至顛覆的力度攪局當下所有的競爭格局;另一方面則加大兩級分化。若公司是上市公司,那分化會更加明顯,若能順應智能科技的脈絡及未來特徵,有望贏得資本市場的認可,否則估值可能會持續低迷甚至是下行。
05
對個人的啓示
AIGC是先進生產力,基於AIGC的爆款ChatGPT背後的技術路徑是“大模型”。大模型的革命性意義,在於它是軟件行業的“活字印刷術”,在智能科技的這場變革中,爲所有的存在提供了未來的生存契機:任何已經數字化、尚未數字化的存在,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無論大小強弱,均可借助於“大模型”,低成本去構建自身的數據交換能力,進而有一定的概率成功躋身於大模型的未來生態體系——智能科技的新大陸。
順應大模型的趨勢,用戶、品牌企業等任何存在,均需標配數據交換能力。ChatGPT背後大模型運行法則在於可獨立收斂出正確答案,但人、品牌企業先天沒有數據交換能力,其運行場景中絕大多數環節也沒有數據交換能力,若在大模型時代不想被淘汰,未來均將被迫要構建起數據交換能力。
再進一步,未來的現實物理世界,其空間重塑是以人形機器人爲圓心,人形機器人本質是AI,它與其他硬件之間的交互需求,迫使其他硬件也被迫構建出數據交換能力。因此,人、企業、未來現實物理世界的任何硬件,都將踏上了主動或被動構建數據交換能力的徵程——主動而爲之,或被裹挾着被迫進化。
未來,人自身面臨抉擇,要么僅僅作爲消費者被鎖死在各類營養艙中;只要人不想被擠出供給端,就必須首先順應新生成主義時代的趨勢:更換自身的操作系統——首先順應趨勢,構建人自身的數據交換能力,虛擬數字人、腦機接口均是構建路徑;其次逆向保持住人的屬性,創作與顯現、重建“數據交換”之外的社群。順應趨勢的過程中,人在AI眼中,與其他各類硬件終端無異,人將成爲普世意義上的“終端”;同時,腦機接口改造人的硬件,與其他硬件終端終成並列關系。
但人終究與硬件終端不同,人的新操作系統,本質就是在新生成主義時代的熵減系統。新生成主義時代,是將多維粗暴壓縮成一維——數據交換;解構“數據交換”,則需要構建新的“多維”,來對衝一維的粗暴。本質是熵減,即我們需要用更長的歷史感,來對抗眼前波段太強的短敘事,需要一些長的敘事,給它一些結構,這種新結構,即人的新操作系統——順應大模型趨勢的同時,守住自己供給端的身份,構建出“數據交換”之外的社群。
(本文作者焦娟,《元宇宙大投資》《新硬件主義》《新IP大趨勢》作者)
原文標題 : 智能科技大浪潮五年展望
標題:智能科技大浪潮五年展望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3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