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發愿,垂直行業廠商逐夢“大模型圈”

2023-06-29 18:41:25    編輯: robot
導讀 “ 一場垂直廠商和在互聯網及兩次AI浪潮期間崛起的明星企業間的,新的馬拉松賽跑。 內容:koorvoa = 編輯:TV.  校對:莽夫  “十倍於移動互聯網的平台革命”,不僅吸引着國內衆多科技大廠投...

一場垂直廠商和在互聯網及兩次AI浪潮期間崛起的明星企業間的,新的馬拉松賽跑。

內容:koorvoa = 編輯:TV.  校對:莽夫 

“十倍於移動互聯網的平台革命”,不僅吸引着國內衆多科技大廠投身AI新浪潮,或自研通用大模型,或推出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向企業服務、金融、工業等行業加速滲透,同時也引發細分領域的諸多垂直廠商積極佔位,深耕領域內的“一畝三分地”。

某種程度上而言,大模型是垂直廠商們“不得不爲之”的“跟風”選擇,即便在資金、技術、人才等硬件條件上與科技大廠相比不具優勢,但面對新興技術浪潮的衝擊,不進則退,且極容易被新進入者顛覆。

這個新進入者,既包括新興的大模型創業公司,也指向“借機”扎根產業深處的科技巨頭。

Part.1

以小博大,在夾縫中找機會

繼百度、阿裏、華爲等第一梯度玩家陸續發布大模型相關產品、方案,騰訊雲也於近日正式公布行業大模型技術方案,加之今日發布大模型服務平台“火山方舟”的火山引擎,國內“頭號玩家”們的大模型技術方案和商業路徑終於全部“浮”於台面之上。

“基本可以判斷,所有行業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當然重做的方式可能有很大的差異,有些行業只需要用通用大模型做finetune或者對齊,但有些行業可能需要從頭开始訓練,有些行業甚至連模型結構都要換掉。”毫末智行數據智能科學家賀翔對大模型的商業前景判斷,與當前市場上的主流聲音一致,認爲大模型正成爲人工智能浪潮的重要拐點。

盡管大模型是片藍海,蕴藏着“萬億級商業價值”,但“百模大战”、“千模競帆”並非戲言,產業側則是更具確定性的商業標的,競爭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百度、阿裏、騰訊等具有技術積累、團隊優勢和資金支持的科技大廠率先搶跑,並加速應用落地,开啓新一輪行業客戶之爭。

百度曾宣稱與超過300家企業成爲生態夥伴;4月阿裏雲也宣布與七家企業推動大模型在油氣、電力、交通等行業落地;華爲早前就已發布盤古金融、電力、藥物分子三個垂直領域大模型;而剛剛公布MaaS解決方案的騰訊已和數十個行業的22家企業達成大模型共建合作;火山引擎則透露抖音集團內部已有十多個業務團隊試用“火山方舟”,首批邀測企業包括金融、汽車、消費等衆多行業客戶。

而剛剛發布私域大模型的傳統ICT廠商新華三、將於7月發布大模型的京東等等,都關注大模型與產業融合,直接瞄准垂直賽道。

大廠綜合實力更強,一旦模型與場景“飛輪”轉起來,更快的掌握優質數據並搭建起服務生態,垂直行業廠商們想再要追趕只會難上加難。

但並非沒有一搏的資本。綜合了專家經驗、組織能力、工程能力的產業knowhow,是業界普遍認爲垂直行業廠商構建大模型的資源壁壘與護城河。長期根植於一线客戶,深入的需求理解和豐富的落地場景優勢,也是垂直行業廠商可貴的“籌碼”。

Part.2

押注專業化,行業數據大比拼

“大模型這個賽道還是太早期了,如果說GPT-4和Bard、LLaMA、Claude(編者注:分別是谷歌、Meta、OpenAI前員工創立的Anthropic發布的大模型)等國外不同技術棧的大模型還存在比拼的話,那么國內的大模型還沒有進入賽場(過於早期,沒有商用,無法比較),所以目前不存在國內通用大模型之間的比拼。而在作爲基石的國內通用大模型還沒有真正進入賽場的情況下,垂直大模型也不存在太多的可比性,一切都還在早期。”夥伴雲董事長兼 CEO戴志康對正見TrueView表示。

他進一步舉例補充,“某個用於Text2SQL(編者注:將自然語言文本Text轉換成結構化查詢語言SQL的過程)的垂直模型,可能還比不上LLaMA通用开源模型的Text2SQL能力。”

目前大模型开展雖轟烈,卻還處於初級階段。百度、阿裏等較早公布大模型技術路徑和架構全景的頭部公司,產品也均未進入公測,屬於垂直行業廠商的時間窗口尚未關閉。

“垂類行業只要緊跟潮流,精准解決用戶需求,不會脫離AI大模型。”某股權投資機構副總裁史松坡向正見TrueView分析了垂直行業廠商在大模型時代的機會點,“大模型的落地和應用離不开掌握着流量和用戶的垂類廠商,它們需要解決的是如何緊跟大模型,並利用相關技術解決尚未滿足的行業客戶需求。”

加快大模型項目共創,由單點測試擴散至規模化商用,積累垂直領域數據和業務know-how,進而優化大模型訓練和調優能力,挖掘和解決行業客戶尚未被顧及,或被充分改造的痛點,將數字化延伸至產業的“神經末梢”處,這也許是當前窗口期內垂直行業廠商們的機會所在。

當前越是傳統的行業,對大模型產品和解決方案越是有針對性、專業性和精准度的高要求。專業的訓練數據和行業知識庫是領域大模型的難點,也是垂直行業廠商的優勢。

“假定大家訓練和調優能力都差不多,那么誰有最大量、最高質量的垂直領域數據集,誰就擁有了產出更優質垂直模型的能力。即便現在訓練和調優能力稍弱,但長期來講技術能力是能夠被追平的,而數據集的鴻溝則不一定能被追平。”在戴志康看來,“真正影響垂直廠商的差距點只有一個,即用於訓練垂直模型的數據集。”

賀翔同樣認爲垂直與通用大模型“隔行如隔山”。“在純語言相關的垂直領域,可能存在垂直大模型與通用大模型的競爭。但是在自動駕駛這種獨特的垂直領域,不管是語料、任務、還是測評標准,都與通用大模型完全不一致,只能夠用自動駕駛大模型來解決。”

Part.3

新的馬拉松賽跑,在嘗試中找出路

目前大模型技術和產品密集發布,卻尚未有成熟案例和成功路徑借鑑,垂直廠商們只能摸着石頭過河,是MaaS(Model-as-a-Service,模型即服務),還是“完全沒有必要去卷大模型,而是應該投身到應用層創新”,標准答案尚未生成。

火山引擎總裁譚待判斷,“企業使用大模型,未來可能會呈現“1+N”的模式:“1”是通過自研或深度合作,形成1個主力模型;由於成本和場景復雜多元等原因,在這個主力模型之外,還會有N個模型同時應用。”

“企業所需的並非僅僅是一個大模型,而是多個大模型。”竹間智能創始人兼CEO簡仁賢持相同觀點,“坦率來說,目前絕大多數的生成式AI都是基於谷歌开發的Transformer开發出來的模型”,他認爲大模型是不是自研已經不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最後用大模型驅動做出的產品是否有實際應用價值。”竹間智能提供的是MaaS服務模式,並設定目標要讓企業在99萬的預算內即可打造一個企業自有的大模型。

“中國不太注重生態,一般都是把別人全‘滅’了、全‘殺’了,其實自己也沒有發展起來。”自研大模型的Pre-A+輪企業瀾舟科技創始人兼CEO周明號召行業廠商應該有一種平和的心態,“To B存在很多新的創業機會,包括對客戶、行業的理解,客戶與大模型團隊的互動,形成某種意義上的战略合作夥伴,或者形成所謂數據飛輪、功能飛輪,做得越深,相應的壁壘就越高。任何一個公司進入到該領域,包括巨頭公司,都要花同樣的功夫進行積累。”

雖路徑不一,垂直行業廠商卻目標一致。皆是用好大模型這一新的生產力工具,升級原有的生產方式,建立新的生產關系。而這也將是垂直廠商和在互聯網及兩次AI浪潮期間崛起的明星企業間,一場新的馬拉松賽跑。

“垂直模型的底座仍然是通用模型,最終決定市場格局的,是底座通用模型的能力和上層垂直模型的優化。而現在通用模型的發展日新月異,所以垂直模型也面臨剛發布不久就需要升級底座的情況。”戴志康解釋說,“基於ChatGLM-6B研發的垂直模型,即便當下效果不錯,但當三個月後ChatGLM-6B被xxx-6B超越,垂直模型也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他直言,“如果認爲現在憑借垂直模型就能構成拐點,可能只是一種市場營銷手段。”

在長期競爭中,沒有穩固不變和一蹴而就的市場格局。這場新的馬拉松賽跑,匆忙开局,終點未知。

       原文標題 : 用AI發愿,垂直行業廠商逐夢“大模型圈”



標題:用AI發愿,垂直行業廠商逐夢“大模型圈”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3142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