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深圳南山區藍女士和朋友去海雅商場喫飯,路程十幾分鐘,結果在商場找車位卻花了半個多小時。“這種情況在周六日和一些景區是常態,甚至有時候還找不到停車位。”藍女士說。
城市空間有限、機動車數量不斷增長,停車成爲難題。高德地圖2022年初的報告顯示,全國停車位缺口達到8000萬個。而在不久前,廣西南寧“天價停車費”一事更是將停車貴推上風口浪尖。
停車難似乎成了困擾人們的城市頑疾,如何才能破解?
車位供需不平衡,是停車難問題的根本原因。
近幾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根據公安部數據,200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僅爲0.16億輛;而到了2014年,這一數字突破1億;截至2022年底,我國保有量達3.19億輛,並且預計每年以2000萬輛的速度在快速增長。
但停車位數量卻趕不上汽車的增長速度。一般而言,城市車位數要在汽車保有量1.1倍以上才能正常運轉,而當前中國城市汽車保有量和停車位數量比率大約爲 1:0.8,中小城市僅爲 1:0.5。
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副教授盧源表示,停車位供給不足原因,一方面是“歷史欠账”,另一方面是大城市土地稀缺,導致停車設施增設受限。
“歷史欠账”是指老舊小區在規劃時沒有考慮到未來的汽車增長。以北京爲例,1994年之前,北京市居住停車無配建車位指標要求,1994-2003年間居住區配建車位指標僅爲0.1個/戶,2003-2015年間配建指標爲0.3-0.5個/戶,2015年後提高至0.3-1.3個/戶,但目前北京戶均機動車保有量已達到0.7個/戶。
歷史規劃問題也導致停車難的問題在老舊小區與胡同區最突出。
“小區停車位太少了,晚上稍微晚點下班就停不進來了。”北京西城區的王女士告訴界面新聞。王女士所住的小區是北京西城區的老舊小區,由於小區建設較早,停車配建標准低,車位供給嚴重不足。小區內平常根本沒有空余車位,小區外路側也禁止停放,附近也沒有合適的停車場,停車矛盾突出。
因爲停車位數量少,王女士和小區其他住戶默認先到先得原則。每天爲了佔停車位,一下班王女士便從單位往家趕,停上車後也不敢輕易外出,晚上有外出需要一般都打車。
王女士還表示,很多住戶們“見縫插針”停車把道路堵塞,不僅要經常打電話叫人下來挪車,而且因爲停得近容易出現剮蹭。
除了客觀存在的停車位數量缺口,停車位資源利用不充分也是停車難的一大原因。據高德地圖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心區、景區和醫院周邊,是全國“停車難”的主要區域。白天這些地方“一位難尋”,但是到了晚上又變得空蕩蕩。
根據高德地圖與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聯合發布的《全國停車場分析報告》,停車難的城市與停車成本高的城市有很高的重合率。報告根據各大城市重點區域路邊停車場平均價格分析,廣州以每小時26元的停車價格位居首位,其次分別爲上海20元、深圳20元、南京20元、杭州12元。
不同的停車設施收費水平不一,其中住宅小區停車收費較便宜,一般按月或年爲的單位進行收費,費用在每月幾百至千元不等。
商用的寫字樓、商場、機場配套的停車場收費相對較貴,每小時費用在幾元至十幾元不等。浙江合創律師事務所俞建偉律師向界面新聞表示,一方面是因爲商用停車場一般爲地下停車場,开發商建設成本高;另一方面,公交車站、機場等配套停車場資源有限,有意通過較高的停車費用限制人們長時間停放。
而作爲便捷的臨時停車資源,路側停車費用更高。今年5月,南寧路側停車一天收費上百元引發熱議。在南寧停車位管理公司慧泊停車2021年發布的一批停車欠費車輛名單中,甚至有車輛停車欠費高達6萬多元。
在學者們看來,停車費用高是大城市用市場化手段治理城市擁堵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希望通過停車貴讓公衆在中心城區等地方減少汽車使用,多選擇公共交通。
盧源表示,路側停車並非是簡單的畫线無成本,實際上佔用的道路資源成本很高,而路側停車資源有限,收費可以有效達到資源配置效果。同時开車本身不是低成本的出行方式,由政府補貼的公共交通才是低成本出行。
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教授陳紅也表示,收費是一種利用經濟槓杆的調控手段,通過價格影響人們出行工具的選擇。如果路側停車位周轉率低,大家享受到的資源利用率也會降低,同時還會造成道路交通擁堵。
提高停車費對於緩解擁堵有一定的效果。據盧源介紹,業內有研究選取了全國大約二十多個城市,就收費和城市擁堵情況做了比較分析,發現停車收費確實有效。陳紅表示,西安朱雀路一帶在實行路側停車收費前,路兩側都停滿車輛,其他車輛無法停放;實行6元一小時收費之後,停放車輛變少,停車位周轉率大幅提升。
但公衆並不太接受這樣高的停車費,對價格制定依據也產生質疑。陳紅表示,目前路側停車價格主要是分區域設定,停車價格需要慎重考慮整個區域交通擁堵、停車位數量等多重因素。同時也需要詳細調研、廣泛聽取居民意見,設定一個既能被人們接受同時能達到有效管理的價格。
目前,南寧市政府就停車費標准已擬定優化調整方案,一天最高102元的費用將降至50元。此外,蘇州、廣州、常州等多地啓動以停車場收費秩序、明碼標價等爲重點的專項整治。
政府部門早已關注到停車難題。2021年5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於推動城市停車設施發展的意見》,要求到2025年,全國大中小城市的居住社區、醫院、學校、交通樞紐等重點區域停車需求基本得到滿足。
隨後,各個城市紛紛推出相應解決方案。去年,蘇州、廈門、廣州等均發布了停車意見通知;今年4月,浙江省也印發《關於浙江省推動城市停車設施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力爭全省建成停車位1120萬個。
解決停車難題主要在於兩方面——增加停車位、提高利用率。
將現有道路劃設成路側停車位是增加車位的主要方式之一,基本不需再投入額外成本,但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造成交通擁堵情況。另外,建設立體車庫能在有限空間裏提供更多車位,但建設成本較高。
山東萊鋼泰達車庫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金慧娟告訴界面新聞,新建一個立體停車庫造價在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盧源也表示,一般立體停車庫項目造價高,收回成本需要5至10年。
爲盤活城市已有停車資源,提高停車資源利用率,共享停車在越來越多城市推行。今年5月26日,北京發布的《2023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劃》提到,今年北京將新增共享停車場150處、車位1萬個。
陳紅表示,共享停車更適合對於可以有效管理的商業的寫字樓、酒店、醫院等,在小區實施難度較大。小區停車位產權屬於業主個人,物業無法支配,如果居民個人不愿意共享,其他車輛就無法停放。
一些城市還在建設城市智慧停車平台。金慧娟透露,目前已經和南京達成協議,今年內將建設城市級停車管理平台,未來將構建城市停車資源一張網。
此外,爲解決中心城區交通擁堵和停車問題,多個城市發展“P+R”停車模式。P+R是指在地鐵附近建造停車場,开車只到地鐵站,再換乘公共交通到目的地。以北京爲例,大部分P+R停車場都在五環外,車主憑借當天乘坐地鐵或公交的記錄,刷一卡通停一次車只需2元左右。盧源認爲,P+R停車場讓一部分人开始接受“汽車+地鐵”的混合交通方式,可以部分緩解中心城區的交通擁堵情況。
停車難是城市治理的重要一環,盧源認爲,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還要跳出停車位供需關系,引導人們向公共交通轉移,同時也要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
標題:全國停車位缺口達到8000萬個,停車貴、停車難到底怎么辦?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3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