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攜手破解長城保護邊界難題

2023-06-02 18:50:33    編輯: robot
導讀   京津冀地區的長城地緣相接、文化一脈,是長城建築中的精華部分,對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何處理好長城中的“邊界問題”,促進京津冀地區長城的整體保護,是三地文博工作者面臨的現...

  京津冀地區的長城地緣相接、文化一脈,是長城建築中的精華部分,對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何處理好長城中的“邊界問題”,促進京津冀地區長城的整體保護,是三地文博工作者面臨的現實課題。2022年7月5日,北京市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籤訂了《全面加強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利用聯合協定》,推動京津冀長城領域的共保共用、文博交流進入新階段。

  京津冀長城邊界總長約110公裏

  紅石門段長城“一腳踏三地”

  相比馳名中外的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金山嶺長城……紅石門長城的知名度不高,卻憑借“一腳踏三地”的交界屬性,成爲長城中的獨特存在。

  長城紅石門段,坐落在北京市平谷區金海湖鎮紅石門村東北約1公裏、與河北省興隆縣交界的山脊上。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紅石門村出發,沿山間小道攀登約1個小時,來到海拔600多米的大松木頂。山頂上坐落着平谷區1號敵台,這是明長城進入北京東部的起點,亦是京津冀的交界地。

  北青報記者看到,平谷區1號敵台僅存基座,台基中央矗立着三棱柱界樁,由國務院設立於1996年,界樁三面分別刻有北京、天津、河北字樣,因而被人們稱爲“三界碑”。經常有遊客在遊覽長城風光的同時與界碑合影留念。在三界碑附近,能聽到來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承德市遊客的鄉音。

  站在大松木頂上,向北京方向遠眺,修繕後的長城猶如白色巨龍、沿崇山峻嶺逶迤起伏;向天津、河北方向望去,長城牆體全部用毛石壘砌,近年來未經修繕,呈現出古跡的滄桑之美。

  大松木頂上的長城敵台,僅僅是“邊界長城”的一處縮影,京津冀三地存在多少邊界長城?北青報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京津冀長城邊界總長在110公裏左右,涉及北京市的平谷、密雲、延慶、昌平、門頭溝五區,其中密雲和平谷爲主要區域,“古北口—金山嶺段”長城爲國家級重點點段。

  針對“邊界長城”,2019年發布的《長城保護總體規劃》指出,涉及跨行政區域分布的長城點段,相關地方缺乏必要溝通、協商,對長城點段保護帶來不利影響。

  破解長城保護中“邊界難題”

  京津冀三地籤署“聯合協定”

  爲健全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利用的合作機制,2022年7月5日,在國家文物局的見證下,北京市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籤訂了《全面加強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利用聯合協定》。“協定”提出,要解決好京津冀三地在長城保護過程中遇到的“邊界”難題。

  長城保護中存在哪些“邊界”難題?據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邊界難題主要存在於兩方面:首先是保護級別不同,北京市已將經國家文物局資源調查認定的所有長城資源(主要是明長城)公布爲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在大部分的邊界長城中、河北省部分都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就造成了同一段長城兩個保護級別的問題;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分範圍不同,北京在2011年已經公布,北京長城的保護範圍爲距離長城本體500米,一類建設控制地帶爲保護範圍向外延伸2500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500、3000”,但是河北省等地將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公布爲“50、150”,這也使邊界長城的保護管理利用存在比較復雜的問題。

  如何破解“邊界難題”?“協定”明確提出了三個方面:要共同建立“長城保護協調機制”,定期舉辦長城保護工作研討會,推動京津冀逐級達成行政區域邊界處的長城保護工作共識文件;要做好“規劃銜接”,協調行政區域邊界處的長城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京津冀三地共同制定共管轄區內長城保護與利用的整體計劃,同步开展長城修繕、利用开放等工作;定期开展京津冀三地行政區域邊界處的長城的聯合巡查、督察,並依職責協調執法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協定”籤署當天,北京市密雲區人民政府、河北省灤平縣人民政府還籤訂了《邊界長城保護合作協議》。密雲區、灤平縣將加強行政區域邊界處長城保護利用事項的先期溝通,確定項目實施主體,編制保護維修方案,加強相互支持配合。雙方還將打造兩地邊界長城執法工作共享平台,互相協助查處長城違法案件,及時發布相關信息。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早在2006年施行的《長城保護條例》中就已明確,長城段落爲行政區域邊界的,其毗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召开由相關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研究解決長城保護中的重大問題。2022年籤訂的《全面加強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利用聯合協定》和《邊界長城保護合作協議》,將《長城保護條例》中的相關要求進一步明確和細化。

  明長城精華部分位於京津冀

  是發展旅遊業的巨大資源

  籤署《全面加強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利用聯合協定》,不僅僅是要保護“邊界長城”,更是要推動京津冀長城保護水平的整體進步。

  長城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京津冀地區的長城歷史悠久、建築宏偉、內涵深邃,對中國歷史上的軍事防御、政治經濟、民族交融、文化趨同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明代長城在京津冀地區亦是最精華的部分,要維持長城各個歷史層面上的完整性,京津冀三地必須協同保護。

  在長城研究方面“協定”指出,要支持鼓勵京津冀三地文物保護、考古研究等領域的高水平專業機構和高等院校加強合作,全面、全程參與長城保護工程和利用活動,加大長城考古、研究力度,做好相關遺址遺跡調查、發掘與研究。

  在培訓交流方面“協定”提出,要依托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开展長城保護項目管理、設計、施工人員實訓,搭建京津冀三地專業培訓平台,爲長城保護管理、修繕展示等提供專業支持。

  建立京津冀長城保護利用信息共享機制。“協定”明確,在充分整合京津冀長城資源調查以及專業機構、高等院校相關科研成果的基礎上,要聯合开展長城資源復核與補充調查,補充完善長城資源信息數據,建立京津冀長城保護利用信息共享機制,實現長城資源及保護管理信息的共建共享,爲挖掘闡釋、展示傳承長城價值、長城文化和長城精神提供數據保障。

  京津冀地區長城現存多大規模?北青報記者進行了簡要梳理——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網站記錄,北京範圍內的長城始建於北齊,明代大規模修築,東起平谷區,經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昌平區,西至門頭溝區,現存長城牆體520.77千米,其中包括八達嶺、慕田峪、司馬台等知名段落;明長城天津段全部位於薊州區北部山區,以黃崖關長城的知名度較高;河北境內的長城是拱衛京師的重要屏障,據《河北省志·長城志》記載,河北省境內有战國以來歷代王朝修築的長城多達15條,包括著名的山海關、大境門、金山嶺長城。

  八達嶺之雄、慕田峪之秀、司馬台之險、山海關老龍頭之奇…… 長城蕴藏着深厚的美學理念,是京津冀地區开展旅遊的巨大資源。《長城保護總體規劃》指出,長城所在地各省(區、市)城鄉人口密度、資源環境、產業結構、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東部和中部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以及山西省、河南省6個省(市)”經濟相對發達,其中京津冀地區人口大量聚集、旅遊業發展快速。文/本報記者  崔毅飛   攝影/本報記者  崔毅飛

  延伸

  京韻津味燕趙風  文旅融合現生機

  乘上“京津冀”旅遊班列到河北邯鄲涉縣革命老區賞大地秀美風光,看鄉村振興幸福圖景;到河北白洋澱,乘上北京公交集團專門爲白洋澱打造的“水上巴士”,穿梭在蘆葦蕩中,體驗最生態的湖光水景。近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爲三地旅遊業帶來勃勃生機。

  4月28日,中國鐵路北京局所屬中國鐵道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旅集團”)开啓了今年第二趟“京津冀”旅遊班列,班列從北京西站駛向河北涉縣,在4天的時間裏,108名旅客白天遊覽媧皇宮、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紅色小鎮紀念館、韓王九寨、太行五指山、王金莊梯田,晚上夜賞赤水灣古鎮夜景……“這次的班列是我們聯合涉縣縣政府、涉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共同推出的一次文化旅遊活動。京冀兩地遊客可以共賞涉縣大地秀美風光,共謀鄉村振興幸福愿景。”中鐵旅集團旅遊專列分公司副總經理閆蕾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說。

  “京津冀”旅遊班列开啓了三地市民“說走就走”的旅行。閆蕾表示,爲深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战略,不斷挖掘三地文化歷史資源,中鐵旅集團依托京津冀區域鐵路網優勢,於2018年正式上线了“京津冀”旅遊班列。班列以北京爲中心,圍繞京韻津味燕趙風,將區域內海濱海島、草原湖泊、天然冰雪、優質溫泉、青山秀水、鄉村風光通過班列串聯起來。至今,該班列已开行36趟,接待了4500余名遊客。“踏春尋夢,尋非遺太極故裏”邯鄲方向、“京畿勝境,觀太行奇觀”淶源方向、“迎冬奧、玩冰雪”張家口方向、“來一次特別‘鐵’的旅行——滄州鐵獅、鐵佛、鐵錢庫”滄州方向……隨着班列的不斷开行,這種出行+旅遊的新方式越來越受到市民的認可。

  和汽車旅遊大巴不同,“京津冀”旅遊班列上設有三節軟臥車、一節餐車和兩節多功能車。多功能車設置有書吧、茶吧、酒吧,提供KTV、茶藝展示、歌舞表演、書法繪畫等個性化服務,讓旅客在列車上不僅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旅遊新體驗,還能隨時隨地通過列車內飾、人員服飾、臥具備品、品牌標識等,深入了解京津冀區域內厚重的歷史人文和旅遊資源,真正體驗京津冀旅遊“一列一主題、一車一城市、一包一景區”的全方位、立體式出行新感受。

  今年6月16日,塞罕壩“京津冀”旅遊班列將再次啓程,帶着遊客走進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太陽湖……切身體驗“天高氣爽、河湖縱橫、水草豐美”的塞罕壩美景,用心感受“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三地市民不僅能坐火車暢遊京津冀,今年4月16日,由北京公交集團聯合河北雄安新帆振華旅遊船務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的文化+旅遊專线——白洋澱“水上巴士”正式啓航,遊覽白洋澱湖光水景又多了一種新方式。

  5月,小滿剛至、初夏時分,白洋澱水面上的蘆葦已經長到2米多高,由北京公交集團專門爲白洋澱打造的100艘LPG(液化石油氣)畫舫船、200艘生態木船在碼頭靜待着遊客的到來。河北雄安新帆振華旅遊船務管理有限公司對外宣傳主管何希陽介紹,目前,“水上巴士”推出了兩種遊玩路线,第一種是185元的通票遊,乘坐LPG畫舫船從碼頭出發,經過荷花大觀園、白洋澱文化苑、歡樂島、風情園之後返回碼頭;第二種是生態木船遊,也是從碼頭出發,經過燒車澱到達禽鳥自然保護區,穿梭在蘆葦蕩中,近距離觀賞荷花澱,還有機會觀看到魚鷹表演,全程2.5小時左右,讓遊客能體驗最生態的白洋澱景色。

  白洋澱作爲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對維護華北地區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譽爲“華北之腎”。此前,北京公交集團爲提升白洋澱水上交通出行服務水平、促進白洋澱區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改善水上交通環境,對雄安新區安新縣白洋澱水域現有船舶及配套設施按照清潔化要求進行了升級改造,專門爲白洋澱打造了國內首艘以液化石油氣爲動力的鋁合金畫舫船。

  目前,北京市民可通過自駕到達景區,或者通過高鐵到達高鐵站,乘坐旅遊專线到達白洋澱景區。何希陽介紹,剛剛過去的小長假,“水上巴士”迎來了客流小高峰。五一小長假,接待遊客5.8萬人次,近期客流也在穩步上升,周末單日客流均在3000人次左右,非常受京津冀三地遊客歡迎。   文/本報記者  王薇  劉洋



標題:京津冀攜手破解長城保護邊界難題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102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