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產業布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魯政辦字〔2024〕154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產業布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魯政辦字〔2024〕154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關於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產業布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12月4日
(此件公开發布)
關於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產業布局培育發展
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
爲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着力开闢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強化原始創新和顛覆性創新,以前沿技術能力供給引領新場景、創造新需求,系統構建創新策源、轉化孵化、應用牽引、生態營造的未來產業創新鏈條,打造自主可控、系統完備、先進安全的“8+X”未來產業創新體系,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爲構建具有山東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提供強大力量。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生命科學、未來網絡、量子科技、技能作業機器人、深海深地深空、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湧現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技術、應用場景、重點企業和領軍人才,初步形成具有山東特色的“8+X”未來產業創新體系。到2027年,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網絡、孵化培育鏈條、政策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30家左右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和新型研發機構,引育100名以上战略科技人才和產業技術專家,形成50個以上重大標志性創新產品,“源頭創新—成果轉化—產品开發—場景應用”全鏈條創新生態更加優化。
三、重點領域
(一)優先發展8大未來產業重點領域。
1.人工智能。強化知識計算、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關鍵技術攻關,構建領域人機對話系統、垂直領域大模型等基礎支撐平台及軟硬件系統,加速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生命科學、材料、能源等領域科學研究,推動在工業、家居、能源、物流等領域應用。
2.“元宇宙+”。加強終端顯示、智能交互和建模渲染等關鍵技術攻關,提升核心器件、終端設備、核心配套設備、內容制作等研究开發水平。大力發展“元宇宙+工業制造”“元宇宙+數字文化”“元宇宙+醫療健康”“元宇宙+教育”等,不斷拓展融合應用場景,賦能產業發展。
3.生命科學。聚焦細胞及基因治療、腦機接口、合成生物、生物育種等領域,突破免疫細胞治療、幹細胞治療、非侵入性神經調控幹預、基因組設計和改造、藥物遞送新載體、細胞工廠構建和管理、代謝工程和生物催化等關鍵技術,开發基因與細胞治療原材料和試劑、動植物新種質、功能生物制品等創新產品。
4.未來網絡。聚焦區塊鏈、衛星互聯網等領域,突破區塊鏈擴展、分布式存儲、高性能隱私計算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發衛星通信芯片以及配套軟硬件等裝備,推動在政務金融、智慧交通、生態環境、智能制造等領域應用。
5.量子科技。聚焦量子通信、量子測量、量子計算等領域,研制新一代量子保密通信應用終端、光量子雷達、超導量子計算核心處理器等設備,推動在網絡安全、能源電力、環境監測、科普教育等領域應用。
6.技能作業機器人。聚焦人形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等領域,突破仿人行走機構、機械臂和靈巧手、魯棒行走與技能學習等關鍵技術,开展民生服務、智能制造、特種作業等領域人形機器人研制及應用;研制高性能一體化關節等核心部件,突破自適應柔順控制、多模態感知與融合等關鍵技術,加快協作機器人在新興制造業、醫養健康、現代農業等領域應用。
7.深海深地深空。聚焦深海高端裝備、深部資源利用、航天探測應用等領域,开展深海礦區資源勘探與开採、深海空間探測與作業、極地开發與保護等關鍵技術與標准研發,加快深海採礦裝備研制、海試驗證及示範應用;加強深部礦產、地熱資源綠色安全高效开發及共採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开展衛星制造、海上發射與回收、空天信息等技術及裝備研發,加快試驗基地建設及示範應用,提升深海深地深空开發利用水平。
8.低空經濟。聚焦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飛行服務保障以及低空飛行應用等領域,重點突破動力推進與飛行控制、低空態勢感知與空域管控、復雜場景全域通信與智能導航等關鍵核心技術,研制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大載重長航時特種無人機、多類型靈巧組網浮空器等裝備,建設低空監視網絡與綜合服務保障系統,構建智慧物流、現代農業、空中交通、航空遙感等典型應用場景,加快推動低空經濟發展。
(二)謀劃布局一批前沿性重點領域。聚焦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等,重點圍繞6G、腦科學與類腦智能、可見光通信、光計算、太赫茲、氫能等前沿技術領域,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多方向、多路徑开展不確定性未來技術跟蹤預研,力爭在關鍵細分領域換道搶灘,培育一批未來產業新增長點。
四、推進措施
(一)實施源頭供給“突破”行動。
1.強化基礎研究和技術預見。鼓勵高校面向未來產業發展,加強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促進新興交叉學科發展。支持有條件的高校以特色優勢學科專業爲依托,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和專業特色學院,探索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高標准建設康復大學、空天信息大學等。發揮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省實驗室、基礎科學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作用,加快布局“基礎研究特區”。深化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战略合作,加快建設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战略山東研究院等科技智庫。啓動未來產業科技战略咨詢研究專項,建立未來技術動態清單。(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2.开展前沿技術攻關。聚焦未來產業重點領域,每年布局20項前沿技術攻關項目,從創新源頭和技術底層深入开展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催生原創性、引領性成果。實施未來產業科技示範工程,加速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示範應用和迭代升級。支持企業設立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圍繞未來產業重點領域开展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強技術和人才儲備。支持優勢單位申報未來產業領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鼓勵各級協同給予資金支持。(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配合)
(二)實施創新載體“聚能”行動。
1.實施創新平台強基工程。聚焦“8+X”重點領域,新布局2家以上省實驗室、50家左右省重點實驗室、20家左右省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嶗山實驗室、量子實驗室濟南基地,建強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虛擬現實制造業創新中心、雲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爭創國家醫學中心。提升山東能源研究院、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齊魯空天信息研究院、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能級,培育多元化未來產業推進力量。(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衛生健康委配合)
2.建設科研經濟新型產業園區。依托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區、經濟开發區、大學科技園和專業化園區,建設一批未來產業科技園區,積極創建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加快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建設濟南空天信息產業園、青島人工智能產業園、濰坊元宇宙產業園、煙台東方航天港、濟南“齊魯農谷”等未來產業園區。依托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嶗山—藍谷科創走廊,开展高水平科研活動,孵化以知識產權輸出爲主的高附加值科技型企業。(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配合)
3.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推進“仲華”熱物理試驗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嶗山實驗室統籌國內涉海大科學設施布局,爭取更多大科學裝置納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加強濟南、青島國家超算中心算力建設。穩步推進5G網絡、物聯網終端部署,鼓勵在空天信息、先進計算等領域多元化投資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配合)
(三)實施產業主體“引育”行動。
1.打造科技領軍企業方陣。支持龍頭企業集聚創新資源,承擔重大科研任務,攻克一批未來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建立未來產業“硬科技”企業榜單,形成一批在細分領域引領的明星企業。鼓勵國有、民營等各類企業積極加強未來產業布局,加大創新开放力度,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引進一批大企業研發中心和科技領軍企業,推動前沿技術在山東落地轉化。(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配合)
2.強化中小企業培育。鼓勵各市根據產業發展實際,對新增及重新認定的未來產業高新技術企業予以一定資助。建立未來產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庫,推動中小企業加快成長爲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和科技領軍企業。支持建設未來產業孵化器、衆創空間,爲入駐的高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專業服務。(省科技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四)實施中試孵化“加速”行動。
1.建設國內先進的中試轉化基地。面向未來產業細分領域,支持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和應用驗證、轉化推廣等專業化服務機構和平台,強化技術熟化、工程化放大、原型制造、可靠性驗證等轉化服務能力。圍繞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建設成果轉化體系,推動成果“沿途下蛋、就地孵化”。(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2.推動“硬科技”產業化應用。發揮山東科技大市場作用,舉辦新場景發布會、供需對接會,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有效銜接和精准應用。完善“山東好成果”遴選發布推廣機制。建強高水平技術經理人隊伍,常態化开展“技術經理人山東行”活動。引育科技成果評價和轉移轉化專業機構,开拓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鼓勵科技成果“先試用後轉化”,打通專利轉化運用關鍵堵點。(省科技廳牽頭,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配合)
(五)實施應用場景“創設”行動。
1.強化應用場景系統設計。依托科技園區、頭部企業、高校院所等建設开放綜合性和跨界融合類應用場景,構建“早期驗證—融合試驗—綜合推廣”的應用場景創新體系。圍繞能源、制造、家電、化工等垂直領域,打造一批可示範、可體驗、可推廣的科技首用場景樣板。引導鏈主企業面向中小企業开放應用場景,加速未來產業技術的迭代創新。(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支持產業標准規範研制。鼓勵龍頭企業、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和有關行業組織,圍繞未來產業的技術框架、試驗驗證、新產品設計、應用場景、測試方法、應用規範等關鍵環節,積極參與國內外技術標准和技術規劃的制定,提升科技創新成果標准轉化率。支持有條件的科技園區建設認證認可測試公共服務平台,爲未來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开展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服務。(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六)實施創新要素“集聚”行動。
1.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培育。面向未來產業战略領域,建立科技人才圖譜,每年引進10名以上領軍人才。優化泰山人才工程、外專雙百計劃,加大對未來產業人才遴選支持力度。开展省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項目改革試點,推動一批省級優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長爲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將未來產業作爲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重點領域,發現和引進一批創新創業人才。(省科技廳牽頭,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2.強化產業科技金融支持。發揮科技創新等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重點支持前瞻性未來技術研發、先導性重大產業化項目實施。強化科技、財政、金融政策協同,建立撥投貸聯動機制,發揮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等作用,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參與未來技術創新與產業化落地。綜合採取貸款貼息、保費補貼、風險補償等財政支持方式,鼓勵金融機構根據未來產業研發投入特點,優化金融產品,降低融資成本,引導金融資本流向科技型企業。加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首貸投放力度,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前沿技術創新等重點項目金融保障。(省委金融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山東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強國內外科技合作。支持跨國公司、國外機構在我省建設前沿技術研發中心、技術轉移機構。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在未來產業領域开展高水平國際合作。支持優勢單位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布局建設一批離岸創新創業基地,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加強央地聯動、省市聯動,鼓勵科研院所、央企在我省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央企研究院。創新“飛地”“飛企”模式,深化跨區域科技合作。(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配合)
4.創新科技治理體系。發揮省委科技委員會牽頭抓總作用,強化省市聯動、部門協同,統籌推進未來產業技術突破、場景應用和產業化布局。加強政策協同,統籌推進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首台(套)等創新產品推廣、科技創新券等激勵政策落實。對於探索性強、研究風險高的科研項目,原始科研記錄證明科研人員已經履行勤勉盡責義務仍不能完成該項目的,予以免責。加強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重點領域倫理規範研究和審查,提高科技倫理治理法治化水平。(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配合)
5.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支持有條件的科技園區和城市开展未來產業改革政策先行先試,打造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示範樣板。加快未來產業領域科學數據有序开放共享,推動跨學科、跨領域協同創新。通過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活動,加大對未來產業科學技術的宣傳普及力度,爲未來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社會氛圍。(省科技廳牽頭,省科協、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標題:《關於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產業布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山東)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5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