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目前,我國未成年網民已近2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7.3%。爲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近幾年來國家舉措不斷。尤其是2021年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對未成年人每天上網玩遊戲的時間進行了嚴格的限制。這也被稱爲最嚴的防沉迷新規。而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未成年人卻繞开了防沉迷系統玩遊戲。這其中,除了大家已知的冒用家長的身份證信息或手機账號信息注冊登錄之外,還有一些成年人账號已經成爲了繞過防沉迷交易的香餑餑。
不久前,江蘇的張女士發現,她9歲的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每天大量時間都花在了各種遊戲上,甚至導致學習成績急劇下降。張女士查看手機發現: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孩子租用網絡遊戲账號花費竟有2000多塊錢。
張女士:“通過聊天,我們知道他(孩子)租了一些遊戲账號,這樣他(孩子)就是能規避防沉迷系統限制,他(孩子)想玩多長時間就玩多長時間。”
張女士所說的防沉迷系統是指在登錄時網絡遊戲要進入的網絡遊戲防沉迷實名認證系統。根據國家規定,從2021年9月1日开始,所有網絡遊戲都必須接入國家新聞出版署網絡遊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進行實名認證。如果被認證是未成年玩家,且在非遊戲時間,系統就會提示:當前無法進入遊戲。防沉迷規定要求,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網絡遊戲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但是記者調查發現,在網絡上,有不少專門提供給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的所謂暢玩服務。而節目开始時,張女士所提到的租號就是其中一種。
租號是一種租用他人遊戲账號來玩遊戲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不少未成年人以成人的身份登錄遊戲,繞過了防沉迷系統,再無遊戲時間的限制。雖然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專門就防治網絡沉迷等作出了新的規定,明確要求“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不得爲未成年人提供遊戲账號租售服務”。但是記者發現,在投訴平台關於“向未成年人出租遊戲账號”的相關投訴卻不少。
根據线索,記者發現,網絡上的遊戲租號平台的確是各種各樣,一些是手機上的應用軟件(APP),一些是專門的租號網站,還有些是電商平台上專門的租號店鋪,等等。各款遊戲账號租用是按小時、按天計算,價格從一兩毛錢到幾十塊錢不等,號主、玩家供需兩旺,而這些租售商家從玩家手中收取手續費。
那么,如果是未成年人的話,是否真的可以輕而易舉地通過租號玩遊戲呢?記者在某電商平台上衆多店鋪中,找了一家銷量靠前且“回頭客”就有24萬的商家進行體驗調查,發現商家對买家是否成年提都沒提,就直接給記者發了一個選號鏈接讓先選號。打开鏈接,裏面是一個名爲“某租號”的網站,記者選了某一款遊戲,點开後,裏面是不同等級的遊戲編號,記者隨機選了一個,租用1小時,支付了4元錢後,客服就給了一個账號和密碼,記者將其在某遊戲的官方APP上輸入後,就直接進入到了遊戲界面,整個過程都不存在任何與未成年人有關的核實驗證。如果對用密碼和账號登錄都還嫌麻煩的話,現在越來越多的租號商家甚至還开始推銷“玩家無需账號密碼即可暢玩遊戲的極品號”,即可通過所謂全網通用的上號器實現一鍵上號。
僅花4塊錢,再加上上號器一鍵上號的助力,就可以通過租號這種方式,輕松繞過所有遊戲的防沉迷系統。
記者發現,除了租號,一些未成年人還通過买號來繞過防沉迷系統。與租號一樣,买號市場也已形成一條龍服務,在衆多商家的服務介紹中甚至直接標明:“賣家(號主)幫买家(玩家)將遊戲账號實名認證爲成人账號,且完成部分平台要求的首次登錄人臉識別,還注明了‘無防沉迷’。”對於替孩子們如何繞過防沉迷可謂是服務到家了,因此交易十分火爆。在衆多遊戲买號平台中,其中僅一家买號網顯示:“已安全成交了900多萬筆交易。”以其某一天爲例,就成交了3萬多單,這其中不乏一些未成年人,讓家長是防不勝防。浙江王女士女兒的遊戲账號就是买來的,孩子沉迷於遊戲之中,10天內就充值了一萬多,事後連申請退費的資格都沒有。記者發現,未成年人中租买账號的還不少。
在南京警方曾經破獲的一起專門非法向未成年人出租遊戲账號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非法購买了5萬多條公民個人信息,這也讓警方發現了這類租售遊戲账號背後最大的貓膩。
警方查實,犯罪團夥先是通過非法購买公民個人信息、盜取他人遊戲账號的方式,再將遊戲账號與买來的信息進行綁定,並使用配套的手機和軟件制作動態頭像,破壞遊戲實名認證程序,之後再將账號對外租售。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苑寧寧:“他們(犯罪嫌疑人)非法獲取他人身份證號用於注冊或者替代捆綁遊戲账號,會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情節嚴重的會構成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罪。將這些遊戲账號再租售給未成年人時,這又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此外,這種行爲還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相關規定,會引發民事糾紛。”
記者發現,以上幾種繞开防沉迷的方式,都需要未成年人自己或多或少花些錢才能搞定,但對於那些玩癮很大的孩子,時間一長,這個費用就不是小數了。而記者調查發現,有一些遊戲代練公司作爲中介卻盯上了這部分孩子,他們以另外一種繞過防沉迷系統的方式——當代練爲誘餌,利用未成年人接單。代練業內也叫打手或代打,就是號主玩家花錢找遊戲代練公司請人來替自己打遊戲,目的是完成遊戲任務,如升級、打裝備、刷金幣等等。這些遊戲代練公司爲了多賺錢,安排一些未成年人作爲低價打手替他人代打,從中賺取更多差價。
記者發現,這種代練市場和租號、买號一樣,有專門的APP、網站、店鋪,還有一些遊戲主播工作室等等,發單、接單供求兩旺。以其中一家平台爲例,10年來,已累計1億訂單交易,有300萬職業代練。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這些代練中竟然真的有一些是未成年人,其中有的孩子做代練,主要目的就是爲了繞過防沉迷系統,過一把無限制的遊戲癮;而也有一些孩子在玩久了玩熟了以後,幹脆把代練當成了賺錢的工具。既能過癮,又能賺錢,這讓一些未成年人更加沉迷於遊戲當中。記者調查發現,這樣的情況在代練群體中並不少見。小秦同學就是一位未成年人代練,他主要接的是某手機遊戲的單。
這是小秦在他們“打手工作群”接單,當有人詢問“是否有人接單打某遊戲角色”時,小秦第一時間應了下來,隨後他與發單人私聊了具體要求和價格,最後以110塊錢成交了此單。發單人把自己的遊戲账號和密碼發給了小秦。就這樣小秦通過當代練繞开防沉迷系統,不僅不花錢就能暢玩,而且還賺錢。爲了掙錢、過癮,小秦接了不少單。
據了解,小秦要完成這個接單任務,得花四五天的時間才能完成。雖說當代練能暢玩掙錢,但是這也會讓小秦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更加沉迷於網絡遊戲中。
根據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產品和服務。而對於此,這些代練商家們是根本不會顧及的。遊戲代練正成爲危害未成年人的新隱患。
苑寧寧:“當商業代練公司利用、允許或放任未成年人充當代練時,就繞开了防沉迷系統監管,造成更嚴重的網絡(遊戲)沉迷,影響其身心健康,還有可能會形成畸形的就業觀,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對於代練、租號、售號這些黑灰產業,市場監管部門、網信部門等應當出台具體的監管規定,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這些違法犯罪行爲。從技術角度上來說,應當進一步優化升級防沉迷系統,採取動態核驗等有效措施,把實名制切實做到‘人證合一’。”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它是一個系統體系,不僅行業要守法,互聯網平台及遊戲企業也都應當把技術和法律結合起來夯實自己的主體責任,而不能只把實名制寫到紙面上,流於形式。實名制的關鍵,是要落實到“實人”,確保把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這種行動,落實到位,落實到底,讓網絡遊戲健康發展。
標題:焦點訪談|租號、买號、代練……誰在幫孩子們繞過“防沉迷”?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5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