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鏡大战”,誰能最先做出爆款?
作者 | 張含菁
編輯 | 趣解商業科技組
智能眼鏡,又雙叒火起來了。
距離谷歌發布第一款智能眼鏡已經過去了12年;這12年裏,衆多科技廠商在智能眼鏡上“前赴後繼”,卻一直沒能滿足用戶的高期待。
直到去年,AI开始狂飆,逐漸智能化的語音助手,也給智能眼鏡帶來了新火苗;一時間,AI眼鏡又成爲熱門賽道。
近日,百度和國內頭部智能眼鏡商Rokid均發布了搭載AI的智能眼鏡,小米和蘋果也在被傳將入局智能眼鏡研發;據媒體報道,目前,OPPO、vivo、華爲、騰訊、字節跳動都在評估AI眼鏡項目。
智能眼鏡“不溫不火”多年,爲何今年突然成了AI落地的“香餑餑”?智能眼鏡又是否能抓住這陣風,迎來革命性轉變的i“phone時刻”?
01.AI眼鏡=相機+耳機+AI助理?
在最近發布的一系列AI眼鏡產品裏,關注度最高的是百度推出的“小度AI眼鏡”以及Rokid與時尚眼鏡品牌BOLON合作的“Rokid glasses”。這兩款眼鏡的賣點,都直面C端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集合了拍照、音頻和AI對話等功能。
百度入局AI眼鏡,是其AI+硬件战略一以貫之的堅持與探索。小度眼鏡的AI能力,源自號稱“最懂中文”的文心大模型,可以無縫對接包括百度地圖、搜索、百科在內的百度應用生態。
而和雷鳥創新、Nreal、影目一同被業界稱作“AR四小龍”的Rokid,2023年爲國產AR終端貢獻了27.9%的出貨量,位居行業第一。此次推出的“Rokid glasses”接入了阿裏巴巴通義千問大模型的算法能力,實現問題解答、實時翻譯等功能。Rokid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款新品完全面向所有消費者,力求做到零學習門檻、上手即用。
圖源:微博截圖
這兩款產品,都定在2025上半年發售。Rokid glasses定價2499元,小度AI眼鏡並未公布價格,有消息稱其價格可能在2100元左右。
從官方口徑和各方的體驗反饋來看,拍照識別、音頻播放錄制和AI調用,是百度和Rokid這兩款新品共同主打的賣點。這三大功能,也是當下國內外AI眼鏡普遍的發力方向;智能眼鏡既是相機,也是耳機,同時還是能幫你翻譯、導航的AI助理。
AI眼鏡之所以向這三方面“开卷”,離不开Ray-Ban Meta智能眼鏡在市場上的成功。
去年10月,Meta和Ray-Ban(雷朋)合作推出了一款AI眼鏡,搭載了Meta最新的大模型模型Llama 2,截至今年5月,其全球銷量已經超過了100萬台。
圖源:微博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提到,“我們最新得到的數據是,Meta這款眼鏡銷量今年已經突破300萬台了,如果年底到聖誕節前跑得好,很可能會賣到400萬台。這在智能眼鏡領域已經是相當恐怖的數據。”
在Meta這款產品出現以前,沒有任何一款智能眼鏡有如此大的市場熱度,這吸引了很多科技公司的注意;小度方面表示,Ray-Ban Meta的市場表現,也是小度選擇做AI眼鏡的重要原因之一。
Meta之後各公司發布的AI眼鏡,產品定位和主推賣點,基本都參考了Ray-Ban Meta。以小度AI眼鏡和Rokid的新品爲例。兩副眼鏡外觀,都採取了日常框架眼鏡的設計。
在重量上,百度和Rokid的新品分別重45g和49g,Ray-Ban Meta重45g,都十分接近日常佩戴眼鏡的重量,瞄准了用戶全天佩戴的需求。
圖源:百度
其次,在拍攝方面,Ray-Ban Meta拍攝像素1200萬,小度AI和Rokid glasses的拍攝像素分別爲1600萬和1200萬。雖然拍攝水准均不及手機,但勝在能解放雙手的“第一視角”,是很多vlog愛好者和視頻創作者想重點體驗的功能。
之前曾有購买Ray-Ban Meta的用戶表示,眼鏡無法支持長時間拍攝。B站有up主在測評中提到,“Ray-Ban Meta在重度使用的情況下大概半天就需要充電,如果連續拍攝視頻,半個小時差不多就是極限了。”
因此,續航能力也成了很多智能眼鏡用戶最關心的部分。華爲去年曾推出過一款主打音頻功能的“智能眼鏡2”,有用戶表示,“華爲的智能眼鏡2用來聽歌一整天都還有電,但Meta這款聽歌續航只有兩個小時,出門必須要帶充電盒。”
圖源:B站截圖
據“趣解商業”了解,在計算機領域,續航、重量和算力是相對難以平衡的“不可能三角”;智能眼鏡也是如此,功能越多能耗也就越高,擴大電池的容量又很難不影響眼鏡重量。
百度和Rokid都對續航方面做了優化提升。小度AI眼鏡宣布續航時間達到56小時,能連續聽歌或打電話5小時以上;Rokid則表示,預計產品明年發售時續航能達到4個小時,同時還配有一個能給眼鏡本體充電10次的眼鏡盒,20分鐘即可充滿。
至於AI交互功能,究竟能多大程度輔助日常生活,還要等眼鏡量產發售後才能有更多用戶的反饋;不過有體驗過Rokid glasses的博主提到,目前模型算法和提問解答的能力上還有待提高,這主要取決於背後大模型廠商的優化速度。
圖源:Rokid發布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一系列主打AI功能的國產智能眼鏡裏,Rokid這款新品是爲數不多帶“顯示功能”、歸屬於AR眼鏡範疇的,Rokid glasses的鏡片可以顯示微信提醒、導航、實時翻譯的字幕。小度AI、華爲的智能眼鏡2,包括Meta的Ray-Ban都是純粹的AI眼鏡,鏡片無法顯示虛擬信息。
除此之外,Rokid glasses還接入了支付寶“聲紋支付”的功能,官方表示,用戶可喚醒支小寶語音打車、买咖啡等等。
02.AI眼鏡迎來“元年”
除了百度、Rokid外,今年很多科技公司都在布局智能眼鏡產品。今年4月份,AR品牌“李未可”發布了AI智能眼鏡Meta Lens Chat;8月份,小米生態鏈企業蜂巢科技推出了界環AI音頻眼鏡;同月,雷鳥創新與博士眼鏡成立合資公司,首款產品預計年底發布……
圖源:微博截圖
“趣解商業”觀察到,目前國內布局智能眼鏡的廠商主要分爲三類:一類是以華爲、小米爲代表的消費電子企業,以百度、字節跳動爲代表的互聯網大廠,以及以Rokid、雷鳥創新爲代表的AR眼鏡研發商。
而前兩類公司通常擁有自研大模型,主要推出的是不帶“顯示功能”(非AR類)的AI眼鏡,目的是爲自家AI找到更好的落地場景。
小度方面表示,中國有將近7億人每天佩戴眼鏡,用戶從傳統眼鏡到智能眼鏡,幾乎沒有太大的習慣遷移成本。
QuestMobile發布的《 2024年硬件終端智能發展洞察》中提到,生成式AI推理端成本呈激增,推動了泛智能硬件端持續增長。不僅手機、電腦和汽車紛紛接入大模型,以“眼鏡”“耳機”爲代表的“可穿戴設備”,也成了很多廠商眼中AI的“最佳載體”。
圖源:罐頭圖庫
王晟認爲,不帶顯示功能的AI眼鏡,技術門檻和制作成本都比較低,比較適合沒有硬件基因的互聯網公司。“純粹的AI眼鏡屬於輕量級產品,硬件構成比較簡單,鏡框裏主要就是放攝像頭、麥克風陣列、耳機、電池和處理器,這些零部件的生產組裝,對國內的供應鏈廠家而言相對比較簡單。”
如果是AR眼鏡,在這些組件的基礎上還要增加光學模塊,技術難度和成本會“突飛猛進”。
“洛圖科技”發布的相關報告將這類“不帶顯示功能的AI眼鏡”定義爲音頻眼鏡;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10月,以華爲智能眼鏡2爲代表的AI智能音頻眼鏡進入市場後,明顯帶動了帶動了品類整體的銷量。
2024年1-7月,中國智能音頻眼鏡在线上市場(不含拼抖快)的累計銷量爲7萬台,同比增長45.3%;銷售額爲8160萬元,同比增長57.6%。
圖源:洛圖科技報告截圖
不過,隨着越來越多的科技大廠入局,品牌格局或將進一步發生變化。
字節跳動10月份發布了搭載其自研豆包大模型的首款AI智能體耳機Ola Friend,據“晚點LatePost”報道,字節跳動同時也在开發AI眼鏡,由一名互聯網公司的前大模型核心人物與字節合作研發。
此外,據“36氪”報道,小米正在與歌爾股份合作研發新的AI眼鏡,將全面對標Meta Ray-ban,預計在明年Q2發布,雷軍對這款眼鏡的出貨量預期“在三十萬台往上”。
頭部互聯網大廠的紛紛入局,讓賽道格外火熱;如果說2023是“生成式AI元年”,那么2025年毫無疑問會是“AI眼鏡元年”。
圖源:微博截圖
最近有媒體報道,由於互聯網數據不足,OpenAI大模型訓練有陷入瓶頸的跡象;王晟認爲,搭載大模型的眼鏡,也非常適合這些互聯網公司收集現實場景的數據。
“數字世界的數據被用得差不多了,但多模態上還可以再挖一挖。人對環境的感知和輸出主要集中在面部,AI眼鏡非常適合獲取人的行爲數據,這對大模型的學習和優化非常有幫助。”
不過,涉及到用戶信息收集往往也會面臨“隱私安全”的問題。據媒體報道,兩名哈佛大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在數據工具的輔助下,Ray-Ban Meta可以輕易獲取擦肩而過的陌生人的大量信息,其中包括姓名、住址、電話號碼,甚至親屬信息,全程耗時僅需幾秒。
圖源:小紅書截圖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用戶表示過“AI眼鏡便於偷拍”的擔憂。“趣解商業”了解到,目前AI眼鏡防偷拍的方式,主要是在拍攝時亮起LED指示燈以及快門聲;但在實際使用中,它們的隱蔽性和普通墨鏡相似,使得觀察者很難察覺。要想解決這一問題,仍需要廠商持續優化調整產品。
03.AI眼鏡終將成爲AR眼鏡?
而以Rokid、雷鳥創新爲代表的AR眼鏡研發商,這類公司大多在AR領域深耕多年。而AR眼鏡本身就具備語音交互能力,在AR眼鏡廠商看來,給自家產品配置上AI也是順其自然的選擇。
只不過,受限於重量和技術等因素,目前帶顯示功能的AI眼鏡只能做到單色顯示,例如Rokid glasses目前只支持單綠色顯示。這意味着其AR體驗相對有限。
也正因爲這一點,很多用戶會習慣性將搭載AI的AR眼鏡,和純粹的AI眼鏡在功能和價格上作對比。實際上,這二者的產品邏輯並不相同。雷鳥創新CEO李宏偉曾提到,AI眼鏡首先必須是一款佩戴舒適、可靠的眼鏡,其次才是一款具備AI功能的智能設備。
“AR眼鏡中‘眼鏡’與‘智能化’的權重可能是5:5,但AI眼鏡前者的權重要遠高於後者,先解決用戶對於‘眼鏡’本身的日常需求,其次再加入AI以及智能化的模塊。”在Rokid相關負責人看來,這兩類產品主要是交互方式上有一些區別。“AI眼鏡是VUI(語音交互界面),主要通過語音、TTS(文本轉語音)以及指示燈反饋進行交互。AR眼鏡是GUI(圖像交互界面),主要通過顯示、觸控以及語音和TTS進行交互。”AR眼鏡比純粹的AI眼鏡應用場景會更廣泛。
圖源:Rokid
有不少從業者認爲,人類有八成的信息通過視覺來接收,如果沒有影像方面的交互,即使AI功能再強大也無法成爲人類獲取信息和服務的新入口,因此,AR眼鏡才是智能眼鏡的最終形態。
徐馳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AR是AI最好的載體,AI是AR最好的交互,這很可能是未來十年最能夠改變消費電子和我們終端體驗的兩個核心技術。”
王晟認爲,AR眼鏡和AI眼鏡會共同存在一段時間,但布局AI眼鏡的廠商未來也肯定會在視覺上做加法,AI眼鏡未來必然會具備顯示功能。“這一點在今年基本上已經成爲了行業共識。”
AR眼鏡和AI眼鏡未來或許會歸屬爲同一條賽道,但從當下來看,二者目前有一個相同的挑战:如何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
XREAL創始人徐馳認爲,AI眼鏡單純依靠硬件盈利會比較困難。有從業者表示,這本質還是與銷量市場沒有打开有關。“出貨量小就導致供應鏈的價格打不下來,成本高企售價也很難變得親民。”
圖源:罐頭圖庫
博士眼鏡COO夏冰認爲,如何在品牌高低的定位、硬件和軟件收入的分配、當下和未來的時間維度上找到這個平衡,應該是所有AI眼鏡參與者面臨的挑战。
王晟表示,國產AI眼鏡能否像Meta眼鏡一樣實現銷量的突破還有待觀察。“價格如果沒有明顯的下降,比如降到三位數區間,智能眼鏡恐怕還是很難走出小衆市場。”
除此之外,王晟還提到,Meta和雷朋合作的這款眼鏡,能賣得好和當地的消費習慣也有很大關系。“一方面,在美國眼鏡店买眼鏡可以走醫保,雷朋眼鏡的平均售價在150-200美元左右,和Meta的合作眼鏡起售299美元,比雷朋以往的產品價格高出並不多。另外,在美國當地有將消費電子產品作爲節日禮物的習慣。”
圖源:罐頭圖庫
資深科技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表示,AI眼鏡行業的發展面臨一些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技術成熟度和穩定性;此外,AI眼鏡還需要考慮隱私保護、數據安全、用戶體驗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得到充分的解決,才能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
智能眼鏡究竟能在國內撕开多大的市場,尚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隨着相關產品的扎堆發布和更多廠商入局,人們對智能眼鏡的認知以及品類滲透率一定會不斷提升,產品均價很可能也會繼續往下走。在這個火熱的賽道中,誰能在價格和產品力上取得先機,明年上半年應該會初見分曉。
原文標題 : 大廠扎堆入局,AI眼鏡迎來“iPhone時刻”?
標題:大廠扎堆入局,AI眼鏡迎來“iPhone時刻”?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4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