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全球車市:中國穩居第一,美歐印銷量齊跌
俗話說,“金九銀十”,九月和十月本是汽車銷售旺季。
但是,今年的“金九”成色不足,全球大部分地區的汽車銷量都有所下滑。
相關機構預計,9月份,全球輕型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其中,中國汽車銷量同比下降5%,政府提供的報廢更新補貼仍待持續發力;受銷售天數減少,美國汽車市場銷量預計下滑13%;由於經濟疲軟和車價高昂,歐洲汽車注冊量依然不盡如人意。
不過,1至9月份,全球輕型汽車市場保持了同比增長的態勢,但僅略有增長0.2%。
全球車市:中國、美國、歐洲和印度銷量均下滑
從具體的市場來看,9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9.6萬輛和280.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9%和1.7%,環比分別增長12.2%和14.5%,仍然穩居全球第一。1-9月,中國汽車累計產銷分別完成2147萬輛和2157.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9%和2.4%,增速較前8個月有所收窄。
中汽協指出,三季度,隨着國家層面汽車報廢更新補貼力度加強,地方置換更新政策陸續生效,加之車企紛紛推出秋季新品,乘用車市場逐漸回暖,特別是終端零售市場持續走強,“金九”效應繼續顯現。新能源汽車和汽車出口延續良好態勢、貢獻顯著。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統計,今年以來包括廣西、重慶、河南、江蘇、安徽、山東、河北、海南、內蒙等地區,均宣布發放汽車消費券/消費補貼,結合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實現更大的優惠力度,疊加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工作开展,均有力推動了新能源汽車消費熱潮。
美國輕型汽車市場處於疲軟的狀態,“底特律造車三巨頭”的銷量表現平平,其他汽車制造商的業績也好壞參半,研究機構GlobalData預計9月美國輕型汽車銷量達到117萬輛,同比下滑13%。
考克斯汽車指出,美國汽車市場9月和第三季度的表現繼續低於預期,“消費者的負擔能力仍然是目前市場的主要障礙。”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也指出,對美國消費者來說,全新的輕型汽車仍然過於昂貴,導致許多人持觀望態度或轉而購买二手車。
分析人士預計,由於美國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以及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港口碼頭工人的長期罷工可能會擾亂第四季度進口輕型汽車的交付,美國汽車市場預計將在第四季度繼續波動。S&P Global Mobility已將2024年美國汽車銷量預期從之前的1,600萬輛下調至1,590萬輛。
由於經濟持續疲軟,消費者削減支出,歐洲9月新車注冊量達到112萬輛,同比下降4.2%,連續兩個月下降,系兩年多來首次連續下降。在當前的歐洲市場,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不足以抵消內燃機汽車銷量的下滑,再疊加多種逆風因素,市場承受較大增長壓力。
安永西歐移動出行業務主管Constantin Gall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歐洲汽車行業仍處於危機的狀態。年底前,市場沒有出現(解決危機)的積極推動力——各國經濟正在走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沒有緩解,這給私人和商業客戶帶來了不確定性。”
9月份,印度輕型汽車銷量爲41.1萬輛,同比下降2%,環比增長2%。其中,乘用車批發量爲35.2萬輛,同比下降1%;輕型商用車銷量爲5.9萬輛,同比下降4%。
受需求低迷和汽車制造商爲減少經銷商的高庫存而進行的庫存調整的影響,印度乘用車批發量已連續第三個月同比下降。與此同時,輕型商用車銷量也已連續五個月同比下降,主要受到季風期延長、信貸緊張、汽車價格上漲以及政府支出減少的影響。
在衆多主流車市銷量下跌之際,日本汽車市場卻扭轉了跌勢,恢復了增長(0.3%)。
日本9月新車銷量從去年同期的437,493輛略增至438,733輛。自去年年底以來,日本汽車市場仍在努力從一系列安全測試操縱醜聞中恢復過來。去年底,大發被勒令停產多款關鍵車型數月,豐田、馬自達和斯巴魯等品牌也受到了影響。
在大發於5月獲准全面恢復生產後,豐田又於6月被禁止交付另外三款車型Corolla(配置|詢價) Fielder、Corolla Axio和Yaris Cross,原因是日本國土交通省發現了新的安全測試違規行爲。不過,這些車型已於9月初恢復生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日本車市恢復了增長。
總的來看,9月份,全球輕型汽車市場年銷售速率約爲9,000萬輛,與8月份保持一致。多家分析機構預計,2024年全球汽車市場將保持增長,但增速會有所放緩。在經歷幾年的艱難時期後,汽車行業將在2025年全面復蘇。
其中,市場研究機構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在一份報告中指出:“2024年全球新車銷量增長微乎其微,但2025年市場將同比增長2.3%,這主要歸功於電動汽車市場的擴張。不過,不斷加劇的貿易緊張局勢、來自中國的激烈競爭以及有關去碳化目標的爭議都將給汽車制造商帶來風險。”
盡管面臨上述挑战,但是EIU仍然預計,全球60大市場的新車銷量將在2025年達到9,720萬輛,超過2017年的紀錄。
新能源車市:中國產銷創新高,歐洲恢復增長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Rho Motion發布的數據,受益於中國市場表現強勁和歐洲市場恢復增長,9月份全球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達到169萬輛,同比增長30.5%。
從具體的市場來看,9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0.7萬輛和12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8%和42.3%,市佔率高達45.8%,月度產銷創歷史新高。1-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分別完成831.6萬輛和83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1.7%和32.5%,市佔率爲38.6%。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付炳鋒在7月份的2024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他預計2024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150萬輛。蓋世汽車研究院也預測,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爲1,148萬輛,同比增長26.5%,滲透率達42.9%;銷量有望達1,150萬輛,同比增長28.1%。
與此同時,歐洲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也顯示出良好的跡象。在去年各國政府取消補貼後,歐洲電動汽車的需求有所下降,但市場在9月份出現了反彈。
9月份,歐洲電動汽車注冊量約爲29.5萬輛,同比增長6%,是自4月份以來首次恢復增長。其中,歐洲純電動汽車注冊量同比增長14%至21.2萬輛,是推動歐洲電動汽車市場增長的因素;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注冊量下降9%至8.3萬輛。
在市場滲透率方面,歐洲電動汽車市場也迎來了不錯的表現。9月份,電動汽車在整個歐洲汽車市場的份額上升至26%,其中純電動汽車市佔率爲19%。此外,歐洲混合動力汽車(市佔率34%)的銷量首次超過汽油車(市佔率29%),柴油汽車的市場滲透率(8%)也日益下降,未來這一趨勢肯定會持續下去。
截至9月底,歐洲電動汽車滲透率爲22%(純電動汽車佔15%),僅比一年前23%的水平低1%。
作爲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英國和德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喜憂參半。
德國8月電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銷量分別同比下滑59.9%和68.8%,德國9月電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銷量分別同比增長5%和8.7%,成功扭轉了跌勢。不過,雖然德國9月電動汽車滲透率從去年同期的21.0%增長至23.7%,但低於兩年前的水平。
經濟下行、補貼取消以及純電動汽車定價過高是籠罩在德國電動汽車市場上的“巨大陰霾”。面對歐盟更嚴格的排放要求和市場壓力,德國政府正在討論推出新激勵措施的可能性,這對“補貼敏感”的德國電動汽車市場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
英國2024年的零排放汽車規定要求純電動汽車在各品牌的總銷量中的佔比達到22%,否則就需要購买積分或繳納罰款。因此,汽車制造商正在大幅提供折扣,試圖滿足政府的零排放汽車銷售要求,英國9月純電動汽車交付量也創下56,387輛的新高,同比增長24%。
到今年年底,受零排放汽車規定的影響,英國市場顯然會接近純電動汽車滲透率達22%的目標,但鑑於1-9月純電動汽車滲透率僅爲17.8%,因此一些品牌可能在12月底前爲純電動汽車提供更多折扣以改善銷量佔比。
作爲歐洲電動化轉型最快的市場,挪威電動化轉型再次刷新了紀錄,有望在2025年實現零排放。
9月份,挪威電動汽車滲透率達到創紀錄的97.5%,高於去年同期的93.0%。其中,挪威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也從去年同期的87%增長至96.4%,也創下了新高;相比之下,純汽油車的市佔率跌至0.37%,其他類型汽車的市佔率也降至1%左右。
自7月初歐洲實施新的GSR2安全法規以來,許多舊款汽車設計(主要是化石燃料汽車)被淘汰出挪威市場,純電動汽車幾乎成了市場上唯一的選擇。目前,挪威市場售出的新車95%以上都是純電動汽車,隨着純電動汽車的價格和每公裏行駛成本的降低,內燃機汽車的“淘汰”速度會加快,並被更經濟的純電動汽車取而代之,挪威有望在2025年成爲首個實現零排放汽車的國家。
總而言之,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仍然聚焦於各國政府的政策措施、更多平價車型的推出以及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等。一方面,德國政府正考慮重新推出激勵措施,英國政府也憑借零排放規定提振純電動汽車銷量。
另一方面,由於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高購車成本望而卻步,歐洲汽車制造商已开始推出低成本車型。Stellantis於9月中旬开始交付售價2.33萬歐元的Citroën ë-C3城市車,而雷諾也在10月推出了售價2.5萬歐元的R5車型。
從全球市場來看,由於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慷慨的補貼支持,電動汽車在全球新車銷量中的佔比從2019年的3.4%(210萬輛)飆升至2023年的21.8%(1,360萬輛)。但是,在經歷初期的“爆炸式”增長後,由於需求放緩,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也有所放緩。
不過,隨着許多政府仍爲消費者提供稅收減免,並收緊零排放和電動汽車目標,以及汽車制造商推出平價車型和折扣激勵措施,EIU預計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同比增長16.3%,超過1,940萬輛。
(本文來自於蓋世汽車Gasgoo)
標題:9月全球車市:中國穩居第一,美歐印銷量齊跌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4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