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AI職位的痛,1186萬應屆生最懂!

2024-11-04 18:40:34    編輯: robot
導讀 开設AI專業容易,培養人才不易 撰文/ 陳鄧新 編輯/ 李   季 排版/ Annalee 2024年秋招,已臨近收尾。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呈現逐年增長的勢態,預計2025年應屆生高達1186...

圖片

开設AI專業容易,培養人才不易

撰文陳鄧新

編輯/ 李   季

排版/ Annalee

2024年秋招,已臨近收尾。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呈現逐年增長的勢態,預計2025年應屆生高達1186萬人,再刷歷史新高。

這意味着,求職競爭愈發激烈。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多地放寬應屆生身份認定標准,近2至3年內畢業的高校生都算,但多數公司的橄欖枝依然拋向仍在校園的2025年應屆生。

更爲關鍵的是,隨着大模型逐步落地,AI賦能千行百業成爲全社會的共識,AI人才成爲“香餑餑”,AI成爲這次秋招的“主角”。

AI需求之下,幾家歡喜幾家愁。

拿不到大廠offer

“大家說的沒offer,意思是沒大廠的offer!”李中巖如是說。

在南京求學的李中巖,是某985大學一名電子信息工程的應屆生,對秋招格外上心,倘若可以早點拿到offer,則能從容面對社會。

畢竟,出了大學校門,就沒有一件事是容易的。

李中巖告訴鋅刻度,早在八月底就开始投簡歷了,瞄准的是互聯網企業,渴望去錢多的地方,但2024年秋招偏重技術崗與研發崗,尤其是AI相關的喫香,“今年要求好高,在時代發展面前啥也不是”。

鋅刻度調查發現,百度、京東、騰訊、阿裏巴巴、字節跳動等紛紛對AI人才求賢若渴。

譬如,百度2025校園招聘,提供了超3000個崗位,約80%爲AI技術相關崗位,需求最大的崗位是機器學習、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等,尤爲值得一提的是新增了大模型算法工程師的校招崗,入職之後可參與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的研發。

圖片

圖源:百度校園招聘

再譬如,字節跳動2025校園招聘,提供了超過4000個崗位,覆蓋研發、運營、產品等8種類別,其中研發類崗位需求較去年增長60%,算法等崗位成爲熱招方向。

不難看出,算法站在C位

《2023泛互聯網行業人才流動報告》顯示,算法研究員以0.47的人才供需比位居人才緊缺度榜首,平均2家公司爭奪1位人才。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38城企業平均招聘月薪爲10313元,其中人工智能行業位居薪酬榜首,平均招聘月薪13594元,薪酬同比增長5%。

圖片

圖源:智聯研究院

此背景下,李中巖未能得償所愿。

“投了差不多一百多個,基本上全寄了。”李中巖最終拿到西安一家科技公司偏硬件研發的offer,“上岸了,又沒完全上”。

量化行業沒有“996”一說

與李中巖不同,孟奕君更爲自信。

就讀的是計算機類專業,又在本科階段積累了互聯網大廠實習經驗,孟奕君對拿下AI異構計算工程師或深度學習高性能計算研發工程師的offer,有一定的把握。

問題在於,孟奕君想去的是量化行業。

所謂量化,就是將金融投資行爲中的信號數字化,通過一套或多套算法來分析,並作出判斷與決策,而不是單憑人的感覺或直覺。

一言以蔽之,AI是量化的底色

由於AI能力的強弱與量化業績息息相關,頭部量化基金爲了維持領先地位、保持技術優勢,愿意高薪招攬人才,即便是應屆生也不在話下。

譬如,九坤投資2022年推出“梧桐計劃”,面向全球招聘優秀的本碩博應屆畢業生,選拔可以獨當一面的“量化新星”。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搞不好就是去幹數據清洗之類的邊角料工作。”孟奕君認爲量化研究更具挑战性,“量化沒有996這一說,可以Work-life Balance”。

盡管如此,孟奕君依然舉棋不定。

一方面,量化基金的要求不比互聯網公司低,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更高,要對超額收益做出肉眼可見的貢獻。

白鷺資管投資總監張晨櫻在接受“暗湧Waves”採訪時表示:“在當下的中國量化私募,擁有大量拿過國際奧賽IMO(數學競賽)、IPHO(物理競賽)、ICHO(化學競賽)和IOI(信息學競賽)獎牌得主,早已是行業標配。”

另外一方面,量化本質是零和博弈,引發市場的不滿,從而遭遇了“束縛”,再疊加A股有了從熊市走向牛市的徵兆,量化基金的打法遭遇了嚴峻的挑战。

圖片

圖源:天天基金網

2024年10月18日,幻方量化向投資者發布消息:“因市場環境變化,對衝系列產品難以同時取得收益和縮小風險敞口,潛在收益風險比明顯下降,未來收益將明顯低於投資人預期。考慮到對衝產品的風險屬性,公司將逐步將對衝全系產品投資倉位降低至0。”

孟奕君進一步告訴鋅刻度,當下新能源汽車是另外一個熱門AI就業方向。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報告》顯示,2025年前國內智能網聯汽車人才總需求量爲11.6萬人,人才淨缺口最高達3.7萬人。

關於此,從車企的校園招聘就可見一斑。

以理想汽車爲例,推出面向全球招募優秀AI技術人才的校園招聘計劃“理想+”,涵蓋算法部署、算法性能優化、推理加速、大語言模型、視覺大模型、多模態感知、AIGC、智能駕駛大模型、AI芯片研發等多類方向。

圖片

理想汽車2025校園招聘算法研發類崗位流程

理想汽車CEO李想在2024春季發布會上表示:“我們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資,讓理想汽車的每一個員工都能有成長、有成就、有回報。”

事實上,AI人才,已成爲車企的招聘重點與亮點。

對此,馬斯克在2024年4月表示特斯拉正在提高其人工智能團隊的薪酬,“AI人才爭奪战是我見過的最瘋狂的人才爭奪战!”

善用AI的人才會贏

校園招聘之余,如何培養AI人才成爲另外一個焦點。

“AI大模型是最好的工具,家長要讓孩子從小接觸AI,不用AI的孩子將來會輸給善用AI的孩子。”周鴻禕表示如果360招聘的人不能熟練使用人工智能,那他一定會被淘汰,“學生是否能夠使用AI,以及他們使用AI的能力,將決定他們未來的發展潛力和成長上限。”

於是乎,設立人工智能專業成爲高校的共識。

公开資料顯示,2018年國內有35所高校开設人工智能專業,到了2024年數量超過500所,範圍從名校下沉至專科類院校。

圖片

圖源:掌上高考

某高校老師章玉告訴鋅刻度:“我們學校加強了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及相關學科建設,增設了AI相關課程,並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

章玉老師進一步表示,AI需要的是高度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對知識沉澱、技術功底、經驗積累要求較高,如果只會調整參數、調用模型難以勝任高薪崗位,“實際工作中,堆模型參數跟調參數完全是兩碼事”。

換而言之,开設人工智能專業容易,培養AI人才不易。

《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搜索多所二三本院校的培養方案發現,其新开設的人工智能專業的培養方案與原有的計算機、電子信息、數據科學等專業極其雷同,多數僅有一兩門課程的區別。

實際上,張雪峰老師之前認爲,學習人工智能的同學一定要成爲一個一專多長的T字型人才,“一”代表知識的廣度,“丨”代表知識的深度。

如此一來,高校與企業之間,存在轉化的鴻溝。

復旦大學人工智能創新與產業研究院院長漆遠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表示:“在科技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教育也面臨着一定的轉型。這其中存在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是怎樣把學生基礎的理論扎得更深,其次是如何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更強,並和企業的需求結合起來。”

從這個角度來看,高校需要更爲精准培養AI人才,並提升AI人才的培養質量,從而讓應屆生可以奔赴一個更遠大的前程。

毋庸置疑,AI會成爲今後校園招聘的關鍵詞。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中巖  孟奕君、章玉均爲化名)

       原文標題 : 高薪AI職位的痛,1186萬應屆生最懂



標題:高薪AI職位的痛,1186萬應屆生最懂!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4128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