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市場全天震蕩調整,三大指數均小幅下跌。截至收盤,滬指跌0.14%,深成指跌0.24%,創業板指跌0.2%。
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4959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672億,成交額跌破5000億,創2020年5月25日以來新低。
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3600只個股下跌。
板塊方面,環保設備、新冠藥、中藥、油氣等板塊漲幅居前,教育、房地產、旅遊、ST板塊等板塊跌幅居前。
指數微跌、個股也不算普跌,A股今天看似平平無奇。
但離譜的是,市場成交額創出“超級地量”——滬深京三市,合計4988億元。
可能光看數字,已經感覺不到有多低了,這么說吧:
目前全市場共有5300多家上市公司,平分下來,每只票連1億元成交額都達不到。
截至收盤,全市場成交額最大的個股是大衆交通(35.25億元);最“慘淡”的*ST威創、ST雪發,全天都只成交了30多萬元。對此,我們該如何看待?
今天的地量有多罕見?如我們昨日推送中所說,近期北向資金呈流出之勢、短线賺錢效應偏弱,疊加8月份市場流動性承壓,可能導致股市交投寡淡。
今天A股成交額,已接近2020年的兩個地量,也在印證這一擔憂。
華福證券研報顯示,上周(8月5日至9日),各寬基指數成交活躍度較前一周整體進一步下降。
不過,縮量帶來的可能也不全是負面效果。
從盤面來看,今日三大指數均小幅收跌,盤中呈震蕩走勢,但振幅較上周小了很多。此前我們常抱怨“上攻無力”,但相應地,當市場縮量時,資金也不易出現大力砸盤,而是趨於平淡。
甚至,發生在底部的放量下跌,還會有“最後一跌”的預期。
另據中證報,有分析人士表示,從2021年以來,市場的地量基本維持5000多億元水平,當下成交額正處於地量水平區域內。從2020年以來,當市場確立年內絕對地量後,短期內都會階段性反彈。反彈幅度最大的發生在2020年,當時市場的絕對地量水平跌破了5000億元,2020年5月25日成交額爲4825億元,之後市場迎來反轉。
當然,在應對上,普通投資者此時更要避免沒有把握的操作,多考慮“長持”或“觀望”;真正的變盤信號,一定是那根放量上攻的“穿雲箭”。
新冠藥、環保概念逆勢上漲板塊來看,今日有兩大方向逆勢上漲,它們都有比較及時的消息刺激;但後續持續性如何,仍然值得觀察。
方向一:新冠藥爲首的醫藥板塊
消息面的直接刺激在於,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公布的2024年6月和7月全省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6月份廣東省新冠病毒感染發病數爲8246,7月份爲18384,增加了1萬余病例。
另據中國疾控中心,7月1日至31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新冠感染重症病例203例、死亡病例2例。
近期,社交媒體平台不少人表示自己“陽了”;世衛組織稱,夏季新冠感染異常增多情況值得關注。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目前,此次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在7月處於上升階段,但整體趨勢顯示,此次感染整體就診人數相較於去年秋冬季高峰還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不會對當前的醫療資源和人群造成嚴重的疾病負擔。
但如今“陽了”帶來的恐慌其實有限,市場資金更可能是“借題發揮”。
事實上,從7月底以來,醫藥股就逐漸活躍。如中藥板塊,7月30日以來累計漲幅超10%。
綜合市場觀點來看,醫藥板塊7月以來政策暖風頻吹,疊加估值低、機構倉位低等特定,在交易層面構成利好。
方向二:環保概念
剛過去的周末,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對外公布,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
《意見》針對不同領域提出量化工作目標: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左右,抽水蓄能裝機容量超過1.2億千瓦;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大宗固體廢棄物年利用量達到45億噸左右,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等。
除了直接相關的“環保設備”板塊,消息還帶動了氫能概念午後異動。《意見》提出,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
據央視財經報道,今年以來,制取氫氣核心設備電解槽的出口訂單快速增加。業內人士稱,目前,全球多個地區在建及規劃綠氫項目均顯著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A股大無語事件!全天成交額不足5000億元,如何理解?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0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