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國家積極推動綠能,太陽能發展有相當規模,但當初各國推動太陽能目標,大力砸補助,只求表面太陽能比例上升,讓環保主張者滿意,卻未詳細規劃用電需求,更疏忽對應能源儲存建設,結果是每當太陽能發電高峰,批發電價屢屢出現負值。
2024 年歐洲批發電價負電價時間創新高,主因就是太陽能發電發電供給與需求不配合。這點對多數溫帶歐洲國家來說問題特別嚴重,因溫帶國家用電最高峰,是冬天最冷的時候,也就是冬季太陽最少,且陰天、下雪或夜間沒有日照導致氣溫最低時,暖氣用電達最高峰,但那時沒有太陽。
反之,出太陽天氣溫暖時,暖氣用電大減,又是太陽能發電供給最高時間,導致今年前五個月每逢太陽能發電高峰,歐洲就頻繁出現批發電價歸零,以致陷入負電價。法國仍大量使用核能,核能特性不能臨機調控,負電價時也不能臨時停機,只能賠錢也還是一直繼續發同樣電量,也是助長負電價的元兇。
歐盟 2019~2023 年太陽能發電容量倍增,達 263 吉瓦(GW),以 2023 年來說,等於平居每天增加 30.6 萬塊太陽能電池面板,太陽能發電大增使歐洲許多電力市場日正當中時批發電價都暴跌,直接影響太陽能建設,因新太陽能發電計畫,一完工,賣電時間都與既有的太陽能發電計畫差不多,供給時段相同,供過於求導致都碰到低電價、零電價,甚至負電價,那該如何回收?恐怕只會賠本。
所有市場機制都會自然平衡
近年太陽能成本快速下降,以 2023 年而言,全球太陽能電池發電均化成本換算新台幣約每度電 0.78~3.11 元,以如此成本,批發電價市場直接有競爭力,不再需政府補助,或與批發電價無關的固定躉購電價採購合約,所以歐洲各國太陽能如雨後春筍大舉發展。
但如所有市場機制都會自然平衡,蓋太多,同樣發電時間競爭,結果就是太陽能一發電,批發電價就大跌,陷入困境。過去負電價經常出現在風能建設過於密集,電網卻不足以輸送到南德的北德地區,以及周邊丹麥等國,但今年西班牙也出現負電價,罪魁禍首就是太陽能成長超速。結果太陽能被自己成長打敗,變得無利可圖,只能回頭找固定價格購電合約,但各國政府補助措施早已逐漸落日。
若要再繼續建設太陽能與風能,就需增加儲能設施,歐盟預估要達 2030 年 69% 電力為綠能的目標,儲能容量要增加超過三倍。
不過市場機制仍然會自動提供平衡的方法,負電價時間越來越多,表示若企業大舉建置儲能系統,或用智慧系統轉移用電時間,負電價時間大舉儲存電力或盡量負電價時間用電,將非常有利可圖。這市場動力自然會推動儲能市場快速發展。
雖然儲能產業看來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太陽能產業的痛苦上,但若投資儲能太好賺,使資金大舉投入,也會發生與太陽能產業相同的狀況,就是負電價時段太多人儲能,導致負電價時段因用電激增使負電價消失,價格低谷緩和,那儲能獲利也就變薄,相反的,屆時太陽能就又活過來了。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每杯咖啡 65 元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標題:歐洲太陽能發展未適當搭配儲能,導致負電價時間大增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94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