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向上的力量 | 愛爾眼科董祕吳士君:你們誤解了愛爾眼科

2024-06-11 19:01:58    編輯: 財經思享匯
導讀 “總體看、長期看,眼科醫療服務都是一個需求側遠大於供給側的市場。” 作者 | 劉亞傑 編輯 | 管東生 不同的時代,各種“茅”都是二級市場關注的焦點,這次“眼茅”愛爾眼科(300015.SZ)出圈兒...


“總體看、長期看,眼科醫療服務都是一個需求側遠大於供給側的市場。”


作者 | 劉亞傑

編輯 | 管東生



不同的時代,各種“茅”都是二級市場關注的焦點,這次“眼茅”愛爾眼科(300015.SZ)出圈兒了。


不久前,愛爾眼科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收購重慶眼視光、周口愛爾等52家醫療機構的部分股權。2023年上述醫院整體收入達到9.54億元,較2022年增長26.67%;爲將衆院招致麾下,愛爾眼科合計支付交易金額13.44億元,隨即二級市場譁然。


原因很直白:2023年1月,愛爾眼科收購隨州、承德等15家眼科公司部分股權;2023年9月,愛爾眼科收購海南、棗莊等19家醫療機構部分股權;如今,又將52家醫療機構部分股權收至囊中,收購半徑不斷擴大。


這就不對了。早在2023年7月,愛爾眼科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時,針對“公司未來會加快並購腳步”的提問,明確表示產業並購基金模式是“策略性的、階段性的、過渡性的”,並表示“產業基金陸續到期後會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從15家到19家,再到如今的52家,產業並購基金模式非但沒有退出歷史舞台,反而有了更爲重要的意義,規模還在不斷擴大。貫穿始末,有人也許會如此串聯邏輯:原本打算推動並購基金“退休”,奈何成長慣性不允許愛爾眼科如此轉向,於是重新回到“舒適圈”。


很多時候,战略回撤會與不思進取類似,很多人視此爲這段時間愛爾眼科股價波動的理由,聽上去有幾分道理,可是事實果然如此嗎?

 


壹 | “子彈”還在飛

 

該如何理解本輪愛爾眼科的操作,一切還要從並購基金成立背景談起。


“比方說,以總部爲窗口統一採購,原本80萬元的原材料採購成本可能被縮減至50萬元,原本各院需要獨自建設的IT系統現在只需要一個接口;同時一場專業醫師培訓課程覆蓋面可能從50人上升到幾百人,學術委員會的各學組還能支持地方機構診治疑難雜症,規模化發展是成本、效率和水平三方面的增益。”


談到愛爾眼科的發展,愛爾眼科董事、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祕書吳士君這樣解釋規模的價值:分散各地的中小醫院,必須獨立擔負各項成本支出——人員、設備、藥物……還要維持穩定運營,確保健康成長。


在各自爲政的小而全狀態下,如此“既要又要”的壓力長期存在,因此尋求外部幫助的呼聲不小。客觀上,這與上市公司做大做強的訴求一致。2013年,愛爾眼科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營收不到20億元、扣非淨利潤2.36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淨額4.13億元……內部撐不起理想。


那么改變模式向外借力呢?2014年,愛爾眼科參與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按照“上市公司+PE”模式,引導合作機構共同出資參股標的醫院,醫院達標後愛爾眼科出面籤訂協議,將標的資產轉入上市平台。既引入了源頭活水,又不必讓上市公司壓力過大,最終一舉兩得。


“按照目前的形勢,越是具備規模優勢的企業,越是能夠掌握發展的主動權,眼科醫療服務行業沒有觸及天花板。”市場知名人士呂長順認爲,規模發展模式符合行業客觀規律,於是衆多產業並購基金如雨後春筍源源不斷帶來新項目。


眼下,產業並購基金已經幫助愛爾眼科實現跨越。2009年上市初,愛爾眼科僅有19家醫院,到2023年已經擁有439家機構,這還不包括131家境外眼科中心。尤其在2014年後,每年新增不同規模醫院數量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1.1%。


數據來源:愛爾眼科


吳士君表示,通過控股各級醫院,形成規模優勢,愛爾眼科有了縱橫捭闔的空間:進可攻,充分發揮總部資源與能力優勢,提升各單位技術和運營能力,達到“1+1>2”的效果;退可守,集合成員落實各類核心資源共享,壓低各門類資源採購成本,達到“1+1<2”的效果。


正向運轉後,愛爾眼科擁有了充足的現金流,截至2024年一季度總現金達到74.41億元,可以獨立對外擴張,再通過產業並購基金加槓杆的意義有限。“已經有幾個基金陸續到期,完成了歷史使命。”吳士君表示。


只是客觀情況是,仍有一些此前成立的基金沒有到期,仍然在標的項目中運轉。不排除本輪52家醫療機構之後,還有其他股權投資安排落地,相應項目繼續被注入上市平台,最終形成了時間差——確實到了調整產業投資基金安排的時候,可是之前打出的“子彈”還得飛一會兒。


“目前,產業投資基金陸續進入了收獲期。”吳士君表示。

 


貳 | 慢工出細活

 

舊問題有了答案,新問題隨即出現:產業並購基金意義重大,爲何要讓它退出呢,上市平台與並購基金雙管齊下豈不更好?


吳士君表示,這涉及一個簡單的邏輯:產業並購基金的意義在於爭搶時間窗口,而非其他,如今布局架構已經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一旦過了跑馬圈地駟馬風塵的時代,策略也要盡快做出調整。


早些年,愛爾眼科規模有限,因此決定擴張規模時,遵循市場能級由高到低的地理空間布局,猶如在白紙上作畫,勾勒框架從來不是難事;可是隨着規模優勢業已明確,需要的不是开天闢地大开大闔,而是夯實拔高,依靠精巧技藝畫龍點睛,在“1+8+N”战略下壯大旗艦。


根據吳士君提供的數據,除個別地區,愛爾眼科已經完成國內一线城市及省會地區基本全覆蓋,部分大城市甚至有不止一家機構,地級市覆蓋率超過70%,縣城及下沉市場覆蓋率超過10%。


高層級城市拓展相對容易,可做下沉市場難度就會陡增。愛爾眼科推進業務下沉,需要考驗“慢工出細活”的能力與耐性。畢竟醫療衛生機構不是倉儲超市,除參考交通與流量,還要考核資質、設備、人才、建設規劃等復雜條件。


“愛爾眼科成立不過22年時間,這個速度已經很快,”吳士君表示。告別粗糲的成長模式,此時慢就是快。愛爾眼科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幫助標的逐步建立標准化運營框架,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最終確定收購意向,這已成爲其擴張規模的成熟方法論。


至於資金,愛爾眼科已不再像當年的拮據,能爲衆多並購項目提供充足的彈藥:東莞愛爾、衡陽愛爾、濱州滬濱愛爾等項目,收入體量已經達2億元,有的縣級機構收入體量已經超過8000萬元。同時下沉市場相對低廉的成本,也不再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撐。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財報



此時,愛爾眼科既不用發愁時間窗口是否還在,又不必爲資金來源發愁,確保項目質量成爲關鍵。因此確定收購時,愛爾眼科的關注點略顯“異類”。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收購,我們從未與標的籤訂對賭協議。”吳士君表示,愛爾眼科衡量質量的“坐標系”,並非集中於當前的盈利,有時對賭協議反而成爲揠苗助長的催化劑;擁有相對完整的運營體系和完善的基礎條件,最終與愛爾眼科同頻共振才是關鍵。


根據愛爾眼科發布的公告,52家被收購標的中,持股比例最高的重慶眼視光眼科醫院有限公司達到83.0164%,最低的重慶長壽區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達到45%。都是經過前期輔導與能力輸入的項目,琴瑟和鳴也就有了基礎。


愛爾眼科發布的年報數據顯示,自2019年开始門診量逐步走高,客單價卻在2020年觸達高點後出現下行趨勢,是基層業務量佔比提高、客單價相對較低的正常現象,因此集團整體收入利潤率保持相對穩定。由於愛爾眼科的成長建立在相對協調穩定的化學反應基礎上,因此吳士君並不擔心。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財報


“這就像結婚,剛开始日子可以苦一點,不過雙方的結合建立在一致的三觀上,而不是高昂的彩禮嫁妝,日子總會越來越好。”吳士君表示。

 


叄 | 向上之力

 

在二級市場,“量變”和“質變”都讓人興奮,然而“轉折點”從來是熬人且難以接受的。


醫療行業分析師錢宇(化名)關注愛爾眼科已久。據他觀察,每當愛爾眼科的股價出現波動,總會有“行業競爭過於激烈”的聲音出現。“行業總有新的挑战者出現,愛爾眼科總要面對競爭,在當下的‘轉折點’更是壓力倍增。”錢宇表示。


客觀上,業內並不缺少支持該觀點的素材。根據企查查提供數據,雖然自2020年开始眼科醫療服務機構注冊數量存在波動斜率,但是整體存量始終維持向上增長。可見眼科醫療服務行業並不缺少劣質企業出清,卻難以改變總量向上的大勢。


數據來源:企查查


“還是那塊蛋糕。玩家多了,分量就少了”,類似觀點頗有市場。不過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其中邏輯漏洞。玩家的確多了,可分量就一定少嗎?如果蛋糕正在以更快增速放大,是否意味着分量不僅不會減少還會增多,甚至多到玩家負荷能力難以承受?或許這不是天方夜譚。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五十二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網民規模已達10.7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6.4%;另一方面,參考聯合國的預測數據,到2025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4.77億,佔人口比例達到34.9%。作爲老年群體中常見病,中國60歲以上人群中白內障發病率高達80%。


“總體看、長期看,眼科醫療服務都是一個需求側遠大於供給側的市場。”吳士君表示,隨着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與人口結構老齡化進一步發展,眼科醫療服務需求繼續增長仍是大概率事件。在一個增量市場,會有些手術受居民收入預期的階段性影響,不過認爲需求總量固定不變顯然是在刻舟求劍。


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6596元,同比增長7.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7%。這樣的增速要比同期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更快(名義增速5.3%,實際增速5.3%),側面印證了業務下沉的必要性。


2000年前公立醫院成爲提供眼科醫療服務的主體。受限各種外部因素,看病難、看病貴的情況較爲普遍。如今隨着外部環境逐漸優化,民營眼科醫療服務機構快速成長,推動行業有序、高質量發展。


“眼科服務行業仍然處在快速增長的軌道上,愛爾眼科又是龍頭企業,業績的穩定增長沒有問題。”呂長順表示。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尋找向上的力量 | 愛爾眼科董祕吳士君:你們誤解了愛爾眼科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8299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