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飛躍式發展,給合資燃油帶來了史無前例的壓力,而如今,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已悄然飄落。
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上旬,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零售26萬輛,零售佔比首次突破50%!而在剛剛過去的5月第三周(13日-19日),國內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達16.8萬輛,新能源終端上險滲透率也首次突破50%,達到50.2%,這宣告着新能源真正成爲主流。
提前11年交卷,來自自主品牌的階段性勝利
毫無疑問,新能源零售和上險滲透率雙雙突破50%並超越燃油車,是一項非常卓越的成績。2020年,我國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的目標,之所以會將時間節點放到15年後,是因爲在此之前,新能源滲透率提升異常緩慢。
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5年,整整用了10年,新能源滲透率才突破1%;從2016年到2019年,3年多時間,滲透率提升到了5%。所以在2020年設定15年後超過50%的目標,在當時而言已非常激進。
但誰也沒預料到的是,近些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迎來了跨越式的進步。以比亞迪爲首,包括吉利、長安、一汽、廣汽、上汽、東風、長城,以及蔚來、理想、極氪等新勢力在內的諸多國內廠商攜手共進,僅耗時五年,就將滲透率提升了十倍,提前11年達成既定目標。
新能源滲透率超50%意味着什么
滲透率超50%意味深長,影響存在於方方面面。
對於消費者而言,买車用車的體驗無疑更好了。國產新能源崛起之前,普通人买車可以說沒得選,雖然品牌衆多、產品繁雜,但基本上都是燃油車。動力一般、功能單一,就是純粹的代步工具,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也會面臨諸多不便。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燃油車至今無法遠程开啓空調,炎炎夏日暴曬後,上車一瞬間的酸爽,想必很多老司機都體驗過。但在國產新能源裏,遠程控車已是最基本的功能,用車體驗直接提升了一大截,同時得益於大電池的加入,用車成本也顯著降低,鮮明對比之下,國產新能源自然就會成爲新生代消費者的心頭好。
對於汽車產業而言,國產新能源則加速了升級和變革,爲我國在世界贏得了更多話語權。汽車誕生已經百余年之久,但在21世紀以前,可以說變化並不大,所以合資品牌有些車幾年甚至十幾年才會換代。但國產新能源崛起後,無疑給平靜百年之久的潭水投入了一顆炸彈,促進了汽車產業的快速迭代升級,並助力中國車彎道超車,佔據主動。
權威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及以前,中國汽車出口都在100萬輛徘徊,而隨着新能源的迅猛發展,到2021年翻倍至219萬輛,2022年躍升到340萬輛,2023年更是衝至522萬輛,並首次超越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這離不开優秀自主品牌們的集體助力。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今年4月國內乘用車出口量達到41.7萬輛,同比增長38%,創新紀錄,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1.5萬輛,佔出口量的27.6%,同比增長26.8%。
在4月份,比亞迪乘用車出口達到41011輛,同比增長176.6%,這意味着,在4月份的新能源乘用車出口比例當中,比亞迪的佔比超過了三分之一,達到35.7%,換句話說,每10輛出口的新能源車裏就有3輛來自比亞迪。
自主新能源爆發,合資燃油車跌麻
今年以來,以比亞迪爲首的優秀自主品牌繼續鏖战汽車市場,系列榮耀版車型換新上市,讓“電比油低”成爲現實,隨後五菱、長安、吉利等紛紛跟進,集體發力之下,給合資品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
在這股浪潮的衝擊下,合資品牌的陣地收縮嚴重,市佔率一路走低。即便是前幾年強勢的日系車,也未能幸免於難,至於本就沒什么存在感的韓系、法系,那就更加舉步維艱。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日系乘用車在華市佔率跌至15.2%,創下了自2013年以來的新低。懂車帝榜單顯示,在排名前10的暢銷車裏,日系只剩下一款日產軒逸還在強撐,其他如本田思域/雅閣/CR-V、豐田凱美瑞/Rav4榮放等已經被擠出了榜單,要知道這些車當前可都是有着巨大的終端優惠。
接着看這份榜單,除了軒逸和朗逸外,其余8款均爲新能源車型,其中7款都來自比亞迪,這意味着新能源汽車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成爲消費者出行的新選擇,也反映了消費者對綠色出行理念的認同與接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爲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注入了新動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自主品牌新能源當前已經不再是廉價的代名詞,沒有包袱的新勢力自然不用多說,比亞迪、長城、吉利、長安等傳統老牌強手也在積極向上。
比亞迪仰望系列、騰勢系列、方程豹系列都是最好的例證,而且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其中仰望U8多次力壓國外進口豪車,成爲了百萬級的銷冠,這足以證明,合資和進口車的光環已經暗淡,自主品牌也可以向上成爲高端。
標題:天平反轉!新能源汽車上險滲透率超50%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7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