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造”車,已過萬重山

2024-04-02 18:30:20    編輯: robot
導讀 文 | 探客出行 魏帥 編輯 | 馮羽   極簡的西服套裝,一如既往的黑邊眼鏡。   時隔一年,再次站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以下簡稱“百人會論壇”)上演講的余承東,語氣和神態中盡顯放松與自信。 ...

文 | 探客出行 魏帥

編輯 | 馮羽

  極簡的西服套裝,一如既往的黑邊眼鏡。

  時隔一年,再次站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以下簡稱“百人會論壇”)上演講的余承東,語氣和神態中盡顯放松與自信。

  一年前,特斯拉率先掀起覆蓋全行業的價格战,華爲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車型也因此承受了不小的銷量壓力;與合作夥伴逐步深化的合作關系,讓“華爲造不造車”的爭論甚囂塵上,也將華爲汽車業務部門與余承東都推至輿論中心。

  一年後,行業分化愈演愈烈之時,華爲已然探索出一條與車企合作共贏的生態模式,問界品牌躋身行業頭部,連續兩月登頂造車新勢力月度榜單冠軍。

  輕舟已過萬重山。身爲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的余承東,最終在汽車業務端復制了其在手機市場的能力,用銷量打破外界的質疑。

  伴隨着問界品牌銷量的持續走高、華爲與奇瑞合作的智界品牌逐步走上正軌,華爲系汽車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競爭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也得到了行業內的諸多認可,並在合作夥伴中持續發揮影響力。

  在最新一期的工信部申報名錄中,華爲與北汽通過鴻蒙智行模式合作打造的享界S9赫然在列,新車的部分官圖已經對外發布;而據江淮晨報報道,在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公示中,江淮與華爲智選車超級工廠項目已經進入公示,江淮方面將構建DE、X6兩個純電平台,產品覆蓋轎車/SUV/MPV車型,預計年產能20萬輛。

  至此,華爲與合作夥伴所打造的“四界”版圖已經初具雛形。

  在百人會論壇上,余承東還劇透稱,智選車(即鴻蒙智行)業務今年前三月已實現扭虧;車BU也接近盈虧平衡邊緣,預計從4月开始實現盈利,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4月1日,AITO汽車官方發布,問界3月全系交付新車31727輛,今年前3月累計交付新車達85842輛。

  有接近華爲的消息人士向‘探客出行’透露,智界S7(配置|詢價)近期已經實現產能爬坡,提車周期大大縮短,开始大規模交付。

  最新公布的華爲2023年年報顯示,汽車業務是所有核心業務中增幅最大的板塊。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實現營收爲47.37億元,同比增長128.1%。華爲表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开始進入規模交付階段。

  從全球通信科技領域的佼佼者,到智能汽車領域的異軍突起,華爲汽車業務應對市場變化的措施通過不斷更新與完善,也檢驗着“華爲”二字的價值。

  1、再度牽手,補齊產品陣容

  在賽力斯問界與奇瑞智界之後,鴻蒙智行下的第三個品牌——享界受到高度關注也變得順理成章。

  最新消息顯示,此前與華爲合作HI模式打造北汽極狐的北汽藍谷,選擇再度與華爲合作,轉至鴻蒙智行旗下,更名爲享界。

  據中國商報報道,3月13日,華爲與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汽藍谷)聯合打造的全新品牌享界進工信部最新一期企業申報車型目錄,首款車名爲享界S9,是一款純電動轎車。

  事實上,北汽與華爲是合作已久的“老夥伴”。2017年,北汽藍谷與華爲开展HI模式合作,打造北汽極狐品牌;2021年4月,北汽藍谷旗下極狐汽車發布阿爾法S全新HI版,2022年實現新車交付。

  但在新車交付後的一年多後,2023年8月,北汽藍谷正式宣布與華爲升級爲鴻蒙智行模式合作。

  在業內觀察人士看來,北汽的此番操作,尤其是在賽力斯問界銷量持續走高的前提下,無不展現了鴻蒙智行對於汽車廠商的吸引度。“在不同市場環境、不同的企業發展階段,車企必然會根據發展的需要和市場表現來選擇更適合的合作模式。”

  事實上,盡管北汽極狐是業內最早與華爲开展合作的車企,但其過去的市場表現卻頗有幾分“生不逢時”的意味。據悉,2023全年銷售新車30016輛,同比增長138%。盡管同比增長翻番,但在不斷內卷的汽車市場中,依舊表現平平。

  反觀鴻蒙智行旗下的問界品牌2023年全年銷量爲94380輛;今年前3月,問界銷量累計達85842輛。另一鴻蒙智行旗下品牌智界,在去年年底上市之初,就斬獲超2萬訂單。攀升的銷量與市場佔有度,既表明了市場的導向,也驗證着鴻蒙智行的產品力。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也表示,重新調整合作模式,再度與華爲牽手的北汽,是適應市場發展的選擇,也是對華爲的認可。

  北汽藍谷在投資者平台回應稱,公司與華爲合作的首款車型定位於高端智能轎車,計劃在今年內投放市場。

  此前,鴻蒙智行旗下問界品牌依靠問界M7(配置|詢價)、M9等車型,逐步建立起在20萬-50萬元家用SUV市場的知名度,智界S7則定位30萬元級的中高端家用轎車市場。

  而按照享界的定位,其或將填補40萬-50萬元級的高端轎車市場空白,在逐漸補強產品线的同時,發力高端。此外,余承東本人還透露,華爲與江淮合作的第四款品牌,其售價將達到百萬級別,直接瞄准高端豪車市場。

  余承東坦言,“華爲的資源有限,目前只打造這四個品牌”。但同爲鴻蒙智行下的四個平行品牌,在共享華爲智能化成果的同時,也逐步展开對於中高端市場的前瞻性布置與規劃。

  2、行業認可,金字招牌

  如今,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態勢逐漸白熱化之時,“華爲”二字已然成爲消費者與主機廠認可的金字招牌。

  ‘探客出行’梳理發現,目前華爲車業務主要分爲三種,第一種就是傳統供應商模式,面向所有車企提供零部件;第二種爲HI模式,爲合作廠商提供華爲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目前主要合作夥伴爲長安阿維塔;第三種爲升級後的鴻蒙智行(原智選車模式),即深度參與產品、整車設計以及提供銷售網絡渠道智選,目前主要合作夥伴爲賽力斯、奇瑞等,該模式也是目前華爲參與度最高的合作模式。

  尤其是今年以來,不拘泥於合作模式,與華爲合作的車企开始呈現密集爆發的趨勢。

  除了已經官宣的“四界”版圖外,HI模式也成爲許多車企的優選。

  今年一开年,“國家隊”向華爲連續拋來橄欖枝。華爲先後宣布與東風嵐圖、東風猛士兩家开啓HI模式合作,旗下車型將全面搭載護衛全棧自研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在前不久的百人會論壇上,余承東還透露長安汽車旗下深藍品牌也將加入到華爲HI模式中來。

  作爲現在唯一一家HI模式的受益者,長安汽車在繼阿維塔之後,再度與華爲合作,其選擇中無不透露出雙方合作的成效。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阿維塔選擇了華爲的HI模式,是符合產業規律和政策的明智之舉。”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資委宣布將對三家汽車新能源汽車業務進行單獨考核的當口,華爲這個具備核心技術能力合作夥伴的選擇,就變得至關重要。

  除此之外,在傳統零部件模式的合作中,華爲的“朋友圈”也在持續擴大。

  3月15日,華爲鴻蒙OS官宣廣汽傳祺、嵐圖汽車、零跑汽車、凱翼汽車正式加入鴻蒙生態,華爲將與四個品牌基於鴻蒙OS NEXT鴻蒙星河版啓動APP的鴻蒙原生應用开發。

圖 / 廣汽傳祺官方微博

  這背後,既體現了華爲與汽車合作夥伴間的开放合作,又能將華爲旗下資源充分利用放大。

  縱觀如今華爲汽車業務的整體布局,三種不同深淺的合作模式在廣大車企間廣泛鋪陳,輸出華爲的品牌和技術能力,高效適應車企的選擇。

  去年11月,華爲更是將其汽車相關的核心業務進行拆分,整合進入全新公司,並罕見地开放股權合作,邀請車企合作並參股,實現市場化運營的同時,也讓車企們放下後顧之憂,與華爲進行深度綁定。

  目前,長安汽車已經率先入股。同時,據界面新聞報道,一汽集團和東風集團兩家汽車央企也有望入股華爲車BU新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尤崢公开表示,正在聯合一汽集團積極推進參股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事宜,預計到今年6月會有初步結論。

  從華爲的角度而言,开放合作、吸引更多車企的加入,自然是擴大營收的买賣,但不可否認的是,華爲在智能化、軟件賦能上的能力,讓合作變成了如今市場環境下共贏的必然。

  3、品牌優勢,賦能車企

  即便如今的產品與品牌逐漸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但華爲汽車業務一路走來也是歷經坎坷。

  早在去年,余承東就曾坦言:十年前我負責華爲終端,當時的深刻感受是,這樣激烈的市場競爭或者行業大的變遷,很多巨頭恐怕很難活得下來,很多手機廠家會消失。

  而如今汽車產業的發展,也確如余承東所料。內卷與淘汰,成爲不可回避的時代洪流。

  在這種市場預判下,無論是余承東還是整個汽車業務部門,都需要更加堅定的信念和遠超同行的投入。

  國信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僅2021年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投資就達到10億美元,截至2022年末,累計投入達30億美元,研發團隊人員超7000人。

  2022年,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營業收入僅爲20.77億元,是當年華爲整體營收的0.3%。

  但華爲的研發資源與投入仍在增加。

  據晚點報道,2022年華爲汽車業務投入的研發資金是理想、小鵬的2倍以上,也超過廣汽、長安整個集團的研發投入。

  作爲一家科技立身的企業,通過大規模的研發投入佔據市場是一貫的思路。過往在ICT、生態、雲等方面的技術積累,也都將成爲其全方位賦能汽車產業的優勢。

  國信證券研究報告中也提到,華爲不造車,而是將ICT技術優勢延伸到智能汽車產業,成爲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核心供應商。

  具體而言,從場景應用來看,華爲覆蓋了“雲-管-端”整車全數據流周期,數據通過雲端經過華爲盤古大模型賦能,向下傳輸至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智能電動、智能車雲五大業務,OTA上車實現需求落地,通過回傳整車數據並實現模型持續優化。

  在核心技術方面,華爲在芯片、數據中心和大模型等產品全棧自研,是其智能汽車業務的底層優勢。這種組合型的硬件與平台,可以實現可拓展的开發鏈路,在車路雲協同、車規級安全方面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

  渠道方面,則是品牌能力的集中展現。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時代,渠道建設中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开進大型商超的體驗店。而這正是華爲身爲手機品牌的天然屬性。

  公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華爲在全球建立了超過60000家門店和專櫃,包含5500家體驗店和2200余家授權服務中心。

  廣泛布局的門店和龐大的品牌用戶基群,爲其合作汽車品牌的商單轉化提供了基礎。目前,華爲的體驗中心主要負責銷售引流,車企會通過自建用戶中心,實現後端的交付、維保等工作。

  據國信證券測算,從渠道端判斷,華爲鴻蒙智行模式2024年銷量有望超過60萬輛。

  “那些瘋狂到以爲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喬布斯傳》的作者艾薩克森如是說道。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能夠發展至今,能夠活下來的,都是足夠瘋狂的人。就華爲而言,它進入的不夠早,但卻足夠拼。

  早期的消費者詬病、同行的隔岸觀火、內部似有似無的爭論,以及與合作夥伴關系的處理,都挑战着整個團隊的神經。但對於華爲汽車業務而言,走過了初期“最困難的時候”,接下來都變得順理成章。按照余承東的預期,今年汽車業務的扭虧點已經到來。

  未來,淘汰賽將會更加猛烈,挑战與危機四伏。不可否認的是,華爲從一個學習者到領先者的成長步伐,讓整個行業看到了華爲“金字招牌”的價值,只不過在政策和市場環境的不確定下,華爲仍需邁過道道難關。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標題:華爲“造”車,已過萬重山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5264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