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PCI-E 5.0協議的主板已經算是比較普及,但真的要大家全套搞上5.0的顯卡+SSD,恐怕攢機的預算也會漲上去不少。爲了提升我們攢機的性價比,我們只需要一個旗艦級別的系統盤就夠了,至於需要存儲遊戲或者其他體積龐大的辦公學習軟件/文件的硬盤,使用應用上一代傳輸協議PCI-E 4.0的也完全沒有問題。
英睿達的旗艦產品T700 PCIe5.0 SSD的峰值讀寫速度已經達到12400MB/s,這個速度着實厲害了,不過價格也挺貴,2TB帶馬甲的版本售價2799元。本次帶來的就是PCI-E 4.0的旗艦P5 Plus的升級版本——T500 PCIe 4.0 NVMe SSD,它是基於美光 232 層 3D TLC NAND構建的第四代高品質存儲產品,和上一代的176層TLC顆粒不同。當然速度上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理論讀寫速度來到了7400/7000MB/s,英睿達 T500 提供了自帶散熱片和不配備散熱片的版本選擇。容量有500GB(僅限不配散熱器版)、1TB 和 2TB 容量(配散熱器和不配散熱器版均提供),可供選擇。4TB 容量版本將於 2024 年推出。
(T500 2TB不帶散熱片)
(T500 2TB帶散熱片版)
英睿達T500外觀上和之前的產品沒啥區別,非常簡單的黑色,拆开貼紙可以看到裏面主控和顆粒的型號,主控是群聯的方案,手裏這兩條分別是T500 2TB不帶散熱片和帶散熱片的版本,內部芯片基本是一樣的。
(T500 2TB不帶散熱片)
(T500 2TB不帶散熱片)
(T500 2TB不帶散熱片)
(T500 2TB不帶散熱片)
(T500 2TB帶散熱片版)
(T500 2TB帶散熱片版)
經過幾個小時的尺寸測試下來,兩個盤的性能本身基本上是沒有差異的,區別主要就在散熱的效果上了。看下面這張圖,名稱CT2000T500SSD8是無散熱片的T500,CT2000T500SSD5則是有散熱片的,在經過幾個小時測試之後,回到靜息狀態,無散熱片版本要比有散熱片的溫度高2攝氏度。
(T500 2TB無散熱片版)
(T500 2TB帶散熱片版)
在實際的幾個軟件測試當中,基本上成績都差不多,以CDM的表現爲例,無散熱片版本在寫入速度上稍有一點遜色,不過在這個速度下,誤差也就比較大了,每次出的成績都有一定的波動,日常使用下,無散熱片的T500也能發揮出應有的7000+的旗艦性能。
(T500 2TB不帶散熱片)
(T500 2TB帶散熱片版)
真正可以看到差異的在連續大容量文件寫入的時候,我們以200GB隨機文件讀寫來進行測試,成績如下:我們可以看到因爲沒有散熱片幫忙,在連續測試到讀取65GB數據的時候主控芯片進入了降速保護的狀態,經過一段時間冷卻之後又提速上去,然後再降速再提速進行循環。而有散熱片的T500在200GB連續隨機讀寫測試當中一直保持着穩定高速。
(T500 2TB不帶散熱片)
(T500 2TB帶散熱片版)
當然並不是說出現降速的就是差,只是我在測試時沒有借助主板上任何其他散熱裝置的幫助,目前很多主板都自帶散熱裝甲,把T500貼在散熱裝甲之中,想必就沒有散熱方面的擔憂了。
日常我們在使用的時候連續讀寫幾十GB級的數據相對還是比較少見,或許遇到應當是拷貝遊戲或者剪輯師設計師在拷貝原始素材,爲了更好發揮旗艦級SSD的性能,獲得更迅速的響應,首先要保障的就是散熱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電腦的情況,如果有自帶散熱裝置就可以用稍低的價格入手無散熱片版本的英睿達T500,要是沒有自備散熱裝置,空間足夠的話,就選擇帶散熱片的版本。
(T500 2TB不帶散熱片)
(T500 2TB帶散熱片版)
說到空間佔用,英睿達T500的尺寸控制的非常好,可以輕松兼容小空間。無散熱片的英睿達T500專爲筆記本等平台設計,芯片採用單面布局,厚度僅2.3mm,長寬尺寸是標准2280版本,是當前最主流的尺寸,兼容性非常好。而帶有散熱片的英睿達T500則爲索尼PS5遊戲機做了良好兼容,我們都知道索尼PS5的擴展SSD插槽最高可以兼容11.25mm厚的帶散熱片的SSD擴展,英睿達T500帶散熱片的版本厚度爲9.7mm,可以非常輕松裝入其中,讓你輕松完成擴展。
英睿達 T500 專爲有着高性能存儲需求的遊戲玩家、內容創作者和專業人士而設計,讓大家可以享受到旗艦級別的性能,當然兼容性也是非常優秀,得益於來自美光的優質顆粒,英睿達T500的兼容性表現非常出色,在面對不同型號的筆記本、台式機、工作站甚至PS5遊戲機等設備的時候絲毫不會有任何問題。
目前京東平台11.11促銷節點,2TB版本帶散熱片的英睿達T500到手價不高於1049元,不帶散熱片的版本到手價不高於949元,誠意十足了,想要趁這個促銷節點裝機升級的朋友們可以考慮入手了。
標題:英睿達 T500 PCIe 4.0 NVMe SSD發布 填補中高端空缺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8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