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抱怨手上被發到什么牌, 但是我們一定要努力打好這張牌。” 賈健旭在履新上汽大衆總經理8個月之後,在10月14日的上汽大衆ID。 Festival媒體溝通會首次發聲。。
執掌延鋒這一零部件公司5年之久的賈健旭,此行轉战主機廠,且是上汽大衆這一產銷全國前列的龍頭車企,並非最高光時期。這段時間,他不但形成了管理的方法論(怎么做),還落實很多工作(做什么),在這個過程中還打上了明顯的新烙印(以什么方式和風格做品牌和產品)。,
顯然,在外界看來,賈是一個風風火火、效率超高的總經理。
雖然以坦誠和無商業話術著稱,但他在溝通會上的那句話,似乎意味深長。除了在暗示自己打的是“逆風局”,而且他已經做好了思想准備,甚至設想了一些解決路徑。直到他就任後花了一些時間了解到情況之後,才最終確定中期和長期战略。這個時間應該不晚於7月份。
“九字”中期战略
賈健旭已經在好幾個場合,提出過這個中期战略,即“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這裏有很強的的現實意義,即利用上汽大衆目前把握的牌,打出最佳水平,而不是匆匆忙忙追逐熱點,反而丟掉了現實籌碼。
細究,實有期待新技術資產積累援軍的意思,即以空間換時間。
上汽的油車美譽度是歷史積累下來的,產品序列完整、用戶存量達到2700萬輛,這個時候喪失對油車的信心,是“投降主義”。“促油車”不僅是出於現實利益考慮,也關乎到未來企業經營的健康度。
而“穩電車”同樣讓人有點意外。鑑於這是一個增長率仍有兩位數增長的市場,“穩”字當頭好像不妥,但上汽大衆的策略,是要穩一下陣腳。
上汽大衆銷售公司總經理俞經民表示,ID.3從7月开始,每月都過萬,且每月都有1000輛左右的增長,10月份達到16000輛是非常可能的。上汽三款ID。系列車型,推出了幾款有各自魅力的“變種”,產品覆蓋價位適當,亮點明顯,“本質上就應該是走量的車型。”現在,上汽大衆考慮的是要不要把安亭工廠开兩班,將現有產能翻倍。
按照規劃,電車領域具備兩個錨點,其一爲ID.3,而另一個錨點,賈健旭透露將向大衆提出要ID。 Buzz,以進口的方式在ID Store進行展示銷售。“所有這些大衆電動,重點仍是可靠性。這是當前的銷售主張和大衆DNA。而ID系列正在往智能化上走,讓車變得更聰明。”
提及備受爭議的電車智能化,賈坦言現有產品體系確實有很大改進空間,但現在從定位而言,上汽大衆要做的是“城市通勤車”。至於油車的智能化,更意味着電子電氣架構要大改,幾乎所有的企業,包括合資和自主,都將油車視爲存量資產,設計方案固化之後就不去改變了。除非能在新的燃油車序列中开發新架構,並至少確保未來3、5年的連續銷售,否則無法收回投資。這一部分內容,上汽大衆沒有展示細節。但一個背景是,賈在延鋒有主抓智艙的背景,如此,上汽大衆還是有能力將動力組合轉型,讓智行和智艙都到更高的水准,而且包括油車和電車。
“上奧迪”,則是战略的必然。賈健旭認爲,就算將來油車市場只剩700萬輛,可能一半都要歸屬於BBA。而上汽奧迪的任務則是刷新兩個標籤,一是豪華品牌,一是電動化。其實這意味着兩者的結合。這是上汽大衆面臨的挑战。所有的跨國豪華品牌都面臨類似的命運之問,應對這些挑战從來都不容易,也沒有標准答案。
在這一環節,賈健旭只提出投放全新電動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讓大衆(包含奧迪和大衆品牌)變得更智能。如何在具體路徑上實現,還缺乏一點信息。相信在奧迪中國和上汽奧迪這個協調層面,會有進一步的說明。可以判斷的是,“上奧迪“,需要上汽與大衆集團在战略層面進行更高的談判,市場扔得靜觀。
長期战略與新架構
從長期看,賈健旭更關心战略層面的資源投放以及整個運營的走向。他指出,現在取得突破的是“拿來主義”。以前更多是從外方拿車型、拿技術,現在是把股東雙方好的東西拿來。這突破了以前大家理解的合資車企的合作方式。
大衆中國董事長兼CEO貝瑞德代表大衆集團講過對中國的態度,即在中國、爲中國。後來又加上“傾聽中國”。這不僅是一種謙抑的態度,更是對華战略的一次修正和明確。
在中國市場技術、市場獲得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和長足進步之後,大衆的選擇是與中國進行更深入的捆綁,而非相反。大衆CEO奧博穆也曾經講過“將中國市場作爲健身房”的說法。回避競爭,不會讓大衆變得更好,融合中國技術,發揮夥伴的建設性作用,也就成了必然選擇。
秉持了這一原則,賈健旭大膽地开啓了一系列改革。第一步就更新的組織架構,這是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不搞小修小補。據他透露,此事無法單獨決定,需與德方談判。出乎他意料的是,雙方5分鐘就形成一致意見。德方愿意把分管條线交出來,賈健旭也交出來(直管條线)大家放在一起,打破條线(項目)區分,建立4個VLE(車型條线負責人),也即“奧迪品牌一個、一個大衆電動車、一個小型燃油車,一個大型燃油車。“
VLE的誕生,表面上爲了开發產品,實際上各產品共用資源也被打通,开發模式都不一樣了,敏捷性大大提升。
據了解,現在VLE先期最重要的工作是定義需求。PHEV車型只有中國有,大衆在其他區域市場沒有同類產品,歐洲沒有PHEV的場景。所以PHEV一定是中國團隊爲主(大致是75%开發任務),即真正的在中國、爲中國的技術路线。
賈健旭表示,他提倡邊說邊幹,其實就是壓縮決策時間。有些時候未免顯得獨斷。德方也發現了這一點,表示這個問題還在談着,其實知道中方已經攢起團隊推動起來了。賈健旭表示“不快幹我們沒希望”。德方也支持快速決策、快速施行。
在賈看來,強化中國團隊在智能化、新能源上的技術積累優勢,果斷引入這些技術資產,並不惜借重外腦,反正不拘一格,只要能推進核心战略。
而接下來成立的奧迪工作組(燃油車和電車各一),看上去只是战術組合,但既然有400多個工程師與上汽研究總院結合,那么未來上汽奧迪的發展脈絡,也就變得清晰起來。換言之,通過新的研發架構,奧迪長期發展會看到影響。
後合資時代的競合與融合
上汽大衆在“後合資時代”的布局,在新的管理團隊的帶領下顯得至關重要。
”從當初更多依仗外方技術資產和管理經驗,到現在中國已經有了人才、技術和創新的土壤,而平台是現成的,雙方股東是大力支持的,活就能幹成”。賈健旭說。
他沒有諱言合資雙方的利益,並非100%的合拍,他用“競合”來描述。獨資是一言堂,而合資就必須要磨合,看似浪費掉一些辯論的時間,但磨礪觀點之後,更少犯錯。賈健旭的做法,保持了這一點,但壓縮了進程。
爲此,新的管理團隊有必要進行二次文化融合,而且時機也很恰逢其時,即德方的品牌和經驗仍然在中國深入人心,而中國團隊的成長也足以到了做出重大貢獻的時候。雙方要互相借力,彼此成就。高度战略互信之下,細節可以從簡,把重點放在效率上。
這也意味着,賈健旭在改變研發組織架構的同時,也改變了決策流程,甚至改變了企業管理風格。我們都知道,大企業最重流程,有些時候未免顯得有些僵化,但走流程是爲了強監管,提升容錯率。但是值非常之時,必須行非常之事。
有些決策,看准了還是要快一點推進。不管是PHEV、智能化還是其他新能源競爭的焦點,窗口時間並不是很富裕。上汽大衆作爲一线合資,血條很厚,當前業務現金流和財務都是健康的。但是爲了贏得未來,有必要博一下。
執掌中軍,一般而言要穩健,忌弄險。但是,現在的整車市場正逢大爭之世,能否抓住機會,其實就是最大的战略風險。战術層面可以謹慎,但在战略層面,賈健旭清楚他不是來“守攤”的,那就必須長槍大戟、大开大合,守住希望,也就守住了未來。
標題:上汽大衆轉型的路线圖和方法論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7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