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口貿易為經濟命脈之台灣產業,在面臨國際淨零減碳以及全球化競爭壓力下,對於綠電的需求與日俱增,國內各個產業,皆積極敦促綠電發展加快腳步,突顯台灣綠電發展之必要性及急迫性。然而,台灣發展綠能產業的進程,猶如歐美綠能發展大國之歷程,時有顛簸阻礙,偶有民眾因對產業的陌生、不解,造成因資訊不對等所致之誤解或訛傳,真偽莫辨,令產業發展之路遲滯受阻。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開展,由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TPiSA)、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TPVIA)以及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旗下產業聯盟──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GESA)18 日共同籌辦「太陽光電座談會:光電的關鍵時刻」火熱登場。
此次座談會,以科學佐證論述、產業實例以及經驗分享,一一解析近期坊間流傳之非事實論述及爭議,藉傳遞正確之綠能知識,期以促成公眾共識,齊心推進 2050 淨零碳排願景達標。
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以「沒有其他發電形式比太陽能更友善環境及生態」破題,透過科學實證比較太陽能發電之環境友善層面,並進一步破除網路謠傳之太陽能影響農作物及熱島效應等不實言論。洪傳獻指出,台灣需要再生能源方能達成 2050 淨零目標,但較之全球發展趨勢,台灣再生能源發電佔比仍太低,在 2022 年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上,台灣嚴重落後。產業加速發展的前提,則需要全民共識輔以政府政策的支持。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暨中美矽晶董事長/執行長徐秀蘭進一步說明,這幾年裡,包括蘋果、Google、微軟等,已有數百家國際企業自主加入 RE100、積極承諾將於 2050 年或更早就採用 100%再生能源,以促成全球淨零碳排目標並敦促旗下供應鏈積極減少碳排。加之歐盟自今年起逐步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進口水泥、電力、肥料、鋼鐵和鋁業等產品課徵碳稅,這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發展影響不可謂不大。為能持續在全球競爭中勝出,台灣各種產業幾乎都需要綠電的全力支援。中美矽晶也於 2021 年自主宣布,全集團在 2050 年之前實踐 100% 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旗下子公司環球晶圓亦正式加入 RE100 倡議組織,積極擁抱再生能源。
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暨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晉表示,對抗氣候變遷已是全球共識,RE100 更已成為包括台灣在內大型企業的必要目標,台灣產業若要保持競爭優勢、長遠發展,勢必得加速國內再生能源布局。
其中,太陽能的發展是相當關鍵的一環,台灣若將低地力及非戰略糧食用地轉作太陽能,輔以營農型太陽能、漁電共生、屋頂型,除了為農民及農村創造更多產值、為農業減碳,所產生的電力更是台灣為全球永續發展貢獻心力,接軌世界達成 2050 年淨零目標。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系終身特聘教授藍崇文分析道,2050 年設定再生能源要達到 80% 之淨零目標,若太陽光電發展持續受阻,此目標恐無法達成。近期出現各樣針對太陽光電的網路輿論,致使各地政府在建置太陽光電上遇到很多阻礙,例如:太陽光電有毒、對環境有害、熱島效應越裝越熱、電磁波,與農爭地、造成農民失業等等千奇百怪之疑慮。基本上,前者是否對人對環境有害是科學問題,全球太陽光電已經廣泛安裝超過 1 個 TW,經市場驗證及相關科學研究實證相當徹底,足以證明太陽光電的安全穩定性,大眾實無須過度疑慮。
藍崇文教授進一步提出數據表示,台灣有約 80 萬公頃的農地,單就休耕及廢耕農地便超過 20 萬公頃;再加上放棄長期耕種的土地還有另外 10 萬公頃。而預計到 2025 年建置達 20 GW 的太陽光電設備僅需要2萬公頃土地;若再進一步將眼光放遠至 2050 年 80 GW 的太陽光電建設,也不過需求 8 萬公頃土地。只要將太陽光電建置納入「國土規劃」中,這樣的問題將能迎刃而解。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標題:再生能源發展關鍵,三大光電公協會破傳聞解析永續共好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78777.html